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

  旦暮避忌

  属性:书云∶早出含煨生姜少许,辟瘴开胃。又旦起空腹,不宜见尸,臭气入鼻,舌上白起口臭。

  欲见之,宜以少酒饮之。

  真人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无灾着,去邪兼避恶。如能七星步,令人寿长乐。

  清旦常言善事,闻恶事则向所来方三唾之吉。又旦勿嗔怒,暮无大醉,勿远行。

  经曰∶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

  见雾露。违此三时,形乃困薄。

  夜行用手掠发,则精邪不敢近。常啄齿,杀鬼邪。又夜卧二足伸屈不并,无梦泄。真人云∶

  夜梦恶,不须

  说。旦以水面东之,咒曰∶恶梦着草木,好梦成珠玉,吉。

  有教入广者曰∶朝不可虚,暮不可实。令候不齐,不独入广也。

  杂忌

  属性:书云∶忽见光怪变异之物,强抑勿怪,吉。

  伊芳川宦廨多妖。有报曰∶鬼使扇。曰∶他热故尔。又报曰∶鬼打鼓。曰∶以槌与之。

  范文正公读书夜坐,有大面之怪近之。范以笔书其面,曰∶汝面非常大,难欺范仲淹。二公

  不以怪处之,而怪自灭,可为法。

  脂油点灯,人神不在血光之下。凡刀刃所伤,切勿饮水,令血不止而死。若血不止,急以布

  蘸热汤之,或冷水浸之,嚼苏叶止血,妙。

  《琐碎录》云∶萧管挂壁,取之勿便吹,恐有蜈蚣。祖师刘福真赴召,早起见店妇卧地号叫

  可畏,但见吹火萧在傍,刘知其蜈蚣入腹。刺猪血灌之,吐出蜈蚣而愈。

  凡古井及深穿中多毒瓦斯,不可辄入。且六月最甚。先下鹅鸭毛试之,若旋转不下,是有毒,

  便不可入。又云∶山有孔穴,采宝者惟二月九月,余月山闭气交死也。

  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

  属性:《黄帝内经》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扁鹊曰∶安身之要,必资于

  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乡党一篇具在,圣人饮食之节为甚详。后之人奔走于名利,而饥

  饱失宜;沉酣于富贵,而肥甘是务。不顺四时,不知五味,而疾生焉。戒乎此,则人元之寿可得矣。

  五味

  属性:《内经》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胜,腠理以密,长有天命。《淮南子》曰∶五

  味乱口,使口爽伤,病也。陶隐居云∶五味偏多不益人,恐随脏腑成殃咎。五味稍薄,令人神爽。

  若稍偏多,损伤脏腑。此五行自然之理,初则不觉,久则为患也。

  酸多伤脾,肉皱而唇揭。故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曲直作酸属木,脾主肉属土,

  木克土也。酸过食损胃气及肌肤筋骨,不益男子,损颜色。不与蛤同食,相背也。有云∶饮少热

  醋辟胜酒。(黄戬云自幼不食醋,今逾八十九,尤能传神。)又心色亦,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咸多可伤心,血凝泣而变色。故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润下作咸属水,心主血

  属火,水克火也。盐过于咸则伤肺,兼损筋力。西北人食不耐咸多寿,东南人食多欲咸少寿。病

  嗽及水气者,全宜禁之。晋桃源避世之人盐味不通,多寿。后五味通而寿齿损矣。又脾色黄,宜

  食咸。大豆豕肉粟藿皆咸。

  甘多伤肾,骨痛而齿落。故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稼穑作甘属土,肾主骨属水,

  土克水也。又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苦多伤肺,皮槁而毛落。故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炎上作苦属火,肺主皮毛属金,

  火克金也。又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辛多伤肝,筋急而爪枯。故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从革作辛属金,肝主筋属木,

  金克木也。胡椒和气,过多损肺金吐血。细椒久食,失明乏气。合口者害人,十月勿食椒,损人

  心,伤血脉,多忘。除湿温中,益妇人。又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饮食

  属性:书云∶善养生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冬则损气,渴则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

  伤神,饥则伤胃。饮食务益人者,仍节俭为佳。若过多,觉彭亨短气,便成疾。饮食于露天,飞

  丝堕其中,食之咽喉生泡。饮食收器中,宜下小而上大。若覆之不密,虫鼠欲盗食而不可得,环

  器随涎入食。有误食,通身如蝎,针药不疗。饮食以铜器盖之,汗若入内,食者发恶疮肉疽。饮

  食生冷,北人土浓水深,禀赋坚实,不损脾胃,久居南方宜忌之。土薄水浅,禀赋多虚,不宜脾

  胃,久居北方者尤宜忌之。切忌空心茶,宜戒卯时酒,申后饭欲减。极饥而食且过饱,多结积聚;

  渴而饮且过多,必成痰癖。日没后讫,便勿饮酒,不干呕。

  太宗谓宰相曰∶朕每日所为,必有常节,饮食不过度,行之已久,甚觉有力。老子云∶我命

  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调摄。卿等亦当加意,毋自轻摄养也。

  陶隐居云∶何必餐霞服大药,妄意延年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将安乐。甚于酒

  色者多夭寿,甚于浓味者生奇疾。浆水,按《本草》味甘酸微温无毒,调中引气,开胃止渴,强

  力通络,治霍乱泻利,消宿

  食,解烦去睡,调理脏腑,治呕哕,白人肌体如缯帛。为人常用,故不齿其功。世之所用熟水,

  品目甚多。贵如沉香则燥脾,木犀则耗气,蜜则滞胃,麦门冬则体寒。如此之类,皆有所损。紫

  苏汤令人朝暮饮之,无益也。芳草致豪贵之疾,此有一焉。

  宋仁宗命翰林院定熟水。奏曰∶紫苏第一,沉香第二,麦门冬第三。以苏能下胸膈浮味。

  殊不知久则泄人气,令人不觉。

  《本草》云∶酒,饮之软件神昏,是其有毒也,损益兼行。扁鹊云∶久饮常过,腐肠烂胃,

  溃髓蒸筋,伤神损寿。有客访周,出美色酒两石。饮八斗,次明起无所苦,酒量惯也。客

  已死矣。观之,客肠已出。肠已出,非量过而犯扁鹊之戒欤?

