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

  臀痈

  属性:一人臀痈,肿硬作痛,尺脉浮紧,按之无力。以内托羌活汤,一剂痛止,再以金银花散,四剂脓溃而愈。

  一人臀痈,肿硬痛甚,隔蒜灸之,更服仙方活命饮,二剂痛止肿消。以托里消毒散加黄柏、

  苍术、羌活,疮溃而愈。

  一人臀痈,不作脓,饮食少思,先以六君子汤加芎、归、黄,饮食渐进;更以托里散,

  脓溃而愈。

  一人腿痈内溃,针之,脓出五碗许,恶寒畏食,脉诊如丝。此阳气微也。以四君子加炮

  附子,畏寒少止,又四剂而安。以六君子加桂,数剂,饮食颇进,乃以十全大补,及灸附子饼,

  两月愈。

  一妇腿疽,久而不愈,疮口紫陷,脓水清稀,予谓为虚,彼不信,乃服攻毒之剂,虚证蜂

  起,复求治。灸以附子饼,服十全大补汤,百贴而愈。

  一人腿根近环跳穴痛彻骨,外皮如故,脉数带滑。此附骨疽,脓将成。用托里药六剂,

  肿起作痛,脉滑数,脓已成,针之,脓出碗许,再加补剂,月余痊。

  一人腿兼筋挛骨痛,脉弦紧,以大防风汤六剂,筋挛少愈,又二剂而肿消,但内一处

  尚作痛,脉不弦紧。此寒邪已去,乃所滞瘀浊之物欲作脓,故痛不止。用托里药数剂,肿起脉

  滑,乃脓已成,针之,用十全大补汤,月余而安。

  一人右腿赤肿痛,脉沉数,用当归拈痛汤,四肢反痛,乃湿热壅遏,又沉下部,药

  力难达,非药不对证。遂砭患处,去毒血,仍用前药,一剂顿减,又四剂而消。

  一人先腿痛,后又四肢皆痛,游走不定,至夜益甚,服除湿败毒之剂不应,脉滑

  而数,湿痰浊血为患。以二陈汤加苍术、羌活、桃仁、红花、牛膝、草乌治之而愈。凡湿痰

  湿热,或死血流注关节,非辛温之剂开发腠理,流通隧道,使气行血和,安能得愈?

  一人腿痛,每痛则痰盛,或作嘈杂,脉滑而数。以二陈汤加升麻、二术、泽泻、

  羌活、南星,治之而安。

  一人素有香港脚,胁下作痛发热,头晕呕吐,腿痹不仁,服消毒护心等药不应。左关脉

  紧,右关脉弦。此亦香港脚也。以半夏左经汤治之愈。

  一人脚软肿痛,发热饮冷,大小便秘,右关脉数,乃足阳明经湿热下注也。以大黄左

  经汤治之愈。

  一人两腿肿痛,脉滑而缓,此湿所致。先以五苓散加苍术、黄柏,二剂少愈。再以二

  陈、二术、槟榔、紫苏、羌活、独活、牛膝、黄柏而瘥。

  一人肢节肿痛,脉细而数。此湿热之证。以荆防败毒散加麻黄,二剂痛减半,以槟榔败

  毒散,四剂肿消,更以四物汤加二术、牛膝、木瓜,数剂而愈。

  一妇两腿痛,脉涩而数。此血虚兼湿热。先以苍术、黄柏、知母、龙胆草、茯苓、防风、

  防己、羌活数剂,肿痛渐愈。又以四物加二术、黄柏、牛膝、木瓜,月余而愈。

  一妇患腿不能伸屈,遇风寒痛益甚,诸药不应,甚苦。先以活络丹一丸顿退,又服而瘳。

  次年复痛,仍服一丸,亦退大半,更以独活寄生汤,四剂愈。

  一妇腿痛兼足胫挛痛,服发散药愈甚,脉弦紧,此肾肝虚弱,风湿内侵也。治以独活

  寄生汤,痛止,更以神应养真丹,而不挛矣。

  一人腿痈脓成,针之出脓二碗许,以托里药一剂,大发热,更用圣愈汤二剂而止。

  翌日恶寒不食,脉细如丝,以人参一两、熟附三片,姜枣煎服而愈,但少食不寐,更以内补黄

  汤而平。

  一人腿痛,发热恶寒,以补中益气汤治之。彼以为缓,自服芩、连等药,热愈甚。

  治以人参养荣汤,二十

  剂而溃,更以参、、归、术、炙甘草、肉桂,月余敛。夫火之为病,当分虚实,芩、连苦寒,

  能泄心肺有余之火。若先弱,或饮食劳倦而发者,此为不足,当治以甘温之剂,未尝有实热而

  畏寒,虚热而喜寒者,此其验也。

  一人年二十,腿膝肿痛,不能屈伸,服托里散不应,以人参败毒散加槟榔、木瓜、柴胡、

  紫苏、苍术、黄柏而愈。

  一人五十岁,两腿痛胀,或生,小便频而少,声如瓮出,服五皮散不应。诊右关沉缓,

  此脾虚湿气流注而然也,非其疮。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按之不起,皆属于湿。以五

  苓散加木香,倍二术,亦不应。予意至阴之地,关节之间,湿气滞凝,且水性下流,脾气既虚,

  安能运散?非辛温之药开通胰理,行经活血,邪气安能发散?遂以五积散二剂,病减半,更

  以六君子加木香、升麻、柴胡、薏苡仁,两月而愈。设使前药不应,更投峻剂,虚虚之祸岂能

  免乎!

  一僧股内患肿一块,不痛不溃,以托里二十余剂,脓成,刺之作痛。凡肿而溃,溃而反

  痛,此血气虚甚也,宜峻补之。彼云气无补法。予曰∶正气不足,不可不补,补之则气化而痛

  自除。遂以参、、归、术、熟地治之,两月而愈。

  一人年逾四十,夏患附骨痈。予以火针刺去瘀血,更服托里药而愈。至秋忽不饮食,痰气

  壅盛,劳即口舌生疮,服寒药腹痛,彼疑为疮。脾胃脉轻取似大,按之无力。此真气不足,

  虚火炎上也,治以八味丸。彼不信,自服二陈、四物,几殆。复请治,仍以前丸而愈。

  一老人年七十,三月间因寒湿地气得附骨疽,于左腿足少阳分微侵足阳明,阔六七寸,

  长一尺,坚硬漫肿,肉色不变,皮泽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接至骨大痛。用内托黄汤一服

  立止,再服愈。

  内托黄汤

  黄当归(各三钱)柴胡鼠粘子连翘(各一钱)黄柏肉桂甘草(各五分)升麻(七分)

  上咀,水一盏,酒一盏,共煎一盏,空心温服。少时以早压之,不令大热上攻,犯上中

  二焦也。

  一人环跳穴息附骨疽。彼谓小疮,服败毒药,外以寒药敷贴,因痛极针之,脓瘀血大泄,

  方知为痈。其脉右关浮大,此胃气已伤,故疮口开张,肉紫下陷,扪之不热,彼谓疮内更觉

  微冷,自谓必成漏矣。灸以豆豉饼,服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炮姜数剂,胃气渐醒,饮食渐

  进,患处渐暖,肌肉渐生,再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人腿痛筋挛,遍身酸软。方士与痰药及托里药,期三日可愈,并不应。予谓∶非疮

  毒也,大筋经短,小筋弛长,此湿热为患。以人参败毒散加苍术、黄柏、槟榔、木瓜,少愈;

