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釐捐3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3",免费读到尾

  詳陳釐捐源流利獘疏同治三年

  廣東巡撫郭嵩燾

  奏為各省抽釐濟餉。歷著成效。謹就管見所及。備溯源流。熟籌利獘。詳細臚陳。仰祈聖鑒事。竊惟國家承平日久。營兵廢弛已極。廣西賊\初起。調集山陝滇黔邊兵。謂必優於腹地。均因日久無功。以次撤歸。嗣後各省籌辦防勦。專務募勇。而營兵亦時就地撥調。始終不能一得其力。自古行軍。皆由調發。近時則一出於召募。此用兵之一變局也。軍務初起。朝廷頒發帑金。動輒數百萬。或由戶部運\解。或由鄰省協撥。軍營安坐以待支放。師久而財日匱。東南各省。蹂躪無遺。戶部之解款。鄰省之協餉。力皆不能自顧。偶一辦理防堵。捕勦土匪。左支右絀。無可為計。其勢又不能坐聽其決裂。故雖艱窘如廣西貴州。亦須經營籌畫。自求生理。而湖南經理得宜。則竟以一省之力。支柱數省。此又籌餉之一變局也。用兵既久。籌餉之難倍於籌兵。餉裕則兵強。餉匱則雖有兵而不能恃以禦侮。總計十餘年以來。籌餉之方。名目繁多。其大要不過二端。曰捐輸曰釐金而已。捐輸起自漢卜式。出私財佐軍。流極於宋明之季。而有搜括之令。

  國家開捐納之例。導之以仕進。取之有節。勸之有方。巨富厚資。立致榮顯。中下之戶。亦樂有以自效為法優矣。而數行之。則民怨官煩而法亦敝。故捐輸可以救一時之急。而不可為經久之規。釐金之制。蓋緣始周官之廛布絘布。以杜子春註意推之。廛布者。當如今之坐釐。絘布者。當如今之行釐。而自周以前。商賈之征。數倍於農民。後世水陸鈔關。額設極少。稅課亦極輕。此非徒以卹商也。王者節宣天地之宜。田賦所入。以之制國用而有餘。商賈聚散無恆居。盈虛無定勢。官吏易緣為姦。故常弛其征以便民。軍興用繁。則百稅並舉。邃古以來。國用之需。無不取給於百姓。宋王安石竊周官之意。以擾承平無事之民。君子所深惡。至於艱難籌餉。而一切苟且之政行。其勢自迫於不容已。四民中惟農商二者為有常業。不取之商。即取之農。農民務本而生計微。

  商民逐末而利源厚。輕重之宜。亦易知也。今之釐金。與漢之算緡。唐之除官錢。宋之經制頭子錢。名異而實同。漢唐之世。所謂算緡諸法者。皆取之商賈之本錢。故又有告緡手實諸法。以窮其根柢。其餘百貨。更加以稅。史冊所紀。令煩法密。所以祐民財者甚至。然而漢唐宋取之民者多。而為利反少。今取之民者約。而為利反多者。何也。漢唐之制。為定法以督之州縣。督之州縣。則吏胥之搏噬益繁。而終無實際。為定法。則商賈之豐儉。或相倍蓰。或相千萬。而不能不著為課額。以派之州縣。通都巨鎮。可以倍征者。而或徒飽私橐。山城僻壤。並無貿易者。而亦一例取盈。又或於正供之外。科以雜差。故為擾也。今之釐金。惟不限以科則。不拘以程式。一依唐臣劉晏之法。引用士人。因地制宜。猶得任人不任法之意。臣等請歷言之。