  饮白酒,食牛肉,生虫。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饮,不可合乳汁饮,令人气结。祭酒白耗者

  杀人。酒后食辛辣物多,则暖人筋骨。卧黍穣,食猪肉,患大风。

  凡中药毒,及大毒从酒得者难治。酒性行血脉,流遍身体也。饮酒醉未醒,大渴饮冷水,

  又茶被酒引入肾脏,为停毒之水,腰脚腿重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消渴挛痹。酒醉当风,以扇扇

  之成风。又醉酒吐罢,便饮水,作消渴。

  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气壮神,然不过饮也。

  《本草》茶饮者宜热宜少,不饮尤佳。多食去人脂,令人瘦,下焦虚冷,惟饱食后一二盏

  不妨。消渴与饥,尤不宜,令人不眠。同韭食,重身。将盐点茶,引贼入家,恐伤肾也。

  东坡茶说∶烦去腻,世固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常自修之。辄以浓茶漱

  口于食后,烦腻既少,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者,得茶漱涤,乃不觉脱,不烦挑剔也。盖齿性

  便缘此渐牢,而齿蠹且日去矣。饮多则肺布叶举,气逆上。有阴池流泉,六月行路,勿饮之,发疟。

  饮宴于圣像之侧,魂魄不安。饮水勿急下咽,久成气病。形寒饮冷则伤肺,上气咳嗽鼻鸣。

  粥后饮白汤,为淋为停湿。

  陶隐居云∶食戒欲粗并欲速,宁可少餐相接续;莫教一饱频充肠,损气伤心非尔福。又云∶

  食炙爆,宜待冷。不然伤血脉,损齿。又云∶食毕漱口数通,齿不龋,口不臭。漱口忌热汤,损牙。

  食茅屋漏水堕脯肉,成瘕,生恶疮。

  人汗入肉,食之作疔疮。食诸兽自死肉,生疔疮。六甲日,勿食鳞甲之肉。

  隐居云∶生冷粘腻筋韧物,自死生牢皆勿食。馒头闭气莫过多,生脍偏招脾胃疾。鲜酱胎卵

  无油腻,陈臭淹藏尽阴类。老人朝暮更餐之,是借寇兵无以异。(《琐碎录》云∶馒头闭气,羊

  血汤以开之。包子闭气,好醋以破之。)

  食物以象牙金银为匙箸,可以试毒。

  《周礼》云∶乐以消食。盖脾喜音声,夜食则脾不磨,为音响绝也。夏月夜短,尤宜忌之。

  物之无益而有损者,常人犹不可多食,况病患当避忌者乎?此书所载,凡物之有益而无损者

  不书,或损益相半者,则书其损而不书益。

  果实

  属性:【生枣】令人热渴气胀,寒热羸瘦者弥不可多,动脏腑,损脾元。与蜜同食,损五脏。软枣

  令动宿疾,发嗽,与蟹相忌。

  【梅子】壤齿。

  【生龙眼】半沸汤内炸过,不动脾。

  【生荔枝】性热,多食发虚热烦渴,口干衄血。

  【樱桃】寒热病不可多食,发暗风,伤筋骨,呕吐。小儿多食作热,性热也。

  【橘柚】多食口爽,不知五味。

  【杨梅】多食发热损齿及筋。

  【杏实】多食损筋骨。杏酥生熟吃俱得,半生半熟者杀人。杏仁久服目盲,眉发须落,动宿

  疾。双仁者杀人,可研细治大伤。

  【桃实】发丹石毒,损胃,多食有热。食桃仁水浴成淋。桃杏仁花本五出,而六出者必双仁,

  能杀人者,天常故也。

  【李子】平发疟疾,多令虚热。白蜜合食,伤人五内。不可临水上啖之,及与雀肉同食。李

  不可沉水,沉水者毒。仁和鸡子食,内结不消。

  【梨】寒乳。鹅梨,紫花梨治心热。此外俱不益人,多食寒中,产妇、金疮人勿食,令萎,

  因其性益齿而损脾胃,正月勿食佳。(有人家生一梨,大如斗,送之朝贵,食者皆死。考之树下有

  大蛇聚毒于此,不常为妖也。他仿此,宜忌之。)

