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塞防4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4",免费读到尾

  一曰籌餉必須有定章也。西陲用兵。與內地不同。內地各省可以就地籌畫。西陲則必待轉輸。故向來一經用兵。必派得力大員。經理糧餉軍餉事件。兵與餉各有專司。今事倍於昔。並未設立糧台。三路官軍。即日進勦。後路軍儲。毫無把握。所有一切糧餉事件。僅付之山西撫臣綏遠城將軍及烏科兩城將軍大臣代為料理。殊未知此四城。不過代為轉運\。安能為之統籌大局。且四城之地。與新疆用兵處所。近者數千里。遠者將及萬里。軍情變幻無常。機要豈能盡通。且無論有心貽誤。即竭力籌辦。亦無從深悉前敵之緩急。即深悉緩急。而事非專責。亦有坐視不能為力之處。伊塔往事。可以取鑒。兵抵前敵。不可一日無餉。各省應解新疆餉銀。自行咨催。鞭長莫及。若由四城轉催。事體隔膜。更難響應。若是則各省之餉能解與否。毫無把握。況雖有解到之款。亦苦於轉折太多。遲延時日。合此數者而觀之。日後新疆軍務。必致因餉匱僨事。而求其貽誤實。則仍無主名。庸有濟乎。臣晝夜思維。此乃今日西北大局成敗利鈍之根本。不可不早杜其弊。謹酌定章程。另摺上達。惟祈睿斷詳加採察。一一俯准施行。然後西陲之事。始可著手。一曰北路未可恃防軍也。今漠北地方。烏科所屬各部落。東西袤延近萬里。南逼回氛。北界俄夷。風鶴之警日至。刻下朝廷時常屬慮。嚴飭諸臣。必須節節設防。而諸臣亦即漫然應之曰。業已節節嚴防。自臣觀之。今日北疆之事有不能防者三。何也。一曰無知兵之人。各愛曼王公札薩克等百餘年來。不經兵事。一聞兵事。方寸已亂。臨事安能有主。故曰無人。二曰無兵。現今調到蒙兵。無論戰陣紀律。一概不知。即槍箭技藝。亦毫無所能。聞各愛曼所存之兵。亦不過如此。故曰無兵。三曰備多力分。今三城所調之兵。合計四千餘名。然不過烏合之眾。茫然不諳紀律。但臣受任責成。不敢諉卸。祗可統帶進勦。趕急整頓。以冀兵隨將轉。若以如此之兵。少則數十。多亦不過二三百。分撥諸處。名曰設防。安能禦賊\。總之北路防兵。毫無紀律。若真有悍賊\入境。決不能禦。刻下臣進兵烏魯木齊。若能勦辦得手。則南路有所屏障。邊防較緩。然不虞必戒。亦當別思良策。北疆現為西陲餉道。深為可憂。且俟臣進兵後。與麟興錦\丕勒多爾濟等徐徐商酌。將來或能去名求實。或竟不能。臣決不敢附和粉飾。至現今所設防兵。切不可認為可靠。以致將來誤事。

  一曰諭旨不宜太紛繁也。近日寄諭之多。十倍往昔。朝廷可謂勤於軍政矣。而軍務益壞。其故何歟。誠\以樞密之地。與部院及有司衙門不同。可以持紀綱。不可以親細務。自西陲多事以來。地方淪陷。一切細事。部中無從稽核辦理。外閒又無總統承辦之人。可以便宜行事。以致一切委曲瑣屑之件。皆彙入奏章。蝟集於政府。不能不即事覆答。而應事太煩。度務太細。轉致顧小而遺大。伏讀近日諭旨。於陳奏款目。批答鮮有失當。惟於用兵用人籌畫大局之處。續降諭旨。與前降諭旨參觀。往往不相符合。此所謂攬條目而失綱紀也。竊以為朝廷之上。惟當於任人籌餉用兵三事持其大端。毋或稍有錯誤。致他日扞格不行。其細小諸務。儘可付之任事之人。聽其便宜行事。

