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部下品
豚卵
味甘、溫,無毒。主驚癇癲疾,鬼疰蠱毒,除寒熱,賁豚五癃,邪氣攣縮。一名豚顛。陰乾藏之,勿令敗。懸蹄,主五痔,伏熱在腸,腸癰內蝕。豬四足,小寒。主傷撻諸敗瘡,下乳汁。心,主驚邪,憂恚。腎冷。和理腎氣,通利膀胱。膽,主傷寒熱渴。肚,主補中益氣,止渴利。齒,主小兒驚癇。五月五日取。鬐膏,生髮。肪膏,主煎諸膏藥,解斑貓、芫青毒。豭豬肉,味酸,冷。療狂病。凡豬肉,味苦。主閉血脈,弱筋骨,虛人肌。不可久食,病人、金瘡者尤甚。豬屎,主寒熱,黃疸,濕痺。
《圖經》曰:豚卵,《本經》不著所出州土,云一名豚顛,陰乾藏之,勿令敗。謹按楊雄《方言》云:豬,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狶音喜,其子謂之豯音奚,吳揚之間謂之豬子,其實一種也。今云豚卵,當是豬子也。豬之屬,為用最多。惟肉不宜食,食之多暴肥,蓋風虛所致也。
陶隱居云:豬,為用最多,惟肉不宜食,人有多食,皆能暴肥,此蓋虛肥故也。其脂能悅皮膚,作手膏,不皴裂。肪膏煎藥,無不用之。勿令中水。臘月者歷年不壞。頸下膏謂之負革肪,入道家用。其屎汁極療溫毒,熱食其肉飲酒,不可臥床稻穰中。又白豬,白蹄雜青者,不可食之。豬膏又忌烏梅。
禹錫云:按孟詵云:腎,主人腎虛,不可久食。肚,主暴痢虛弱。按《日華子》云:腎,補水臟,暖腰膝,補膀胱,治耳聾。雖補腎,又令人少子。肚,補虛損,殺勞蟲,止痢。釀黃糯米蒸搗為末,甚治膀1氣并小兒疳蛔黃瘦病。
《外臺秘要方》:療毒熱病攻手足腫,疼痛欲脫方。豬膏和羊屎,塗之亦佳。
《千金翼方》:治手足皴裂,血出疼痛,若冬月冒涉凍凌,面目手足瘃壞,及熱疼痛皆治。取豬腦髓著熱酒中以洗之,差。
《肘後方》:治卒腫痢2,身面皆洪大。生豬肝一具,細切,頓食之,勿與鹽,乃可用苦酒,妙。
《經驗後方》:定喘化涎。豬蹄甲四十九個,洗淨控乾,每個指甲內半夏、白礬\各一字,入罐子內封閉,勿令烟出,火煅通赤,去火細研,入麝香一錢匕。人有上喘咳嗽,用糯米飲下,小兒半錢,至妙。
《梅師方》:治產後虛勞,骨節疼痛,汗出不止。取豬腎造晞臛,以蔥、豉、米,如法食之。
《傷寒類要方》:療男子、女人黃疸病,醫不愈,耳目悉黃,食飲不消,胃中脹熱,生黃衣,在胃中有乾屎使病爾。用煎豬脂一小升,溫熱頓服之,日三,燥屎下去乃愈。
《千金髓方》:治胎孕九個月,將產消息。用豬肚一個,依常法著蔥、五味,煮熟食之,食不盡再食,不與別人食。
《姚和眾方》:小兒初生。豬膽一枚,以水七升,煎取四升,澄清浴兒,令永無瘡疥。
《子母秘錄方》:療吹奶,惡寒壯熱。豬肪脂以冷水浸榻之,熱即易,有效。
狐陰莖
味甘,有毒。主女子絕產,陰癢,小兒陰頹卵腫。五臟及腸,味苦,微寒,有毒。主蠱毒寒熱,小兒驚癇。雄狐屎,燒之辟惡。在木、石上者是。
《圖經》曰:狐,舊不著所出州郡。陶隱居注云:江東無狐,皆在北方及益州。今江南亦時有,京、洛尤多。形似黃狗,鼻尖尾大,北土作膾生食之,甚暖。去風,補虛勞,陰莖及五臟皆入藥。肝燒灰以治風,今人作狐肝散用之。膽主暴亡。《續傳信方》云:臘月收雄狐膽,若有人卒暴亡未移時者,溫水微研,灌入喉即活。常須預備救人,移時即無及矣。