  【林擒】多食,热涩气好睡,发冷疾,生疮疖,脉闭不行。子不可食,令人烦。

  【石榴】多食,损肺及齿。山石榴多食,无益,涩气。

  【栗子】温,生治腰脚,生则发气,宜晒干蒸炒。食多即气壅,患风水气人不宜食。生栗可

  与灰中煨令汗出,杀其水气,勿通熟。小儿食生者多难化,熟者多滞气。

  【柿子】寒,日干者性冷,多食腹痛,生者弥冷。红柿与蟹同食,吐红。饮酒食红柿,心

  痛,至死,亦易醉,不解酒毒。

  【FS稗子】性尤冷,与蟹同食,腹痛大泻。

  【蒲萄酒】过多,昏人眼。架下饮酒,防虫屎伤人。

  【白果】生引疳,解酒。熟食益人,然不可多,多食腹满。有云满一千个者死。此物二更开花,三更结子,

  当是阴毒之物。有人艰籴,取白果以为饱食,次日皆死。

  【菱】芰也,冷脏多利,损阳令阴萎,不益脾,难化,令腹满,姜酒解之。七月食生菱作蛲虫。

  【茨菰】大寒,动宿疾,冷气,腹胀满。小儿秋食之,脐下痛。孕不可食。吴人常食患香港脚,瘫痪损齿,

  失颜色。荸荠性与茨菰同。

  【芡实】生食动风,令气损,脾难消,却益精。幼儿多食,久则侏儒不长。

  【藕】多食冷中,能去疫气。产后惟此不同生冷忌者,破血故也。

  【甜瓜】动痼疾,多食阴下温痒生疮,发虚热,破腹,令人,弱脚手无力。少食则可不中

  暑,多食未有不下泄。夏日多食,深秋下痢难治,损阳故也。患香港脚食此永不除。五月甜瓜沉水

  杀人。多食发黄胆,动气,解药力。双蒂者杀人。与油饼同食发病。防州太守陈逢浓避暑食瓜,

  至秋忽腰腿不能举动,遇商助教疗之,更生。

  【西瓜】甚解暑毒,北人禀浓食惯,南方禀薄不宜,多食动肠胃冷病。

  【木瓜】温,皮薄微赤黄,香甘酸不涩,向里头尖面方是真,益脾而颇损齿。

  【甘蔗】多食衄血,烧其渣,烟入目则眼暗。

  【沙糖】寒,多食心痛。鲫同食成疳,葵同食生流癖,笋同食成瘕,身重不能行。小儿多食损齿,及生蛲虫。

  【】子不可多食,损齿伤筋。

  【松子】多食发热毒。

  【胡桃】平,多食利小便,脱人眉,动风动痰,恶心呕吐。与酒同食过多咯血。五月实未成果核,发痈疖

  寒热。秋夏果落地,恶虫缘食之,患九漏。生果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

  一切果核双仁者害人。

  治诸果毒,烧猪骨过为末,水服方寸匕。

  米谷

  属性:【粳米】生者冷,燔者热。生不益脾,过熟则佳。苍耳同食卒心痛,马肉同食发痼疾。

  【稻米】糯米也,妊娠与杂肉食之,不利其子,生寸白,久食身软缓筋故也。性寒,壅经气,

  使人四肢不收,昏闷多睡,发风动气,可少食。

  【秫米】似黍而小,亦可造酒,动风,不可常食。

  【黍米】发宿疾,久食昏五脏好睡。小儿食,不能行,缓人筋骨,绝血脉。白黍久食,多热,

  令人烦。赤黍不可合蜜,虽可作糜,不可为饭,粒着难解。五种黍米合葵食之,成痼疾于脏腑中,

  食之闭气,肺病有宜此。

  【生米】戏食,久为米瘕,肌疲如劳,缺米则口吐清水。

  【饴糖】进食健胃,多食则动脾风。

  【麦】占四时,秋种夏收。西北多霜雪,面无毒;南方少雪,有毒。小麦性壅热,小动风气,

  食面后觉中毒,以酒咽汉椒三五粒,不为疾。大麦久食宜人,带生则冷,损人。麦久食消肾,不可多。

  【麦】西川多种,山东河北人正月方种。先患冷气人不宜食。

  【荞麦】性寒难消,久食动风头眩。和猪肉食八九次,患热风,脱眉须。

  【粟米】食后勿食杏仁,令人吐泻。

  【人米】也,发三十六种病,八谷之中最为下,不可同川附子服。

  【陈廪粟米、米陈者】性皆冷,频食之自利。

  【绿豆】治病,则皮不可去,去皮食少壅气。

  【赤小豆】行小便,久食虚人,令人黑瘦枯燥,逐津液,体重。赤白豆合鱼食之。成消渴。赤小豆

  一名胡豆,合鲤鱼食之肝黄,五年成干消。

  【黑白黄褐豆、大小豆】作豉极冷,黄卷及酱皆平,多食体重。服大豆末者忌猪肉。炒豆于

  一岁以上,十岁以下食之即啖猪肉,久当壅气死人。

  有好食豆腐,中毒不能治,更医至中途,遇作腐人家相争,因问,妻误将莱菔汤置锅中,腐

  更不成。得其说,以莱菔汤下药而愈。莱菔,萝卜也。

  酱当是豆为者,令以面麦为者,食之多杀药力。夫子云∶不得其酱不食。欲五脏悦而爱之。

  此亦安乐之端。

  【芝麻】炒熟,乘热压出生油,但可点灯,煎炒方谓熟油可食。油发冷疾,滑骨髓,困脾脏,

  经宿即气动,牙齿脾疾人不宜。陈油饮食,须逐日熬熟。黑芝麻炒食之,不生风疾。风人日食之

  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謇,即胡麻也,又名巨胜子。白芝麻滑肠胃,行风气,通血脉。陈久者发霍