  臣目擊西北情形。竊歎綱紀隳弛。深為可懼。但任事諸臣。非有他故。亦因時勢艱難。及所奉諭旨內。或有窒礙難行之處。不敢顯然指陳。大半宛轉敷衍。久之泄沓成風。遂並可行之事。亦不能實力舉行。臣則以為當此四方多難之秋。必須極力振作。如諭旨所言果不可行。必當極力指陳。倘稍有可行。則當盡心籌畫。不遺餘力。但此心此理。不能與諸臣共喻。惟望嗣後降旨。必須察斷明確。萬不可以必不能行之事。啟諸臣諉卸推延之弊。庶幾廟堂雷厲。邊圉風行。此臣所為私心竊幸者也。夫舉綱必提其綱。振裘須挈其領。小事尚然。況大事乎。方今西北之事。若不趕緊整持。未知伊于胡底。臣現陳五事。皆為要務。擬請旨飭下軍機大臣。將管見所陳各節。約存記。若遇西北路有疑難事件。可以酌量採擇。倘行之不替。三年之內。西事可以挽回。所有西北大局各緣由。恭摺縷析上聞。伏乞聖鑒訓示。

  瀝陳西北軍情疏同治六年

  李雲麟

  臣在邊兩載。辦理軍務。於西北情形。稍有所知。當此時事艱屯。不敢不效其愚忱。以備廟堂之採擇。管見所及。厥有四端。謹敬陳之。一曰西陲軍務未可速辦也。自古平定西陲。必須關中無事。未有關中鼎沸。而能平定西域者。今西陲之禍。起於陝西。自庫車揭竿。不兩載而諸城俱陷。陝甘為本。西陲為末。內地一日未靖。則關外之事。斷不能辦。此人所共知。不待智者而後辦。故自西陲有事以來。凡簡命各將領。皆巧為趨避。設法遷延。誠\知其事之不可為也。臣甫承恩命。即勇於自任。豈遂見不及此。誠\以前代用兵。無北疆之地。故惟一道出關。我朝兼有北疆。故能兩路出師。如乾隆中平定伊。奇功多在北路一軍。查西疆回逆。並未多經戰陳。誠\能以內地大軍。率北路蒙兵。先復烏魯木齊。既可以恢復新疆要害之區。為南北兩路進兵根本。又可斷陝甘賊\勢。實為一舉兩得之策。詎料腹地軍情日棘。兩路大兵皆未能出關。因而蒙兵民勇。皆成尾大不掉之勢。不但不能進勦。幾至更生他變。烏城兵變。臣身在圍中。科城之兵。雖未顯變。德克吉訥亦曾兩次被圍。及民勇生變。遂致殘害地方。夫手無一兵。而欲驅數千犬羊之眾。使就範圍。此真萬不可行之事。乃一時愚昧。必欲為之。卒至變故屢生。幾誤大局。捫心自問。罪實不赦。幸而仰賴皇仁。未生大變。然自茲已往。不但蒙兵未宜復調。即內地大兵。兵力未厚。亦未可取道北疆。此西陲軍務萬難速辦之實在情形也。二曰北路防兵不可靠也。在廟堂必以為西疆告陷。北路防兵。最為緊要。而臣目擊情形。則知其有不如無。何也。既設防兵。則必須一兵有一兵之用。欲其有用。非訓練不可。當烏城蒙兵初集之時。臣矢志進勦。親身入營。朝夕訓練。數日之閒。步伐進止。已有可觀。奈無兵鈐束。奸詐之徒。憚於遠征。遂致滋事。近聞烏城兵散之後。該城現復派有防兵二千人。分布各要隘。然聞所派之兵。皆行止自由。榮全德克吉訥。現雖協辦烏城防堵。皆懲臣從前覆轍。不敢入營居住。所派之兵。散處山谷。毫無紀律。即德勒克多爾濟等。亦未敢親往查看。似此情形。無事則徒糜餉糈。有事必先期逃潰。防兵若此。莫如不防。臣熟察蒙古地方。與回逆言語不通。性情迥異。又復中亙大漠。回逆得其土地不能居。得其人民不能治。且夙無深仇。兩不犯境。或可久遠相安。即使有警。游牧之地。無城郭居室。賊\來則徙去。賊\去即復來。以不守守之。未嘗非善策。不猶愈於動眾糜餉。毫無實濟乎。此北路防兵決不足恃之實情也。

