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心小肠部15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医学纲目",免费读到尾

  丹痤疹

  〔丹〕发斑属风热。风热挟痰而作,自里而发于外,通圣散中消息,当以微汗散之,下之非理。(防风通圣散方见颠痫门。)

  〔罗〕时毒疙瘩,漏芦散治脏腑积热,发为肿毒,时疫疙瘩,头面洪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一切危恶疫疠。

  漏芦升麻大黄黄芩(各一两)蓝叶玄参(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肿热甚,加芒硝二钱半。

  消毒丸治时毒疙瘩恶症。

  大黄牡蛎(烧)白僵蚕(炒。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新水化下一丸。无时,内加桔梗、鼠粘子汤尤妙。

  〔丹〕治丹发疼痛。扁竹汁服一升二合,立瘥。若未瘥,再服效。(《外台秘要》扁竹即蓄。)内伤斑者,胃气极虚,一身之火游行于外所致,宜补以降之。尝治一中年男子,痈溃后发热干呕,背发丹,用诸般敷贴丹药,及用刀于个个丹头出血,丹皆不退,后以半、陈、生姜加补剂治呕,不效。遂纯用参半两,归、术各钱半,浓煎一帖,呕止。二三帖,丹渐缓,热渐减。约五十余帖,热始除,神气始复。

  运气丹皆属火。经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是也。

  〔无〕治诸肿丹毒。伏龙肝不拘多少为末,用鸡子白和敷之,日三次,甚妙。

  〔涓〕治一切丹毒,金花散。

  郁金黄芩甘草山栀大黄黄连糯米

  上七味等分,生为末,用蜜和水调服。

  〔《本》〕治烟火丹。发从背起,或两胁及两足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两,捣和如泥,涂之。

  又方治萤火丹从头起。慎火草捣,和苦酒涂之。

  〔丹〕丹毒。蓝淀敷热即易。(《子母秘录》)

  〔《肘》〕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苎根三斤,水三斗煮汁,每日涂之。

  〔世〕治赤丹。用黄瓜种中穣水,去子,以器贮之。用时以水涂患处。

  又方用腊雪贮器中,久化为水,以水涂赤游,妙。

  〔丹〕诸丹毒肿。蚯蚓矢,水和敷之。(《圣惠方》,《外台》同。)

  〔《千》〕疗丹瘾疹方。酪和盐煮,以摩之手,下消。

  〔丹〕治赤游风肿。荞麦苦酒调敷。(《兵部手集》)

  〔杨〕治热赤游丹毒。栝蒌末二大两,酽醋调涂之。

  〔《外》〕凡丹走皮中浸淫,名火丹。本方取蛴螬敷之。(先刺破,敷之良。)

  〔《肘》〕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治之,煮栗皮有刺者,洗之佳。

  〔《保》〕治金丝疮,一云红丝疮。其状如线,或如绳,巨细不一,《经》谓丹毒是也。但比烟毒不甚广阔,人患此,头上有之,下行至心则死;下有之,上行者亦然。可于疮头截经刺之出血,后嚼萍草根涂之,自安。

  〔无〕丹毒自腹内生出四肢者,则易愈;自四肢入腹者,则难治。

  〔丹〕人有病面上忽见红点者,多死。

  丹毒风丹(痛者为丹毒,痒者为风丹)

  贾宅小娘风痒,黄精丸四十粒,与:

  白术(七分)枳实(炒)黄芩(四钱)

  上分八帖下之,食前。

  遍身风痒瘾疹,凌霄花细末,酒下一钱,立止。

  鲍允中,年五十岁,风丹痒甚,腹微疼,咽不利,面身微肿,五六日不退,两寸脉滑大实,右浮大、左浮弦小。以炒芩、炒连、归、芎、芍、地、桔、草、黍粘、紫葳各一钱,防风、黄各半钱。凡五六帖而安。

  〔世〕河间神佑丸。(治风丹愈而复发,或隔一月发,或隔半年一年发者,神佑丸下之,百发百中。方见水胀门。)

  〔丹〕一人患风丹,遍身痒,因酒得者。

  浮萍(半两)防风黄羌活(三钱)当归(二钱)干葛麻黄(一钱)生甘草(半钱)