陶隱居云:江東無狐,皆出北方及益州間。形似狸而黃,亦善能為魅。
《唐本》注云:狐肉及腸,作臛食之,主疥瘡久不差者。腸主牛疫。燒灰和水灌之乃勝獺。鼻尖似小狗,惟大尾,全不似狸。
《日華子》云:狐,暖,無毒。補虛勞,治惡瘡疥,隨臟而補。頭、尾灰治牛疫,以水飲之。心、肝生服治妖魅。雄狐尾燒辟惡。
孟詵云:狐補虛,煮炙食之。又主五臟邪氣,患蠱毒寒熱,宜多服之。
《食醫心鏡》云:治驚癇,神精恍惚,語言錯謬,歌笑無度,兼五臟積冷,蠱毒寒熱。狐肉一片及五臟,治如食法,豉汁中煮,五味和作羹,或作粥,炙食并得。京中以羊骨汁、鯽魚替豉汁。
《千金方》:惡刺。取狐屎灰,臘月膏和封孔上。又方:治一切惡瘻中冷瘜肉。用正月狐屎,不限多少,乾末,食前新汲水下一錢匕。
《衍義》曰:狐,今用肝治風,皮兼毛用為裘者是也。此獸多疑,極審聽,人智出之,以多疑審聽而捕取,捕者多用胸。
獺肝
味甘,有毒。主鬼疰蠱毒,卻魚鯁,止久嗽,燒服之。肉,療疫氣溫病及牛、馬時行病。煮屎灌之亦良。
《圖經》曰:獺,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湖間多有之。北土人亦馴養以為玩。《廣雅》一名水狗。然有獱音賓,獱或作猵音頻。獺,形大,頭如馬,身似蝙蝠。《淮南子》云:養池魚者,不畜獱獺。許慎注云:猵,獺類也。入藥當以取魚祭天者,其肉性寒。主骨蒸勞,血脈不行,營衛虛滿,及女子經絡不通,血熱,大小腸秘澀。然消陽氣,不益男子,宜少食。五臟及肉皆性寒,惟肝溫。主傳尸勞極,四肢寒瘧,虛汗客熱,亦主產勞。諸畜肝皆葉數定。惟此肝一月一葉,十二月十二葉,其間又有退葉。用之須見形力,不爾多偽。
陶隱居云:獺有兩種:有獱獺,形大,頭如馬,身似蝙蝠,不入藥用;此當取以魚祭天者。其骨亦療食魚骨煙,有牛、馬家,可與取屎收之。多出溪岸邊,其肉不可與3兔肉雜食。
《唐本》注云:《別錄》云:獺四足,主手足皮皴裂。
陳藏器云:獺主魚骨鯁不可出者,取足於項下爬之,亦煮汁食。皮毛,主4水癊病者,作褥及履屨著之并煮汁服。屎主魚臍瘡,研傅之。亦主驢馬蟲顙,細研灌鼻中。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獺肝,君,味鹹,微熱,無毒。能治上氣咳嗽,勞損疾,尸疰,瘦病。其骨治嘔噦不止。孟詵云:獺肝,主疰病。相染一門悉患者,以肝一具火炙末,以水和方寸匕服之,日再服。謹按,服之下水脹,但熱毒風虛脹,服之即差。若是冷氣虛脹,食益虛腫甚也。只治熱不治冷,不可一概爾。按《日華子》云:獺肉,平,無毒。治水氣脹滿,熱毒風。獺肝,治虛勞并傳尸勞疾。
《肘後方》:尸疰鬼疰病者,葛云是五尸之一疰,又挾諸鬼邪為害。其病變動,乃有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大略使人寒熱淋瀝,沉沉默默然,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就頓滯,以致於死。死後傳以傍人,乃至滅門。覺如此候者,便宜急治。獺肝一具,陰乾杵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未差再作。姚云神效。又方:治腸痔,大便常有血。燒獺肝,服一錢匕。