  三曰棍噶札勒參宜慎用也。夫北路防兵。情形如此。然則厄魯特一軍。亦可以不用。而無如勢有不能。以體制而論。西北軍務既不能辦。而以重兵授一番僧。似乎不便。以事勢而論。目今北路無一得力之兵。該喇嘛獨擁數千之眾。生死相從。猝然不用。如何安置。今日之事。為朝廷計。不用既有所不可。然用之得當。則收其利。不當將受其害。此事誠\未可漫然處之。臣嘗深察棍噶札勒之參為人。有忠於朝廷之心。其遇事勇於自任。不避艱險。是其正處。惟性好攬權。輕不如己者。順其性則湯火可赴。逆其情則怒不可止。是其偏處。臣初與見時。該喇嘛尚不通漢語。數月之久。遂暢然通曉。足見其聰明過人。而馭兵治眾。則寬嚴互用。慈而能斷。歷觀北路各大臣。及各部落王公。量材比力。均非其敵。而該喇嘛之視諸人。亦蔑如也。今日者。朝廷誠\能發重兵經西北。則該喇嘛用與不用。均無關係。如其不然。則用之當與不當。不可不審。何謂得當則收其利。目今該喇嘛所帶之兵。皆精壯可使。計算西陲淪陷。回逆雖未必北犯。然塔境之哈薩克。時思東侵。新疆各城之土爾扈特各旗。皆思北徙入烏科境內。厄魯特數千窮困之眾。

  並無著落。難免滋事。凡此數端。皆北路心腹之患。其禍在內而不在外。一旦有事。烏科兩城。並不能當。今任用該喇嘛。苟得其心。厄魯特之眾。既有收管。又可兼制哈薩克土爾扈特。使之不敢為變。非一舉而三善備歟。何謂不當則受其害。新疆各城大臣。皆兼轄蒙古。其所以能控馭者。皆恃有滿漢兵力耳。今塔城所存滿漢兵僅數十人。弱不堪用。而厄魯特數千人。其中能通漢語者。千人中難得一二人。遇有應辦事件。不由該喇嘛經手。則言語不通。不能辦理。既已一切事件。均由該喇嘛經手。所謂參贊領隊。皆職任大員。其實形同木偶。勢似贅疣。雖有何益。在廷議或以為稍可資鈐制之方。殊不知自塔城淪陷之後。舊日典章盡失。此項蒙古。轉徙鄰境。皆成該喇嘛之爪牙羽翼。必欲以一二滿員廁處其閒。此不過使之受該喇嘛之鈐制耳。非能鈐制該喇嘛也。名實顛倒。莫此為甚。又況因循日久。未必不猜嫌互起。別滋厲階。以是為控御之方。則失之遠矣。為今之計。宜因臣獲咎之便。虛其員缺。不必派署。厄魯特兵現既留防科境。見存餉糈。尚可敷衍。但又不宜使該喇嘛久屬於烏科。誠\恐該將軍大臣等處置失當。日後貽誤北路大局。然該喇嘛實有忠愛之心。又負義烈之氣。苟御之得當。雖羈靮不施。亦可得其死力。當別思良策。以善其後。事貴先機。乃可以彌患於無形。若當斷不斷。則悔之晚矣。

  四曰速保山西全大局也。夫北路情形如此。西陲軍務不能復辦。固不待言。然臣體察時事。則以為國家之患。尚不在此。今日之事。緊急可憂。惟在山西。他處皆可緩。何也。西陲恢復。姑無具論。北路兵散之後。游牧如故。但使歲餉不絕。數年之內。尚可苟安。惟臣前接庫克吉太來函。知陝軍潰敗後。賊\勢披猖。有旨調皖豫江鄂諸軍赴援。臣揣情度勢。無論左宗棠劉典各軍。相距極遠。緩不濟急。即鮑超劉松山郭寶昌等軍。相距較近。亦恐未能星速赴陝。以解倒懸之厄。在廟堂必以為今日急務。莫重於陝甘。而臣管見。則以為山西首重。陝甘次之。何則。陝甘之亂已久。未可驟平。山西地方最完富。為賊\所注意。而武備廢弛。特甚於他省。目今嚴旨督諸軍入陝。晉省雖有河防。實無重兵。該省大吏。如撫臣趙長齡藩司王榕吉等。皆吏治才。未能深諳軍旅。一旦猝有大事。斷難抵禦。捻逆本為流寇。倘諸軍入陝後。該逆聲東擊西。詭謀\入晉。比時救援不及。若火燎原。無論陝甘事更不堪問。即齊豫江皖。安保不更有乘閒而起者。其時北路三城。糧餉斷絕。事機不問可知。此誠\西北中原利害安危之一大關鍵也。臣以為今日之急。惟在選能將。置重兵。嚴防山西。晉省無慮。然後徐圖陝甘。如此尚可以消中原北路之患於無形。此本年第一要務。更不容稍事延緩者也。凡此四端。皆於治亂安危。大有關係。既有所見。不忍不言。冒罪直陳。伏祈聖恩諒其愚忠。量加采擇。

