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

  御製盡心竭力仰報天恩諭恭跋嘉慶十九年

  桂芳

  天篤生聖人以君天下。予以億萬赤子。使嫗煦而覆育之。其克受付畀。天亦遂嚮之。而降之福祥。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天之愛民甚矣。天之數不可得而測。而天之心固可得而知。天心維何。一仁而已矣。我大清受命。代有聖德。無不以愛民為本。皇上親政之歲。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天所繫屬。是以十有餘年之間。川陝楚邪孽。以次削平。濱海數省。洋盜息跡。號令萬里之外。藩部親附。四夷嚮風。不其盛歟。辛未八月。慧星見於析木之次。犯紫垣者數夕。繼乃移於天河以沒。以今?之。禁門之警。滑臺之亂。天已示之象矣。而伊瑪圖之回蹕。趣以山潦。故林清慝作。車駕已及近郊。九月十五日夕。巨霆一震。凶渠喪魄。亦惟皇上至仁合於天心。故天之佑相至於如此。然而猶有犯上作亂之民。致煩睿慮者。仁心與仁政。有端有委。官吏不職。不能宣上意。此由政之未孚。非行仁之遂有不效也。夫重典之說。見於周禮。先儒有以為周秦間晚出之書。非周公所手定者。有以此語為劉歆所竄入以佐莽者。皆不可知。而要非古聖人之法也。孔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曾子語士師。亦以道失民散宜於哀矜。姬周之興數百年。至于春秋禍變已極。誠\可為亂國。而孔曾之言如此。則重典之無時而可用亦審矣。夫五刑之用。期於當罪。故曰天討。若故峻其法。而使民莫之犯。究之此枉而彼縱。是法已不平。而何姦之能格。故重典之用。非特不可。亦實無益耳。大哉洋洋乎。聖人之情見乎辭。雖遇至變。不改至常。其所以答天者。亦始終一仁而已矣。

  御製致變之源說恭跋嘉慶十九年

  桂芳

  昔帝堯命舜之辭僅數言耳。而兢兢於四海困窮。聖人憂民之大。誠\莫有過於此者。皇上以一亂民之故。推而及於民窮官困。而思亟變之。天下幸甚。臣惟財貨之在天下。此朒則彼贏。必有所專聚。而後眾匱。此其恆也。則嘗以是考之。國家損上益下。大府無溢羨之藏。而如往代之權臣外戚強藩宦官。傾天下之財而擁之者。又皆蔑有。則財貨之散于下。宜莫如今日。而官與民。皆若有不足之患者。此何以故。天下物之輕重。皆權於幣。幣重則有餘。幣輕則不足。自有明至於我朝。皆以銀與錢二品為幣。相權而行。凡下之所輸。上之所予。粟不及十之一。餘皆銀也。然則上與下所謂有餘不足者。皆幣為之而已矣。臣伏觀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之初。民間百物之估。按之於今。大率一益而三。是今之幣輕已甚矣。而官之俸。兵之餉。所得者幣耳。民間如富商巨賈。皆操幣以逐利者也。紳士吏胥僧道役夫奴僕。皆以幣為衣食者也。惟百工與農。需幣者少。而亦不能以闕。幣輕則用繁。天下無三倍於昔之幣。而有三倍於昔之用。官吏庶民。俱汲汲以患不足者。直是故耳。而取民之制。如賦稅之入。不能以其幣輕而益之。至於國帑歲下雖循常則。而有司竭蹶。則必他有侵冒。以為取償。而如河工料價軍需口糧之屬。已多溢於例矣。然則幣輕而不足於用。其病于國。又必然之勢也。夫幣者。上之所制。以馭天下之富。然而其輕其重。常轉移於下。而上不能與之爭。古有以幣輕而更之者。龜貝鹿皮大錢五十當百之屬是也。古有以幣不足於用而益之者。鈔是也。然而數更幣則民不信。不信則不行。驟益幣則百物騰貴。而幣愈不重。然則欲其幣重而足於用。是當求諸民矣。民多務本。則幣日重。民多逐末。則幣日輕。此自然之勢也。夫粟菽布帛者。齊民衣食之所資也。民貧而至於凍餒。皆貧於粟菽布帛而不貧於他。然而賤粟菽而貴珍錯。賤布帛而貴文繡。於是百人致之。以給一人之食。百人作之。以供一人之衣。而此百人者。即其舍本而逐末者也。故奢儉者。貧富之大源也。誠\使工無作淫巧。商無致罕異。驅遊惰之民而返之南畝。令粟菽布帛之積。所在充物。如是久之。則百物之估。當無不平者。而幣重矣。歷觀前史。當一代盛時。其幣必重。繼乃日患其輕。則盈虛消息之理。可見於此矣。易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以天下運\會之所趨。而還?返樸。與民更始。非夫聖人之恃而奚恃乎。

  御製原教恭跋嘉慶十九年

  桂芳

  古之教者。明於人倫而已。人之有倫。貴賤所同。故士大夫之與小民無異教也。然而士大夫之於教。必其知之無不明。而後行之無不當。若小民者。導其所當為。禁其所不當為而已。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夫士大夫者。小民之標準也。彼其於教。必先躬行而實踐之。而後可以教於民。孟子曰。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然則教之不能驟責諸民也審矣。昔韓愈之闢異端。其言曰。甚矣。人之好怪也。歐陽修則曰。甚矣。人之好善也。臣竊以修之說為近似。人之惑於邪教者。大率以為此善事也。彼?習聞夫因果利益之說。蔽錮於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