《衍義》曰:獺,四足俱短,頭與身、尾皆匾,毛色若故紫帛。大者,身與尾長三尺餘,食魚,居水中,出水中亦不死;亦能休於大木上,世謂之水獺。嘗縻置大水瓮中,於其間旋轉如風,水謂之成旋,壠起,四面高,中心凹下,觀者駭目。皮,西戎將以飾毳服領、袖。問之,云:垢不著,如風端霾目,即就袖口飾目中,即出。又毛端果不著塵,亦一異也。又《本草叔例》言:獺膽分杯,嘗試之,不驗;惟塗於盞唇,但使酒稍高於盞面。分杯之事,亦古今傳誤言也,不可不正之。肝,用之有驗。
鼴鼴,音偃鼠
味鹹,無毒。主癰,諸瘻蝕惡瘡,陰爛瘡。在土中五月取令乾,燔之。
陶隱居云:俗中一名隱鼠,鼢扶粉切鼠。形如鼠大而無尾,黑色,長鼻甚強,常穿鑿地中行,討掘即得。今諸山林中,有獸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下腳似象,胸前、尾上皆白,有力而純,亦名鼴鼠。人長取食之,肉亦似牛肉,肉多以作脯。其膏亦云主瘻,乃云此是鼠王,其精溺一滴落地,輒成一鼠,穀有鼠災年則多出。恐非虛爾。
陳藏器云:鼴鼠肉主風,久食主瘡疥痔瘻。膏堪摩諸惡瘡。《本經》所說即是小於鼠在地中行者。陶亦云形如鼠,尾黑,常穿於地中,討掘即得。如《經》所言,乃是今之鼢鼠小口尖者,其鼴鼠是獸,非鼠之儔。大如牛,前腳短,皮入鞦轡\用。
《衍義》曰:鼴鼠,鼢鼠也。其毛色如鼠,今京畿田中甚多。腳絕短,但能行,尾長寸許,目極小,項尤短。兼易掘取,或安竹弓射之,用以飼鷹。陶不合更引:今諸山林中,大如水牛,形似豬,灰赤色者也。設使是鼠,則孰能見其溺精成鼠也。陶如此輕膩,但真醇之士,不以無稽之言為妄矣。今《經》云:在土中行。則鼢鼠無疑。
鼺鼺音羸鼠
主墮胎,令產易。生山都平谷。
陶隱居云:鼺是鼯鼠。一名飛生。狀如蝙蝠,大如鴟鳶,毛紫色暗,夜行飛生。人取其皮毛以與產婦持之,令兒易生。又有水馬,生海中,是魚蝦類,狀如馬形,亦主易產。
陳藏器云:陶云有水馬,生海中。主產。按水馬,婦人臨產帶之,不爾,臨時燒末5飲服,亦可手持之。出南海,形如馬,長五六寸,蝦類也。《南州異物志》云:婦人難產割裂而出者,手握此蟲,如羊之產也。生物中羊產最易。
禹錫云:按難產通用藥云:鼺鼠,微溫。
《衍義》曰:鼺鼠,《經》中不言性味,惟是於難產通用藥中云:鼺鼠,微溫。毛赤黑色,長尾,人捕得,取皮為暖帽。但向下飛則可,亦不能致遠。今關西山中甚有,毛極密,人謂之飛生者是也。《注》中又引水馬,首如馬,身如蝦,背傴僂,身有竹節紋,長二三寸。今謂之海馬。
膃肭臍
味鹹,無毒。主鬼氣尸疰,夢與鬼交,鬼魅,狐魅,心腹痛,中惡邪氣,宿血結塊,痃癖羸瘦等。骨訥獸,似狐而大,長尾。生西戎。
《圖經》曰:膃肭臍,出西戎,今東海傍亦有之,云是新羅國海狗腎。舊說是骨訥獸,似狐而大,長尾,其皮坐6自有肉黃毛,三莖共一穴。今滄州所圖,乃是魚類,而豕首兩足。其臍紅紫色,上7有紫斑點,全不相類,醫家亦兼用此,云欲驗其真,取置睡犬傍,其犬忽驚跳若犴8者為佳。
