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

  去爭論

  錢維城

  天下之患。皆起於爭。而爭起於不平。吾不能去天下之爭。平其不平者而已矣。在易坤上艮下為謙。其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損山之高。以益地之卑。而地無不平。故必裒(已)之多。以益人之寡。乃可以稱物而平施。夫地上有山。此地之不平也。然而不爭者。謂非取彼之所有以附此也。山高於地。而地大於山。大與高相稱。其象曰。厚下安宅。下厚而宅乃安矣。然猶必損山益地而始為謙。可知剝下以奉上者之必爭而不安也。吾觀世之所謂謙者。坐次行立。節之小者也。傴僂鞠躬。再拜揖讓。語剌剌不休。及事有小利益。輒爭先焉。雖親戚有不顧。是謂有謙之名。無謙之實。愈謙且愈爭耳。好利者人之情也。好名者亦人之情也。飾謙之名。以攘利之實。是爭固爭。謙亦爭也。且謙亦安得有其實哉。千金在前。郤而不顧。是讓也。非謙也。讓者有所不受。而謙者在於能施。不受不過無損於人。能施則且有損於(已)。夫不取人之有以自殖。千百中無一二人。而況能損己以益人耶。聖人以為人之不能謙。猶山之不能平。故曰地中有山。謙。惟謙者人情之所不能。故天下多不平。多不平。故多爭。多爭。故多亂。聖人慮亂之不可弭。而人情之不可不平也。故歸其責於君子。而推其應於天地鬼神。天地鬼神。果何愛乎謙哉。人情之所好惡。則天地鬼神。亦好惡之而已耳。故君子之於治也。小則損其財。大則損其心。吾損吾財。乃可以平天下之財。吾損吾心。乃可以平天下之心。大學曰。絜矩而天下平。平者。平其不平者也。

  持滿論

  錢維城

  天下之事。百變不能言也。言其已然者而已。天下之患。百變不能知也。知其必然者而已。春霪雨秋晴。暑極則風。鬱熱乃雨。氣寒則冰。天地之氣且然。況人事乎。人生四十。所見者三世。六十以上。行業已著。善惡已分。吾以知其子孫。十六以下。學業未成。血氣未定。吾以信其祖父。人好內則以瘵死。好酒則以疸死。好強則以?死。暴疾死。此不獨智者知之也。然而有不盡然者。此不可知也。夫不可知而不知。必可知而後知。則無為貴智矣。今夫天人相應之數。不必其適相值也。要在適相當耳。賈人挾貲以求利。百物惟所置。酌其盈虛。權其輕重。錙銖無爽。若是者謂之相值。及其售也。物急則速。物緩則滯。本大者利厚。本小者利微。若是者謂之相當。人不能以相值者。責報於天。天自以其相當者。陰賦於人。惟其相當。故不必其相值也。事變之來。每在所備之外。非必智慮有所不及也。事未至而慮及之。則天且奔命於人而無權。故天之乘人也。每於意之所疏而事之所反。憂在內者患在外。憂在外者患在內。以嚴著者以寬敗。以緩稱者以暴亡。往往然矣。聖人不務為弭患之術。而惟求無致患之隙。務使天與吾相安而不相乘。所謂無致患之隙者。何也。弊也起於所偏而萌於極盛。日中則昃。月盈則蝕。滿招損。謙受益。天之道也。處盛而矜。則患必中之。聖人持之以危。故曰。危者安其位者也。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注水滿杯而復斟之。則未知其流之於此乎。於彼乎。而溢則必矣。夫盛滿之為患。而驕矜之取敗。夫人而知之。而賢智不免者。暇豫則智計不生。而危苦之言不能入也。故言其已然。則言可盡也。知其必然。則知不必盡也。