  更以清燥汤二十帖,愈。

  脱疽

  属性:凡丁肿生于手足指,或足溃而自脱,故名脱疽。有发于手指者,名曰蛀节丁,重者腐去本

  节,轻者筋挛。

  痛或不痛者,急用隔蒜灸,更用解毒药。若色黑,急刮去,速服补剂,庶可灸。黑延上

  者,不治。

  痛者,除湿攻毒,隔蒜灸至不痛。

  色赤痛者,托里消毒,更兼灸。作渴者,滋阴降火。色黑者,不治。

  一人足指患毒,痛色赤发热,隔蒜灸之,更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

  大黄,二剂痛止。又十宣散,去桔梗、官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愈。

  一人年四十,左足大指赤肿痛,此脾经积毒下注而然,名曰脱疽,喜色赤而肿。以人参

  败毒散去人参、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更以栝蒌、金银花、甘草节,四剂顿退。

  再以十宣散去桔梗,加金银花、防己,数剂愈。

  一膏粱之人年五十,患足疽,色紫黑,脚痛。孙真人云∶脱疽之证,急斩之,若毒延入

  腹必不治,色黑不痛亦不治。喜其饮食如故,动息自宁,为疮善证。遂以连翘败毒六剂,更以

  金银花、栝蒌、甘草节,二十余

  剂,患指溃脱。更以川芎、当归、生地、连翘、金银花、白芷二十剂而愈。次年忽发渴,服

  生津药愈甚,用八味丸而止。

  一荛左足指患一泡,麻木色赤,次日指黑,五日连足黑冷,不知疼痛,脉沉细。此脾胃

  受毒所致。与飞龙夺命丹一服,翌日令割去死黑肉,割后始痛,可救,治以十全大补汤而愈。

  杨梅疮

  属性:此疮乃湿热邪所成,亦疮之最恶者。要看表里虚实,先须发散,攻去其邪毒,次用调和

  血气,庶无再作之患。疮形高突而似杨梅,故名其名。北方名天疮,非也。

  表实者,宜先解表。(荆防败毒散。)湿胜者,宜先导湿。(羌活苍术胜湿汤、五苓散。)

  里实者,宜先疏里。(内疏黄连汤。)表里俱实,宜解表攻里。(防风通圣散。)始然治之,

  须量人虚实用药轻重;解攻之后,再调气血,滋补元气,要忌浓味。

  凡此疮,服轻粉、水银等药,反收毒于内,以致迭发;屡服防风通圣散及败毒之剂,则气

  血愈虚,而并坏者多矣。

  (《秘方》)仙遗粮汤治一切杨梅疮,不拘始终虚实,并可取效。

  仙遗粮(二两。一名土茯苓,一名冷饭团。用鲜者去土净洗,入木石臼捶碎,水三碗,

  煎二碗,去渣,再入下项药)当归生地黄防风(各八分)

  金银花(一钱)皂角刺(六分)黄连连翘(各一钱)甘草(四分)木通薏苡仁(各八分)

  白术白藓皮(各七分)

  上咀,作一服。用遗粮汤二碗煎一碗,加灯心二十根煎,食远服。

  捷法治杨梅疮不论新入,及痈毒、鹅掌风并效,不过旬日而愈。

  伏龙肝(二钱)水银(一钱)枯矾(三分)白藓皮(七分)百草霜(一分)

  上为极细末,用香油少许调研如膏,以水银不见星为度。于无风处,将膏少许涂于手

  足心,互相擦磨,尽,又涂又擦,以药尽为度。擦完却吃热葱羹一二碗助汗,以绵被重覆

  出汗,汗后却服解毒散一剂,或服内疏黄连汤,三日一作为之,九日连三次,十二日之后

  渐愈,再不必作,愈迟,再以五日一作,并汗。愈后可服萆八珍汤。有热,加芩连。

  薰法雄黄(三分)银朱(一钱)没药(三分)朱砂(五分)官香(一钱)枣肉(二枚,

  研烂入药)

  上前五味研为细末,以枣肉同研,搓作小条,用皮纸卷定,香油灯盏点火熏,置被中,

  口含水,阴囊以布裹之,不可着烟。间日一次,尽药三条,愈。仍要服三黄解毒汤。

  杨梅痈漏不问年深者并效。

  土萆(五两)金银花(一两)皂角刺花椒牛蒡子郁金当归(各半两)

  黑铅(化三两,入水银半两)

  上咀,作五帖。以铅乘热擂成粉,分作五处。前药每帖水二盏,葱一根,煎一盏去渣,

  再入铅粉煎至八分,食远服。铅粉用水出收起。盖杨梅痈漏,多因服轻粉积毒而成,此以水

  银、黑铅、花椒,仍复收引轻粉之毒,盖从类而出也。每以五帖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汗,

  先以金银花(一两)、防风(半两)、花椒(半两)煎水二斗,用席围住不透风,先熏后洗,出汗。无金

  银花,有忍冬藤叶更妙。二三十年患此,只用四料四汗,无不全愈。忌牛肉烧酒。妙方,

  世人珍秘不传,予得之,治人,一一获效,故详载以公于天下,共起沉而广济人也。

  (万氏)治杨梅疮筋骨疼痛,久不愈者,立效。

  土茯苓(一两)花椒(二钱)槐子(炒焦,二钱)鱼膘(三钱,顷炒成珠)麻黄茜草

  细茶(各一钱)乌药乳香(各一钱)

  水二盏,姜三片,葱三根,煎一盏,通口服。甚者,数剂愈。

  杨梅疮

  属性:为肝经积热及房劳所成。初起者,须用龙胆泻肝汤加大黄、朴硝之属,大下之,以泻其

  毒滞,再以败毒散

  调理,庶无后患。

  神效便毒方治便毒初起者,只一帖可消。

  当归尾(二钱)甘草节(五分)木鳖子(二个)穿山甲(一钱,炒黄)皂角刺(五分)

  直僵蚕(一钱)蜈蚣(一条。炙去头足为末,调入汤中。)

  上酒水各一盏,煎至一盏,以大黄末三钱、朴硝二钱、蜈蚣末三味置盏内,将热药冲入

  和匀,通口空心服,用葱汤漱口,再吃葱汤尤妙。辰时服药,巳时必泻下脓血恶物,走十数

  次方效。再服和中解毒汤二帖。

  杨梅疮

  属性:病机与便毒所致相同,内服亦须龙胆泻肝汤数帖,方可用外药。

  鸡内金(一钱)轻粉(五分)冰片(三厘)绿豆(五分)

  上为极细末,先用茶盐洗疮口,拭干上药,一日二次,愈。

  胡黄连散治疳疮极效。

  胡黄连(一钱)五倍子(五分)孩儿茶(二分)麝(二厘)

  上为极细末,先洗后上药。

  天疮

  属性:(北方名薄皮疮)

  此病多湿热为源,属表者多。脉浮发热拘急者,要发散,用荆防败毒散;脉沉二便秘

  涩者,解表兼攻其里,防风通圣散。

  碧玉散敷天疮神效。

  青靛黄柏末(各二钱)滑石末(二钱)

  上二味,以青靛调如泥,用皂角针挑去泡水,次敷药。

  黄金散敷前疮。

  大黄(一两,为末)海金砂(半两)

  二味用新汲水调,涂疮上。

  大连翘汤金银花散并可服,量病与之。

  肠痈证

  属性:此证皆因荣卫不调,或瘀血停滞所致。若小腹软痛,脉洪数者,脓已成也,宜托之;若

  小腹硬痛,脉迟紧者,瘀血也,宜下之。若患甚者,腹胀大,转侧作水声,或脓从脐出,或

  从大便出,宜蜡矾丸、太乙膏,及托里之药。

  排脓托里散治腹胀,脉数滑,或后重下脓。

  薏苡仁汤治肠痈,小便不利而腹痛。(二方见上卷。)

  四物玄胡汤治瘀血肠痈。

  当归(一钱)川芎芍药生地黄(各一分)玄胡索(一钱)桃仁红花牛膝(各七分)

  上咀,作一服煎,空心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石痈

  属性:(凡痈坚硬如石,久不作脓是也。)