《日華子》云:膃肭獸,熱。補中益氣,腎暖腰膝,助陽氣,破癥結,療驚狂癇疾及心腹疼,破宿血。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膃肭臍,君,大熱。此是新羅國海內狗外腎也。連而取之。主治男子宿癥氣塊,積冷勞氣,羸瘦,腎精衰損,多色成腎勞,瘦悴。
雷公云:凡使,先須細認,其偽者多。其海中有獸號曰水鳥龍,海人採得殺之,取腎將入諸處,在藥中修合,恐有誤,其物自殊。有一對,其有兩重薄皮裹丸氣肉核,皮上白9有肉黃毛,三莖共一穴。年年癊濕,常如新。若用,須酒浸一日後,以紙裹,微微於火上炙令香,細剉單搗用也。
《衍義》曰:膃肭臍,今出登、萊州。《藥性論》以謂是海內狗外腎。《日華子》又謂之獸。今觀其狀,非狗非獸,亦非魚也。但前即似獸,尾即魚,其身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脅下全白,仍相間於淡青。白毛上有深青黑點,久則色復淡,皮厚且韌,如牛皮,邊將多取以飾鞍韉。其臍治臍腹積冷,精衰,脾腎勞極有功,不待別試也。似狐長尾之說,蓋今人多不識。
麂音紀
味甘,平,無毒。主五痔病。炸出以薑、醋進之,大有效。又云:多食能動人痼疾。頭骨,為灰飲下,主飛尸。生東南山谷。
《圖經》曰:麂,出東南山谷,今有山林處皆有,而均、房、湘、漢間尤多,實獐類也。謹按《爾雅》:與麂同,大,旄毛狗足。釋曰:麕亦獐也。旄毛,音猱長毛也。大獐,毛長狗足者名。南人往往食其肉,然堅韌,不及獐味美。多食之,則動痼疾。其皮作履舄,勝於眾皮。頭亦入藥用。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麂,涼,有毒。能墮胎及發瘡癤疥。
《衍義》曰:麂,獐之屬,又小於獐,但口兩邊有長牙,好鬥,則用其牙。皮為第一,無出其右者,然多牙傷痕。四方皆10有,山深處則頗多,其聲如擊破鈸。
野豬黃
味辛、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生肉。療癲癇。水研如棗核,日二服,效。
禹錫云:按孟詵云:野豬,主補肌膚,令人虛肥,膽中有黃。研如水服之,治疰病。其肉尚勝諸豬,雌者肉美。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補五臟風氣。其膏,煉令精細,以一11匙和一盞酒服,日三服,令婦人多乳。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齒,作灰服,主蛇毒。膽,治惡熱氣。
《日華子》云:野豬,主腸風瀉血,炙食,不過十頓。膽中黃,治鬼疰,癇疾及惡毒風,小兒疳氣,客忤,天吊。脂12,悅色,并除風腫毒瘡疥癬。臘月陳者佳。外腎和皮,燒作灰,不用絕過為末,飲下,治崩中帶下,并腸風瀉血及血痢。
《食醫心鏡方》:主久痔,野雞下血不止,肛邊痛。豬肉二斤,切,著五味炙,空心食。作羹亦得。
《衍義》曰:野豬黃在膽中,治小兒諸癇疾。京西界野豬甚多,形如家豬,但腹小腳長,毛色褐,作群行,獵人惟敢射最後者,射中前奔者,則群豬散走傷人。肉色赤如馬肉,其味甘,肉復軟,微動風。黃不常有,間得之,世亦少用,食之尚勝家豬。
