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

  汲黯論

  黃永年

  古大臣之格其君也。不於其跡之既著而圖之。蓋嘗潛消於其幾之未萌。與其幾之方動。而後人主不道之事。乃無所因而長。而又非徒恃吾一人介介然廷爭而面折之也。夫廷爭而面折。人生之所畏而不樂親。吾投之以所甚畏。彼環其側者。或阿意曲順。投之以所甚樂。則人主有不遠我而親彼者乎。則吾一人可以立逐。雖辛不嬰砧斧。冒鼎鑊。或徒之以他官。處之於局外。吾惟坐觀其成敗。而一無所與于朝廷之議。夫惟君子者。招賢而進士。使朝廷之上尊卑上下。無非吾同道之人。協心併力以輔吾所不及。夫是故不勞而功成。余觀汲黯之於武帝。其繩愆糾謬。可謂至矣。帝亦深為禮敬。漢公卿莫匹焉。然卒以數切諫不得?內。而帝侈心肆欲之舉。卒莫能匡正。最後遷淮陽太守。欷歔泣下。忿御史大夫張湯專阿主意。己不得出入禁闥。拾遺補闕。嗚呼。其亦晚矣。

  若黯者。其可謂闇于大體者矣。方武帝即位之時。年十六耳。首舉賢良方正。極言敢諫之士。深嘉仲舒之對。既用其言。詔郡國各舉孝廉。給宿衛。其可謂英主者也。然又置為江都相。黯爾時當即以仲舒之賢。力為帝言曰。臣?陛下再三策仲舒。真湯武主也。當今賢士。無出仲舒右。陛下即位之初。天殆以仲舒授陛下。陛下欲效唐虞之治。必宜亟用仲舒。舉一仲舒。而朝廷之本立矣。而又博求郡國耆碩老成。如申生轅固輩。多方勸上。從容置左右。日舉暴秦之所以亡。祖宗之所以興。使之明治亂之法戒。以潛遏其侈肆之心。且武帝生平。瀆兵革。惑神仙。興土木。幾危天下。其幾蓋無不兆於即位之數年。當此而折之固甚易耳。且日與君子正人親。彼張湯公孫宏桑弘羊之術。何自而投於其前也哉。易曰童牛之牿元吉。孟子曰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一薛居州如宋王何哉。黯不於此時。乘小人之未進。急引賢士以自植。待其既用事。乃欲以一人之力。庭詬而責之。亦見其殺身而無能為已矣。吾嘗論商太甲。漢武帝。皆敗禮敗度之王也。反其才而用之。即可以大有為。太甲有伊尹為之輔導。故早正其德。武帝則無人焉。暨其晚年。乃自追悔。下詔天下。罪(已)責躬。噫。黯之不能辭其責亦已明矣。雖然。黯存而帝猶獲聞戇言。有所嚴憚。黯死而狂惑愈甚。然則黯亦可謂古之拂士者也。

  重刻陸忠宣公奏議序

  沈近思

  天地倫理之經。莫大於君父。儒者性命之學。莫先於忠孝。昔孔子作孝經而無忠經。後儒於是有補。不知忠孝原無二理。故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又曰。以孝事君則忠。四教之垂。要之以忠信。一貫之唯。守之以忠恕。六經四子。無一非忠經至理。特不以專名云爾。唐陸忠宣公奏議一書。真可謂之忠經也。孔顏曾孟而後。周程張朱以前。此千餘年間。道統幾絕。所謂名臣大儒者。勳業文章。非無爛然。類皆雜於功名之私。其粹然一出於正。而能以道事君者。為忠宣其庶幾乎。今取其書而讀之。其告君之大者。如推誠\接下。聽言用人。改過罪己。散財絕賄。貯粟定稅。馭將治邊。天德王道。體備用周。見古大臣格心正君之學焉。總之義利二者辨之至明。一切雜霸曲學。不敢陳於君前。當時導利而害義者。莫甚於裴延齡。故公有奸蠹一書。直言不諱。九死不辭。其忠誠\激烈。以足碎奸邪之膽。而百世之下。聞公之風者。尚可激濁揚清。嗚呼其不盛哉。恨公生不逢時。不能盡其所學。以究其用。使以堯舜之道。遇堯舜之君。責難陳善。言聽計從。恢宏至理。展布經綸。雖接踵皋夔。比肩稷契可也。近思來治潁川。建社學於北城。簿書之暇。與項子性存宋子子遜稍為校定公書。點讀付梓。以授社學諸生。自十五入大學。讀孝經小學四書本經後。及令讀公奏議。使君父忠孝大倫。早明於天性未漓之日。而正誼明道。堯舜君民之志。不誤於蒙養先入之言。則皋夔稷契本領。即成童初學而根基已定。有以跳脫乎習俗之橫流。掃除乎物欲之錮蔽。從此而擴其識。鍊其才。充其學。厚其養。出而暢發事業。其或可以備聖世耳目股肱之一數。為當今第一流之人物乎。刻既竣。遂書此語於篇端。使有志讀公之書者。日就月將。精思力踐。飲食起居。時與公對。心神智慮。默與公通。精粹潔白之操。正大光明之業。體之則為真儒。用之則為純臣。庶乎無負讀公之書焉耳。

