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免费读到尾

  膀胱腑方

  膀胱腑脈論第一

  論曰:膀胱者,主腎也,耳中是其候也。腎合氣於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號水曹掾,名玉海。重九兩二銖,左回叠積,上下縱,廣九寸,受津液九升九合,兩邊等,應二十四氣。鼻空在外,膀胱漏泄。

  黃帝曰:夫五臟各一名一形,腎乃獨兩,何也?岐伯曰:膀胱為腑有二處,腎亦二形,應腑有二處。臟名一,腑名二,故五臟六腑也。一說腎有左右,而膀胱無二。今用當以左腎合膀胱,右腎合三焦。

  左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膀胱脈也。病苦逆冷,婦人月使不調,王月則閉,男子失精,尿有餘瀝,刺足少陰經治陰,在足內踝下動脈是也。

  右手關後尺中陽絕者,無子戶脈也。病苦足逆寒,絕產,帶下,無子,陰中寒,刺足少陰經治陰。

  左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逆冷,脅下邪氣相引痛,刺足太陽經治陽,在足小趾外側本節後陷中。

  右手關後尺中陽實者,膀胱實也。病苦小腹滿,引腰痛,刺足太陽經治陽。

  病先發於膀胱者,背膂筋痛,小便閉,五日之腎,小腹腰脊痛,經痠;一日之小腸,脹;一日之脾,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二日不已,死,冬鸚嗚,夏下哺。一云日夕。

  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則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熱,若脈陷,及足小指外側及經踝後皆熱。若脈陷,取委中。

  膀胱脹者,小腹滿而氣癃。

  腎前受病,傳於膀胱。腎咳不已,咳則遺溺。

  厥氣客於膀胱,則夢遊行。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勝理疏者,三焦、膀胱緩;急皮而無毫毛

  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結也。

  扁鵲云:六腑有病徹面形,腎、膀胱與足少陰、太陽為表裹,膀胱總通於五臟,所以五臟有疾即應膀胱,膀胱有疾即應胞囊。傷熱則小便不通,膀胱急,尿苦黃赤;傷寒則小便數,清白,或發石水,根在膀胱,四肢小,其腹獨大也。方在治水篇中。

  骨絕不治,齒黃落,十日死。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眦,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會於後陰,下貫臀,入蟈中。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胂一作髖,過脾樞,循髀外後廉,下合膕中,以下貫端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是也。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一作回,膕如結,端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腦項痛,目黃,泪出,鼽衄,項背、腰屍、膕端、腳皆痛,小指不用。盛者則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則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膀胱虛實第二脈方灸法

  膀胱實熱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足太陽經也。病苦逆滿,腰中痛,不可俯仰勞也,名曰膀胱實熱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實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胞轉不得小便,頭眩痛,煩滿,脊背強,名曰膀胱實熱也。

  治膀胱實熱方:

  石膏八兩梔子仁一作瓜子仁茯苓知母各三兩蜜五合淡竹葉生地黃各切一升

  右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二沸,分三服。須利加芒硝三兩。

  治膀胱熱病不已,舌乾咽腫方:

  蜜七合升麻大青各三兩射干生玄參黃檗薔薇根白皮各四兩

  右七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去滓下蜜,煮二沸,細細含之。

  膀胱虛冷

  左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腳中筋急,腹中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轉筋,惡風偏枯,腰痛,外踝後痛,名曰膀胱虛冷也。

  右手尺中神門以後脈陽虛者,足太陽經也。病苦肌肉振動,腳中筋急,耳聾忽忽不聞,惡風嗖嗖作聲,名曰膀胱虛冷也。

  治膀胱虛冷,饑不欲飲食,面黑如炭,腰脅疼痛方:

  磁石六兩黃耆茯苓各三兩五味子杜仲各四兩白朮白石英各五兩

  右七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膀胱冷,咳唾則有血,喉鳴喘息方:

  羊腎一具人參玄參黃耆桂心芎藭甘草各三兩茯苓四兩地骨皮生薑各五兩白朮六兩

  右十一味,?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羊腎,減三升,去腎下藥,煮取三升,去滓,分為三服。