  商陆根烂捣敷上,干则易鲜者,数易而愈。

  漆疮

  属性:因染漆毒而生者,只用香油调铁锈涂之。胃气盛者,内服黄连解毒汤。胃气弱或作呕,

  饮食少,由中气虚

  而漆毒侵犯也,可用六君子汤加砂仁、藿香、酒炒芍药煎服。

  疮

  属性:神效膏先看疮大小,用绵纸裁成四框十二张,四角用小纸捻钉住听用。再以好香油二两,

  铜杓文武火熬,下花椒四十九粒,煎黑取起。次下槐枝一寸长者四十九节,煎焦黑取起。

  次下黄蜡一两、轻粉二分、枯矾一分溶清,却下前纸浸油内令透,不可使焦,取起听用。

  贴时,先将槐枝、葱、椒煎汤洗疮令透,拭干,将膏纸粘贴,外面再以油单纸掩护,以绵帛

  缚定。一日取下,揭去近疮一张,复将煎汤洗净粘贴,尽十二张,无不愈者。

  又方治疮至简而效速。

  陈小粉芝麻(炒研)细茶(研细末)

  三味以香油调,纸粘贴,外用油纸掩缚,一日一换药。多以瓷罐封贮,勿令泄气。

  隔纸膏治疮神效。

  黄末(半两)轻粉乳香没药(各一钱)血竭(五分)银朱(一钱)铜绿(二分)

  上为细末,真香油调成膏,摊油纸上,再用油单纸一层,以布针刺孔数个,掩膏药上贴之,

  一日一易。

  疥疮

  属性:有脓窠者,属热干疥。枯槁者有风,兼服疏风凉风药。碎而痒甚者,有虫,宜先汗之,

  次擦一扫光。

  一扫光治疥,搽上即愈。

  硫黄(二钱)雄黄(一钱)水银(二钱)花椒(五分)大风子肉(一钱)蛇床子枯矾(各五分)

  信(一分)潮脑(三分)槟榔(五分)

  上为细末,用地沥青调,擦疮上时刻愈。

  沥油法治诸般疥癞等疮神效。

  松节黑芝麻黑豆绵花子大风子花椒柏子槐条桃条柳条桑条(各切片)

  蛇床子草乌鸽粪腊猪油硫黄(外加)明矾(外加)人言(外加)水银(外加)

  前药如法入缸内作土坑,烧油滴下,再入外四味,调搽诸疮。

  苦参散治一切脓疥,湿热疮疡。

  苦参(为细末)槟榔(末。各等分)

  湿疮干搽,干疥柏子油搽上。

  诸方论

  属性:丹溪曰∶荷蒂去恶血,萱根下水解毒,利胞膈,柞木有芒刺,能驱逐邪气,地榆主下

  焦血病,轻小证候,或可以为防托。

  柞木饮子治疮疡,未成者自消,溃者自敛。

  干柞木叶(四两半)干荷叶心蒂干萱草根甘草节地榆(各一两)

  上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早晚各一服。

  诸方论

  属性:丹溪曰∶阿胶、牛胶属金属土,补肺气,实大肠,壮胃止泻。黄蜡丸以蜡味甘淡,实大

  阳,补而难化。国老膏以甘草化毒行经。远志酒、忍冬酒皆用之补性,归心归血,用之颇切。

  善用者以之配入,肿疡之散结,溃

  疡之补虚,亦奏捷效。

  (《精要》)阿胶饮子

  明阿胶(炒成珠)粉草(各一两)橘红(半两)

  上咀,作三服。每服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牛胶饮截痈疽恶疮,外涂患处。内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内。

  牛皮胶(四两)

  用好酒一碗入胶内,重汤煮,溶透搅匀,倾出,更浸酒。随意饮,能饮者少醉为度。

  此法活人甚多。

  诸方论

  属性:丹溪曰∶车螯散,一以轻粉为佐,一以灯心为佐,其散毒消肿,下积安稳,详轻重大小

  证候亦可仗之。

  (《精要》)车螯散(《本草》云∶车螯,大蛤也,一名蜃,性冷无毒,能攻诸疮肿毒。)

  车螯(四个。黄泥固济,火赤,出火毒一宿)栝蒌(一两,去壳,瓦上炒香)

  灯心(三十根)甘草节(二钱)

  上将瓜蒌、灯心、甘草为粗末,作一服。酒二盏煎一盏,去渣,入蜜一大匙和匀,调

  车蝥末二钱,腻粉少许。空心温服,取下恶物。

  又方

  车熬(一两,制如前)生甘草(半两)轻粉(五分)

  为细末,每服四钱,浓煎。栝蒌酒调下,五更服,下恶物为度,未下再服,效。

  诸方论

  属性:凡治痈疽后,补血气,进饮食,实为切要。盖脓血出多,阴阳两虚,此药可以回生起死,

  惜其不分经络时

  令,须在识者触而长之。今医以肿平痛宽,遂以为安,漫不加省,往往于结痂后两三月或半

  年,虚证乃见。医者不察,而加补养之功,因而转成他病者多矣。一人因脚弱,详见后条。

  诸方论

  属性:《精要》云∶大法痈疽不可舍五香汤。丹溪曰∶吾不知良甫之时有许多大府秘坚,病气郁塞,

  若是之顽浓,可以骤散而大下者耶?亦当开陈时之先后,证之可否,庶乎后人不敢猛浪杀人。

  殊不知些小寒热,或者由其气血不和而然,便以为外感而行表散,害人最速。

  诸方论

  属性:此表里气血药也,治一切风毒积热疮肿,脉候弦洪实数浮紧、气血盛实者不可缺此。丹

  溪曰∶《秘传》以此方加人参、黄、苍术、赤茯苓、金银花,名消肿托里散,虽以参为

  主,复云人参无亦可,则又不能无疑而难用也。且临症加减,须较表里,如表证多者,当

  从此方,以辛甘为主散之也;里证多者,须当从变。

  诸方论

  属性:《精要》云∶大黄宣热散毒,治痈疽要药。痈疽始作,皆须大黄等汤,亟转利之,排

  日不废。又曰∶疮疽泄利,皆是恶候。

  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无疑。借曰用大黄,恐因大府秘而病体实,有积热沉固者发也,

  止可破结导滞,推令转动而已,岂可谓亟转利之,而且排日不废耶?若下利之后,又与利药,

  恐非防微杜渐之意。疮之始作,肿在肌肉,若非大满大坚实之证,自当行仲景发表之法,借五

  香汤为例,散之于外可也,何必遽用峻下之药夺其里哉?或曰痈疽用大黄,走泄以去毒,孙

  真人常言之,良甫祖述其说耳。曰∶孙以盛名行奇术于公卿间者,良

  甫宋人,若其交游,亦皆公卿,免猛浪之过乎?况有心劳而虚者,忧怒而虚者,强力劳动而

  虚者,大醉饱而虚者,皆气少而涩,血少而浊。生疽固是难治,若大府秘而稍安,谷甘淡薄而守

  戒律,犹为可治,不免尚费调补。苟因旬日半月大府秘实,不知亦有其气不降而然者,便以

  为实,而行大黄,岂不杀人?

  诸方论

  属性:白蜡禀收敛坚凝之气,外科要药。生肌止痛,接骨续筋补虚。用合欢树皮同入,长肉膏,

  有神效,但未试其可服否。合欢皮常服之,验。

  诸方论

  属性:(附皂角刺、神异膏、麦饭石膏)

  蓖麻子性善攻,能追脓取毒,亦要药也。皂角治痈疽已破未破,能赞引至溃处。神异膏,

  一说膏药方甚多神效,无出于此。麦饭石膏,脓溃后,围疮口。一说∶内冷恶寒不宜用。

  诸方论

  属性:夫气血凝滞,多因荣卫之气弱,不能运散,岂可复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各经气血多少

  不同,心胞络、膀胱、小肠、肝经多血少气,三焦、胆、肾、心、脾、肺少血多气。人年四十

  以上阴血日衰,若于血少经分而病痈肿,或脉证不足,当以补接为主。丹溪曰∶肿疡内外皆

  壅,宜托里散为主,乃补气血药而加之以行散之剂,非专攻之谓也。或者肿痛甚,烦躁脉

  大,其辛热之剂,不但肿疡不可用,虽溃疡亦不可用也。凡患者须分经络血气、地部远近、

  年岁老幼、禀气虚实,及七情所感,时令所宜而治之,尝见以流气、十宣散二药,概

  治结肿之症,以致取败者多矣。

  大抵症有主末,治有权宜,治其主则末病自退,用其权,则不拘于时。泥于守常,必致

  病势危甚,况杂用攻剂,动扰各经。故丹溪云∶凡疮发于一经,只当求责本经,不可干扰余经

  是也。

  诸方论

  属性:凡治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在表里,便服败毒流气饮等药。盖败毒散发表药也,果有表