敗鼓皮
平。主中蠱毒。
《圖經》曰:敗鼓皮,主蠱毒,古方亦單用,燒灰服之。用之者稀,故但附於其末。
陶隱居云:此用穿敗者,燒作屑,水和服之。病人即喚蠱主姓名,仍往令其呼取蠱,仍差。白蘘荷亦然。自草部今移。
《外臺秘要方》:治蠱。取敗鼓皮廣五寸,長一尺,薔薇根五寸,如足拇指大本元云莨菪根,剉,以水一升,酒三升,煮取一升,服之。當下蠱蟲,即愈。
《梅師方》:治卒中蠱毒,下血如鵝肝,晝夜不絕,臟腑壞敗待死。知蠱姓名方,破鼓皮燒灰服,自呼名治之乃去。又欲知蠱毒主姓名,取敗鼓皮少許,作13末飲服,病人須臾自當呼蠱主姓名。
《衍義》曰:敗鼓皮,黃牛皮為勝。今不言是何皮,蓋亦以驢、馬皮為之者。唐˙韓退之所謂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今用處亦少,尤好煎膠。專用牛皮,始可入藥。
麋脂
味辛,溫,無毒。主癰腫、惡瘡、死肌,寒風濕痺,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腠理,柔皮膚。不可近陰,令痿。一名宮脂。畏大黃。角,味甘,無毒。主痺,止血,益氣力。生南山山谷及淮海邊。十月取。
陶隱居云:今海陵間最多,千百為群,多牝少牡。人言一牡輒交十餘牝,交畢即死。其脂墮土中,經年,人得之方好,名曰遁脂,酒服至良。尋麋性乃爾淫快,不應痿人陰。一方言不可近陰,令陰不痿,此乃有理。麋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實食之,皆病人。其角刮取屑熬香,酒服之大益人事。出《彭祖傳》中。
禹錫云:按孟詵云:麋肉益氣,補中,治腰腳,不與雉肉同食。謹按:肉多無功用,所食亦微補五臟不足氣,多食令人弱房,發腳氣。骨除虛勞至良。可煮骨作汁釀酒飲之,令人肥白美顏色。又云:其角補虛勞填髓。理角法: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黃香後末,和酒空腹服三錢匕。若卒心痛,一服立差。常服之,令人赤白如花,益陽道。不知何因?與肉功不同爾。亦可煎作膠,與鹿角膠同功。茸,甚勝鹿茸,仙方甚重。又丈夫冷氣及風,筋骨疼痛,作粉長服。又於漿水中研為泥,塗面令不皺,光華可愛。又常俗人以皮作靴,熏腳氣。
《經驗方》:治老人骨髓虛竭,補益麋茸煎:麋茸五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為末,以清酒二升,於銀鍋中慢火熬成膏,盛瓷器中。每服半匙,溫酒14調下,空心食前服。
沈存中《筆談》:麋茸利補陽,鹿茸利補陰,壯骨血,堅陽道,強骨髓。茄15茸太嫩長數寸,破之如朽木。端如馬腦紅玉者最善。
驢屎
熬之,主熨風腫瘓瘡。屎汁,主心腹卒痛,諸疰忤。尿,主癥癖,胃反吐不止,牙齒痛,水毒。
牝驢尿:主燥水。驢尿主濕水,一服五合良。燥水者畫體成字,濕水者不成字。乳,主小兒熱,急黃等。多服使痢。尾下軸垢,主瘧。水洗取汁,和麵如彈丸二枚,作燒餅。瘧未發前食一枚,至發時食一枚,療瘧無久新,發無期者。