  乱,久食抽人肌肉。麻仁多食损血脉,痿阳滑精,发女人带疾。

  菜蔬

  属性:【葵】为五菜主,秋种早者,至春作子,名冬葵,其心有毒,伤人,性冷,热食之亦冷热闷

  甚动风气。葵冻者生食之,动五种瘤饮,甚则吐水。和鲤鱼食之害人。四季勿食生葵,不化,发

  人一切宿疾,百药忌食之,发狂。犬咬吴葵,一名蜀葵,不可食,钝人志性,被犬咬食之,永不

  瘥。戌葵并鸟肉食,无颜色。

  【生葱】食之即啖蜜,下痢。食烧葱啖蜜,壅气死。杂白犬肉食之,九窍出血。患病者多发

  气上充,五脏

  闭绝,虚人胃,开骨节。正月食之,发面上游风,大抵功在发汗,多则昏人神。

  【胡葱】久食伤神损性,多忘损目,发痼疾,胡臭齿人食之愈甚。青鱼合食生虫。

  【韭】俗呼草钟乳,病患可食,然多食昏神暗目,酒后尤忌,不可与蜜同食。未出土为韭黄,

  不益人气。花动风,过清明勿食,不利病患,心腹痼冷者加剧。霜韭不可食,动宿饮必吐水。五

  月食之,损人滋味,乏气力,不可共牛肉食。成热病后十日不可食,发困。葱亦不宜。

  【薤】肥健人,生食引涕唾,与牛肉食作瘕。四月勿食薤。三冬生食多涕吐。

  【葫】大蒜也,久食伤肝损目弱阳。煮以合青鱼鲜,发黄。作齑啖,伐命。惟生食不中煮。

  暑毒烂嚼下咽即愈,仍禁冷水。四月八月食之,伤神损胆,气喘气急,腹内生疮疡肿成疝瘕。多

  食葫行房,伤肝,面无光。北方人禀浓食惯,病少。

  【小蒜】不可常食,食而啖生鱼,夺气,阴核疼欲死。三月勿食,伤志。时病瘥后与一切食

  竟入房,病发必死。

  【胡荽】荞子也,久食令人多忘,胡臭、口气、齿、香港脚加剧,根发痼疾。

  【蓼子】是水浸令生芽而食之者,多食令人吐水,损阳少精心痛,寒热损骨,二月食之伤肾。

  和生鱼食,夺阴气,核子痛欲死。

  【萱草】一名忘忧,嫩时取为荒,食之动风,令人昏昏然终日如醉,因得其名。

  【菘】发诸风冷,有热人之不发病,性也冷。

  【芩】多食动风气,发丹石,与兔肉同食成恶病。

  【芜青】蔓青也,根不可多食,令人气胀。子作油涂头,能润发。

  【莱菔】力弱人不宜多食,生者渗人血。

  【生青菜】时病瘥后食之,手青肿。

  一切菜五月五日勿食之,发百病。

  一切菜煮熟食之。

  凡檐溜滴着者有毒。

  十月霜萎菜,食者面无光,目涩腰疼心疟,发时足十指爪青萎困。

  【荠菜】不宜同面食,令人瞀闷发病。凡用甘草皆忌此及海藻。

  【苋菜】多食动气烦闷,冷中损腹。共蕨及鳖食,生瘕。

  【菜】不宜久食,令身重多肿,只可一二顿。

  【芸台菜】患腰脚人多食加剧,损阳气。发口疮、齿痛生虫,胡臭人忌之。

  【鹿角菜】久食发宿疾,损经络,少颜色。

  【菠菱菜】北人食之,肉面即平。南人食鱼米,即冷大小肠。久食脚冷腰痛。

  【菜】多食性滑发痔,引疫气,上有水银故也。七月蜡虫着上,令霍乱,勿食之。

  【芹菜】生高田者宜人。黑滑地名水芹赤色者,害人性寒,和醋食生损齿。春秋龙带精入芹

  中,偶食之,手青肚满,痛不可忍。服沙糖三二斤,吐出蜥蜴便愈。

  【苦】日日食之以益心,蚕妇忌食之。

  【莴苣】久食,人目昏。白莴苣冷气,人食之腹冷,产后不可食,寒中。共饴食,生虫。苦

  苣不可与蜜同食。

  【】多食动气冷气,人食之必破腹。

  【苜蓿】利大小肠,蜜食下痢,多食瘦人。

  【蕨】久食脚弱无力。

  【黄瓜】本名胡瓜,不益人。患香港脚虚肿者,毒水不除。

  【越瓜】色白,动气发疮脚弱,不益小儿。时病后勿食,与乳酪及空心食,心痛。

  【青瓜】令人多忘。

  【冬瓜】多食,阴湿生疮,发黄胆,九月勿食被霜瓜,向冬发血寒热及恶病。初食吐仓竟心下停水,或为

  翻胃。有冷者食之瘦。瓜能暗人目,尤不宜老人。中其毒,至秋为疟痢。一切瓜苦者有毒。两蒂两鼻者害人。

  【瓠子】冷气,人食之病甚,大耗食。患香港脚虚肿人食之,毒永不除。

  【葫芦】多食令吐。

  【芋】名土芝,有紫有白,冬月食不发病,他月人不可食。

  【薯预】亦有紫白,颇胜芋。有小而名山药者佳。

  【】冷气,人少食之。曾有患瘵,自谓无生,是物不忌。邻家除,求食之美,遂多

  食,竟愈。有病腮痈者数人,予教多食此面愈。

  【竹笋】多食,动气发冷瘕。

  【茭笋】滑中,不宜多食。

  【生姜】九月九日勿食之,伤神损寿。干姜,妊多食,内消。

  【椿芽】多食神昏。

  【榆仁】多食,发热心痛。

  【菌】地生为菌,木生为糯,而木耳为蕈。新蕈有毛者,下无纹者,佼有光者,煮不熟者,欲烂无虫

  者,煮干照人无影者,春夏有恶虫毒蛇经过者,皆杀人。误食毒菌,往往笑不止而死。惟掘地为坎,投水搅取

  清者饮之。菌,楮槐榆柳桑五木之耳可食。冬春无毒木习亦不宜多食,如前所云者皆杀人。又赤

  色仰而不覆者,及生野田中者皆毒,又发冷气风痔,多睡无力。

  【甘露子】不宜生食,不可多食,生寸白。与鱼同食生翻胃病。

  【萸】六七月食之伤神气。

  【茵蒿】多食气满。

  【莳萝根】曾有食者杀人。

  摄生要义

  属性:摄生之要,莫大乎存想。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闭目见自己之收心,见自己之身,

  不离我身,不伤我神,则存想之渐也。

  摄生要义

  属性:天地虚空中皆气,人身虚空中皆气。故呼出浊气,身中之气也;吸入清气,天地之气也。人

  在气中,如鱼游水中。鱼腹中不得水出入则死,人腹中不得气出入亦死,同其理也。善摄生者,

  必明于气之故矣。

  欲修调气之术者,常得早食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许,正身偃卧,冥目握固,两足间相

  去五寸,两臂

  与体相去亦各五寸。先谓闭气,以鼻吸入,渐渐腹满,乃闭之,及不可忍,乃从口细细吐出,不

  可一呼则尽。气定,复如前闭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渐熟渐多,但能闭至八十息以

  上,则脏腑胸膈之间皆清气之布护矣。至于纯熟,当其气闭之时,鼻中唯有短息一寸余,所闭之

  气在中,如火蒸润,肺宫一绕,则身如委蛇,神在外,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状。盖一气流通,

  表里上下彻达故也。其所闭之气渐消,则恍然复旧。此道以多为功,但能于日夜间得此以两度,

  久久耳目聪明,精神完固,体健身轻,则百疾消灭。

  凡调气之初,务要体安气和,无与意争。若不安和,且止,后和乃为之。久而弗倦则善矣。

  闭气如降龙伏虎,须达其神理,胸膈常宜虚空,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宣流,觉之盒饭用

  吐法以除之,如吹嘘呵嘻噫呼之类是也。不然,泉源壅遏,必至逆流,疮疡中满之患作矣。

  又苏氏养生诀云∶每夜自三更至五更,以未昧上拥被盘足,面东南叩齿三十六遍,握固冥目,

  以两手拄腰腹间,闭息,想心为炎火光明洞彻,下入丹田。待腹满气极,则徐出气,不得令耳闻。

  复以舌抵齿,取华池水满口,低头咽下,送入丹田,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径至丹田

  毕,再根据前为之。凡久闭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两手摩热,摩两脚心,则涌泉穴及腰脊两傍即

  肾堂,皆令热彻。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尽极热,仍按提鼻梁左右七下,梳头百梳而卧,熟

  睡至明。

  或问养生炼气之道。曰∶养生者,节制之常也;炼气,则术也。何以言之?人生元气所禀,

  各有长短。自有知以来,为贪爱侵剥暴戾蠹蚀,故长者短,短者促,不得尽天年而终。是以圣智

  之人有养生之论,大要不出少思虑,寡嗜欲,节饮食,慎起居,顺时候,和气体,利关节而已矣。

  能由是而行,则六气不能致伤,而诸疾不作,可以尽其天界元始之气而以寿终矣。使非有节,安

  能如是?故曰节制之常。

  至于炼气之术,亦有至理。大抵造化之妙,阴阳配合,而道化生焉。人之得生,本诸精气,

  呼吸升降之间,而运动往来无滞。故吸则气升,遂以意引之,注于极上;呼则气降,遂以意引之,

  注于极下。久之,极上则髓海盈溢,遍达于诸骸;极下则气海充满,透彻于诸脉。此亦造化自然

  之机发如此。使非阴阳得类配合,虚无之

  气,虽能升降流转,亦不成化。故曰∶偏阳不生,孤阴不育。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已。

  然则气无形质,何以交化?曰∶气以虚通,类同则感。譬之磁石引针,隔关潜达;灯头有烟,

  火光自趋。天机自然,非由人耳。是道也,自下而上,由上而下,往来运转,如环无端,与天符

  合。故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盗天之机,岂非术乎?