  敬陳新疆善後事宜疏光緒六年

  左宗棠

  竊維新疆善後事宜。以修濬河渠。建築城堡。廣興屯墾。清丈地畝。釐正賦稅。分設義塾。更定貨幣。數大端為最要。臣前奉諭旨。南北各城應如何隨宜經理之處即著悉心籌畫次第興辦。比即恭錄咨行南北兩路在事諸臣一體欽遵。旋准張曜劉錦\棠咨呈并據前署鎮迪道周崇傅現任鎮迪道福裕委辦吐魯番局務道員雷聲遠稟報前來。以修濬言之。哈密修石城子渠。鎮西廳修大泉東渠。迪化州修永豐大平二渠安順一渠。綏來縣修長渠。奇臺縣修各渠。吐魯番所屬渠工之外。更開鑿坎井一百八十五處。庫爾勒修復舊渠四十里。庫車濬築阿柯寺兩大渠。皆各防營將領。督飭防營兵勇。輪替工作。其兼用民力者。給以雇值。地方官募民興修者。亦議給工食。誠\以民困甫蘇。未可責以力役也。以城堡工作言之。居國屋宇。以利棲止。農商工匠之所宜也。行國廬。移逐水草。畜牧游獵之所便也。今既聯異域為一家。則城堡不可以不設。奇臺綏來喀喇沙爾庫車。或因舊基。或拓新地。均不勞民力。不耗公財。而崇墉屹然。足資保障。以屯墾言之。鎮西廳屬兵民報墾五萬數千餘畝。奇臺報墾民戶九百有餘。軍營新墾六千六百餘畝。迪化舊報承墾。三千餘戶。核多浮冒。茲按冊報。連新增民戶。實祗二千有奇。軍屯尚未據報畝數。

  吉昌新舊墾戶共一千三百有奇。綏來共九百餘戶。吐魯番及南疆八城。除沙磧外。荒地漸少。新增屯墾。均在新開渠工兩岸。未據冊報畝數。其熟地適當清丈之際。劉錦\棠張曜現飭各局員冊報。俟清丈竣事。始可彙齊送核也。以清丈言之。量地即履畝之法。長短廣狹。非丈量不能明。肥腴瘠薄。非按測不能準。而西北地多高仰。土性善滲。需水尤殷。水足者地價倍昂。以產糧多也。水歉少收。價亦隨減。將欲則壤成賦。必先計水分之充詘。定地畝之瘠饒。科糧賦之輕重。光緒四年。徵收無額。臣與劉錦\棠張曜周崇傅函牘相商。仿古中制而更減之。按民閒收糧實數。十一分而取其一。經收回目。任意增減者。許戶民自陳。印委各員傳經手人斥責。甚者加以革黜。并令於收穫後。通行清丈。按地畝肥瘠。水分贏絀。分九等科賦。地既廣闊。創行之初。事體繁雜。人役弓手。多不諳熟。一時未能集事。旋改為上中下三等征收。以取易。迨五年秋成。冊報猶未造齊。仍照上年十一分取一之例征收。民閒輸將爭先。約計六年秋穫。丈量可竣。按畝科賦。多寡始歸一律矣。以賦稅言之。鎮迪一道。光緒四年分。徵收各色京斗糧六千九百四十餘石。房租銀六千一百餘兩。吐魯番廳。征糧一萬四千二百餘石。地課銀二千一百餘兩。喀什噶爾。征收各色京斗糧料六萬五百八石。英吉沙爾。征收二萬六百十二石。葉爾羌。征收七萬九千四百十二石。和闐。徵糧三萬六千八百七十九石。徵折銀色五千四十九兩。課金四百六十兩。阿克蘇。徵糧一萬四千二百三十石。徵折銀色三千三百三十八兩。徵紅銅黑鉛磺鐵均照額交納。烏什。徵糧八千三百七十八石。徵折色錢五百一十緡。

