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無極聖眾俱,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
此承上言,一神正位,萬神朝宗。以世法言,當天尊說經之時,則諸天諸地、三界十方、無極聖眾,一時同會於七寶林中五明宮內,咸聽說經之妙,是時放無極光明,照無極世界也。以道用言,凡作丹之時,以天罡之斡運\,逆回斗柄之機,則通身萬神萬氣同會於心,薰蒸片餉,即得神清氣爽,心廣體胖,靈含空妙,萬竅光明,是照無極世界也。此即與《度人經》所言:上聖高尊、妙行真人、無鞅數眾,浮空而來,俱入寶珠之內。既入珠口,不知所在。法事粗悉,諸天復位。倏欻之間,寂無遺響是也。頌曰:一黍藏天地,諸真集聖軀,慧光生恍惚,遍界照虛無。
觀無極眾生,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漂浪愛河,流吹慾海,沉滯聲色,迷惑有無。
觀者,洞觀也。無極者,言天下人物之多,生生不盡之意也。眾生者,下愚貪愛之人也,及其一切含靈之物,皆是眾生。此一節以下,天尊居靜極之中,以智慧目,洞觀大之內,劫濁之間,有等貪夫俗子下愚之人,不畏天命,不惜生身,紛紛貪愛,形雖人身,心如禽獸也。奈何此等眾生,不識人倫,不懼國法,心為形役,逐利迷情,舍死貪求,了無厭足,造成種種之愆,作下無遮罪業。
一旦自招殃咎,天灾罪己,小則自陷一身,大則禍連骨肉,是以受無極苦惱,宛轉世間,輪迴生死於六道之中,永無出期。漂浪於愛河,流浪於慾海之地,汨沒沉淪,無有休息。天尊憐憫眾生之苦,深可痛哉,故以此等由,開化世人,早悟回頭。殊不知造惡者必有惡報,如影隨形,竟不尋思,至此唯務縱念所為,況滯於聲色,耳中聽,眼中見,紛紜馳逐於外,自身精神耗散,化為異類而不復,猶自不醒,迷惑有無而終不改也。頌曰:眾生心自昧,造業受輪沉,愛滯於聲色,何如獸與禽。
無空有空,無色有色,無無有無,有有無有,終始暗昧,不能自明,畢竟迷惑。
此一節承上言,眾生迷惑有無,不自醒悟,於此故言大道之始,本無形、無情、無名,因氣化生物,一分為二,遂有形、有情、有名。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執著幻形為有,昧了本來之性。道本不空,執著為空。道本無色,執著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