  所謂不限以科則者何也。譬如上海釐金抽收之法。異於江北。安徽異於江西。湖北異於湖南。貨行之通滯。商情之順逆。惟其所便。而不以相強。上海釐金。抽收最重。以次推及廣東。不逮十分之一。不能比而同也。甚至一省之貨。此輕而彼重。一廠之設。此疏而彼密。惟無科則。而後事事乃稍可以核實。可以便民。所謂不拘以程式者何也。凡商船經過之通津。有卡廠行釐。貨物囤積之巨鎮。有門市坐釐。其大較也。間有支津汊港。繞越偷漏。則又添設分卡。小鎮毘連大鎮。或至居奇。則又添設分局。皆隨時酌量辦理。一省扼要之區。不過三四處。辦法亦因而加密。其餘則稍寬其法。設局多者。不過一二十處。或通數府縣無一卡局。或小鎮舉辦。而大鎮反未及舉辦。推而至於各省。或辦或不辦。或辦之有效。或竟無效。一聽督撫之自為經理。均無一定之程式。強之以必行。是以用兵十五年。被擾亦十餘省。其勢岌岌不可終日。而募民以為兵。因地以籌餉。士安於家。農安於野。商賈亦相與安於市。督撫大吏委任一二員紳舉之而裕如。自漢以來。理財之稗政。未有優於今日之釐金者也。今言者或曰。病商。不知周秦之世。天下大利歸於商賈。漢興而力加之困辱。誠\惡其專利也。歷周至明。士大夫無屑為商賈者。故虐取之而無所惜。本朝稍加以寬典。士大夫多出於其途。商賈之利厚而權亦重。財雄而勢亦豪。

  釐捐所取。於其歲入之贏餘者。僅百分中之一二。以今制準之漢唐宋明以前。其輕重多寡之數。必有能辨之者。又況完善省分。每以保護商賈為言。其籌辦釐金者。大率在於兵燹之後。盜賊\出沒之鄉。即如湖北之漢口。湖南之湘潭。其間著名巨賈。半皆籍隸川陝。使釐金稍有病於商。亦豈能強其間關跋涉。轉側兵戈之地。而自投完納。毫無避就乎。是言病商者。既未考古。又未知今。徒為商賈爭錙銖之利。以代護其私。亦已惑矣。或又有以擾民為慮者。查釐金按貨計捐。絲毫皆出之平民。人所知也。然富民日費錢數千。以釐計之。當捐錢數十。中人之家。日費錢數百。捐錢數枚而已。按戶責捐。是為口稅。為戶稅。唐宋之制。所以為擾也。準之日用之需。則固可斂縮節省。以求相濟。而不見為累。百姓難與圖始。創法之初。動多阻撓。其或至滋事者。則又無藝之頑民。乘風狡逞。意圖劫掠。商賈不任受也。捕治一二人。而已帖然相安。臣鴻賓撫湘數載。通省中從無抗捐違釐捐之案。有之。則石門之蠹役。宜章之散勇也。亦足見商情民俗之利病從違矣。且一意營私。以龍斷為得計者。商人之同情。一端偶逞。以頑抗為能事者。奸民之恆態。若因一二抗釐之案。遂據以為擾民。則鬧漕抗糧。江浙成為積習。拒捕毆官。閩廣視若固然。苟求民情之順悅。不顧政體之凌夷。將并錢糧而不征。舍盜賊\而不治乎。勢固不能也。或又有以中飽之獘為言者。竊念天下事無一不壞於中飽。而惟釐金之中飽為猶輕。蓋凡中飽者。必一切惟所侵漁。釐捐以數人而理一廠。以數廠而治一事。總局司其出納。藩司核其成數。上而督撫制之。下而州縣制之。眾注之耳目。皆得指其是非。納釐之商民。亦不甘聽其含混。縱云中飽。蓋亦無幾。

  自古有治人無治法。苟得其人。雖稗政亦無所擾。苟非其人。則緩征蠲賑。及一切保甲社倉之美政。皆足以滋獘端。督撫切己之經營。自愈於旁觀之臆度。各省辦理釐捐。號為中飽者。向以廣東為最。江北次之。無他。惟無章程而已矣。江北之中飽在官紳。道員郭禮圖一加整頓而獘立除。廣東之中飽在商賈。深固糾結。較難斷禁。稍與清釐。蓋亦把持之意多。而侵蝕者有數可紀。

