商紂在位二十七年。六年乙未,二十一年丁卯,老君再降于岐山之陽,號燮邑子。今鳳翔府啟聖宮即其處。時周文王為西伯,召為守藏史。紂無道,武王滅之九年。商有天下,共六百二十
周武王木德,建子為正月,十五日癸酉,誅紂滅商,即天子住,遷老君為柱下史。隋內史薛道衡奉劫撰《祠庭頌》,其序云:爰自伏羲至于周氏,綿記歷代,見質變名,在文王、武王之時,居藏史柱之職,市朝屢易,容貌不改。
成王在位四十七年,元年戊寅。老君為柱下史。
康王在位二十六年,元年乙丑。老君仍為柱下史。
昭王在位四十九年,元年乙卯,老君棄官歸亳。二十三年癸丑,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尹喜。《神仙傳》云:老君之馭者徐甲,約日顧百錢,至時當計七百三十萬。甲見老君將遠適,亟來索傭。老君曰:吾欲令汝衛車往西海大秦、廚賓、安息諸國,還當以金償汝。甲乃止。及至關,甲欲留,遂訟老子索錢。老君謂日:汝隨我已二百餘年,汝久應死,吾以太玄生符與汝,乃得至今日,汝何不念此而訟吾。言訖,符自甲口飛出,甲立死。尹喜為請,復投以符,甲即生。自商高宗九年至周昭王二十三年,九二百一十歲。二十四年甲寅,老君授道尹喜已即升天。二十五年乙卯,復分身降於蜀李太官家。二十七年丁巳,會尹喜於青羊之肆。故唐記云:青羊肆者,太上混元天皇大帝第二降生之所也。自商道否閉,周德陵夷,歷藏史以同塵,棄柱史而隱邊,束離魏闕,西度函關。尹喜占知道君之必至,潛傳妙訣,暗付微言,重為千日之期,再結一時之會。將離蜀土,欲化胡風,遠適流沙,長移獷俗及身毒、廚賓之國。教煩陀阿柱之王,八十種之壎戎皆歸清化,二千國之獷悍永革昏風。
魏明帝製《老君贊》云:深憫後世,託下於陳,為周柱史,經九百年,無極之際,言歸崑崙,化彼胡域,次授脣賓,復及天竺,於是遂遷,文垂後世,永平弗泯。
又《北史西域傳》云:于闐國在蔥嶺之北二百餘里,北去代郡九千八百里,其地方圓千里,連山次城。`都方九百里,內有大城五,小城數十,倍重佛法寺塔僧尼。其西南五百里有昆摩寺,云是老子化胡之所。俗無禮義,多盜賊\淫縱,自外風俗與龜玆同。事兼見於《魏略西戎傳》及《漢疏》。
穆王在位五十五年,元年辛巳,老君化胡已即復還中國,束遊扶桑,會大帝,校集草仙。王聞尹真人得道上升,乃為修樓觀,立道士七人以奉祠事。見《穆王內傳》及《樓觀記》云。
共王在位十二年,元年丙子。
孝王在位十五年,元年癸丑。
懿王在位二十五年,元年戊子。
夷王在位十六年,元年戊辰。
厲王在位三十七年,元年甲申。
周召共和在位一十四年。
宣王在位四十六年,元年甲戌,時有採薪行歌者,人莫能識,以問老君,日:此活國人修習無上正真之道者也。
幽王在位十一年,元年庚申。二年辛酉,地動,涇、渭、洛皆震,老君日:周將亡矣。果為犬戎所滅。事出《史記》。
平王束遷洛邑,在位五十二年,辛未。三十三年癸卯十二月,老君復出散關,開化蘇國,遂至西海流、麟等洲,考較草仙功行,補授官,事訖復還中國。出《西升記》。二十五年乙巳,老君降于道士朱倫之室,宣以靈飛六甲素奏丹符、中景通真之經。
威王在位二十三年,元年壬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