  〔世〕治冷丹风。

  防风甘草白僵蚕蝉蜕川芎白芷茯苓人参陈皮浓朴苍耳子荆芥

  上为末,豆淋酒调二钱。

  〔世〕丹痒者,用韭叶掺些盐与香油,以手摩热,于丹上揩之,立愈。(出小儿门。)治风丹。

  穿山甲洗去腥,于瓦上炒过,存性。每一两,入甘草三钱为末,米饮调服。治血风疙瘩疮、疮。

  浮萍取自然汁,豆淋酒下。四物浸酒下亦得。

  〔丹〕用羊蹄菜根,于生铁上以好醋磨,旋旋刮取涂患处。未瘥,更入硫黄少许,磨涂之。(《圣惠方》)

  痤

  痤,小疖,世谓之热疖是也。王注云:大如酸枣,或如豆,色赤而内有脓血也。

  〔海〕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痱为疮疖也。

  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痤色赤,内有脓血。

  旋复花丸

  旋复花(三两)防风白芷甘菊南星半夏石膏川芎陈皮白附子(各半两)蝎梢僵蚕(炒。各三钱)

  上细末,姜糊丸桐子大。姜汤下三五十丸,食后。

  疹

  疹似伤寒,暴发暴消,世讹为子者是也。疥似疹而延岁月,或干湿痒痛不一,经所谓瘾疹是也。癣亦延岁月,干而不湿,痒而不痛是也。

  〔丹〕疹属热,与痰在肺,清肺火降痰,或解散出汗,亦有可下者。疹在表者,消毒饮子、防风通圣散;在里者,大柴胡汤、四顺饮子;虚者,补中益气汤,皆同伤寒施治也。

  〔《圣》〕治风疹入腹,身体强,舌干燥。用蔓青子三两为末,每服温酒下一钱匕。

  运气疹者有二:

  一曰热。经云:火郁之发,民病疡痱。又云: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复则炎暑,流火、疮疡、痱疹。又云:少阴之复,民病痱疹是也。

  二曰风。经云:岁水不及,湿乃大行,复则大风暴发,肌肉疹发是也。

  疥

  〔河〕防风通圣散治风热疮疥久不愈。(方见痫门。)

  〔丹〕朱院君,三十余,久患瘾疹,身痹而紫色,可与防风通圣散加牛蒡子,为极细末。每二钱,水盏半,入姜汁令辣煎,食前热饮之。

  麻黄饮治上体生疮,或痒或痛,黄水浸淫,结痂堆起,延蔓于三阳之分,根窠小,带红肿,此是湿热症。

  麻黄(半两,去根留节)防风(半两)羌活石膏(六钱半,)黄芩(四钱)滑石(一两)陈皮紫萍(各七钱半)鼠粘子(七钱半)缩砂(二钱半)苍耳草(三钱半)苍术(半两)生甘草(三钱半)薄荷叶(一钱半)荆芥(二钱半)

  上咀,每六钱重,水一钟半,猛火煎取六分,入好酒四五滴,去渣,热服。须得通身有汗,其疮自安。甚者,服至百服之后,看汗出到何处,若自上而下出过脚,其疮自愈。

  〔《局》〕消毒散(丹溪云:消毒散气,表药也。)

  防风(一两)甘草(二两)荆芥穗(三两)黍粘子(四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

  〔初虞世〕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牛蒡子、浮萍等分,以薄荷汤调下二钱,日二服。

  〔丹〕何小官生疮,小便黄,用通圣散一钱半煎,下黄精丸。

  杨三哥女生疮,午后发热,日间恶寒,形削食少。

  白术(二钱)连翘(一钱)煎下黄精丸三十粒。

  〔垣〕每风疮、大风病相似。好桑叶洗蒸一宿,日干,末,汤下二钱匕。(《经验方》)

  〔《圣》〕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用白僵蚕少许,焙黄细研为末,酒服立瘥。

  〔子和〕颖皋韩吉卿,自髀至足生湿,大者如钱,小者如豆,痒则搔破,水到则浸淫,状类虫行袜。愈而复生,瘢痕成凹,十余年不瘥。戴人哂之曰:此湿疮也。由水湿而得,故多在足下。以舟车、浚川大下十余行,一去如扫。

  〔《山》〕瘾疹入腹,亦能杀人。用蚕砂浓煎汤,洗之。

  〔《衍》〕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任,连脑胫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以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苦参为丸如桐子大。食后温水服二十丸,次日便愈。

