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免费读到尾

  臣姓某,屬郡縣鄉里。

  上上上一炁一炁,上上上無極無頂,無色無光,遼廓至真大道元始天尊、卅二帝、太上大道君泰清玉陛下6。

  太歲某子某月某子朔某日某子某時,於某天郡縣鄉里中,黃素7章表一通,金龍上呈。

  女青舊典,以朱筆書此文於黃繒上,師於亡人所在,子時北向,燒五香火,施安五鎮而奏上黃繒章。露文一宿,明日平旦,各埋文方面,以鎮神安形。行之者,女青文曰九祖幽魂皆即出長夜,身入光明,三官削對,天堂記名,供其廚飯,卅二年皆還其故形而更生也。未得還者,形骸故宅則為五帝侍衛,地祇營護,安慰撫恤,无有搖動,不出百年,无不化生而得還於人道也。三界簿錄,甚有分明,智者洞其至理,考其善惡,緣對報應,明不虛言。愚者任命,謂之不然,三官徒炭,甚可哀哉。

  天真皇人曰:昔赤明天中有道士姓鄭,字仁安,功德未滿,死於長山北戎之阿。其子仲明,師玄和先生,以此文鎮仁安尸形宮宅卅年,仁安被度,應還人中,而為獦人所燒,形骸鬱然而起,今為上宮南帝老君。得道之跡,今題太極上宮南軒,甚有分明也。

  天真皇人曰:昔善忍國有道士姓現,字信然,師无常童子,受靈寶滅度升天之傳,功德未足,死於青元天中,埋尸於流生之州。无常童子以此文鎮其尸形,百年而遇洪水所蕩,於此化生,今受號為元靈老君。南宮書其道跡,在紫微之館。

  天真皇人曰:昔棄賢世界有道士姓浩,字敷明,少好山水,棄家遠學,功德未滿,死於地鏡山下,其子少信,就北郭先生受此文,鎮敷明形尸,七百年被水火練度,而得還生人中。後師黑文子,受升天之傳,今為玄老之帝。南宮今書其道跡,在北元玄窗。

  天真皇人曰:中元天中南浮梨世界,有道士姓王,字度明,少出遊學,從屠真公受五篇文升仙之傳,功德未足,死於東山廣靈之阿。其子景秀,詣戴仲君受此文,以鎮尸形九十年,遭東山大荒,人民掘土覓食,發其死尸,而即化生,後道成升天,為景霄真人。

  天真皇人曰:此諸君皆積學滅度,道業垂成,而得受此文,以還生人中,皆超虛步空,上升金闕,受號自然也。其並悠遠,世人所不能明。考其近者,衍門子師夜光,高丘子師石公,洪崖先生師金母,並受靈寶滅度五練之法,升天之傳。衍門子死於漁陽洛縣8長丘山,高丘子死於中山聞喜縣高附山,洪崖先生死於武威姑臧縣浪山中,並受此文以鎮其墓。衍門子冊年墓崩而形化,後入蒙山大洞黃金之庭,受書為仙卿。高丘子七十二年墓崩9,為人所發,捬棺而形飛,今為中岳真人。洪崖先生百廿年墓開,尸形飛騰,受書為青城真人。此之諸賢,並受滅度之法,升天之傳,鎮靈之道,而得崇虛陵清,策空高霞,遊晏紫微,受號真人也。此之近事,非復悠遠之傳。元始10天王今披元始之寶藏,以告太極上仙,遇之者將前生万劫,錄名上清,應得仙道者也。諸天男女可不承女青之旨,秘而寶之焉。

  1教煌P2865號抄本,卷首殘缺,卷尾完好,存經文二七四行。其前一三四行與《道藏》本《五鍊生尸經》相當(有缺文)。第一三五行以下不見於《道藏》本,據考為《五鍊生尸經》佚文,今據此抄本校補為經文下卷。又敦煌S298抄本,卷首殘,卷尾完好,文字與P2865號抄本第一五四行以下相當。今用作參校本。

  2此係P2865抄本第一三五行小標題。

  3鄉里:S298作「郡里」。

  4「青」字據S298補。

  5「應」字據S298補。

  6S298於「玉陛下」三字後,多「某屬某郡縣鄉里秦」八字。

  7黃素:S298作「黃繒」。

  8洛縣:S298作「路縣」。

  9「崩」字據S298補。

  10元始:原作文始,據S298改。

  11原本缺尾題,據S298補。「卷下」二字係整理者添加。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灭度五炼生尸妙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