  服食之法何如?曰∶《参同契》《龙虎经》《石函记》皆已言之。盖疏达腠理,坚固体质之

  义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汉而瘿,齿居晋而黄,乃所食气蒸性炼形,故不期而变,

  此亦至理存也。但伏炼金石,反以戕生矣。

  雨雪者,云气所化。人之气亦能化液,故闭息伏气,可以不食。龟以吞气而寿,即此。今之

  医动以补阴滋阴为益气之妙方,不知血必籍气而后生,乃为真血。其水谷药味之所渗入者,终非

  元气之精也。血必待气而后运。气不能运,血滞脉理,而诸热诸疡之病作矣。故古之养生者只以

  调气为先,使阳为一身之主摄,而阴自生化,真异乎世医之见矣。(《雅述》)

  摄生要义

  属性:夫存想者,以意御气之道,自内而达外者也。按摩者,开关利气之道,自外而达内者也。故

  医家行之,以佐宣通,而摄生者贵之,以泄壅滞。凡有行者,当在子后午前之时,平坐东向,以

  两手大指按拭两目过耳门,使两掌交会于项后,如此三九遍。次存想目中各有紫青绛三色气,如

  云霞郁浮出面前。再根据前按拭三九遍,复存想面前云气晖晖霍霍,灌入瞳子,咽咽华池之液二十

  口,乃开目以为常,坐起皆可行之,不必拘时。一年许,耳目便聪明,久为之,彻视数里,聪于

  绝响也。面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使热,则气常流行。作时先将两手摩热,然后以掌摩拭面目,高下

  随形,皆使极匝。如此三五过,却度手于项后及两鬓更互发,如栉头之状,亦数

  十过,令人面有光泽,皱斑不生,发不白,脉不浮外。久行五年不辍,色如少女,所谓山川行气,常

  盈不涸,而木石荣润是也。

  耳欲得数按抑其左右,令人聪彻。鼻亦欲按其左右无数,令人气平。又常以两手按鼻及两目

  之背,上下按之无数,闭气为之,气通则上吐而复始,亦三九遍。能恒为之,鼻闻百步,眼乃洞

  观。《黄庭经》曰∶天中之岳精谨修,灵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通路无终休,此之谓也。

  凡人小有不快,即须按摩按捺,令百节用力,泄其邪气。凡人无问无事有事,须日要一度,

  令人自首至足,但系关节处,用手按擦各数十次,谓之大度关,先百会穴,次头四周,次两眉外,

  次目,次鼻准,次两耳孔及耳后,皆按之。次风池,次项左右,皆揉之。次两肩胛,次臂骨缝,

  次腕,次手十指,皆捻之。次脊背,或按之,或槌震之。次腰及肾堂,皆搓之。次胸乳,次腹,

  皆揉之无数。次股捶之。次两膝,次小腿,次足踝,次十指,次足心,皆两手捻之。若常能行此,

  则风气时去,不住腠理,是谓泄风。又常向肾堂及两足心,临卧时令童子用手搓摩,各以热透表

  里为度。摩肾堂热,则肾气透而易于生精;摩足心热,则涌泉穴透而血不下滞。

  摄生要义

  属性:庄子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

  者之所好也。由是论之,导引之术,传自上世,其来久矣。故曰彭祖之所好。其来自修养家、医

  家所谈,无虑数百。今取其要约切当者十六条,参之诸论,大概备矣。

  凡行导引法,常以夜半及平旦将起之时为之。此时气清腹虚,行之益人。先闭目握固,冥心静坐,叩

  齿三十六通。即以两手抱项,左右宛转二十四。(此可以去肾胁积聚风邪。)复以两手相叉,虚

  空托天,抑手按项二十四。(此可以除胸膈间邪气。)复以两手心掩两耳,却以第二指压第三指,

  弹击脑后二十四。(此可除风池邪气。)复以两手相促,按左膝左捩身,接右膝右捩身二十四。

  (此可以去肝家风邪。)复以左手一向前一向后,如挽五石弓状二十四。(此可以去肾腋积邪。)

  复大坐,展两手纽项,左右反顾肩膊二十四。(此可以去脾家积邪。)复两手握固,并拄两肋,

  摆撼两肩二十四。(此可以去腰肋间风邪。)复以两手大捶臂及膊,反捶背上连腰股各二十四。

  (此可以去四肢胸臆之邪。)复大坐斜身偏倚,两手齐向上如托天状二十四。(此可以去肺间积

  聚之邪。)复大坐伸脚,以两手向前,低头攀脚二十次,却钩所伸脚屈在膝上,按摩之二十四。

  (此可以去心胞络邪气。)复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十三举。(此可以去心肝积邪。)复起

  立据床拔身,向背后视左右二十四。(此可以去肾间风热邪。复起立徐行,两手握固,左足前蹈,

  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蹈,右手摆向前,左手摆向后二十四。(此可以去两肩俞之邪。)

  复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二十四。(此可以去两胁之邪。)复以足相纽而行,前进十数

  步,后退十数步。复高坐伸腿,将两足纽向内,复纽向外,各二十四。(以上二条可以去两膝及

  两足间风邪。)

  行此十六节讫,复端坐闭月,握固冥心,以舌拄上,搅取津液满口,漱三十六次,作谷谷

  声咽之。复闭气,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内外蒸热乃止。按老子导引二十四势,婆罗门

  导引十二势,赤松子导引法十八势,钟离导引法十八势,胡见素五脏导引法十二势,在诸法中颇为

  妙解。然撮其切要,不过于此。学人能日行一二遍,久久体健身轻,百邪皆除,走及奔马,不复

  疲之矣。

  摄生要义

  属性:脏腑内景,各有区别。达以行术,养生之要。参稽古论,述此明征。

  凡人咽喉二窍,同出一脘,异涂施化。喉在前,主出纳;咽在后,主吞咽。喉系坚空,连接肺管,为气息

  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窍,以激诸脉,行气之巨海也。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

  水食同下,并归胃中,乃水谷之海也。二道并行,各不相犯。盖饮食必历气口而下。气口有形,

  谓之会厌。当饮食方咽,会厌则垂,厥口乃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言语呼吸,则会厌开张。

  当食言语,则水谷乘气送入喉脘,遂戕刺而咳矣。

  喉之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为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

  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无有穷已,乃清浊之交运,人身之橐也。

  肺之下为心。心有系络,上属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外有胞络,裹赤黄脂。其象尖长

  圆扁,其色黑青赤黄。其中窍数,多寡各异,迥不相同。上通于舌,下无透窍,惟旁有系,一脉

  下连于肾而注气焉。

  心之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谓膻中也。

  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独叶者,有二三叶者。其系亦上络心肺,为血之海。上通于目,下亦无

  窍。肝短叶下有胆。胆有汁,藏而不泄。此喉之一窍,施气运化,蒸熏流行,以成脉络者如此。

  咽至胃长一尺六寸,通谓之咽门。咽下有膈膜,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饮食而腐熟之。其右有

  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其色如马肝赤紫,其形如刀镰。闻声则动,动则磨胃,食乃消化。

  胃之下,左有小肠,后附脊膂,左环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脐上,共盘十六曲。右

  有大肠,即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叠积而下,亦盘十六曲。

  广肠附脊,以受回肠,左环叠积下辟,乃出滓秽之路。

  广肠左侧为膀胱,乃津液之府。五味入胃,其液上升,化为血,以成骨髓。津液之余,流入

  下部,得血海之气施行,小肠渗出,膀胱渗入,而溲便注泄矣。

  凡胃中腐熟水谷,其精气自胃之上口,曰贲门,传于肺,肺播于诸脉。其渣秽自胃之下口,

  曰幽门,传于小肠。至小肠下口阑门,泌别其汁,清者渗出小肠,而渗入膀胱。滓秽之浊,则转

  入大肠。膀胱赤白莹净,外无所入之窍,全假气化施行。气不能行,则膈不通而为病矣。三焦有

  名无形,主持诸气,以像三才。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从此通达。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

