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论",免费读到尾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世俗之談道者,皆曰道體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為不然,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謂道也。名亦可強名耳,然非常人之所謂名也。常人之所謂道者,凝滯於物。所謂名者,苛察繳繞。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於無,故名天地之始日無。萬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於有,故名萬物之母日有。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徼,邊際也。萬物既有,則彼無者宜若無所用矣。然聖人常存無不去,欲以窮神化之微妙也。無既可貴,則彼有者宜若無所用矣。然聖人常存有不去,欲以立萬事之邊際也。苟專用無而棄有,則蕩然流散,無復邊際,所謂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玄者,非有非無,微妙之極致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美善有逵,為衆\所知,非美之至者也。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凡事有形迹者,必不可齊。不齊則爭,爭則亂,亂則窮,故聖人不貴。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用智若禹之行水,行其所無事

  行不言之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

  萬物作焉而不辭,

  心之出也,物或未之。物至而應,無所辭拒。

  生而不有,

  存養萬物而不取以為己有。

  為而不侍,

  聖人於天下不能全無所為,但不恃之以為己力耳。

  功成不居。

  不自滿假。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不尚賢,使民不爭;

  賢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則爭名而長亂,故老子矯之,欲人尚其實,不尚其名也。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合,

  使民無利欲之心。

  實其腹,

  足食也。

  弱其志,

  不敢爭奪。

  強其骨。

  盡力。

  常使民無知無欲,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

  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衆\莫之應。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為之使至於無為。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深不可測,常為物主。

  挫其銳,

  鋒角猛露,道所惡也。

  解其紛,

  事為煩亂,道所鄙也。

  和其光,

  輝華顯赫,道所賤也。

  同其塵,

  汙辱卑下,道所貴也。

  湛兮似或存。

  湛然不動,若有若亡。

  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言其先天地生,物莫能瑜。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芻狗,祭祀之具也,未用則貴,已用則賤。天生五村,力盡而弊之,有似不仁。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橐,排也。籥,樂籥。橐籥之中,空洞無情,故虛而不可窮屈,動而不可竭盡。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能守中誠\,不言而信。

  谷神不死,

  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

  是謂玄牝。

  玄者,言其微妙。牝者,萬物之母。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天地由之以生。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微而不絕,若亡若存,無物不用,而未嘗勤勞。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凡有血氣之類,皆營為以求生。惟天地無為而自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亦不一用力。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衆\人之私小,聖人之私大。小之至者,父子乖離,不能保一身。大之至者,蠻夷率服,享祚百世。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衆\人之所惡,

  人惡卑也。

  故幾於道。

  道無水有,故曰幾。

  居善地,

  若水處下。

  心善淵,

  深觀。

  與善仁,

  潤物。

  言善信,

  妍皚無隱。

  政善治,

  滌穢。

  事善能,

  任物圓方。

  動善時。

  隨時凝浮。

  夫唯不爭,故無尤。

  爭者,事之末也。與物無競,莫之怨惡,何過之有?故特美之。

  恃而盈之,不如其已;

  恃勢恃位,恃才恃德,而自滿者,不如無勢無位,無才無德。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揣知物情,銳求進入,必將失之。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四時更運\,功成則移。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善愛民者,任其自生,遂而勿傷。善治國者,任物以能,不勞而成。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

  知乎?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長謂下知有之,宰謂有所制割。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以其虛中受物,故能以寡統衆\。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埏,和也。埴,土也。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禮至於無體,樂至於無聲,刑至於無刑,然後見道之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爽,失也。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皆以外傷內?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腹內守,目外慕。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為士者以道德為上,爵祿為下。上榮也,下辱也。衆\人乃寵其辱,操之則慄,合之則悲。

  何謂責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由有其身。

  及吾無身,

  歸之自然。

  吾有何患?

  色聲味貨,身之大患也。衆\人乃責之甚於身,者徇外而忘內故也。

  故潰以合為天卞者,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矣。

  夫責重天下者,天下亦貴重之。愛利天下者,天下亦愛利之。斤味續淮

  賤殘賊\天下,而天下貴愛之者也。

  故聖人之貴愛天下,所以貴愛其身也,如此則付以大器,必能守之。

  視之不名曰夷,

  為色。

  聽之不聞名曰希,

  無聲。

  搏之不得名曰微

  無體。

  此三者,不可致詁,故混而為一

  皆歸於無。

  其上不皦,其下不味。

  皦明也。道之升沙萬物以生而不可見。道之降,萬物以息而未嘗亡。

  繩繩兮不可名,

  繩繩,延長之貌,曰有曰無,皆強名耳。

  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欲言無邪,則物由以成。砍言有邪,則不見其形。

  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若有若無。

  迎之不見其首,

  無始。

  體之不見其後。

  無終。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古之道,無也。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道以無為紀。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故強為之容:

  但言其外貌可者。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獨。

  有道之仕外貌皆然。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是以能弊復成。

  謙受益。

  致虛極,守静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萬物之動,必復歸於静。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物出於無,復入於無。

  歸根日靜,靜分復命勾

  物靜則從天命。

  復命曰常,

  誰能違天。

  知常日明。

  動靜不失其時。

  不知常,妄作凶。

  違理而動。

  知常容,

  虛靜則無不包。

  容乃公,

  無偏無黨。

  公乃王,

  為天下所歸往。

  王乃天,

  與天合德。

  天乃道,天法道。道乃久,

  無疆。

  歿身不殆。

  虛則無所違拒,靜則無所侵犯,何危之有?

  太上,下知有之;

  莫知帝力。

  其次,親之譽之;

  有迹。

  其次,畏之;

  強以威服。

  其次,侮之。

  威德皆亡。

  信不足,有不信。猶其貴言。

  猶當作由。欲盡復其言,必不能周。

  功成事遂,百姓曰我自然。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大道廢,有仁義;

  道者涵仁義以為體,行之以誠\,不形於外。故道之行,則仁義隱;道之廢,則仁義彰。

  知慧出,有大偽;

  小人依善而為惡。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若六親自和,國家自治,則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魚不能相忘於江湖,則濡沬之德生焉。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聖智所以利民也,至其末流之弊,乃或假聖智以害民,故老子矯之云爾。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孝慈,仁義之本也。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巧於利民,聖智之本心也。盜賊\乃竊巧以利己。

  此三者,以為文而未足,故令有所屬。

  屬,著也。聖智、仁義、巧利,皆古之善道也,由後世徒用之以為文飾,而內誠\不足,故令三者皆著於名而喪其實。

  見素

  任真。

  抱樸,

  存本。

  少私

  無我。

  寡欲。

  無求。

  絕學無憂。

  學之所以不可已者,為求道也。若棄本而逐末,則勞而無功,不若不學之無憂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唯則為恭,阿則為慢。在有道者觀之,唯阿善惡同歸於無,相去無幾。然恭則人喜,慢則人怒,善則受福,惡則致禍,怒集禍來,將喪其身,亦不得不畏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

  荒兮其未央哉。

  恭與善皆細行,聊以避害耳,未足以為大道也。大道廣遠,不可量。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以外物為悅。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孩,小兒笑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

  務於多得。

  而我獨若遺。

  不有於物。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晦,飄兮似無所止。衆\人皆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受乳哺於元和。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