  〔子和〕有樵夫来买苦参,欲治疥。不识药性缓急,但闻人言可治,浓煎一碗服之。须臾大吐涎一盆,三二日疥作痂矣。

  〔丹〕一上散治诸般疥疮,或痛或痒,或喜汤火烘洗者。

  蛇床子(一两,略炒)雄黄(一两,另研)硫黄(二钱半,另研)白矾(半两)黄连(半两)黑狗脊(一两)寒水石(一两,另研)斑蝥(十四个,去翅足)吴茱萸(三钱)白胶香(一两,铜铫溶过,倾干石头上放冷,研)

  上为细末,香油调敷。治疥疮,先用苍耳草或羊不食草藤煎浓汤洗去疮痂,然后用前药敷,可一次愈。

  小儿面疮,通面烂无全肤,脓水流漓,百药不效者,陈年腊猪油不入盐者,敷之神效。(出小儿门。)

  又诸般疥癣加减法:肿多,加白芷开郁。痛多,加白芷、方解石。痒多,加枯矾。阴囊疮,加茱萸,湿多,香油调。干痒出血多,加大黄、黄连,猪脂调。虫多,加芜荑、锡灰、槟榔、藜芦、斑蝥。红色,加黄丹。青色,加青黛。疮在上,多服通圣散。在下,多以藏用丸下。脚肿出血,加血分湿热药。

  脓胞疮,治热为主。

  黄芩黄连大黄(各三钱)蛇床子寒水石(二钱)黄丹(五分)白矾(一钱)轻粉白芷无名异(各少许)木香(少许,痛者加)

  上为细末,麻油调涂。

  又疮药脓窠,治热燥湿为主。虫疮如癣状,退热杀虫为主。干疥疮,开郁为主,加吴茱萸。

  芜荑黑狗脊(杀虫)樟脑(一钱)松香(头上多加之)白矾雄黄硫黄水银(杀虫)黄连方解石(一分)蛇床子(定痒杀虫)

  松皮灰(脓肿湿多加之)

  〔罗〕茹散治疥经年不瘥。

  水银(一钱)好茶(二钱)茹(三钱)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每用不拘多少,麻油调涂之。

  〔世〕治疥癣。以腊月猪脂,不拘多少,同生白矾、杏仁,加轻粉,捣烂擦之。(陈无择云:杏仁、轻粉,最杀虫,甚妙。)

  〔《本》〕治疥,不问新久方。

  白芜荑(一两)槟榔吴茱萸(各半两)硫黄(二钱,另研)

  上为末,麻油调,抓破揩之。

  〔丹〕砂疮。杀虫为主。

  芜荑(二钱)剪草(一钱)蛇床子(三钱)白矾(一钱,飞)明矾(一钱)吴茱萸(一钱)苍术浓朴雄黄(各半钱)寒水石(二钱)黄柏(二钱)轻粉(十)

  〔世〕治砂疮。山蚁窠、黄荆叶、雉鸡毛等分,烧存性,为末,香油调敷。

  又方用陈年船底灰,捣细筛过,桐油调敷立效。

  又方治砂疮,用水莴苣烧灰存性,香油调敷,立愈。水多者干敷。(水莴苣如百合状,生水边,七八月结子,又如野苏状。)

  〔丹〕疥癞疮。(春天发疮疥,开郁为主,不宜抓破。)

  白矾吴茱萸(各二钱)樟脑(五分)轻粉(十)寒水石(二钱半)蛇床子(二钱)黄柏大黄(各二钱)硫黄(一钱)槟榔(一个)

  上为末,猪脂油调搽。

  治疥湿疮,浸淫日久,痒不可忍,搔之黄水出,瘥后复发。取羊蹄根去皮,细切熟熬,以大酢和。先洗净,敷上一时,再以冷水洗之,日一敷瘥。若为末敷,尤妙。(《千金翼》)

  治疥。取羊蹄根,和猪脂涂上,或着盐少许即焦。(《外台秘要》)

  治遍身风痒,生疮疥,茵陈煎汤,浓洗立安。(《千金翼》)

  〔《衍》〕有人患遍身生热毒疮,痛而不痒,手足尤甚,至颈而止,粘着衣被,晓夕不得睡,痛不可忍。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锉,日干之,舂罗为末,布席上,使病疮人恣卧其间,仍以衣被覆之。既不粘衣被,又复得睡,不五七日,其疮如失,应手神验。

  〔丹〕浸淫疮痛不可忍者,发寒热,刺蓟末水调敷疮上,干则易之。(《简要济众》)

