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曰:故欲相告,豈得為隱,便曰要訣。當知三界之中,三世皆空,知三世空,雖有我身,皆應歸空。明歸空理,便能忘身。能忘身者,豈復愛身。身既不愛,便能一切都無所愛,唯道是愛。能愛道者,道亦愛之。得道愛者,始是反真。思微定志,理盡於斯。斯則反乎兩半成一,本之一,還歸真,道業日昇,吾等不亦無復憂勞耶。
天尊又曰:兩半成一,其義有五,卿等知乎。二真答曰:已知。不亦於彼清虛之炁,因氤氳之交,分半下降,就此四半,合為一耶。不亦或此假一而為惡者,致招自然之炁,淪於三塗乎。不亦為善,離此四半,還登太虛,復我清虛之氣,反我兩半,處於自然乎。
天尊曰:卿體之矣。今便以兩半輪轉圖局,相示於空中,下左真之前。
兩半圖局如下
一名思微定志真券。
法用金錢二萬四千,上金五兩,五綵紋巾各一段,素絲五兩,五方紋繒各一疋,明鏡一面,本命紋繒,歲計餘一,金鈕一雙。几如干種。授者得信,當分明計十二折傳,傳不理盡,便違科,罪增四倍。受者法信不充,而不意炁卑足,亦得罪,罪與違科傳同,寒棲道士不論。
上清弟子某甲,齎信如法,奉受要訣,當志心拔還半反上,不至枉魂,飲丹,盡一為信。二真曰:此實簡要,始蒙開明,乃有如此之妙旨,而早不悟。不勝天尊成濟之恩,銜荷而已,豈是今日卑辭可謝。
天尊曰:雖得此訣,當以十戒為本。授兩半訣畢,次度十戒。度十戒法,法師居南,弟子向師三禮畢,請曰:願見成就,授以十戒,當終身奉行,誓敢有違。於是長跪,心存見十方大聖在於上方,乃稽首諦受,法師燒香,便為說戒。
一者不殺,當念眾生。
二者不淫,犯人婦女。
三者不盜,取非義財。
四者不欺,善惡反論。
五者不醉,常思淨行。
六者宗親和睦,無有非親。
七者見人善事,心助歡喜。
八者見人有憂,助為作福。
九者彼來加我,志在不報。
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
是為十戒。受者並云:弟子某甲受,終身奉修。又禮師,都畢。
天尊曰:能受是十戒,修行如法,十方天官無不衛護,必致得道。子若逼世累,不盡心十者,九八七六,乃至於五,擇其能者。然五戒之福,福亦難稱。子其廣勸眾兆垢重聞,或不喜,猶不一二羅縷,委曲開悟,如復懈怠,日趣長苦,由其罪深,夫可如何。二真曰:如有善人,志欲勤修,斯事幸閑,復有何事,求道益速。
天尊曰:普教科儀,隱在三籙三元品戒。三籙乃眾經之端,已出于世,亦當相降也。二真曰:三籙為是金籙、玉籙、黃籙耶。
天尊曰:然然。此並為形外之教。思微定志之至理,務知三元妙覺无二,有道有地獄,祈請七玄苦,兼度未見者。當爾之時,上方空中有人誦曰:
此法實玄妙,免汝九祖役。是其人不授,令人與道隔。
非人而趣授,見世被考責。死墮三塗苦,萬劫悔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