  范仲淹論

  黃永年

  士無英偉冠世之氣。不足特起於末流。無痌瘝天下之心。不足澤被於一世。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周子曰。志伊尹之所志。是志也。氣也。士之有振衰式靡之責者。不可一日而無者也。今夫氣蓋一鄉。則一鄉齷齪萎瑣之習。有所不能染。氣蓋一國。則一國齷齪萎靡?敗之習。有所不能染。氣蓋天下。則天下齷齪萎靡頹敗之習。有所不能染。惟其自立也高。故所見也遠。及其顯也。天下亦翕然從之。是故其意念之所經營。知慮之所擘畫。皆?然絕異于世俗之所為。當其未出。眾日相與接。亦末由闚之耳。嗟夫。觀于宋范文正公仲淹。士可不早自立也哉。五季以來。風衰義喪。士惟知苟榮貪位。四維既絕。人紀淪亡。宋初頹風猶是也。范質王溥無論已。寇準以命世之英。方罷中書。即求使相。已復附會天書。以圖干進。蓋風習移人。賢者不免。百有餘年于此矣。仲淹出而始勵廉隅。振名節。其取舍辭受。進退出處。斷然有所不苟。世俗所謂寵辱毀譽得失死生禍福利害。浩然一無足動其意。天下之士聞范公之行。惕然始知有恥。而爭趨于名義之重。宋之風俗為之一變。非其氣之清明剛大。烏能興之。其自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已)任。飲食寤寐惓惓皆經世澤物之心。其學自兵刑錢穀水泉農政職官邊陲險塞無所不周。一旦出而用之也。皆取諸懷而素具。始在憂中遺執政書。極論天下事。他日為政。皆不易其說。故其言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言然。其行亦然。非所謂大丈夫之事與。真仁之世。賢相多矣。然功存于廟社。澤及于一時。若夫功在名教。道師百世。使天下聞風。頑廉懦立。則惟公一人而已。光岳氣偏。士風攸墮。下者懷溫飽。上者希名位。詩書用為竿牘。道義假為清談。後先相師。輪蹄一軌。古大人豪傑之志事。久絕于斯人之夢寐。宜乎齷齪萎瑣?敗而俱無?也。儒者之言曰。立志以帥氣。夫氣也何以必待于帥之哉。世之隱足以賊\吾氣者甚眾。而人之生也。資非大賢清明之氣。受于天者無多。入世以後污濁橫流。浸漬衍溢。不能固存其清明之體。則日漸隨波逐潦。沒身而已。安望其能自樹立也。吾故因論范公之人而及此。士之有志者。可以省矣。