  治疥癣满身作疮不可治者,何首乌、艾等分,以水煎令浓,于盆内洗之,甚能解痛生肌。(《博济》)

  〔《外》〕元希声侍郎,治卒发疥秘验方。锻石随多少和醋,浆水调涂,随手即减。一法用锻石炒红,出火气,香油调敷。

  〔丹〕又方淋锻石汁洗之。(《孙真人》)

  〔罗〕木香散治多时不敛一切恶疮,此药能生肌肉止痛。

  木香槟榔黄连(各半两)白芷(三钱)

  以上同为细末,先洗净,每日一遍,干贴。有水出勿怪。未效又贴。

  又方同上,加地骨皮为细末。先于疮口上,用温浆水洗湿,挹干后,上药治之,效不可述。

  暨治下疳疮,神效。

  〔丹〕诸疮癣久年者,千年韭根炒存性,末之,猪油调敷三次。(《经验》)

  〔《兵部手集》〕多年恶疮不瘥,或痛痒生舋烂,研马粪并齿灰敷上,不过三两遍效。武良相在蜀,足胫有疮,痛不可忍,得此方,便瘥。

  〔丹〕风疮久不瘥。烧菰蒋末以敷之。(按本草即野茭白。)

  〔《山》〕痱子。茨菰叶阴干为末,敷之。

  〔《经》〕患秃疮。以水研山豆根,敷疮上。患麸豆等疮,以水研山豆根,服少许。

  〔丹〕连痂痒痛。捣扁竹封,痂落即瘥。(《肘后方》)洗诸疮疥,取冬瓜藤皮煎汤妙。(日华子。)中风,犯毒雾,栎木皮煎汤洗妙。(本草。)

  运气浸淫皆属火。经云:岁火太过,甚则身热肤浸淫是也。

  〔《玉》〕手疥:劳宫(灸)大陵(灸)

  〔世〕疮疥顽癣:绝骨三里(各寸半,泻)间使解溪(各五分)血(三寸,泻)

  〔《集》〕浑身生疮疥:曲池合谷三里绝骨行间委中

  〔《甲》〕癣疥:阳溪主之。

  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全文见诸症。)

  〔仲〕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癣

  〔丹〕癣疮。用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浮萍、皂角刺。

  又方治癣用。

  浮萍(一两)苍耳苍术(二两)苦参(一两半)黄芩(半两)香附(二两半)

  上为末,酒调服,或酒糊丸。

  〔罗〕苦参丸治肺毒邪热生疮、生癣疥,并宜服之。

  以苦参一味,为细末,粟米饮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饮汤送下。

  〔《本》〕乌头丸治风癣妙。(方见紫白癜风。)

  〔罗〕何首乌散治脾肺风毒攻肿,遍身癣变成瘾疹,搔之成疮,或肩背拘急,肌肉顽痹,手足皴裂,风气上攻,头面生疮,及治紫癜、白癜、顽麻等风。

  荆芥穗蔓荆子威灵仙何首乌甘草(炙)防风蚵草

  上件各等分,捣罗为末。每服一钱,食后温酒调下。沸汤亦得。

  〔丹〕癣在颈项间,后延上至耳成湿癣,他治不应。以芦荟一两研、甘草末半两和匀。先用温浆水洗癣,拭上敷之,神妙。(刘禹锡方。)

  癣疮方槿树皮不犯铜铁每二两,又芦荟三钱,白芨三钱,细研为末。

  刮癣出血,用好醋调敷,虽痛却一敷可愈。

  一方用:

  芦荟大黄轻粉雄黄蛇床子槿树皮槟榔

  上先刮破癣,用醋调药末涂之。

  〔世〕顽癣。用槿树皮加巴豆、斑蝥为细末,又加生砒少许,水调敷。

  〔世〕治牛皮癣。用清香油一两,入全蝎七枚,巴豆二十枚,斑蝥十枚同熬,候色焦者先去之,去了,入黄蜡一钱,候溶收起。朝擦暮愈,不损皮肉。

  又方

  绿篱根(不拘多少)花椒(一两)信(些少)防风(半两)江子(十五粒)白芨(半两)百部(半两)白蔹(半两)

  上各为末,和绿篱根捣热成团,将药于癣上擦之,候痛过洗浴。

  又方一味绿篱根去粗皮,取细皮贴肉者捣烂,用醋调涂癣上,立愈。

  〔丹〕干癣积年生痂,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用野狼毒末涂之。(《圣惠方》)《外台》用斑蝥半两,炒为末,蜜调敷上。