  今官紳並任。而地方官則專其稽查之責。而不予以操縱之權。既不致盤踞為姦。又無差胥為之爪牙。故為獘輕。而去獘也亦易。若以紳員辦理釐捐支銷薪水言之。則尤非事實。紳員之賢者。多不樂任事。或由督撫延請。或由奏派勉強從事。其中材皆足以自謀\衣食。用其力以籌餉急公。月給薪水數十兩。少或數兩。此何關國計之盈虛。而相與痛心疾首。實不能容。尤惑之甚矣。或又曰休養之政宜講。臣嵩燾前在江蘇浙江。見其地把持釐捐。辨論紛繁。迄不能舉行。被兵以後。周歷松太各屬。常數十里無人。上海辦理釐金。歲常數百萬。而地方獨完。商賈轉盛。湖南支持數省。專恃釐金接濟。亦未聞民氣致有銷耗。賊\勢如虎狼水火。不急籌拯救之術。而日且姑安坐休息。果足為休息乎。釐捐所以猶為良法。正以商賈贏餘之利。取之無傷。而得以其間與民休息也。其取之約而法均。行之簡而情親。尤得籌餉之妙用。漢法二緡而一算。算者口出錢百二十。二緡一算。每錢千取六十。唐之除陌錢。宋之經總制錢。皆千錢取百。臣鴻賓前在湖南。酌定釐捐章程。大率每錢千令捐一十二十。最為輕減。上海蓋將倍焉。廣東則尚不及其半。故曰取約。按貨估值。計錢抽釐。本厚者出多。息微者出少。人各效其力。無倖免者。故曰法均。漢唐宋課商之法。名目至不可窮紀。今總其名為釐捐。故曰行簡。任之紳員。與商賈朝夕相見。利害盈虛。可以互相參證。不脅以官威。亦不督以成法。故曰情親。所以行之數年而無獘者。存乎用法之人。而法亦稍良矣。必欲從征之士。枵腹荷戈。近寇之區。開關延賊\。而後為休養。正恐古人所謂休養者。不如是也。近見金陵克復以後。言事者動請停止釐金。或請酌量裁撤卡局。不知言停止者。既別無籌餉之法。可以斟酌盈虛。言酌量裁撤者。亦未嘗考究各省辦法。輕重疏密。原自不同。萬不能盡一省之水陸市鎮。概行舉辦。一隅之見。難與辨論。而民情之各私其財。各專其利。自古為然。但聞籌餉之說。而已多阻難。一聞停撤之言。而更加附會。湖南所以能盡其力者。專恃地方紳士。主持正論者為多。商賈百姓。不敢有所異同。苟以天下為心。則事勢之艱難。百姓之情偽。亦當稍具權衡。獎之以忠孝。使佐公家之急。勸諭百端。猶不能一應。既有停撤之議。遠近傳述。起為難。是徒以一二人之私論。上以眩惑朝廷之聽。下以鼓動愚民之氣。使有所藉口。以遂其背公營利之私。以之處平世。而猶為傷化。以之獎衰俗。而適以長姦。臣等竊以為國家愛民。當規其大者遠者。近年以來。減蘇松浮糧。豁免江西攤賠款項。軍務報銷。不歸部核。此數者。實皆漢唐以來未有之德政。以是振勵天下之人心。攘除寇亂。蔚成中興之業。惟其所規者大。而所及者遠也。

  現在江南巨寇雖已蕩平。餘匪尚數十萬人。聚江西閩粵之交。籌兵籌餉。勢處萬難。商民計釐繳課。本屬些微。而軍需累少成多。藉資補救。官不得已而與民爭利。言事者又欲私商賈以與官爭利。而所據以為言者。大率影響附會。於民生利獘。實未嘗深加攷究。自宋以來議論繁多。凡言利者。皆不容於公論。故斂怨以為私。君子之所戒。而固為小人之所趨。至於斂怨為公。則賢愚同所兢兢。軍興十餘年。自江皖兩湖外。籌辦釐捐。每多有未盡之利者。良由事涉言利。下之結怨百姓。上之得罪清議。而聚斂朘削之名。幾乎先無以自解。故智巧之士。率推諉而不自任。而一二辦事省分。迫不得已。艱苦經營。粗有成效。言者又取道路無稽之議論。而急毀之。徒使地方官事事掣肘。斂怨益深。籌餉益絀。瞻顧周章。進退兩無所據。是朝廷愛民尚為虛語。