  權實

  唐甄

  天下奚治。令行則治。天下奚不治。令不行則不治。令不行者。文牘榜諭。充塞衢宇。民若罔聞。吏委如遺。民吏相匿。交免以文。格而不達。舉而易廢。始非不厲實也。既則怠。久則忘。本政之地。亦且自廢而自掩之。是以百職不修。庶事不舉。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細事糾紛。要政委棄。譬之樹木。傍?叢樛。而枝幹枯朽矣。當是之時。皆謂在位無賢也。行政不善也。良策無出也。是猶牽車者。但求厚載而不顧轂之利轉也。若如今之致行者。雖官皆聖哲。政皆盡善。使閎夭散宜生之屬。議為憲令。周公裁之。召奭貳之。史佚文之。布于天下。亦不能少有補救也。會稽之東。有石氏者。其季女病痞。迎良醫治之。久而不除。謝醫使去。其父思之。以為是良醫也。奈何療之而病不除。他日竊窺之。見其舉藥不飲。而覆於?下也。乃復迎醫。進以前藥。三飲之而疾已。夫國有善政。而德澤不加於民者。政雖善。未嘗入民也。猶石季之飲藥也。十口之家。主人雖賢。然令不行于子。則博奕敗趨。令不行於僕。則析汲不勤。令不行於妾。則壺餐不治。令不行于童子。則庭糞不除。以此為家。其家必索。況天下之大乎。駿馬病躄。不如駑馬之疾馳。勇士折肱。不如女子之力舉。是以聖人貴能行也。昔者唐子之治長子也。其民貧。終歲而賦不盡入。璩里之民。五月畢納。利蠶也。乃?詢于眾曰。吾欲使民皆桑可乎。皆曰。他方之士。不宜桑。若宜之。民皆樹桑。毋俟今日矣。遂已。他日遊于北境。見桑焉。

  乃使民皆樹桑。眾又曰。昔者阿巡撫令樹榆於道。鞭笞而不成。今必不能。不聽。違眾行之。吏請條法。示於四境。唐子笑曰。文示之不信於民也久矣。乃擇老者八人。告於民。五日而遍。身往告於民。二旬而遍。再出。遇婦人於道。使人問之曰。汝知知縣之出也。奚為乎。曰。以樹桑。問于老者。老者知之。問于少者。少者知之。問于孺子。孺子知之。三百五十聚之男女。無不知之者。三出入其廬。慰其婦。撫其兒。語以璩里之富于桑不可失也。一室言之。百室聞之。三百五十聚之男女無不欲之者。唐子曰。可矣。乃使璩民為諸鄉師。而往分種焉。日省于鄉。察其勤怠。督賦聽訟因之。不行一檄。不撻一人。治雖未竟也。乃三旬而得樹桑八十萬。長子小縣也。樹植易事也。必去文而致其情。身勞而信於眾。乃能有成。夫多文藏奸。拂情易犯。不親難喻。無信莫從。所從來久矣。是以治道貴致其實也。臣奏入。下于有司。公卿集議。復奏行之。其所行者。著為故事。因時增易。百職準以決事。自漢以來皆然。舍是無以為政。然有治不治者。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若徒以文也。譬之優偶之戲。衣冠言貌。陳事辦理。無不合度。而豈其實哉。以娛人之觀聽也。

  君有詔旨。臣有陳奏。官有文書。市有牓諭。此文也。此藉以通言語。備遺忘耳。奚足恃乎。君臣相親。朝夕無間。飲食作坐同之。如匠之於器。日夜操作。則手與器相習。而無不如意。主臣一心。夜思蚤謀\。無謀\不行。無行不達。三月必達。終歲必效。三年必成。五年必治。十年必富。此實也。苟無其實。則謹守成法者。敗治之公卿也。明習律令者。敗治之有司也。工於文詞。嫺于言貌者。敗治之侍臣也。三者非不美也。而專尚焉。則表暴日厚。忠信日薄。察于內外。稱職常多。核其行事。無過可舉。問其治功。則無一事之善成。無一民之得所。上下相蒙。以成苟免之風。雖有志之士。亦將靡然而不得自盡其情。此治化之所以不行也。雖然。行難矣。近與遠異風。少與眾異勢。門庭之內。常不盡見。伯仲之間。亦有異心。況天下之大乎。海內之地。為府百六十二。為州二百二十。為縣千一百六十。必官其地治其事者。皆如長子之樹桑。而後天下乃治。是不亦難乎。權者聖人之所藉以妙其用者也。今夫與一人期。至者十八。與三人期。畢至者十五。與九人十八期。畢至者十一。何則。權不在也。大將居中。提兵十萬。副參遊守都總以及隊百什伍之長。轉相貫屬。如驅?羊。齎生赴死。不敢先後。何則。權在也。乘權之利。如軸轉輪。乘權之捷。如響應聲。乘權而不能行。恥莫甚焉。官有萬職。君惟一身。