  〔《本》〕治癣。用藜芦细捣为末,生油和敷之。

  〔丹〕治癣疥久不瘥。羊蹄根捣绞取汁,用腻粉少许,调如膏,涂敷患处,三五遍即瘥。如干即用猪脂调和敷之。(《简要济众》)

  〔罗〕柏脂膏治干癣。

  地沥青(一斤)黄蜡(半斤)杏仁(四十五粒,锉碎)朴硝(一抄)

  上件相和于铁器内,用老生姜、葱白三根,一顺搅五七次,煎沸滤过成膏,于疮上搽之。

  〔《图》〕取楮皮枝中白汁,涂癣甚妙。

  〔《圣》〕治癣湿痒。用楮叶半斤细切,捣敷癣上。

  〔《经》〕治五种疮癣。以韭根炒存性,旋捣末,以猪脂调敷之,三五度瘥。

  又方患癣疮。捣山豆根末,腊月猪脂调涂之。

  〔罗〕祛湿散治多年湿癣,大有神效。

  蚕砂(四两)薄荷(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不拘多少,干掺于疮上,或用生油调搽。

  〔子和〕一女子年十五,两股间湿癣长三四寸,下至膝,发痒时爬搔,汤火俱不解。痒定黄赤水流,又痛不可忍。灸熏渫,硫黄、茹、白僵蚕、羊蹄根之药,皆不效。其父母求疗于戴人。戴人曰:能从予言则瘥。父母诺之。以针磨尖快,当其痒时,于癣上各刺百余针,其血出尽,煎盐汤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此方不尽以告后人,恐为癣药所误,湿淫于血,不可不砭者矣。

  紫白癜风白秃

  〔海〕龙蛇散治风虚顽麻,遍身紫、白癜风瘾痒痛者。

  白花蛇(去骨,焙)黑梢蛇(去骨,焙)萆天麻黄金毛狗脊自然铜骨碎补枫香(研)地龙草乌头(盐)水浸,锉。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麝香(二钱)

  上细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酒下食后。为末,酒调亦得。

  〔罗〕加减何首乌散治紫、白癜风,筋骨疼痛,四肢少力,眼断瞳人,鼻梁崩塌,皮肤疥癣,手足皱裂,睡卧不安,行履艰难。

  何首乌蔓荆子石菖蒲荆芥穗苦参威灵仙甘菊花枸杞子(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茶调下,不拘时。

  〔《圣》〕治白癞。用马鞭草不限多少为末,每服食前,用荆芥薄荷汤调下一钱匕。

  〔《本》〕治宿患风癣,遍身黑色,肌体如木,皮肤粗涩,及四肢麻痹,宜服乌头丸。

  草乌头一斤,入竹箩内以水浸,用瓦片于箩内就水中泷洗,如打菱角法。宜候泷洗去大皮及尖,控起令干。

  用麻油四两,盐四两,入铫子内,炒令深黄色,倾出油,只留盐并乌头,再炒令黑色,烟出为度。取一枚劈破,心内如米一点白恰好。如白多再炒,趁热取罗为末,用醋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晚食前,温酒下。

  真州资福庵文雅长老有此疾,服数年,黑顿除,脚力强健,视听不衰。有一宗人,遍身患紫癜风,身如墨,服逾年,体悦泽。予服之一年,诸风疥疮疡皆瘥。性差热,虽云去毒,要之五七日。作乌头粥啜之为佳。粥法用《豫章集》中者佳。

  〔世〕紫、白癜风。贝母为末,以胡桃肉蘸,洗浴后擦之,神效。又方,以信石好者为上,研极细,用真香油调如薄粥,过一宿,取清油敷之愈。又方,用金狮草,挪碎擦之,累效。

  〔丹〕又方

  杜大黄飞矾

  上肥皂为丸,擦之。

  白秃。

  松香(制)芜荑黄丹光粉枯矾胡坯

  上末,香油入姜汁少许,调敷上。

  又法直两乳头,以篾量过,当两脉络上灸之,络脉俗呼为虾蟆穴也。

  面疮

  〔《大》〕治面部生疮,或鼻脸赤,风刺,粉刺,用尽药不效者,惟有此药可治,神妙不可言。每以少许,临卧时洗面令净,如面油用之。数日间疮肿处自平,赤亦自消。如风刺、粉刺,一夕见效,仍涂药,勿近眼处。