  证,止宜一二服,多则元气损,毒愈盛,虽有人参,亦莫能补。流气饮耗血药也,果气结胸满,

  只宜二三服,多则血反致败,虽有芎、归,亦难倚仗。丹溪曰∶此不系膏粱丹毒之变,因虚劳

  气郁所致也。

  外科附方

  属性:十宣散治疮疡脉缓涩,身倦怠,恶寒,或脉弦紧细,皆宜用之,散风寒,助阳气也。

  人参当归(酒洗。各八分)黄(盐水拌炒,一钱)甘草白芷(各五分)川芎

  桔梗(炒。各一钱)浓朴(姜炒,六分)防风肉桂(各三分)

  水二盏,煎八分服。

  防风通圣散治一切风热积毒疮,发热便秘,表里俱实者。

  防风芍药滑石川芎当归(酒洗)桔梗石膏荆芥麻黄(各四分)薄荷

  大黄芒硝白术(炒)连翘山栀甘草(炙)黄芩(炒。各五分)

  上咀,水二盏煎八分服。

  荆防败毒散治一切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

  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一钱)

  即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黄连解毒汤治积热疮疡,肿作痛,烦躁饮冷,脉洪数,或口舌生疮,或疫毒发狂。

  黄芩黄柏黄连(炒)山栀(各钱半)

  上水二盏,煎八分,稍热服。

  内疏黄连汤(一名黄连内疏汤)治疮疡肿硬,发热作呕,大便秘涩,烦躁饮冷,呕

  逆心烦,脉沉实,此邪在脏也,急服此,以内疏之,使邪不得犯经络。

  黄连栀子当归(酒洗)芍药木香槟榔黄芩薄荷桔梗连翘大黄

  甘草(各钱)

  上水一盏煎八分,食前服。

  散肿溃坚丸

  知母(酒炒)黄柏(酒炒)昆布桔梗(各半两)天花粉(酒洗)广术三棱(酒炒)

  连翘(各三钱)升麻(六分)白芍药黄连葛根(各一钱)草龙胆(四钱,酒浸炒)黄

  芩梢(钱半,一半生)

  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

  神效栝蒌散治乳痈毒已成,化脓为水,未成即消。治乳之方虽多,独此神效。瘰尤妙。

  栝蒌(大者,二个,连壳杵)当归甘草(各半两)没药(另研)乳香(另研。各一钱)

  上作二服。用酒三碗煎二碗,分三次服,更以渣罨患处。一切痈疽肿毒便毒并效。如数服

  不消,不痛,兼服补气血之药。

  蜡矾丸治一切痈疽,托里止痛,护脏腑,神效,不问老幼皆可服。

  明矾(一两,为末)真黄蜡(七钱,溶化,离火入矾末)

  众手急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热水或温酒下,日二服。一法,以蜡水

  煮,用匙挑浮水上者,和矾末,软则易丸。

  人参败毒散治一切疮疡,痛发寒热,或拘急头疼,脉数有力。

  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等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五香连翘汤治诸疮,初觉一二日便厥逆,咽喉塞,发寒热。

  沉香木香麝香连翘射干升麻丁香独活甘草(炙)桑寄生(各一钱)

  大黄(便秘者加之)黄木通乳香(各钱半)

  每服五钱,水一盏煎八分,取利。

  黄连败毒散治痈疽肿盛,外感痛,或麻木,服此,更宜蒜灸。

  黄连(酒拌)羌活独活黄柏(酒炒)生地黄(酒洗)知母(酒拌炒)黄芩(酒炒)

  防风当归尾(酒洗)连翘(各一钱)苏木本防己(酒拌)桔梗陈皮泽泻

  黄(蜜水拌炒。各一钱)人参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当归黄汤治疮疡,脏腑已行,如痛不能忍者,宜和荣卫。

  当归黄生地黄川芎地骨皮芍药(各五分)

  水盏半煎服。发热加黄芩,热躁不能睡卧者加栀子。如呕,则是湿气侵胃,倍加白术。

  飞龙夺命丹(一名蟾酥丸。)

  治疔疮发背,及恶证。不痛,或麻木,或呕吐,重者昏愦,服此即苏。不起发者即发,

  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呕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有回生之功,乃恶证中至

  宝也。

  真蟾酥(干者,酒化)轻粉(各五分)明矾(枯)铜绿寒水石(炒)乳香没药

  麝香(各钱)朱砂(三钱,细研)蜗牛(二十个,另研,无亦效。即螺蛳负壳而行者)

  上各研末,将蜗牛研烂,入药末捣匀,少加酒,糊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二丸,用生葱白

  三五寸,病者自

  嚼烂,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包药在内,热酒连葱送下,取汗,如人行五七里,汗出为效。

  重者再服青囊方,加雄黄(二钱)、蜈蚣(一条)、血竭、胆矾、冰片(各三分)。

  (海藏)夺命丹治恶疮、脑疽、发背。

  大黄牡蛎(各一两)生姜没药乳香(各半两)

  上为粗未,分作二服。每服用好酒一升,炭火熬数沸,用碗盛之,露一宿,次早空心

  温服之。不可乱传。

  内托复煎散治肿于外,根盘不深,形证在表,其脉浮,痛在皮肉。邪气盛则必侵于

  内,急须内托,以救其里也。

  地骨皮黄防风(各二钱)芍药黄芩白术茯苓人参甘草当归防己(各二两)

  桂(半两)

  上咀,先将苍术一升,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苍术渣,入前药十二味,煎至三四盏,

  滤绞清汁,作三四服,终日服之。又煎苍术渣,复煎汤去渣,再煎前十二味药渣服之。此除湿

  散郁热,使胃气和平,如或未已,

  再行半料服之,若大便秘及烦热,少服黄连汤。如微利,烦热已退,却服复煎散半料,如此,

  使荣卫俱行,邪气不能内侵也。

  (《精要》)内托散(一名护心散)一日至二日之内,宜连进数服。

  真绿豆粉(一两)明乳香(半两,慢火于银石器中炒,手指搅使干,急倾出,扇冷研细)

  上研令匀,每服二三钱,浓煎甘草汤调下,时时细呷,要药常在胸膈间。若毒冲心,有呕

  逆之证,大宜服此。(如有寒而呕者,当用辛热之药。)

  托里消毒散治疽已攻发,不消者服此,未成即消,已成即溃,腐肉易去,新肉易生。

  有疮口宜贴膏药,敛则不用。切忌早用生肌。又治时毒,表里俱解,肿肉不消,欲其作脓。

  人参黄(盐水拌炒)当归(酒洗)川芎芍药白术茯苓(各一钱)白芷

  金银花甘草(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疮在下或在上,分食前、食后服。

  (东垣)内托荣卫汤治风湿郁热其手足少阳,致血脉凝逆,使荣卫周身。若元气稍弱,

  其风热滞于下,其面色必赤,而肿硬黯色。风木之性上行,颜必变色,其人多怒,其疮之色亦

  赤,肿硬,微带暗黑,其疮之情势亦奋然高起,结硬而作痛,其脉洪缓而弦。宜发其汗,通其

  荣卫,则邪气去矣。

  黄(半两)防风(二钱)连翘(二钱)羌活炙甘草人参(各一钱)黄芩当归(二钱半)

  苍术(三钱)红花(三分)桂枝(五分)柴胡(二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酒各一盏,煎八分,温服。

  定痛托里散治疮疡,血虚疼痛圣药也。

  当归(酒洗)白芍药(炒)川芎(各五分)乳香没药肉桂(各一钱)粟壳(去筋蒂

  炒,二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温服。

  内托黄汤治溃疡作痛,倦怠少食,少睡自汗,口干发热不愈。

  黄麦门冬熟地黄人参白术(炒)茯苓(各一钱)川芎远志当归(各七分)