禹錫云:按《蜀本》云:味甘,性冷利。療消渴。驢色類多,以烏者為勝。蕭炳云:驢乳主熱黃,小兒熱,驚邪,赤痢。《日華子》云:乳治小兒癇,客忤,天吊風。
孟詵云:肉主風狂,憂愁不樂,能安心氣。又,頭燖去毛,煮汁以漬麯醞酒,去大風。又,生脂和生椒熟搗,綿裹塞耳,治積年耳聾。狂癲不能語、不識人者,和酒服三升良。皮,覆患瘧人良。又,和毛煎,令作膠,治一切風毒,骨節痛呻吟不止者,消和酒服良。又,骨煮作湯,浴漬身,治歷節風。又,煮頭汁,令服三二升,治多年消渴,無不差者。又,脂和烏梅為丸,治多年瘧,未發時服三十丸。又,頭中一切風,以毛一斤炒令黃,投一斗酒中,漬三日。空心細細飲,使醉,衣覆臥取汗。明日更依前服。忌陳倉米、麥麵。
《外臺秘要方》:治反胃。昔幼年經患此疾,每服食餅及羹粥等,須臾吐出。貞觀中,許奉御兄弟及柴、蔣等家,時稱名醫,奉敕令治罄竭所患,竟不能療,漸羸憊,候絕朝夕。忽有一術士云:服驢小便極驗。日服二合,後食唯吐一半,哺時又服二合,人定時食粥,吐即便定。迄至今日午時奏知之。大內中五六人患反胃同服,一時俱差。此藥稍有毒,服時不可過多。盛取尿及熱服二合。病深,七日以來服之,良。後來療人并差。
《衍義》曰:驢肉,食之動風,脂肥尤甚,屢試屢驗。《日華子》以謂止風狂,治一切風,未可憑也。煎膠用皮者,取其發散皮膚之外也,仍須烏者。用烏之意,如用烏雞子、烏蛇、烏鴉之類。其物雖治風,然更取其水色,蓋以制其熱則生風之義。
猯肉、胞、膏
味甘,平,無毒。主上氣乏氣,咳逆。酒和三合服之,日二。又主馬肺病,蟲顙等病。肉,主久水脹不差、垂死者,作羹臛食之,下水大效。胞,乾之,湯摩如雞卵許,空腹服,吐諸蠱毒。
陳藏器云:猯脂,主傳尸鬼氣疰忤。銷於酒中服之。亦殺馬漏脊蟲瘡,服丹石人食之良。一名獾豚,極肥也。唐本先附。
禹錫云:按孟詵云:猯,主服丹石,勞熱,患赤白痢多時不差者,可煮肉,經宿露中,明日空腹和醬食之,一頓即差。又,瘦人可和五味煮食,令人長脂肉肥白。曾服丹石,可時時服之,丹石惡發熱。
《衍義》曰:猯,肥矮,毛微灰色,頭連脊毛一道黑,嘴尖黑,尾短闊,蒸食之極美。貉形如小狐,毛黃褐色,野獸中猯肉最甘美,仍益瘦人。
豺皮
性熱。主冷痺,腳氣,熟之以纏病上,即瘥。唐本先附。
禹錫云:按孟詵云:主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之,或燒灰和酒服之。其灰傅齒瘡。肉,酸,不可食,消人脂肉,損人神情。《日華子》云:有毒。炙裹軟腳骨,食之能瘦人。
《聖惠方》:治噎病。用狼喉結曝乾杵末,入半錢於飯內,食之妙。
《外臺秘要方》:治瘰癧,狼屎灰傅上。
野駝脂
無毒。主頑痺風瘙,惡瘡毒腫死肌,筋皮攣縮,捥損筋骨。火炙摩之,取熱氣入內,又和米粉作煎餅食之,療痔。勿令病人知。脂在兩峰內。生塞北、河西。家駝為用亦可。今附。
《圖經》曰:野駝,出塞北、河西,今惟西北蕃界有之。此中盡人家畜養生息者,入藥不及野駝耳。其脂在兩峰肉間。其性溫。治風下氣,壯力,潤皮膚。人亦鮮食之。又六畜毛蹄甲,主鬼蠱毒,寒熱,驚癇,癲痓狂走。駱駝毛尤良。陶隱居云:六畜,謂馬、牛、羊、豬、狗、雞也。騾、驢亦其類,毛蹄各出其身之品類中,所主療不必16盡同此矣。蘇恭云:駱駝毛蹄甲,主婦人赤白下最善。