  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传胃中谷味之精气于肺,肺播于诸脏。中焦在胃中

  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泌槽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如渎,其气起于胃下脘,别回肠,注于膀胱,主出

  而不纳。此脾胃大小肠三焦乃咽之一窍,资生血气,转化槽粕而入出如此。

  肾有二,精所舍也。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似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

  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带二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过屏翳穴后趋脊骨,下有大骨,任脊骨之

  端,如半寸许。中有两穴,是肾带经过处。上行夹脊至脑中,□□髓海。五脏之真,惟肾为根。

  上下有窍,谷味之液,化而为精,人乃久生。肾虚精绝,其生乃灭。凡人肾虚,水不足也,补以

  燥药,以火炼水,其精乃灼。摄生者观于肾之神理,则夭寿之消息亦思过半矣。

  摄生要义

  属性: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所以害生。故能消息,使适其宜,是以贤悟未病。

  凡人饮食,无论四时,常欲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不欲苦饱,饱则筋脉横解,肠

  为痔。因而大饮,则气暴,逆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于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

  损寿。食后常以手摩腹数百遍,仰面呵气数百口,越趄缓行数百步,谓之消食。食后便卧,令人

  患肺气头风中痞

  病,盖荣卫不通,气血凝滞故尔。故食讫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佳。语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以其动然也。

  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气满而激,致伤脏腑。

  不欲夜食。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日入之后,万响都绝,脾乃不磨,食之即不易消。

  不消即损胃,损胃即不受谷气,气不受则多吐,多吐则转为反胃之疾矣。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为善尔。

  食热物后不宜再食冷物,食冷物后不宜再食热物。冷热相激,必患牙齿。

  瓜果不时,禽兽自死,及生煎火之肉,与夫多腻难消粉粥冷淘之物,皆能生痰,生疮疡,

  生瘕癖,并不宜食。

  五味入口,不宜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

  伤肺,酸多伤脾。《内经》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

  枯,多食酸则肉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肉痛而发落,偏之为害如此。故上者澹泊,其次中和,饮

  食之大节也。

  酒,饮少则益人,过多则损人,气畅而止可也。饮少则能引滞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

  通荣卫,辟秽恶,过多而醉,则肝浮横,诸脉波激,由之败肾毁筋腐骨消胃,久之神散魄冥,不

  能饮食,独与酒宜,去死无日矣。饱食之后,尤宜忌之。饮觉过多,吐之为妙。饮酒后不可饮冷

  水冷茶,被酒引入肾中,停为冷毒,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水肿消渴,挛之疾作矣。酒

  后勿当风坐卧,袒肉操扇。此时毛孔尽开,风邪易入,感之令人四肢不遂。

  不欲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食过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痰癖。故曰∶

  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恐血气失常,卒然不救也。荒年饿莩饱食即死可验也。

  嗟乎!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安恬脏腑,调顺血脉,以一身之气流行冲和,百病不

  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恶饮食之药,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怿,而酷烈之气内蚀脏

  腑,形神虚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龄?庄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

  过也。其此之谓乎?

  摄生要义

  属性:《左传》曰∶土浓水深,居之不疾。《淮南子》曰∶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垢土人大,沙土

  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湿气多肿,

  石气多力,阴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野气多仁,陵气多贫。轻土

  人利,重土人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

  《素问·五常政大篇》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东南方,阳也,其精降于下;西北方,阴也,其精奉于上。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

  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帝曰∶其夭寿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帝曰∶

  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

  则阳气治之。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由是观之,人之寿夭美恶,由于水土之气如此。善养生者择地而居,此为至要。

  或曰∶古者巢居穴处,而人多寿,何也?曰∶古人淳朴,寡于嗜欲,此实寿本。况巢居则高

  迥而多寒,穴则固密而无风湿之患,岂不得寿?今之居处当何如?曰∶由水深土浓,阴精所奉之

  说观之,居处高耸,于生乃

  宜。曰∶生之所寓,人有定区。高山峻土,恶乎能举?曰∶有山阜则就山阜,临漫则起楼台,庶

  乎日袭阴气,而不为阳泄矣。古之仙人好楼居,得非以是乎哉?虽然,坐卧之处,必须固密。若

  值细隙之风毒,中人尤甚,久之成半身不遂,或角弓反张,或言语謇涩。盖身既中风,鬼邪易入,

  众病总集,遂致夭其天年耳。是故洼下之地不可处,慎其湿也;疏漏之地不可处,慎其风也;久

  闲之室不可处,慎其土气之恶也;幽冥之处不可处,慎其阴风雨之毒也。四者皆能病患,养生之

  士,尤宜避之也。

  摄生要义

  属性: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此造化之源,性命之根本也。故人之大欲,亦

  莫切于此。嗜而不知禁,则侵克年龄,蚕食精魄,喑然弗觉,而元神真气去矣,岂不可哀?

  惟知道之士,禁其嗜纵,不至杜绝。虽美色在前,不过悦目畅志而已,决不肯恣其情欲,以

  伐性命。或问抱朴子曰∶伤生者岂非色欲之间乎?抱朴子曰∶然,长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

  之,可以延年却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纵欲损寿而。是以古人于此,恒恒有节度。二十以前二

  日复,二十以后三日复,三十以后十日复,四十以后月复,五十以后三月复,六十以后七月复,

  又六十闭户。故时加撙节,保惜真元,以为一身之主命。不然,虽勤于吐纳导引服饵之术,而根

  本不固,亦终无益。

  《内经》曰∶能知七损八益,(七者女子之血,八者男子之精。)则血气精气二者可调。不

  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故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

  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智者有余,

  (自性而先行,故有余。)愚者不足,(察行而后学,故不足。)有余则

  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益壮,壮者益治。盖谓男精女血,若能使之有余,则形气不衰,而寿

  命可保矣。不然,窍漏无度,中干以死,非精离人,人自离精也,可不戒哉?

  养生之士,忌其人者有九∶或年高硕,或唇薄鼻大,或齿疏发黄,或痼疾,或情性不和,或

  有苗强硬,或声雄,或肉涩肢体不膏,或性悍妒忌,皆能损人,并不宜犯之。忌其时者十有一∶

  醉酒、饱食、远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冲冒寒暑、疾患未平、大小便讫、新沐浴后、犯

  毕出行、无情强为,皆能使人神气昏愦,心力不足,四体虚羸,肾脏怯弱,六情不均,万病乃作,

  特宜慎之。

  至于天地晦冥,日月薄蚀,疾风甚雨,雷电震怒,此阴阳大变,六气失时之常,犯之不惟致

  疾,且亵污神明。倘成子女,形必不周,虽生而不育矣。

  嗟乎!帏箔之情,易绾而难断,不可不以智能决也。佛书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贪欲不

  灭,苦亦不灭。苦不灭则生灭矣。养生者恶可不以智能决哉?