  官桂炙甘草(各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神效托里散治疮为寒变而内陷者,脓出消解,皮凉,心痞满,肠鸣切痛,大便微溏,食则呕,

  气短,呃逆不绝,不得安卧,时发昏愦。

  丁香沉香茴香益智仁陈皮木香羌活干姜(炮。各一钱)甘草附子(炮去皮脐。

  各二钱)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无时服。

  六君子汤治一切脾胃不健,或胸膈不利,饮食少思,或作呕,或食不化,或膨胀,大便

  不实,面色痿黄,四肢倦怠。

  人参白术(炒)茯苓半夏(姜制)陈皮(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无时服。

  防风通气汤

  羌活独活防风甘草(炙)本(各一钱)川芎(五分)蔓荆子(三分)

  水二盏,煎八分服。

  千金托里散治一切发背疔疮。

  黄(一两半)川芎(一两)浓朴防风桔梗(各二两)白芷(一两)连翘(二两二钱)

  芍药官桂甘草人参(各一两)木香没药(各二钱)乳香(一钱)当归(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二三沸,和渣温服。

  流气饮治流注,一切恚怒气结,肿硬作痛,或胸膈痞闷,风寒温毒搏乎经络,致气血

  不和,结成肿块,肉色不变,或漫肿无头。

  桔梗人参当归(酒拌)官桂甘草(炙)黄(盐汤炒)浓朴(姜炒)防风

  紫苏芍药乌药枳壳(各七分)槟榔木香川芎白芷(各五分)

  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仙方活命饮治诸疮。未溃者内消,已成者即溃。排脓、止痛、消肿之圣也。

  穿山甲(蛤粉炒黄色)甘草节防风没药赤芍药白芷当归尾乳香(各一钱)

  天花粉贝母(各八分)金银花陈皮(各三钱)皂角刺(炒黄,一钱)

  上用酒一大碗,同入瓶内,纸封瓶口,勿令泄气,慢火煎数沸,去渣。分病上下、食前

  食后服。能饮酒者,再饮二三杯尤妙。

  清咽消毒散治咽喉生疮肿痛,痰涎壅盛,或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即荆防败毒散

  加芩、连、硝、黄。

  龙胆泻肝汤

  柴胡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各五分)生地黄当归尾(酒洗)龙胆草(酒浸,

  炒黄色。各三钱)

  加灯心水煎,食前服。

  大连翘散治丹毒瘢疹,瘙痒或作痛,及大人风邪热毒,肿痒,或小便涩。

  连翘瞿麦荆芥木通蝉蜕当归(酒洗)甘草防风柴胡滑石山栀(炒)

  黄芩(各一钱)

  上水盏半煎七分。小儿宜为末。每服一二钱,滚汤调下。

  独活寄生汤

  白茯苓杜仲当归(酒洗)防风牛膝芍药人参细辛桂心秦艽熟地黄

  芎甘草桑寄生(各二两)独活(三两)

  每服一两,用水加姜煎。

  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下注,脚膝生疮,或脓水不绝,或赤肿,或痒痛,或四肢遍身肿痛。

  防风当归身知母(酒炒)泽泻猪苓(各三钱)白术(钱半)羌活(五分)人参

  苦参(酒制)升麻葛根苍术(各二钱)甘草(炙)黄芩(酒炒)茵陈(酒炒。各半两)

  上分四剂,水二盏煎一盏,空心并临卧服。

  槐花酒治一切疮毒,不问已成未成及痛者,并治之。

  槐花(四两)

  微炒黄,乘热入酒二盏,煎十余沸,去渣热服。未成者三服,已成者二服。又治湿热

  疮疥、肠风痔漏、诸疮作痛尤效。

  玉真散治破伤风重者,牙关紧闭,腰背反张,并蛇犬所伤。又名定风散。

  天南星防风(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更搽患处。若牙关急紧、腰背反张者,每服三钱,

  童便调服,虽内有瘀血

  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二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以漱口水洗净搽之神效。

  黄人参汤治溃疡,虚热,无睡少食,或秽气所触作痛。

  人参白术(炒)当归(酒洗)麦门冬苍术甘草(炙)陈皮升麻神曲(炒。各五分)

  黄(盐水炒,二钱)黄柏五味子(九粒)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玉烛散治便痈初起,肿痛发热,大小便秘,用此行散。

  川芎当归(酒洗)芍药生地黄芒硝大黄(各二钱)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服。

  雄黄解毒散治一切痈疽肿毒,势甚者须用此药,二三次后,用猪蹄汤。

  雄黄(一两)明矾(四两)寒水石(一两,)

  用滚水二三碗,乘热入前药末五钱,洗患处,以太乙膏贴之。

  神效活络丹

  官桂羌活麻黄芎白花蛇(酒浸)甘草(炙)草豆蔻天麻白芷两

  头尖(去皮,油浸,微炒)零陵香黄连熟地黄黄芩何首乌(酒浸)大黄木香(各二两)

  赤芍药细辛淡竹叶没药(另研)朱砂(另研,水飞)乳香(另研)丁香白僵蚕(炒)

  虎骨(酒炙玄参龟板人参黑附子(炮去皮脐)乌药青皮香附子茯苓安息香(另研。各

  一两)松脂(半两)白豆蔻白术骨碎补沉香(各一两)威灵仙(酒浸全蝎(新者)

  葛根当归(各两半)麝香乌梢蛇(去皮骨,浸酒中)乌犀角地龙(去土)

  血竭(七钱半,另研)防风牛黄(二钱半,另研)金箔(为衣用)冰片(一钱半,另研)

  上为末,炼蜜和捣极,每药两半,分作十丸,金箔为衣。临卧空心各服一丸,细嚼,温

  酒茶清任下,随证上下、食前食后服之。头痛,研茶下。男妇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斜口噤,

  失音涎盛,拘挛,临卧好酒化下一丸,便睡,觉有汗浆,病患手背随即舒拳,天明用人扶行,

  早饭日西再服一丸可痊。产后暗风,及破

  伤风、内外一切伤寒,人年四十以上,间二三日服一丸,永无风疾。

  一方无白花蛇、零陵香、黄连、黄芩、熟地黄、虎骨、龟板、乌药、安息香、青皮、

  白豆蔻、骨碎补、茯苓、白术、松脂,多藿香。

  乌金膏解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最能推陈致新。用巴豆去壳炒焦,研如膏,点肿处则

  解毒,涂瘀肉则自化。加乳香少许亦可。如疮肉,能搜脓化毒。加香油少许,调稀可用,若

  余毒深伏,不能收敛者宜此,之不致成疮。

  小柴胡汤治瘰、乳痛、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发热潮热,或饮食少思。

  半夏(制,一钱)柴胡黄芩(炒,二钱)人参(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远服。

  八珍汤调和荣卫,顺理阴阳,滋养血气,进饮食,补虚退热。此气血虚之大药也。

  当归(酒洗)川芎芍药(炒)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补中益气汤治疮疡,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

  或劳倦身热,脉洪大无力,头痛或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

  黄(蜜炙,一钱半)甘草(炙)人参当归(酒洗)白术(炒。各一钱)升麻

  柴胡陈皮(各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一盏,空心服。

  圣愈汤治疮疡脓水出多,或金疮出血,心烦,睡卧不宁,或五心烦热。

  熟地黄(酒拌,蒸半日)生地黄(酒洗)川芎人参(各半两)当归(酒洗)

  黄(盐水炒。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人参养荣汤治溃疡,发热或恶寒,或四肢倦怠,或肌肉消瘦,面色痿黄,呼吸短气,饮

  食无味,或气血原不

  足,不能收敛。若大疮愈后服之,不变他病。

  芍药(钱半)人参陈皮黄(蜜炙)桂心当归白术甘草(炙)熟地黄

  五味子茯苓(各一钱)远志(去心炒,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归脾汤治思虑伤脾,不能统摄心血,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健忘怔忡,惊悸少寐,