  生硫黄香白芷栝蒌仁腻粉(各半钱)全蝎(七枚)蝉蜕(五枚洗)芫青(七枚,去翅足)

  上为细末。麻油、黄蜡,约度如合面油法,火熬溶,取下离火,入诸药在内,每用少许涂面上。

  〔《山》〕面疮。水调平胃散涂之。

  〔《千》〕治脸上热疮,涎出,以蒲黄敷上瘥。

  〔东〕洗面药方。治面有点,或生疮及粉刺之类,并去皮肤燥痒垢腻,润泽肌肤。

  皂角(三斤,去皮弦子,另捣)糯米(一升二合)绿豆(八合,拣净,另捣)楮实子(五两)三柰子缩砂(连皮,半两)白芨(二两,肥者锉)甘松(七钱)升麻(半两)白丁香(五钱,腊月收拣,净)

  上七味,同为细末讫,和绿豆、糯米粉及皂角末,一处搅匀,用之效。

  面油摩风膏

  麻黄(二分)升麻根(二钱,去皮)羌活(去皮,一两)防风(二钱)归身(一钱)白芨(一钱)白檀(五分)

  上以绵裹定前药,于银石器中用油五两同熬得所,澄清去渣,以黄蜡一两,再煎熬为度。

  莹肌如玉散白丁香(一两)香白芷(七钱)升麻(半两)白芨(一两)麻黄(去节二钱)白牵牛(一两)当归梢(半两)白附子(二钱半)白蒺黎(一两)楮实子(四钱)白茯苓(三钱)连翘(一钱半)白蔹(一两)小椒(一两)

  上为细末。每用半钱,多少洗之。

  涂黯,不令生疮。

  猪苓麻黄桂枝白蒺藜白附子连翘防风香白芷白蔹当归身升麻根白芨

  上等分,为细末。洗面用之,临卧,唾调少许涂面上。

  〔《肘》〕疗面多黯如雀卵色。以羊胆一枚,酒二升,煮三沸。涂拭之,三日瘥。治面上粉刺。捣菟丝子绞汁涂之。

  〔《竹》〕白附丹。治男子妇人面上黑斑点。

  白附子(一两)白芨白蔹白茯苓密陀僧白石脂定粉(各等分。研)

  上为细末。用洗面药洗净,临睡用人乳汁,如无用牛乳或鸡子清调和。丸如龙眼大,窨干。

  逐旋用温浆水磨开敷之。

  癞头疮

  〔丹〕防风通圣散为末,酒浸焙干,凡三次。食后白汤调服,日三服,至头有汗,效。

  〔世〕浓煎盐汤洗,三五日一洗,用一上散敷之,久年不愈,神效。(方见疥部。)

  〔丹〕用好紫霄炭烧通红,入水淬之,又烧又淬,以水热为度。取所淬之水,日日洗之,使热毒宣发而愈。外以胡荽子、伏龙肝、悬龙尾(屋梁尘也)、黄连、白矾为末,调敷。又服酒炒通圣散,效。

  一方单用黄连末敷之,累效。

  口疮唇疮

  〔丹〕王四叔公,口疮、舌强、多痰。

  白术甘草梢(一钱)人参赤芍药木通生地(半钱)黄连(炒,一钱)栝蒌子(十二枚)

  上作一帖煎。

  〔罗〕黄连升麻汤口舌生疮。

  升麻(一钱半)黄连(三钱)

  上为细末,绵裹,含津咽。

  〔丹〕治口疮。黄柏炙同细辛各二钱,研极细,敷之,噙少许,当满口有涎吐之。少刻,又敷又噙,如是五七次立愈。(《千金方》此治灵气方也。)

  〔罗〕绿袍散治大人小儿口疮,多不效者。

  黄柏(四两)甘草(炙,二两)青黛(一两)

  上先取二味为末,入青黛同研匀,干贴。

  〔《衍》〕黄柏皮蜜炙,与青黛各一分同为末,入生龙脑一字,研匀。治心脾热,舌颊生疮。

  当掺疮上,有涎即吐之。

  〔垣〕蜜柏散治口疮久不愈者。用黄柏不计多少,以蜜炙灰色为细末,干掺上。临卧忌酒醋酱,犯之则疮难愈。

  〔丹〕好酒煮黄连,呷下立愈。

  〔《本》〕治膈上热极,口舌生疮。

  腻粉(一匕)杏仁(七粒,不去皮尖)