  龍骨圓,治膀胱腎冷,坐起欲倒,目,氣不足,骨痿方:

  龍骨柏子仁乾地黃甘草防風各五分黃耆禹餘粮白石英桂心茯苓各七分五味子羌活人參附子各六分山茱萸玄參芎藭各四分磁石杜仲乾薑各八分

  右二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酒服三十丸,日二,加至四十丸。

  治膀胱寒,小便數,漏精稠厚如米白浴方:

  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乾地黃三分蓯蓉六分赤雄鷄腸鷄肶胵各兩具桑螵蛸牡蠣龍骨黃連各四分

  右十味,治下篩,內鷄腸及肶胵中縫塞,蒸令熟,曝乾,合搗為散,以酒和服方寸匕,日三。

  治膀胱方:

  灸之如腎虛法。

  胞囊論第三論方灸法

  論曰:胞囊者,腎、膀胱候也,貯津液并尿。若臟中熱病者,胞澀小便不通,尿黃赤;若腑中寒病者,胞滑小便數而多白。若至夜則尿偏甚者,夜則內陰氣生。故熱則瀉之,寒則補之,不寒不熱,依經調理,則病不生矣。

  凡尿不在胞中,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葉除尖頭,內陰莖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脹,津液大通即愈。

  榆皮通滑泄熱煎,治腎熱應胞囊澀熱,小便黃赤,苦不通方:

  榆白皮赤蜜葵子各一升滑石通草各三兩車前子五升

  右六味,?咀,以水三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婦人難產,亦同此方。

  滑石湯,治膀胱急熱,小便黃赤方:

  滑石八兩子苓三兩車前子冬葵子各一升榆白皮四兩

  右五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虛勞尿白濁方:

  右取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又方:

  搗乾羊骨為末,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

  灸脾輸一百壯。

  又,灸三焦輸百壯。

  又,灸腎輸百壯。

  又,灸章門百壯,在季肋端。

  凡飽食後或忍小便,或走馬,或忍小便大走及入房,皆致胞轉,臍下急滿不通,治之之方:

  右用亂髮急纏如兩拳大,燒為末,醋四合,和二方寸匕,服之訖,即炒熟黑豆葉蹲坐上。

  治胞轉方:

  石韋一兩葵子通草甘草各二兩鬼箭三兩滑石四兩榆白皮一升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丈夫、婦人胞轉,不得小便八九日者方:

  葵子一升滑石寒水石各一斤

  右三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治胞轉,小便不得方:

  葱白四七莖阿膠一兩琥珀三兩車前子一升

  右四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阿膠三兩,水二升,煮取七合,頓服。

  又方:

  豉五合,以水三升,煮數沸,頓服之。

  又方:

  麻子煮取汁,頓服之。

  又方:

  連枷關燒灰,水服之。

  又方:

  筆頭燒灰,水服之。

  又方:

  燒死蜣螂二枚,末,水服之。

  又方:

  內白魚子莖孔中。

  又方:

  酒和豬脂鷄子大,頓服之。

  治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轉方:

  灸玉泉七壯,穴在關元下一寸。大人從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兒斟酌以取之。

  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壯。

  又,灸臍下一寸。

  又,灸臍下四寸,各隨年壯。

  三焦脈論第四

  論曰:夫三焦者,一名三關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亂,下焦名走哺。合而為一,有名無形,主五臟六腑,往還神道,周身貫體,可聞不可見。和利精氣,決通水道,息氣腸胃之間,不可不知也。三焦名中清之腑,別號玉海,水道出屬膀胱合者,雖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號為孤腑,而榮出中焦,衛出上焦。榮者,絡脈之氣道也;衛者,經脈之氣道也。其三焦形相厚薄大小,并同膀胱之形云。

  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大陽之外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陽。

  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太陽大絡,視其結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管,取三里。

  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殼殼而不堅疼。一雲殼殼而堅。

  久咳不已,傳之三焦,咳而腹滿,不欲飲食也。

  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羶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俠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額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兌眦是也。動則病耳聾煇煇焞焞,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兌眦痛,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三焦虛實第五論方灸法