《衍義》曰:野駝,生西北界等處,家生者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啖。糞為乾末,搐鼻中,治鼻衄。此西番多用,嘗進築於彼,屢見之。
獼猴
味酸,平,無毒。肉,主諸風勞,釀酒彌佳。頭角,主瘴瘧。作湯,治小兒則辟驚,鬼魅寒熱。手,主小兒驚癇口噤。屎,主蜘蛛咬。肉為脯,主久瘧。皮,主馬疫氣。此物數種者都名寓17屬。取色黃、尾長、面赤者是。人家養者,肉及屎并不主病,為其食息雜,違其本真也。唐慎徹續添。
《聖惠方》:治鬼瘧,進退不定。用猢猻頭骨一枚,燒灰末。空心溫酒調一錢匕,臨發再服。
六奮毛蹄甲
味鹹,平,有毒。主鬼疰蠱毒,寒熱驚癇,竊痓狂走。駱駝毛尤良。
《圖經》曰:文具野駝脂條下。
陶隱居云:六畜,謂馬、牛、羊、豬、狗、鵝也。騾、驢亦其類、駱駝方家并少用。且馬、牛、羊、雞、豬、狗毛蹄,亦以各出其身之品類中,所主療不必同此矣。
《唐本》注云:駱駝毛蹄甲,主婦人赤白帶下最善。
諸血
味甘,平。主補人身血不足。或因患血枯,皮上膚起,面無顏色者,皆不足也。并生飲之。又解諸藥毒、菌毒,止渴,除丹毒,去煩熱,食筋令人多力。
果然肉
味鹹,無毒。主瘧瘴,寒熱,煮食之,亦坐其皮為褥。似猴,人面,毛如蒼鴨,肋邊堪作褥。《南州異物志》云:交州有果然獸,其名自呼,如猿,白質黑文,尾長過其頭,鼻孔向天,雨以尾塞鼻孔,毛溫而細。《爾雅》:蜼,仰鼻而長尾。郭注與此相似也。
諸肉有毒
獸歧尾,殺人,鹿豹文,殺人。羊心有孔,殺人。馬蹄夜目,五月已後食之,殺人。犬懸蹄肉,有毒,殺人,不可食。米甕中肉,殺18人。漏沾脯,殺人。肉中有星如米,殺人。羊脯三月已後,有蟲如馬尾,有毒,殺人。脯曝不燥,火燒不動,入腹不消,久置黍米甕中,令人氣閉。白馬鞍下肉,食之損人五臟。馬及鹿膳白不可食。乳酪及大酢和食,令人為血痢。驢、馬、兔肉,妊娠不可食。乳酪煎魚鱠爪和食,立患霍亂。豬、牛肉和食,令人患寸白蟲。諸肉煮熟不飲19水,食之成瘕。食兔肉食乾薑,令人霍亂。市得野中脯,多有射罔毒,食諸肉過度,還飲肉汁即消,食腦立銷。
1膀:晦明軒本作“勞”。
2痢:晦明軒本作“病”。
3與: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4主:原作“上”,據晦明軒本改。
5末:原作“米”,據晦明軒本改。
6坐:晦明軒本作“上”。
7上:原作“坐”,據晦明軒本改。
8犴:晦明軒本作“狂”。
9白:晦明軒本作“自”。
10皆:原作“背”,據晦明軒本改。
11一:晦明軒本作“二”。
12脂:原作“指”,據晦明軒本改。
13作:晦明軒本作“燒”。
14酒:晦明軒本作“水”。
15茄:晦明軒本作“茹”。
16必:原作“及”,據晦明軒本改。
17寓:晦明軒本作“禺”。
18殺: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9飲:晦明軒本作“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