  摄生要义

  属性:凡人呼吸出入,皆天地之气。故风寒暑湿之暴戾,偶一中人,人不胜天,则留而为病。故

  随时加摄,使阴阳中度,是谓先几防于未病。

  春月,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故宜发散,以畅阳气。《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

  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故人当二月一来,摘取东引桃枝并叶

  各一握,水三升煎取二升,以来早朝空心服之,即吐,却心膈痰饮宿热,则不为害。春深,稍宜

  和平将息,绵衣晚脱,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鼻塞咳嗽。但觉热则去之,觉冷即加之。加减俱

  要早起之时,若于食后日中,恐致感冒风寒。春不可衣薄,令人伤

  寒霍乱,消渴头痛。春冻未泮,衣欲下浓而上薄。

  夏月人身阳气发引,伏阴在内,是人脱精神之时。特忌下利,以泄阴气。《内经》云∶夏三

  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故人常宜晏居静坐,节减嗜欲,

  调和心志。此时心王力衰,其真精化为水,至秋乃凝,尤须保啬,以固阴气。常食热物,使腹中

  温暖。生瓜果茄、冰水冷淘、粉粥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时必患痢疟。勿以冷水沐浴洗手面淋,

  皆使人得虚热,眼暗筋厥逆,霍乱转筋,阴黄之疾。勿当风卧,勿睡中使人挥扇。汗体毛孔开展,

  风邪易入。犯之使人患风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语謇涩之疾。年壮虽不即为害,亦种病根。气衰

  之人,如桴鼓应声矣。醉中尤宜忌之。

  秋月当时,阳气收敛。不为吐及发汗,犯之令人脏腑消烁。《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

  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若能知夏时多食冷物及生

  瓜果稍多,即宜以童子小便二升,并大腹槟榔五颗细切,煎取八合,下生姜汁一合,和腊雪三分,

  早为空心分为二服,泻二三行。夏月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为驱逐而出,即不为患。此药是乘

  气汤,虽老年之人亦宜服之。泻后两三日,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服之,胜服补药。

  冬月天地闭塞,血气藏,伏阳在内,心膈心热,但忌发汗,以泄阳气。《内经》曰∶冬三月,

  谓之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故人当时

  服浸酒之药,以迎阳气。虽然,亦不可过

  爱。绵衣当脱着,使渐渐加浓,虽大寒不得向火烘炙,损人目精。且手足能引火气入心,使人心

  脏燥热。小衣亦不宜大炙极暖。冬月天寒,阳气在内,已自郁热,若更加之炙衣重裘,近火醉酒,

  即阳气太甚。若遇春寒闭塞之久,不即发散,至春夏之交,阴气既入,不能摄阳气,必致有时行

  热疾,甚者狂走妄语,切宜忌之。故寒热适中,此为至要。凡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欲卧

  星下,不欲眠中操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雨,皆不欲冒之。秋冬温足冻脑,春夏脑足俱冻。故曰∶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

  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此之谓也。

  摄生要义

  属性:夫养生者,卧起有四时早晚,饮食有至和之常。制利关节,有导引之方;流行荣卫,有吐纳

  之术。忍喜怒,以养阴阳之气;节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谓备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虽云小节之常,亦有大道之要。故食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语云∶

  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常护气。盖谓

  暮乃偃息之时,人若饱食,则腹中空虚之地少,而气之居内以养形者寡,癖瘕壅滞之患作矣,故

  暮当忌饱食。谓之一日,盖日日慎之也。酒毒酷悍,饮之大醉,则毒瓦斯必坏正气。况暮醉而卧,

  气溢形止,肠外由之腐烂,经络以之措解。一时不觉,久乃成疾。虽少壮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内

  有此一醉也,况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远行,不惟有外触之虞,山川岚雾之气,冒之亦能损人真

  气,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则真气常保无失,是终身能获真气矣。

  又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大抵人之形气,时动时静,其机

  运而不滞。久于动静,未免有伤也。

  睡不厌,觉不厌舒。者,曲膝蜷股以左右肋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眠是也。如此则气海深满,丹

  田常暖,肾水易生,益人弘多。舒体而卧,则气直而寡蓄,神散而不潜,故卧惟觉时可舒体耳。

  凡人觉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则膝冷成痹,忍大便则成气痔。小便勿努,努则令人两

  膝冷痛。大便勿努,努则令人腰痛目昏,气逆急故也,并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劳则力乏绝,大饥则脏腑脉络有竭,大饱则腠理气溢,大渴则经脉蹶乱,大醉则精神

  散乱,大热则阴气解脱,大寒则血脉凝结,并能致疾。

  凡心有爱,不用深爱;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荡,凡怒过而情不留,并能养神

  益寿。学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对景忘情之妙,圣人养心定性之学,修养之术不足以尽之。

  凡夜非调气之时,常习闭口而睡为佳。口开则失真气,且邪从口入,使牙齿为出入之气所触,

  后必病齿。凡睡而张口者,牙齿无不早落,可以验之。

  湿衣及汗衣且不可久着,能伤人心肺之系,及发疮疡。

  十步直墙下,勿得顺卧,风峻利,能令人发颠及体重。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体。勿即脱衣当风。风入腠理,则成半身不遂。夜卧当耳处,勿令有

  孔隙,令人风吹耳聋。头项亦如之。

  夜卧勿覆其头,得长寿,以常有天地之清气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虑,忍嗜欲,平喜怒,寡忧乐,澹好恶。世之美丽贵重物事,举不

  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畅,形体安和,血气顺利,度百岁而后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闻道者,放逸其心,迷于生乐,以精神徇智巧,以忧畏徇得失,以劳苦徇礼

  节,以身世徇财利。四徇不置,心为之疾矣。

  极力劳形,躁暴气逆,当风纵酒,食嗜辛咸,肝为之病矣。饮食生冷,温凉失度,久坐久卧,

  太饱太饥,脾为之疾矣。呼叫过常,辩争陪答,冒犯寒暄,恣食咸苦,肺为之病矣。久坐湿地,

  强力入房,纵欲劳形,三田漏溢,肾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则重,

  重则必毙。呜呼!是皆弗思妄行而自取之也。卫生之士能慎此五者,可以终身无苦矣。经曰∶不

  治已病治未病,其此之谓欤!