  上二味,临卧时细嚼,令涎出则吐之,用温汤漱口,未痊可又用。

  〔《肘》〕治口疮。以蔷薇根避风处打去土,煮浓汁温含,冷易之。

  〔《衍》〕五倍子治口疮,以末搽之,便可饮食。

  〔《本》〕治口疮,以胆矾一块,用百沸汤泡开,含漱一夕,可瘥八分。一方,用白矾汤漱口,亦妙。凡口疮,用西瓜浆水。疮甚者,以此徐徐饮之,冬月无留皮,烧灰噙之。

  治口疮。以好墨研蝼蛄极细,敷之立效。(《胡氏方》)蝼蛄走小肠、膀胱,其效甚捷。

  因力峻气猛,阴虚气上致疮者,戒勿用。惟体实有热在上焦者,用之如神。

  〔子和〕治一男子病口疮数年,上至口、中至咽嗌、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热物,一涌、一泄、一汗,十去其九。次服黄连解毒汤,不十余日皆释。

  〔丹〕口疮服凉药不愈者,此中焦气不足,虚火泛上,先用理中汤,甚则加附子。

  〔《本》〕治满口生疮。此因虚壅上攻,口舌生疮。

  草乌(一个)南星(一个)生姜(一块)

  上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临卧时用醋调作罨子,贴手足心,来日便愈。

  〔丹〕口疮。以远志醋研,鹅毛扫患处出涎。

  〔《本》〕治口鼻生疮。用生姜一块,临睡时细嚼含睡,不得开口出气,眠着不妨,睡觉咽下。

  〔《保》〕治少阴口疮,半夏散声绝不出者,是寒遏绝阳气不伸。

  半夏制一两,桂、乌头各一字,同煎一盏,分作二服。

  治太阴口疮,甘矾散。

  以甘草二寸,白矾栗子大,含化咽津。

  治赤口疮,乳香散。

  以乳香、没药各一钱,白矾半钱,铜绿少许,研为末掺之。

  治白口疮,没药散

  以乳香、没药、雄黄各一钱,轻粉半钱,巴豆霜少许,为末掺之。

  运气口疮有二:

  一曰热。经云: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口疡是也。

  二曰寒。经云: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复则寒雨暴至,阴厥且格,阳反上行,病口疮是也。

  〔丹〕治口疮,猪蹄壳烧为末,敷之立止。(张氏方)治口疮与走马疳,茄蒂中木,去皮烧存性,入少白梅灰,与少矾细末,敷之立安。(《精要》同。)

  〔罗〕红芍药散

  心病口疮,紫桔红苍,三钱四两,五服安康。

  上件,紫菀、桔梗、红芍药、苍术各等分为细末。羊肝四两,批开掺药末三钱,用麻扎定,火内烧令熟,空心食之,大效,白汤送下。

  〔《圣》〕主小儿口疮通白者,及风疳疮蚀透者,以白僵蚕炒令黄色,拭去蚕上黄肉毛为末,用蜜和敷之,立效。

  〔陈〕主口内热疮,以古文钱二十文,烧令赤,投酒中服之,立瘥。

  〔《圣》〕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炒豉细末,含一宿便瘥。

  〔《圣》〕治口疮。用缩砂不拘多少,火为末,掺疮即愈。又法,用槟榔烧灰存性,为末,入轻粉敷之。

  〔《千》〕治口疮。取桑树汁,先以发拭口,即以汁敷之。

  〔垣〕化毒法。凡口疮无问新旧,遇夜卧将自己两丸,以手紧,左右交手揉三五十遍,但遇夜睡觉行之,如此三五度。因酒而生者一夜愈;久病诸口疮,三二夜愈。如鼻流清涕恶寒者,二丸向上揉之,数夜可愈。

  〔世〕唇疮。以甑上滴下汗敷之,累效如神。

  〔罗〕多效散治唇紧疮及疹。

  诃子肉五倍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干粘贴,效。

  〔丹〕唇黄泡肿。乌头炒灰研,香油调敷之。(《胡氏方》)

  唇上生疮,连年不瘥,以八月蓝叶一斤,捣取汁洗之,不过三日瘥。(《千金方》)

  唇上生疮,用白荷花瓣贴之神效,如开裂出血者,即止。

  〔《集》〕口疮:承浆、合谷、人中、长强、海泉(三棱出血,不已,用后穴、)金津、玉液(各出血。)

  〔《密》〕又法:委中(泻、)后溪(补。此二穴,乃心火肾水二经之表。)