  庫車。徵糧一萬二千八百四十九石。徵折色銀五千餘兩。徵紅銅棉花如額。光緒五年秋開徵。仍按照四年徵收款目。如數完繳內如喀喇沙爾一城因久罹兵燹。流亡未復。四年無徵。五年分。據各局報徵過各色京斗糧六千五百九十八石。尚未截數。綜計南北兩路徵收糧數。折合京斗。已二十六萬一千九百餘石。而專就南路收數計算。較戶部鈔案從前額徵十三萬餘石。已增十萬六千五百石有奇。此皆清丈未竣。暫照十一分徵收之數。若丈量完事。并加入北路續增。及開渠成熟地畝新賦合算。自更有增無減。此外稅課折色。有照常徵收者。有并入釐稅徵收者。就釐稅言之。各局冊報。自四年秋冬至五年夏。不足一年。已收銀十八萬有奇。亦稱入款大宗。如伊犁事定。商貨暢行。則釐務自有起色。姑勿論也。以義塾言之。新疆戡定已久。而漢回彼此扞格不入。官民隔閡。政令難施。一切條教。均藉回目傳宣。壅蔽特甚。將欲化彼殊俗。同我華風。非分建義塾。令回童讀書識字通曉語言不可。臣與南北兩路在事諸臣籌商。飭各局員防營。多設義塾。並刊發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字韻語及雜字各本。以訓蒙童。續發孝經小學。課之誦讀。兼印楷書各本。令其摹寫。擬諸本讀畢。再頒行六經。俾與講求經義。疊據防營局員稟。興建義塾已三十七處。入學回童。聰者多。甫一年。而所頒諸本已讀畢矣。其父兄競以子弟讀書為榮。相矜寵。並請增建學舍。頒發詩經論孟。資其講習。局員送閱各塾蒙童臨摹倣本。筆姿頗秀。並稱蒙童試誦告示。皆能上口。教以幼儀。亦知領會。蓋讀書既可識字。而由聲音以通言語。自易為功也。張曜因出聖諭十六條附律易解一書。中刊漢文。旁注回字。刊發纏民。見者寶貴。足見秉彝之良。無中外可分。欲善則善。理有固然。雖不必化民成俗。而其效已可也。以貨幣言之。回民市易。舊用制錢。漸專用銀。而成色高低。分量輕重。驟難明晰。奸偽日滋。阿古柏竊踞南八城。創鑄銀錢。名天罡。式圓如餅。中無方孔。不類錢形。其成色分量。任意低減。圖售其奸。故市價相權。不能允協。民以為苦。應改造銀錢。

  以平市價而利民用。惟改造銀錢。宜先製模式。較準一律。交官設局經理。然後私造與偽易於辨認。而行使可規久遠。臣飭蘭州製造新式銅模。交張曜督局依法試製。範銀為錢。用銀片捶成。不須鎔鑄。枚重一錢。外圓內方。輪廓分明。字蹟顯朗。大小厚薄如一。與制錢相權。銀為母。銅為子。市廛通用可。免畸重畸輕之患。而新模精巧。由官改造。工速費節。私不致混淆。人知寶貴。准張曜呈送樣錢前來。臣察核無異。擬俟試行漸廣。請旨遵辦。期為新疆創此永利。以救圜法之窮。凡茲數端。均已有緒可尋。漸著成效者也。至於中土蠶絲。賴及萬方。而湖產尤甲中土。泰西市舶。駢集滬上。航海往返。費省運\捷。非若陸路之艱阻也。西北各部落。行國居多。衣被廬帳。取給片。禹貢於崑崙析支渠。皆以織皮概之。由來久矣。