  服饵

  属性:《太上玄真诀》服日月法∶东卿司命君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经,清斋休粮,

  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

  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不修存时,日月住面明堂中,日居左,月居右,二景与日童气合

  通也。此道所以摄运生精,理鬼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上真道也,大都口诀止如此。

  服日月之精华者,欲得常食竹笋者,日华之胎也,一名大明。又欲常食鸟脯者,月胎之羽鸟

  也,一名月鹭。欲服日月,当食此物,气感运之。太虚真人曰∶鸿者,羽族之总名也。其鹄雁鹅

  鸥,皆曰鸿鹭也。

  服饵

  属性:服日气法∶以平旦采日华,以夜半存之,去面前九寸,令万景照我泥丸,下及五脏,洞彻一

  形,引气入口,光色蔚明,良久乃毕,则常得长生矣。

  又法,夜半生气时,若鸡鸣时,正卧闭目。从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并径九寸,在两耳

  之上。两耳之上,名为六合高窗也。令日月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见

  了,洞彻内外,令一身与日月光合,良久毕,叩齿九通,咽液九过,乃微祝曰∶太山玄一,九皇

  吐精。三五七遍,洞观幽冥。日月垂光,下彻神庭。使照六合,太乙黄宁。帝君命简,金书不倾。

  五老奉符,天地试同。使我不死,以致真灵。却过万邪,祸害灭中。上朝天皇,返老还婴。太上

  有制,百神敬听。毕,乃开明,为日月练根三元技魂,以制御用神,辟诸鬼气之来侵,使长生不

  死,多存之矣。

  又法∶又存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共合神夜之中,却上入于明堂,死生黄英之体,下流口中,

  九咽以哺太乙,常以生气时存之,毕,微祝曰∶日月上精,黄水月华。太乙来饮,神光高罗。使

  我长生,天地同柯。五日以行之,口中舌上为神庭,存日月既毕,因动舌,觉有黄泉如紫金色,

  从舌上出流,却入明堂,为黄英之醴也。存思之时,常闭目施念。

  服饵

  属性:吞日精者,用日出卯时,坐西面看东,想日如车轮形,象而吞之,七十二口,亦如河车掏起,

  昂头搬运,入项后为枕,枕之如小乘人有圆光也。每日吞之七十二口毕,方吞月华龙虎大丹。

  服饵

  属性:吞月华者,须是过上弦八日晚后,背日向月坐,想月华入于口,八十一咽,至二十三日下弦

  即罢之。至后

  月八日,根据前法吞之。

  龙虎大丹喻月精丸。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正立不一八通,仰头喻月精,八咽之,

  令阴气长归,人喻之阴精益成,子道,通吸月光精归,人至四十九以上还生子,断绪者即有子。

  久行不已,即成仙矣。

  服饵

  属性:存五星当按八素,以五星为始,存以生气,时若不王星先出者,故宜不先存五星也。至于视

  星入室任意,唯以勤感为上耳。亦不必须都见星,然后速通也,视之益审耳。清宁君告存想要法,

  当觉目观五星于方面,并乘芒而下行,俄然后根据五星而存主星。但吞咽一芒毕,又当镇星,又存

  镇星良久,总五星各一芒,使俱入口而咽之,如镇星,星过数也。

  服饵

  属性:范幼仲恒服三气。三气之法,存青气、白气、赤气,各如绵,从东方日下,来入口中,挹之

  九十过,自饱便止。为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气,遂得神仙。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

  临日施行,视日益佳。

  服饵

  属性:木芝者,松柄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

  甚滑,烧之不燃,带之辟兵。以带鸡而杂以他鸡十二头共笼之,去之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鸡皆

  伤,带威喜芝终不伤也。从生门上采之,于六甲阴干之百日,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尽一枚则三千岁。

  服饵

  属性:神仙饵松实丹,七月取松实,过时即落,难采。去木皮,捣如膏,每服如鸡子大,日三服。如服及百日,

  身轻。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升仙。渴即饮水,亦可以炼了松脂同服之。

  七月七日采松子,过时即落,不得治。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一云服三合,百日身轻,三百

  日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升仙。渴饮水,亦可和脂服之。若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

  服饵

  属性:松脂以真定者为良。细布袋,或以清水百沸汤煮,浮水面者,以新FS篱掠取投新水中。久煮

  不出者皆弃不用,入生白茯苓末不制,但刮去皮,捣罗为细末拌匀,每旦服三钱匕,着口中,用

  少熟水撩漱,更以脂点如常法揩牙,揩毕用少熟水咽之。仍濯漱如常法,大能牢牙驻颜乌髭也。

  百炼松脂下筛以蜜,和内桶中,勿令通风。日服如博棋一枚,博棋长二寸,方一寸,日三服,

  渐渐月别。服一斤不饥延年。亦可醇酒和白蜜如饧,日服一二两至半斤。凡取松脂,老松皮自有

  聚脂者,最第一。其根下有伤折处,不见日月,得之名曰阴脂,弥良。惟衡山东行五百里,大松

  皆三四十围,乃多脂。又法∶五月刻大松阳面,使向下,二十四株,株可得半升。亦煮老节根处,

  有脂得用。《仙经》云∶常以三月入衡山之阴,取不见日月松脂,炼而饵之。即不多,而自来服

  之,百日耐寒暑,二百日五脏益补。服之五年,即见西王母。《仙经》又云∶诸石所生三百六十

  五山,其可食者满谷,阴怀土中松脂耳。其谷正从衡山岭直东四百八十里,当横捷正在横岭东北。

  行过其南,入谷五十里,穷穴,有石城曰鹤。其方有大石四十余丈,秋如白松,松下二丈有小穴。

  东入山,有丹石砂可食。其南方阴中有大松,大三十余围,有三十余株,不见日月,皆可取服之。

  服松脂法,欲绝谷服三两,饥腹更服,取饱而止,可至一斤。不绝谷者服食一两,常先食,

  须药力尽乃余食,错者即食不安而吐也。久服延年百病除。

  又方∶松脂十斤。松实三斤、柏实三斤、菊花五斤,四味下筛蜜和服之。如桐子大,三十丸,

  分为三服,一百日以上,不复饥,服之一年,百岁如三十四十者,久服不死。

  又方∶以夏至日取松脂,日食一升,无食他物,饮水自欲。令人长服,可以终身。河南汝室

  山取阴处断之,置器冲蒸之,膏自流出,炼出去苦气,白蜜相和食,日一升,二月后服如弹丸,

  渴饮水,令人不老,取无时。

  又方∶松脂五斤、羊脂三斤,上二味先炼松脂令消,纳羊脂,日服博棋一枚,不饥,久服神仙。

  又方∶白松脂七斤、三遍炼白蜡五斤、白蜜三斤、茯苓粉三斤,上三味合蒸一石斗顷,服如

  梧桐子大十丸,饥腹取日一丸,不得食一切物,得饮酒一过一合斋戒咀五香,以水煮一沸去滓,

  以药投沸中。欲致神女者,取茅根,治取汁以和之,蒸服之,神女至矣。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