  賢君之用官。如大將之御眾。以一用十。以十用百。以百用千。以千用萬。是則君之用者有萬。而憑之者惟十。約而易操。近而能燭。夫尊卑次屬。職之恒也。而奚有異。不善用之。則萬職之利。轉而奉之於十。善用之則十職之修。轉而布之於萬。十職能修。澤及海內。其功大。功大者賞厚。十職不正。毒及海內。其罪大。罪大者刑重。此舜所以誅四凶也。人有甚愛其子者。使妾母之。而妾不恤。教之不從。則罵之。罵之不從。則撻之。撻之不從。則去之。改而後已。夫人情之愛莫甚於妾。人生之重莫過于母。次于妻者又莫貴於妾。而輕于去之者。何也。不去則愛不及于子也。此言雖小。可以喻大。夫人臣之愛。未必暱于妾也。人臣之重。未必過於子之母也。人臣之貴。未必等于妾也。乃愛之而不忍傷之。重之而不敢拂之。貴之而不能抑之。斯人也。未嘗操刃。而百千萬億之刃。肆行殺傷。有不期然而然者。當是之時。雖上有賢君。惠澤日施。寬恤日行。考績日嚴。流殺日具。而民常苦生而甘死。夫雨露至渥也。不能入陶穴而滋生。泉流至澤也。不能越隄防而灌溉。何則。有隔之者也。是故善為政者。刑先于貴後於賤。重於貴輕於賤。密於貴疏于賤。決于貴假于賤。則刑約而能威。反是則貴必市賤。賤必附貴。是刑者交相為利之物也。法安得行。民安得被其澤乎。恩義之大。莫如君臣。親臣為腹心。政臣為股肱。疆臣為拇指。庶臣為毛髮。戎臣為衣履。是以人君之待其臣。安富同樂。疾病同戚。厚之至也。聲色不和。貧勞不恤。猶為亢而少恩。況加之以刑罰乎。此以待良臣也。若夫專利蔽主。阿私黨邪。是民之讎。國之賊\也。若之何不刑。愛德為祥。愛殺人之人。斯為愛乎。忍德為凶。忍于殺人之人。斯為忍乎。刑不可為治也。而亦有時乎為之者。以刑狐鼠之官。以刑豺狼之官。而重以刑匿狐鼠養豺狼之官。國有常刑。有變刑。常刑者。律刑也。有司議之。人主不敢私。變刑者。雷霆之威也。英主神之。臣不得與。常刑以齊小民。變刑以治元惡。元惡之臣。多援要譽。其罪難見。察之而不得其罪。質之而不得其罪。速之獄而不得其罪。非雷霆之用。何以治之。德外無治。不言德而言刑者。猶醫之治寒疾也。不郤穀而飲藥。其人必危。疾愈。郤藥而反穀也。不遠矣。

  富民

  唐甄

  財者國之寶也。民之命也。寶不可竊。命不可攘。聖人以百姓為子孫。以四海為府庫。無有竊其寶而攘其命者。是以家室皆盈。婦子皆甯。反其道者。輸於倖臣之家。藏於巨室之窟。蠹多則樹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