  〔垣〕又法:胆俞、小肠俞(各灸七壮、)太冲(五分、)劳宫。

  牙疳疮

  〔垣〕神功丸治多食肉人口臭不可近,牙齿疳蚀,断肉将脱,牙落血出不止。

  黄连(去须,净,一两,酒洗)缩砂仁(半两)甘草(三钱)藿香叶(一钱)生地黄(酒浸,三钱)木香(一钱)升麻(二钱)当归身(一钱)兰香叶(如无,藿香叶代之)

  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一百丸,加至二百丸止,白汤下,食后服。兼治血痢及下血不止,血下褐色或紫黑色,及肠下血。空心米饮送下。其脉洪大而缓。及治麻木厥气上冲,逆气上行腰间者。治小儿走马牙疳。(见小儿疳门。)

  耳内疮

  〔垣〕黍粘子汤治耳内痛生疮。

  桔梗(半两)柴胡(三分)连翘(二分)黄芩(二分)黍粘子(二分)红花(少许)归梢(二分)生地黄(二分)蒲黄(一分)甘草(一分,炙)黄连(二分)草龙胆(一分)昆布(一分)黄(三分)苏木(一分)桃仁(一钱)生甘草(一分)

  上件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后。忌寒药利大便。

  〔罗〕治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与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

  治耳内有恶疮,曾青散。

  雄黄(七钱)曾青(半两)黄芩(二钱半)

  上件捣为细末、研匀。每用少许纳耳中,有脓出,即以绵杖子拭干用之。

  黄连散

  黄连(半两)白矾(枯,七钱半)

  上捣为细末,每用少许,绵裹纳耳中。

  肾脏风阴疮

  〔无〕四生散治癞风上攻下注,耳鸣目痒,鼻赤齿浮,或作口疮,下注阴湿,四肢瘙痒,通体生疮,及妇人血风等症。

  白附子蒺藜(擦去刺)黄(蜜炙)羌活(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盐酒调下。有一人将猪肾破开,入盐掺药煨亦妙。癞属宗筋,胃阳明养之,故有是证。

  〔世〕治肾脏风,凡指缝白者,只一二服效。

  黄(一两)木通甘草黑牵牛(各半两)

  上四味,细锉。用斑蝥七枚去翅,同药炒焦黑,去斑蝥,余为末。蒸饼糊为丸,如桐子大。

  空心盐汤下三十丸。

  〔《本》〕治肾脏风上攻下注,生疮并癣,乌头丸。

  川乌(一两)草乌(一两,二味以黑豆半升煮透软,去皮脐,切,晒干)天麻地龙(去土)白附子(各半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食前,盐酒盐汤任下。

  〔《衍》〕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刀,他处并无。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鲡鱼、松脂、黄丹之类涂疮上。愈热痛甚,治不对故也。细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物,急令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马齿苋四两研碎,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实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正散。日三服,发散客热。每涂药,一时久即干,又再涂新湿药。如此二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乃问曰:此疮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热气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须禁酒及发风物。后不能禁酒,果患内痔。

  〔丹〕阴囊疮。蜡面茶末之,先以甘草煎水洗,后敷上妙。(《心镜》)

  阴上湿泡疮。硫黄末敷之,日三次。(《梅师》)

  〔《千》〕治丈夫阴下湿痒。蒲黄末敷之良。

  〔丹〕阴疮。人屎烧灰敷之安。(《秘要》)

  〔世〕肾脏风。甘草节汤洗,极效。

  〔《秘》〕肾脏风痒不可当者。吴茱萸、蛇床子等分煎汤洗,神效。

  治肾脏阴汗生疮,用苋菜根茎叶烧灰存性,研细,抓破敷之,立愈。又苍耳草、蛇床子煎汤洗之良。

  〔洁〕治男子妇人阴部湿淹疮。

  五倍子(细研,五分)白矾(一钱)铜绿(少许)轻粉(一字)乳香(五分)

  上为极细末,洗净掺之。

  〔世〕治阴疮,痒痛久不止。

  铜钱(百枚)乌梅(七枚)盐(二钱)

  上水一碗半,煎至一碗,洗之,无不效验。

  〔世〕肾脏风疮:血(即百虫窠,右膝内廉上膝三寸陷中者。)

  〔《集》〕肾脏风疮:血(即百虫窠,针入寸半,灸二七壮。)三阴交

点击下载App,搜索"医学纲目",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