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曰:“昔有虞戴德何以?深虑何及?高举安取?”
子曰:“君以闻之,唯丘无以更也;君之闻如未成也,黄帝慕脩之。”曰:“明法于天明,开施教于民;行此以上明于天化也,物必起,是故民命而弗改也。”
公曰:“善哉!以天教于民,可以班乎?”子曰:“可哉。虽可而弗由,此以上知所以行斧钺也。父之於子,天也。君之於臣,天也。有子不事父,有臣不事君,是非反天而到行耶?故有子不事父,不顺;有臣不事君,必刃。
顺天作刑,地生庶物,是故圣人之教於民也,率天如祖地,能用民德。是以高举不过天,深虑不过地,质知而好仁,能用民力,此三常之礼明而名不蹇。
礼失则坏,名失则惛。是故上古不讳,正天名也;天子之宫四通,正地事也;天子御琫,诸侯御荼,大夫服笏,正民德也;敛此三者而一举之,戴天履地,以顺民事。
天子告朔於诸侯,率天道而敬行之,以示威于天下也。诸侯内贡於天子,率名斅地实也,是以不至必诛。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守会朝於天子。
天子以岁二月为坛於东郊,建五色,设五兵、具五味、陈六律、品奏五声,听明教。置离,抗大侯规鹄,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