  韓琦論

  黃永年

  夫所謂量者何也。斗之量足以受升。以斗受升。其跡泯然。斛之量足以受斗。以斛受斗。其跡泯然。推此而上。量愈大其所受愈無跡。天下大物也。惟其量足以相容。而後可以治。今夫天下有知。而吾欲用其明。則知者退。天下有才。而吾欲用其能。則才者退。天下有力。而吾欲用其強。則力者退。是其于事也必無措。其於功也必無成。其量不足以相受也。秦誓曰。若有一?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商容觀周師之入。而知周王。曰。見善不喜。聞惡不怒。顏色相副。是以知之。吾嘗論公在朝廷。泊然不見其功。及物而不形其跡。一時之賢能掌故文學。皆囿于範圍之內。故當天下之大任。居天下之令名。受天下之大福而無隕也。公之遺事。史傳多未備。在政府嘗與范仲淹論事。有不合。仲淹至拂衣起。忿形于色。琦徐把其袂。曰。希文不容更商量耶。和氣滿容。仲淹亦釋然。歐陽修不信河圖。琦與修輔政。未嘗一言與及易。其平居寮寀造次語言之間。從容涵濡。潛移補救。有入人于不覺者。況于朝廷之上乎。或有謂琦相業無愧古人。獨文學不逮。琦曰。吾為相。歐陽永叔為學士。天下文章莫大于是。琦經緯天地。用修潤色鴻業。修之文。琦之文也。斯言尤可以見其所存矣。賢者與賢者處。時多異同。其流遂至於分門異戶。紛爭而不已。而較短絜長。欲上人之心。君子不免。噫。觀于琦。人亦何所用其忿嫉。何為而不休容也哉。此相臣之則也夫。

  江陵救時之相論

  林潞

  蘇文定云。天下有權臣。有重臣。二者其?相近而難明。凡為天下。宜有以養其重臣之威。使天下百官。有所畏忌。而緩急之間。能有所堅忍持重而不可奪。吾嘗據此以論江陵。江陵在時。舉世皆目為權臣者也。當時?臣。徒見其外。而不見其內。見其侵天子之權。而不察其所為有不得已而出于救時者。由今視江陵似是兩人。觀其逐新鄭。廢遼王。奪情起復。幾于無上。觀其十五年之經濟。乘得為之時。優之以才。濟之以剛。猛鷙而立功名。一時廷臣。無出其右。原其意以為舉朝因循玩愒。方且伺隙于我。而我無以肩之。則事必不濟。兩宮沖聖之倚毗必不副。當時觀場之人無論已。百年以來。曲學腐儒。動輒講王霸。辨義利。不察其本末。而概以攬權震主相責。夫世廟以來。無相久矣。生非文武成康。而不識救時為急。予以為逐新鄭廢遼王奪情起復。三者罪之大者也。其事載在國史。怙寵悖理何疑焉。吾甯信之。豈惟信之。將以責之。此其事姑未辨。洪武初。罷丞相。以五品殿閣。加孤卿。名之曰閣臣。夫閣臣。詞臣也。分其任於六曹。而職司票擬。其不賢者竊一人之鼻息以張威福。其賢者宮中府中幹旋調濟。上一閣揭。回以片言。而相之職止此矣。功可以竊。而罪可以諉。莫閣臣若。江陵起而憂之。欲舉相職。其進直解。進大寶箴。進帝鑑圖。欲天子敬學。進皇陵碑。進寶訓。進御札。欲天子法祖。裁進奉。諫營造。欲天子節儉。引見賢能。欲天子知吏治。圖百官于御屏。欲天子體?臣。請大閱。欲天子念邊防。蠲逋賦。欲天子子庶民。絕餽遺。戒請託。欲天子知大臣法則小臣廉。不甯惟是。當江陵官翰苑時。即志期公輔四方。輶軒奉使。歸者必往為造請轍?所至戶口扼塞。山川形勢。地利平險。人民強弱。一一劄而記之。肅皇帝二十餘年間。彼親見貴溪分宜交相齕而邊備廢弛。天子縱有所誅殺。卒無成功。一旦柄國。輔十齡天子。綢繆牖戶。措意邊防者為至。江陵匪直相也。而直以相將將。故南北守禦。百粵滇蜀。必付託得人。將帥能效力者。量其才。耑其責。湔其瑕。勵其志。鼓之以爵祿。假之以事權。凜之以三尺。破之以疑畏。責之以實效。數萬甲兵藏于胸。而指揮乎數千里之外。虛懷咨詢。削牘星馳。

  嘗有數什伯相君。貫乎將士之心。而戴乎將士之首。戰勝攻取。代為奏?當以某事咨稟。功成凱至。又諭以朝意。當以某辭入告。某策善後。勇怯強弱。進退疾徐。洞若觀火。邊吏奏記政府。命之親書。以毋泄機宜。又必命其書銜。擇其重大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