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免费读到尾

  右六十條罪,由天官左宮左府十二曹、地官左宮左府十四曹、水官左宮左府十四曹、太陽火官考吏主之。

  天官右宮右府十二曹、地官右宮右府十四曹、水官右宮右府十四曹。

  學者及百姓子嗔恚弟子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恚責善人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不放生度死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富貴忘師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諸天齋日不念道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嗔恚師主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論人過惡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笑人須闇貧賤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勸人為惡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禁人作善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快人過失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去就背向非道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五嶽三河無簡名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穢污五嶽三河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奪人所好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馳聘流俗求競世間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慶弔世間求悅眾人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認他人之功以為己德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言人飲食好惡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驚懼百姓衰戹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驚懼鳥獸促著窮地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驚怖老少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輕凌官長有司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論議世間曲直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妄論國家盛衰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施惠追吝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遊遨無度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登高罔下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牢籠\飛鳥走獸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快人喪禍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以棘人行道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拜禮神鬼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裸露三光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呵罵風雨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換借不還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罔人榮稱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傲慢三寶輕忽天尊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謀\人君長師父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勸人不孝父母兄弟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矯稱自異號為真人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信外道雜衛邪見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無經師託學欺詐神人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衣服贏餘不散窮人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竊寫經戒慢露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榮飾衣褐華麗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身不潔淨登上高座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穢慢師門不恭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師有哀憂不建齋禱\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棄忘師父逐世盛名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師得豪貴希望豐榮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師疾戹不侍省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遠戹急逐寬樂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出入道戶不關啟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妄與他人入道戶交語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齋請不為三官遷功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自愁家門不念他戹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家有喪疾怨道咎師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得師經道而自稱已得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傳師道法不折送盟信之罪。

  學者及百姓子八節不言名五帝之罪。

  右六十條罪,由天官右宮右府十二曹、地官右宮右府十四曹、水官右宮右府十四曹、太陰水官考吏主之。

  三元品戒,部有六十條,合一百八十條戒,各有陰陽左右水火風刀官考典之。正月十五日,上元校戒之日。七月十五日,中元校戒之日。十月十五日,下元校戒之日。此一年三日,皆地上及五帝五嶽靈山、三界神官,及諸水府三官司罰。無窮無深、無遠無近、無大無小一切神靈,皆同上詣上三天玄都三元宮中,皆齎諸天地上得道及未得道見在福中,及兆民生死緣對宿根簿錄,功過輕重,列言上天。是其日,無極天尊、十方大聖眾、三十二天帝、飛天神王、高上玉虛至真大神、無極大道太上老君、諸君丈人、五老帝君、南極北極東西二華、九靈真母、南上元君、太和玉女,同時俱到三元宮中。眾聖既集,諸天飛仙神仙、真人玉女,長生司命司錄司殺、南斗北斗,諸天日月星宿、璇璣玉衡,一切眾神,莫不森然俱至。三元左右中宮三官九府百二十曹、陰陽左右水火風刀考官,各筭計天上天下生死簿錄,更相校訊。有善功者上名青簿,罪重者下名黑簿,各以一通,列言三官,功過善惡,毫分無失。是其日,能依三元謝過之法,清齋燒香,依玄科言,行之百日,則地衹右別,營衛門戶。行之八年,皆得三官保舉,度名青簿之中,剋得上仙,道不失其分也。

  道君稽首敢問天尊:功德輕重,拔度階級,高下次第,何者為先。先世負重責,為止一身,為流及子孫。己身行惡,為身自受報對,為上誤先亡。如今所見百姓子男女人,見世生身充受塗炭,百苦備嬰,不能自解。又見死者形魂憂惱,流曳三途五苦之中,長河寒庭,風刀萬劫不得解脫。經傳或云先身行惡,殃流子孫。或云己身罪重,上誤先亡。或云善惡各有緣對,生死罪福各有命根。如此報應善惡緣對,則各歸一身,不應復有延誤之言。又云自非功德拔度,先世謫魂則無由解脫。功德既建,則生死開泰。若各有緣對,行惡之者,死則長淪萬劫,長摯幽夜,何緣復得建此大功,以自拔贖。若子孫建功,上為亡者,則與延誤,理無復異。愚情淺\狹,所未能了。天尊既開大宥之化,生死皆明,宜1使幽顯盡然有判,不令愚闇惑於二論。既蒙飾擢,位任總司,當宣正法,開示來生。欲使法音流演諸天,億劫不絕,正一長存,生死蒙福,大宥明焉。緣玆上白,伏願天尊特垂一及憐。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