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玉經隱注曰:當開洞真經蘊之時,先燒香,整法服,禮拜如法,而祝曰:
微微玄宗門,煥朗徹空洞。至道由靜默,當見三素宮。大道於此成,驂景乘雲龍。左右侍經仙,玉女及玉童。身濟不死津,解羅順靈風。七祖反胎生,世為神仙宗。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開洞玄經蘊之時,先燒香,整法服,禮拜如法,而祝曰:
寂寂至無宗,虛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誰測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不生亦不死,欲生因蓮花。超凌三界塗,慈心解世羅。真人無上德,世世為仙家。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開三皇天文蘊之時,先燒香,整法服,禮拜如上法,而祝曰:
太上定神符,勒命天地慧。聞名不俟駕,萬仙儵忽萃。招靈無小大,豈况於滓穢。清齋絕人事,眇然與神對。上昇玉清宮,遨宴九遐外。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讀道德經時,叩齒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過,先心存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足下八卦、神龜三十六,獅子伏在前,頭巾七星,五藏生五氣,羅文覆身上,三一侍經,各從千乘萬騎,天地各有萬八千玉女玉童衛之矣。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讀洞真經,叩齒三十六通,咽液三十六過,先存迴風混合帝一百神萬真,然後詠洞經。
太上玉經隱注日:讀洞玄經,叩豁落、一齒三十六下,咽液三十六過,存五藏五色之氣,上注五星之精,而讀經。
太上玉經隱注曰:誦太上洞玄步虛經時,先叩齒三下,咽掖三過,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從鼻孔入洞房金華宮,光明出項後,煥然作九色圓象,薄入玉枕,徹照於十方,隨我遠經,旋迴而行矣。日從鼻左入,月從鼻右入,畢,又叩齒如初法。
太上玉經隱注曰:當讀昇仙之經,先叩齒十二下,咽液十二過,詠一篇,三通叩齒也,經卷亦各有法,不載法者,可依此訣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夫道經不師受,則神不行矣。若世無法師,又無籙傳者,當以法信投靖治,或可密室啟玄師老君,北向三拜,然後以物布施於饑乏之人,平等一心,而用經也。世有師,不須按此法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轉經,坐小牀上,高五尺,廣長悉等,但巾帔,不須著褐也。太上真人讀經法服,披離羅九光錦\帔,丹羅寶曜之巾,足下獅子文履。今道士讀經,勤苦於法事,麤其帔服,後得道之日,天帝授子離羅九光之帔,天寶纓路飛仙法服,以酬往德也。兆勿慕世之冠冕,捨於道士陋服也。世服雖目下榮耀,不免於死,道士麤衣法服而昇仙,被服天衣矣。天衣著身,令人能飛仙乘虛也。
太上玉經隱注曰:讀經之法,法中夏之音,此是九天之正音也。第六十四大梵讚經,諷誦制聲,亦是正音。讀經之音,當法此正音。仙公曰:老子西化胡,教外國讀經時,多是大梵天音也。適道士所好者耳。
太上玉經隱注曰:讀經五百言,則叩齒三通,以舌舐上下脣,咽液三過,令人不極,久而聲清。不知此法,損氣勞神也。真人曰:濃煮竹葉作飲,以讀經而存思,益精通神,和氣流行。
太上玉經隱注曰;太上大隱符九首,日正中以水頓服之,千日則出入無間,隱見在意,為仙人矣。佩靈寶五符於身,則乘龍駕氣,經歷水火,五帝扶翼,遠遊高翔,亦為仙也。佩五嶽真形,佩三洞大符,不得近房室,交接陰穢,必死不疑,永無仙期,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