  或心脾作痛。

  茯神白术人参黄(蜜炙)龙眼肉酸枣仁(炒。各一钱)木香(各三分)

  甘草(炙,二分半)

  上水一盏,姜一片、枣一枚,煎七分,食远临卧服。

  理中汤治脾胃不健,饮食少思,或作呕,伤寒及肚腹作痛。

  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各钱半)

  上水一盏煎五分,食远服。

  二神汤治脾胃俱虚,清晨作泻,或饮食少思,或食而不化,或作呕,或久泻不止。如脾

  经有湿,大便不实者,神效。

  破故纸(四两,炒)肉豆蔻(二两,生用)

  上为末,用大红枣四十九枚、生姜四两切碎,同枣用水煮熟,去姜,取枣肉和药,丸梧

  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一人年四十,遍身发肿,腹胀如鼓,甚危,诸药不效。用此数服,饮食顿进,其肿自消,

  兼以除湿健脾之剂而愈。

  黄六一汤治溃后作渴,必发疮痕,宜常服此,可愈。

  绵黄(六两,一半生焙,一半盐水润,瓷器盛,饮上蒸三次,焙干)甘草(一两,半生半炙)

  上咀,每用一两,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或为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白汤调

  服更妙。加人参尤效。

  猪蹄汤消肿毒,去恶肉,润疮口,止痛。

  白芷黄芩当归羌活赤芍药露蜂房生甘草(各半两)

  用猪蹄一只,水四五碗煮熟,去油渣,取清汤入前药,煎数沸,去渣。温洗,以膏

  药贴之。

  远志酒治一切痈疽发背,节毒恶候,侵有死血,阴毒在中则不痛,敷之则痛;有忧怒

  等气积而内攻,则痛不可忍,敷之则不痛;或蕴热在内,热逼人,手不可近,敷之则清凉;

  或气虚血冷,溃而不敛,敷之则敛。若七情内郁,治之必愈。

  远志(不以多少,甘草汤浸,捶去心,干为末)

  上以酒一盏,调末三钱,澄清饮之,以渣敷患处。

  忍冬酒凡痈疽初发,盒饭服此。或贫乏之人,乡僻田夫患此,服此百发百中。

  忍冬藤(五两,木杵捶碎,忌铁器)

  上一味入砂罐内,用水二碗,文武火煎至一碗,入好酒一大碗,煎十数沸,去渣。分为

  三服,一日夜连进尽。病势重者,一日夜可二剂。更生取忍冬叶一大把,入木石臼内烂捣,

  入钵子,酒少许调和得所,敷疮上,留口以出毒。

  国老膏治一切痈疽肿毒如神,其功不可尽述。

  甘草(大者,二斤)

  捶碎,以河水浸一宿,令浆汁浓,出筋渣,再用绢滤过,银石器内慢火熬成膏,瓷罐收之。

  每服一二匙,无灰酒浸过,或煎汤亦可。曾服燥热丹剂者亦解之。

  复元活血汤治坠跌或打扑,瘀血流于胁下作痛,或小腹作痛,或痞闷,及便毒初起肿痛。

  柴胡(钱半)天花粉当归(酒洗。各一钱)红花甘草(各三分)穿山甲(炙,一钱)

  熟大黄(三钱)桃仁(二十枚,去皮尖,酒炒)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

  桃仁承气汤治伤损,瘀血停滞,腹痛发热,或发狂,或便毒痈肿疼痛,便秘发热,用

  此通之。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桂枝芒硝甘草(炙。各一钱)大黄(二钱)

  上水二盏煎一盏,空心服。

  当归地黄汤治破伤风,气血俱虚,发热头疼,服此养血气,祛风邪,不拘新旧并治之。

  当归(酒洗)地黄(酒洗)芍药川芎本防风白芷(各一钱)

  细辛(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清胃散治胃经湿热,牙龈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

  当归身(酒洗,一钱)黄连生地黄(酒浸。各一钱)牡丹皮(钱半)升麻

  上水一盏煎七分,食远服。

  地骨皮散治骨蒸潮热自汗,咳吐腥秽,痰唾稠粘。

  人参地骨皮生地黄(各钱半)白茯苓柴胡黄(炙)知母(炒)石膏(煨。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

  密钥匙治喉痹、缠喉风,痰涎壅塞,甚者,水浆不下。

  焰(两半)硼砂(半两)冰片(二分半)雄黄(五分)白僵蚕(一钱)

  上各别研为末,和匀,以竹管吹患处,痰涎即出。如痰出,喉仍不消,急宜针患处,

  去恶血,自愈。

  五香饼治瘰、流注、肿块,或风寒袭于经络,结肿或痛。用香附为末,酒和,量疮大

  小作饼,覆患处,以熨斗熨之,未成者内消,已成者自溃。若风寒湿毒,宜用姜汁作饼。

  内塞散治阴虚,阳气凑袭患肿,或溃而不敛,或风寒袭于患处,致气血不能运用,

  久而不愈,遂成漏证。

  附子(一个,童便浸,三日一换,切作四块,再浸数日,炮一两)肉桂赤小豆甘草(炙)

  黄(炙)当归(酒洗)茯苓白芷桔梗川芎人参远志(去心)浓朴(姜汁炒。各一两)

  防风(四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或酒糊丸,盐汤下亦可。

  当归散治妇人阴中突出一物,长五六寸,名阴挺。

  当归黄芩(各二两)牡蛎(两半)皮(一两)芍药(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或滚汤调下。如不应,更以补中益气汤,倍加升麻、

  柴胡兼服之。

  栝蒌仁汤治产后恶露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肠胃间停滞瘀血作痛,或作痈,并

  可治之。

  薏苡仁(四钱)桃仁(去皮尖,研)牡丹皮栝蒌仁(各钱半)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服。

  四君子汤治脾胃虚弱,便血不止。(方见脾胃门。)

  神异膏治痈疽疡毒甚效,此疮中第一药也。

  露蜂房(子多者,一两)蛇蜕(盐水洗,焙,半两)黄丹(十二两)真麻油(二斤)

  先用黄、玄参、杏仁入油,煎至黑色,方入蜂房、蛇蜕、男发,再煎至黑色,滤去渣,

  徐徐入黄丹,慢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搅,滴水捻,软硬得中,则成膏矣。

  冲和膏治一切疮肿不甚热,积日不消。

  紫荆皮(炒,半两)赤芍药(炒,二两)独活(去节炒,三两)白芷(一两)菖蒲(一两)

  上为末,葱汤调搽。

  神功散(即四生散)治腿生疮,经久不愈,类风癣,名肾藏风疮,如上攻,则眼目

  昏花。并治一切风癣疥癞。

  生白附子黄(炙)独活蒺藜

  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猪腰子一个,批作片,勿断,入末药,湿纸裹煨熟。空心连腰细

  嚼,盐汤下。风癣酒下。

  通圣散治时毒肿,咽喉不利。取嚏,以泄其毒。

  玄明粉(一钱半)牙皂角川芎(各一钱)藜芦(五分)踯躅花(二分半)

  上为细末,用纸捻蘸少许,鼻内,取嚏为效。

  人参荆芥汤治妇人血风发热,或疮毒瘙痒,肢体疼痛,头目眩昏,烦渴盗汗,或月

  水不调,脐腹疼痛,癖积块。

  人参桂心柴胡鳖甲(醋炙)荆芥枳壳生地黄(酒洗)酸枣仁(炒)

  羚羊角(镑)白术(各一钱)川芎当归(酒洗)防风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入羚羊末,食后服。

  消风散治风热瘾疹瘙痒,及妇人血风,或头皮肿痒,或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

  鼻流清水,嚏喷声重,耳作蝉鸣。

  陈皮(半两)甘草(炙)人参茯苓荆芥穗防风川芎白僵蚕(炒)蝉蜕(各二两)