  論曰:夫上焦如霧霧者,霏霏起上也,其氣起於胃上管《難經》、《甲乙》、《巢源》作上口,并咽,以上貫膈,布胸中,走腋,循足太陰之分而行,還注於手陽明,上至舌,下注足陽明,常與榮衛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二十五度,為一周,日夜五十周身,周而復始,大會於手太陰也。主手少陽心肺之病,內而不出,人有熱,則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出於背,身中皆熱。不循衛氣之道而出者何也?此外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氣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氣慓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從其道,名曰漏氣。其病則肘

  攣痛,食先吐而後下,其氣不續,膈間厭悶,所以飲食先吐而後下也。寒則精神不守,泄下便痢,語聲不出,若實則上絕於心,若虛則引氣於肺也。

  澤瀉湯,通脈瀉熱,治上焦飲食下胃,胃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名曰漏氣方:

  澤瀉半夏柴胡生薑各三兩桂心甘草各一兩茯苓人參各二兩地骨皮五兩石膏八兩竹葉五合蒓心一升

  右十二味,?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五服。一云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麥門冬理中湯,治上焦熱,腹滿不欲飲食,或食先吐而後下,肘攣痛方:

  麥門冬生蘆根竹茹廪米各一升蒓心五合甘草茯苓各二兩橘皮人參萎蕤各三兩生薑四兩白朮五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胸中膈氣,聚痛好吐方:

  右灸厥陰輸,穴在第四椎兩邊各相去一寸五分,隨年壯。

  黃耆理中湯,治上焦虛寒,短氣不續,語聲不出方:

  黃耆桂心各二兩五味子桔梗乾薑茯苓甘草芎藭各三兩丹參杏仁各四兩

  右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黃連圓,治上焦冷,下痢,腹內不安,食好注下方;

  黃連烏梅肉各八兩桂心二兩乾薑附子阿膠各四兩櫸皮芎藭黃檗各三兩

  右九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厚朴湯,治上焦閉塞,乾嘔,嘔而不出,熱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方:

  厚朴茯苓芎藭白朮玄參各四兩桔梗附子人參橘皮各三兩生薑八兩吳茱英八合

  右十一味,?咀,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分為五服。

  論曰:中焦如漚漚者,在胃中如漚也,其氣起於胃中管《難經》作中口,《甲乙》、《巢源》作胃口,在上焦之後。此受氣者,主化水穀之味,秘糟粕,蒸津液,化為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奉以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名曰榮氣,主足陽明。陽明之別號曰豐隆,在外踝上,去踝八寸,別走太陰,絡諸經之脈,上下絡太倉,主腐熟五穀,不吐不下。實則生熱,熱則閉塞不通,上下隔絕;虛財生寒,寒則腹痛,洞泄,便痢霍亂,主脾胃之病。夫血與氣異形而同類,衛氣是精,血氣是神,故血與氣異名同類焉。而脫血者無汗,此是神氣;奪汗者無血,此是精氣。故人有兩死《刪繁》作一死,而無兩生,猶精神之氣隔絕也。若虛則補於胃,實則瀉於脾,調其中,和其源,萬不遺一也。

  大黃瀉熱湯,開關格,通隔絕,治中焦實熱閉塞,上下不通,隔絕關格,不吐不下、腹滿膨膠,喘急方:

  蜀大黃切,以水一升浸黃苓澤瀉升麻芒硝各三兩羚羊角梔子各四兩生玄參八兩地黃汁一升

  右九味,?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下大黃,更煮兩沸,去滓下硝,分三服。

  藍青圓,治中焦熱,水穀下痢方:

  藍青汁三升黃連八兩黃檗四兩烏梅肉地膚子地榆白朮各二兩阿膠五兩

  右八味,為末,以藍青汁和,微火煎;丸如杏仁大,飲服三丸,日二。七月七日合,大良,當併手丸之。

  黃連煎,治中焦寒,洞泄下痢,或因霍亂後,瀉黃白無度,腹中虛痛方:

  黃連酸石榴皮地榆阿膠各四兩黃檗當歸厚朴乾薑各三兩

  右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烊,分三服。

  治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痢方:

  右灸大橫隨年壯,穴在俠臍兩邊各二寸五分。

  論曰:下焦如瀆瀆者,如溝水央泄也,其氣起胃下管,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穀者常并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主足太陽,灌滲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入,別於清濁,主肝腎之病候也。若實則大小便不通利,氣逆不續,嘔吐不禁,故曰走哺;若虛則大小便不止,津液氣絕。人飲酒入胃,穀未熟而小便獨先下者何?蓋酒者,熟穀之液也,其氣悍以滑,故後穀入而先穀出也。所以熱則瀉於肝,寒黝補於腎也。

  柴胡通塞湯,治下焦熱,大小便不通方:

  柴胡羚羊角黃苓橘皮澤瀉各三兩香豉一升,別盛生地黃一升芒硝二兩梔子四兩石膏六兩

  右十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內芒硝,分三服。

  赤石脂湯,治下焦熱,或下痢膿血,煩悶恍惚方:

  赤石脂八兩烏梅二十枚梔子十四枚廪米一升白朮升麻各三兩乾薑二兩

  右七味,?咀,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下藥,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止嘔人參湯,治下焦熱,氣逆不續,嘔吐不禁,名曰走哺方:

  人參萎蕤黃苓知母茯苓各三兩生蘆根梔子仁白朮橘皮各四兩石膏八兩

  右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香豉湯,治下焦熱毒痢,魚腦雜痢赤血,臍下小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方:

  香豉薤白各一升黃連黃檗白朮茜根各三兩梔子黃苓地榆各四兩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膀胱三焦津液下,大小腸中寒熱,赤白泄痢,及腰脊痛,小便不利,婦人帶下方:

  右灸小腸輸五十壯。

  黃檗止泄湯,治下焦虛冷,大小便洞泄不止方:

  黃檗人參地榆阿膠各三兩黃連五兩茯苓櫸皮各四兩艾葉一升

  右八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膠消,分三服。

  人參續氣湯,治下焦虛寒,津液不止,短氣欲絕方:

  人參橘皮茯苓烏梅麥門冬黃耆乾薑芎藭各三兩吳茱萸三合桂心二兩白朮厚朴各四兩

  右十二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苓圓,治下焦虛寒損,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聞人語,胸中噎塞而短氣方:

  茯苓乾地黃當歸各八分甘草乾薑人參各七分黃耆六分芎藭五分桂心四分厚朴三分杏仁五十枚

  右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初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為度,日二,清白飲下。

  伏龍肝湯,治下焦虛寒損,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不利方:

  伏龍肝五合,末乾地黃五兩,一方用黃檗阿膠牛膝一作牛勞根甘草乾薑黃苓地榆各三兩髮灰二合

  右九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膠煮消,下髮灰,分為三服。

  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勞玲即發,宜續斷止血方:

  續斷當歸桂心蒲黃阿膠各一兩甘草二兩乾薑乾地黃各四兩

  右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膠取烊,下蒲黃,分三服。

  當歸湯,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熱損發,或因酒發,宜此方:

  當歸乾薑小薊阿膠羚羊角乾地黃柏枝皮各三兩芍藥白朮各四兩蒲黃五合青竹茹半升伏龍肝髮灰一鷄子大黃苓甘草各二兩

  右十五味,?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膠取烊,次下髮灰及蒲黃,分為三服。

  灸法:

  五臟六腑,心腹滿,腰背疼,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贏瘦少氣,灸三焦輸,隨年壯。

  腹疾腰痛,膀胱寒,僻飲注下,灸下極輸,隨年壯。

  三焦寒熱,灸小腸輸,隨年壯。

  三焦膀胱腎中熱氣,灸水道,隨年壯。穴在俠屈骨相去五寸。屈骨在臍下五寸屈骨端,水道俠兩邊各二寸半。

点击下载App,搜索"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