  而地方公事已先受其實。害所關於風俗人心尤大。夫不念民物豐嗇之原。而動以言利為事者。陋也。不顧時局艱難之寄。而僅以不言利為名高者。尤君子之所慎也。易曰。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財。三代王者理財之道。酌盈劑虛。裁成輔相之義精矣。而曰生之者眾。有所以生之者也。曰為之者疾。有所以為之者也。讀古人之書。聞一二人之言。而妄思興利。不顧民生之休戚。事勢之順逆。無論為公為私。而皆謂之陋。讀古人之書。聞一二人之言。而遂欲據之以為名。古今得失之宜未接於目。天下利病之數不關於心。僅以邀流俗之譽。使辦事者無所措手。故宜慎也。臣等至愚極陋。然於古今事變。名臣大儒奏疏論撰之文。皆曾考求得失。究知其本未。決非敢言利以病民者。而身當其位。事處其難。稍求有益於國。無害於民。仍惟釐捐為尚。可以行之久遠。不敢不一一據實直陳。發明其義。伏乞皇上天恩。諸言停止捐輸釐金者。概予留中。使不至傳播。庶斯民浮動之氣。不致挾朝命以圖與官相抗。俟天下無緊急之軍需。直省無積欠之兵餉。戶部無竭蹶挪移之苦況。而後斷自宸衷。盡罷各省釐捐。惠商而商實受其惠。無焚掠之憂。便民而民真得其便。無蕩析之警。乃永以培養元氣。涵濡聖澤。天下幸甚。臣等籌商大局。意見相同。謹合詞披瀝上陳。伏乞聖鑒訓示。

  縷陳廣東釐務情形片同治三年

  廣東巡撫郭嵩燾

  再廣東釐捐。舊設卡廠。凡五處。曰韶關廠。當江西湖南兩省來源。為廣東之北江。曰白沙廠。附近惠州府城。為東江。曰後瀝廠。附近肇慶府城。當廣西來源。為西江。曰四會廠。則賀水別由廣西之賀縣以達四會。而匯於西江。廣東竹木之所從出也。曰蘆包廠。為省河上游總匯。東西江三廠。收數甚少。而來源或數千里數百里。皆巨川也。韶關蘆包兩廠。每月收數各萬餘金。為釐捐兩大廠。又有陳村江門兩廠。則皆抽收坐釐。合之省城佛山潮州為坐釐五分局。竊查廣東海口紛歧。諸江之水。旁穿側出。而經流實會於省河。其不由省河者。潮州之韓江。別會汀贛諸水。自由汕頭入海。名曰東海。雷廉各屬。名曰西海。沿西海府縣。地勢橢長。內界廣西。瓊州又南懸海外。所產靛桂皮。販運\各省。為出海大宗。廉州海口最著者。名曰北海。雷州海口最著者。名曰海安。地方設卡抽釐。據為私利。已閱數年。前署督臣晏端書委候補知府呂銓安徽候補知州江國華前往清理。至於被毆。並不一加懲辦。紀綱法度。廢弛為甚。臣等體察廣東情形。民情非甚刁悍。而紳士之把持。能急公者少。人才之蕭索。能辦事者尤少。數月以來。稍將包抽之私廠。一概裁撤。歸并官廠。去其獘端之顯見者。其餘石龍西南九江三多祝各處巨鎮。無慮十餘處。省河下游。各國貿易。及牛莊煙臺江浙福建之海船。尤為釐捐巨款。

  皆以舉辦艱難。未敢強行。僅西海等處。因地方私廠之舊。裁撤整頓。添設海西分廠。此廣東辦理釐金之大概情形也。其間穀米薪柴兩項。各省辦理章程互異。江西兩湖產米之鄉。一律抽收。上海則米價昂貴時。暫一停止。廣東以此兩項為貧富所同需。自開辦至今。永遠停止抽收。海西添設之廠。又惟抽收出進海口之桂皮青靛油麥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3",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