  浓朴(半两,姜汁炒)藿香羌活(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茶清调下。疮癣温酒下。

  五积散治风寒湿毒客于经铬,致筋挛骨痛,或腰脚酸疼,或身体拘重痛。

  苍术(二钱半)桔梗(钱半)陈皮(去白,六分)白芷(三分)甘草当归(酒浸)

  川芎白芍药(炒)半夏(制)茯苓(各三分)麻黄(六分)干姜(炮,四分)枳壳(六分)桂心(五分)

  浓朴(姜炒,四分)

  四生丸治血风,骨节疼痛,不能举动,或行步不前,浑身瘙痒,或麻痹不知痛痒。

  地龙僵蚕(炒去丝)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酒任下。或为细末,酒调服。

  大防风汤治三阴之气不足,风邪乘之,两膝作痛,久则膝大腿细,名曰鹤膝风,乃

  败证也,非此不治。又治痢后脚痛缓弱,不能行步,或腿肿痛。

  附子(炮,一钱)白术(炒)羌活人参(各一钱)川芎(钱半)防风(二钱)

  甘草(炙,一钱)牛膝(酒浸,一钱)当归(酒洗,二钱)黄(炙,二钱)芍药(一钱)

  杜仲(姜制,二钱)生地黄(忌铁器,酒浸蒸半日。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愈后尤宜调摄,更服还少丹,或加桂,

  以行地黄之滞。

  若脾胃虚寒之人,宜服八味丸。

  芦荟丸治下疳,溃烂作痛,及小儿疳积发热,口鼻生疮,或牙龈肿痛。

  胡黄连黄连芦荟木香白芜荑(炒)白雷丸青皮鹤虱草(各一两)

  麝香(三钱)

  上为末,蒸饼丸麻子大。每服空心米汤下。

  黄连丸治大肠有热下血

  黄连吴茱萸(各等分)

  上热汤拌湿,罨二日,同炒,拣出,各另研为末,亦各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粪

  前红,服茱萸丸;粪后红,服黄连丸,俱酒下。

  塌肿汤治妇人阴户生疮,或肿或痛,或脓水淋漓。

  甘草干漆(各三两)黄芩当归生地黄川芎(各二两)龟板(五两)

  用水数碗煎良久,去渣,塌洗患处。

  菖蒲散治妇人阴户肿痛,月水涩滞。

  菖蒲当归(各二钱)秦艽(七钱半)吴茱萸(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葱汤送下。更以枳实炒热,频熨患处。若阴内脓水淋漓,

  或痒痛,以升麻、白芷、黄连、木通、当归、川芎、白术、茯苓煎服,更用塌肿汤洗。

  清心莲子饮治心经蕴热,小便赤涩,或茎痛窍痛,及上下虚,心火上炎,口苦咽干,

  烦躁作渴,发热,小便白浊,夜安静,昼发热。

  黄芩(炒)黄人参赤茯苓麦门冬(去心)石莲子(去心。各一钱)地骨皮

  车前子(微炒。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空心食前服。

  滋肾丸治下焦阴虚,小便涩滞,或膝无力,阴汗阴痿,或足热不履地,不渴而小便秘。

  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一两)肉桂(二钱)

  上为末,滴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百沸汤送下。

  木香饼治一切气滞结肿,或痛或闷,及风寒所伤作痛并效。

  木香(一钱,为末)生地黄(一两,杵膏)

  上和匀,量患处大小作饼,置肿上,以热熨斗熨之。

  乳香定痛散治疮痛不可忍。

  乳香没药(各二钱)寒水石()滑石(各四钱)冰片(一分)

  上为细末,搽敷患处,痛即止,甚妙。此方乳、没性温,佐以寒剂制之,故寒热之痛皆有

  效也。

  解毒散治一切蛇虫恶兽所伤,重者毒瓦斯入腹,则眼黑口噤,手足强直。此药平易,不

  伤气血,大有神效,不可以易而忽也。

  明矾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冷水调下,更敷患处。

  当归饮子

  治血燥作痒,及风热疮疥、瘙痒作痛。

  当归(酒洗)川芎白芍药防风地黄(酒洗)白蒺藜荆芥(各钱半)黄

  何首乌甘草(各五分)

  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六味地黄丸(即肾气丸)治肾气素虚,不交于心,津液不降,痰逆白浊。

  干山药(炒)山茱萸肉(酒拌)熟地黄(酒蒸,捣。各四两)白茯苓泽泻

  牡丹皮(各三两)

  除地黄捣膏,其余为末,加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滚汤或盐汤、

  温酒任下。

  炙甘草汤治悬痈肿痛,或发热,不问肿溃,神效。

  大甘草(一两,切作三节)

  用涧流水一盏浸透,慢火炙干,仍投前水浸透,又炙又浸,水尽为度。细锉,以无灰酒

  一碗,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回阳玉龙膏治痈肿,坚硬不痛,肉色不变,久而不溃,或溃而不敛,或筋挛骨痛,及

  一切冷证。

  草乌(三两,炒)南星(炮)均姜(炮)白芷赤芍药(炒。各一两)肉桂(半两)

  为末,葱汤调搽。

  人参平肺散治心火克肺为肺痿,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人参陈皮(去白)甘草(炙)地骨皮(各五分)茯苓知母(炒。各七分)

  青皮天门冬五味子(各四分)桑白皮(炒,一钱)

  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服。

  如圣柘黄丸治肺痈,咳而腥臭,或吐脓瘀,并效。肺家诸方,唯此为第一,极妙。

  柘黄(一两,为末)百齿霜(即头垢。二钱)

  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米饮下。柘黄即柘树所生,色黄,状如灵芝,江南

  最多,北方鲜有。

  万金散治痈疽、恶核、肿痛、发背等疮,不论已溃未溃者。

  栝蒌(一个,全)没药乳香(各一钱,研)甘草节(二钱)

  先以栝蒌、甘草用无灰酒二碗,煎一碗,去渣,入乳没,不拘时服。

  苦参丸治一切疮毒,痛作渴或烦躁。

  苦参(不拘多少,为末)

  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二钱,温酒下。

  秦艽苍术汤治肠风痔漏,大便秘涩。

  黄柏(酒炒)泽泻归尾(酒洗)防风(各一钱)皂角仁(烧存性)秦艽苍术(制)

  桃仁(各钱半)槟榔(五分)大黄(炒,量入)

  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服。

  卷柏散治脏毒便血。

  卷柏(生石上,高四五寸,根黄如丝,上有黄点。焙干用)黄(蜜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空心米饮调下。

  寒水石散治痔发热作痛。

  寒水石朴硝(各等分)

  为末,空心温水调下二钱。

  白芷升麻汤治臀痈肿痛,右手脉大,未成脓者。

  白芷(钱半)升麻桔梗(各一钱)生黄芩(三钱)红花炙甘草(各五分)酒黄芩(四钱)

  上作一服。水一盏,酒半盏,煎八分,食后服。

  内托升麻汤治妇人乳痈,结核或肿痛并效。久而不消者,宜以托里药为主,间服此药。

  栝蒌仁(三钱)升麻连翘青皮甘草节(各二钱)

  上水煎服。若数剂不消,宜用托里。

  升麻牛蒡子散治时毒,疮发于头面或胸膈,及一切疮毒,并效。

  升麻桔梗葛根玄参牛蒡子麻黄甘草(各钱半)连翘(二钱)

  上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玉粉散治一切疳疮。

  轻粉银朱滑石寒水石孩儿茶(各二钱)冰片(二分)

  上为极细末,香油调搽,湿者干搽。若肿硬不消,用防风、荆芥、牛膝、甘草、滑石各半

  两,用水三碗煎二碗,乘热薰洗。

  千两金丸治喉风喉痹及一切急证肿塞立效,真可以起死回生也。

  蚵草铜青大黄牙硝(各半两)

  上为末,以白梅肉烂捣,一处和匀,每一两作五丸。以一丸用新绵裹,噙化津涎,吐出。

  破关丹治乳蛾、喉痹、缠喉风等证。

  硼砂(半两,为末)霜梅肉(一两)