  近代以來。參用蠶絲和毛彈織。精緻殊倫。售獲善價。惟與中土通商。專在陸路。運\致維艱。新疆南北產桑。土人但取葚代糧。或稱藥材。蠶之利未廣。俄羅斯及諸邊種人。購絲於新疆不足。仍議入蜀購絲。臣通檄南北兩路局員。檢校屬境桑株。陸續稟報。統計桑樹八十萬六千餘株。教以飼蠶繅絲諸法。兩年始有微效。據各處呈驗新絲。色潔質韌。不減川絲。前飭滬局採運\委員胡光墉。延訪德國開河鑿井織呢師匠。帶購機器來蘭州入製造局。教習西法。並飭募雇湖州土民熟習蠶務者六十名。交委員祝應燾由籍管領。並帶桑秧蠶種及蠶具前來。教民栽桑接枝壓條種葚浴蠶飼蠶煮繭繅絲織造諸法。自安西州敦煌哈密吐魯番庫車。以至阿克蘇。各設局授徒。期廣浙利於新疆也。所以先南路而後北路者。以南疆生桑頗多。一經移接。便可飼蠶。纏民勤習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由是推之西四城。更推之北路。耕織相資。民可使富。即西北諸行國。取攜亦便。毋庸度隴趨蜀。以買新絲。遠商拜惠。懷我好音。彼獲其贏。我亦得施其控制之術。從此氛祲潛消。亦未可知。非僅釐稅有增。稍紓軍儲之急已也。特事涉創行。無速效可。臣不敢多所論列。惟有黽勉圖之。仰副宵旰憂勤之意。謹一并附陳。

  擬與劉欽使論新事宜書總理衙門

  密啟者。時事多艱。邊情百變。渠犁持節。延跂為勞。近日西事粗安。界務粗定。尊處歷辦節饟裁兵停撤織呢等局。諸煩擘畫。倚若長城。而營田省餉之利未興。回賦榷之制未具。蕃部難資屏蔽。火器未盡講求。此四端者。本署已不免鰓鰓過慮。其它隱患。抑又多端。目前諸帥雖各有畫地分守之責成。而發縱指示。統轄全。安危之機。懸於執事。茲就愚慮所及。畢陳如右。國朝大征伐。軍需蕆事。至多不踰二千萬。乃西師自出玉門以來。耗帑至八千萬而贏。七借洋債。屢糜部墊。逋欠纍纍。後難為繼。在歷任重臣。公忠體國。斷不肯疲中原之力。以填蒲昌。往者已付逝湍。必思有以善持其後。規一久而不竭之謀\。無已。則惟有拓復營田之制。以漸紓餉力乎。查車師屯田。西域水利。宜禾效穀。嘉名有自。遠則可仿漢唐遺規。近亦當守阿文成舒文襄松文清林文忠諸公之成法。承平時歲餉止三百餘萬。而北路伊塔等處。有旗屯商屯。南路阿克蘇等處。多兵屯回屯。開墾不下數萬頃。歲入可抵額餉十之四。今北路人少。準回叛絕各產。清釐荒占。可授墾之土必多。聞連年招徠墾戶。大都遣撤勇丁。居其太半。果能因勢利導。仿用前陝撫劉蓉辦理營田成法。行之不出五年。必有裨益。且陝西一隅。猶獲營田十餘萬頃之多。

  烏孫疏勒。幅員萬里。戈壁磽區。十而去四。尚可得其六七。使諸老經營於前。而執事董成於後。因地制利。使嬴壤化為沃區。史策書之。不亦美乎。此營田省餉之利當籌者一也。回部納賦之制。查皇朝通典田制門。載自種之地十分取一。承種官地者平分入官。前季皋中堂奏報光緒四五兩年。南北路共征各色京斗糧五十一萬五千餘石。六年分由閣下奏報征三十四萬七千餘石。而烏什英吉沙爾和闐庫車阿克蘇。第就此五城計之。已得十七八萬石。其甫辦丈量之葉爾羌喀什噶爾。尚不在此數。目前郡縣新造。南路人多。征收糧石。逐歲加贏。例應酌定科則常額。此外若金沙玉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4",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