  捣烂和匀为丸,如芡实大,噙化咽下。内服荆防败毒散,重者服防风通圣散。

  如圣黑丸子治风寒袭于经络,肿痛,或打扑跌坠,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成肿毒,

  及风湿,四肢疼痛,或手足缓弱,行步不能前,并妇人血风劳损。

  白芨当归(各四钱)白敛(一两六钱)南星(三钱)百草霜芍药(各一两)牛膝(焙,六钱)

  川乌(炮,二钱)赤小豆(一两六钱)骨碎补(焙,八钱)

  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酒下。风疾更煨葱一茎,酒下。孕妇勿用。

  如圣丸治癞风。(即大麻风。)

  全蝎(酒洗)连翘天麻防风(各两半)荆芥川芎当归(酒洗)黄柏羌活

  桔梗大黄(炮)滑石石膏()白术麻黄苦参僵蚕(炒)蝉蜕芍药

  山栀子枳壳细辛皂角刺大风子肉(各一两)独活人参郁金芒硝黄连(各半两)

  白芷(一两)

  上共为细末,用红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六安茶煎汤送下,日进三服,半年愈。

  小便尿如靛色,此痛之深者,只用此药两料。如眉发脱落,日渐生者,切不可食羊肉、鹅、

  鸡、猪头蹄、鲤鱼、生冷,如肯

  食淡,百日全愈。如疮破裂,只用大风子壳煎洗。春夏滑石、石膏根据方用,秋冬二味减半,

  遇春分、秋分,服防风通圣散一帖,空心服,利三四次,以粥补之。

  当归补血汤治疮溃后气血俱虚,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昼夜不息,脉虚洪大,重

  按全无,此气血虚也。若误服白虎汤,必死。

  黄(炙,六钱)当归(酒洗,一钱)

  水盏半煎七分服。

  玉露散治产后乳脉不通,身热头痛,大便涩滞。

  人参白茯苓甘草(各五分)桔梗川芎白芷(各一钱)当归(五分)芍药(七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热甚大便秘,加大黄三分煎服。

  加味小柴胡汤治妇人热入血室,致寒热如疟,昼静夜热,妄语。

  柴胡(钱半)黄芩人参生地黄甘草(各一钱)半夏(六分)

  清心汤治疮疡肿痛,发热饮冷,脉沉实,睡语不宁。

  防风通圣散(每帖加黄连一钱)

  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破棺丹治疮热极,汗多大渴,便秘谵语,或发狂结阳之证。

  大黄(二两五钱,半生半熟)芒硝甘草(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童便酒下,白汤亦可。

  托里温经汤治寒伏皮毛,郁遏经络,不得伸越,热伏荣中,聚结,赤肿作痛,恶寒发热,

  或痛引肢体。若头肿痛甚,更宜砭之。方俱见头面赤肿门。

  五利大黄汤治时毒,肿赤痛,烦渴便秘,脉数。

  大黄(煨)黄芩升麻(各二钱)芒硝栀子(各一钱)

  上水盏半煎七分,空心热服。

  栀子仁汤治时毒肿痛便涩,脉沉数。

  山栀仁(炒)枳壳升麻大黄郁金牛蒡子(炒)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蜜水调下。

  葛根牛蒡子汤治时毒肿痛,脉数少力。

  葛根管仲甘草豆豉牛蒡子(半生炒。各二钱)

  上水盏半煎八分,食后服。

  大黄左经汤治四气流注足阳明经,致腰脚肿痛,不能大小便,便闭,或恶闻食气,喘

  满自汗。

  细辛茯苓羌活大黄(煨)甘草(炙)前胡枳壳浓朴(姜汁炒)

  黄芩杏仁(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败毒散治足三阳经受热毒,流于脚踝,赤肿痛,寒热如疟,自汗短气,小便不利,

  手足或无汗,恶寒。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甘草人参茯苓川芎大黄苍术(各一钱)

  上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导滞通经汤治脾经湿热,壅遏不通,面目手足作痛。

  五苓散(减猪苓、官桂,加木香、陈皮)

  为细末,每服二钱,滚汤调下。

  附子六物汤治四气流注于足太阴经,骨节烦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气,小便不利,手足

  或时浮肿。

  附子防风(各四钱)炙甘草(二钱)白术(炒)茯苓(各三钱)桂枝(一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八味丸治命门火衰,不能上生脾土,致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食不化,日渐消瘦,

  及虚烦渴欲饮水,腰痛小腹不利,及肾气虚寒,脐腹作痛,夜多漩溺,脚膝无力,肢体倦怠。

  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下。

  交加散治风寒湿毒所伤,遍身头足疼痛,恶寒拘急,并效。

  五积散同人参败毒散煎服。

  槟榔散治风寒湿流注,脚胫酸疼,或呕吐不食。

  槟榔木瓜(各二钱)香附子紫苏(各三分)陈皮甘草(炙。各一钱)

  上水盏半,姜三片、葱白三茎,煎一盏,空心服。

  麻黄左经汤治四气流注足太阳经,腰足挛痹,关节重痛,憎寒发热,无汗恶寒,或自汗

  恶风头痛。

  麻黄(去节)干葛茯苓苍术(制)防己(酒拌)桂心羌活防风

  细辛甘草(炙。各一钱二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四斤丸治肝肾气血不足,足胫酸疼,步履不随,如受风寒湿毒以致香港脚者,宜此。

  虎胫骨(炙,一两)没药(另研)乳香(另研。各半两)川乌(炮去皮)肉苁蓉

  牛膝(各一两)木瓜(一斤,去穣蒸)天麻(一两)

  木瓜、肉苁蓉捣膏,余为末,加酒糊粘匀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

  任下。

  神应养真丸治厥阴经为四气所袭,足膝无力,或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手足顽麻,语

  言謇涩,气血凝滞,遍身疼痛。

  当归(酒洗)川芎芍药熟地黄(酒蒸,捣为膏)羌活天麻木瓜

  菟丝子(酒制。各等分)

  上为末,入地黄膏,加炼蜜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盐汤亦可。

  开结导引丸治饮食不消,心下痞闷,腿膝肿痛。

  白术(炒)陈皮泽泻茯苓神曲(炒)麦芽(炒)半夏(姜制。各一两)

  青皮干姜(炮。各半两)巴豆霜枳实(各钱半)

  上为末,汤浸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温水下。此内伤脾胃,饮食营运不能

  升降,注而为香港脚,用此导引,行化脾气也。

  青龙汤治肺受寒邪,咳嗽而喘。

  干姜(炮)细辛麻黄肉桂(各二两)半夏(制,二两半)芍药甘草(炙。各二两)

  五味子(二两,炒,捣碎)

  上咀,每服半两,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服。

  葶苈大枣泻肺汤治喘咳肺痈,胸膈胀闷,身面浮肿,鼻塞声重。

  葶苈(微炒,研末)

  每服三钱,水盏半,枣二枚,煎一盏,去枣入药,煎至七分,食后服。

  升麻汤治肺痈,胸乳间皆痛,唾痰腥臭。

  升麻桔梗薏苡仁地榆黄芩赤芍药生甘草牡丹皮(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参苏饮治感风咳嗽,吐唾稠粘,或发热头疼,目不清,胸膈不利。

  木香紫苏叶葛根前胡半夏(制)人参茯苓(各七分)枳壳桔梗甘草

  陈皮(去白。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一片、葱一茎,煎八分,食远服。

  桔梗汤治咳,胸膈引痛,两脚肿,咽干烦渴,时出浊涕腥臭。

  桔梗贝母当归(酒洗)栝蒌仁枳壳薏苡仁桑白皮(炒)甘草节防己(各一钱)

  黄百合(蒸。各钱半)五味子(炒,捣)甜葶苈(炒)地骨皮知母(炒)杏仁(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温服。咳甚,加百药煎。热加黄芩。大便秘,加

  煨大黄少许。小便涩,加木通、车前子。烦躁加白茅根。咳而痛甚,加人参、白芷。

  排脓散治肺痈,吐脓后服此,排脓补肺。

  黄白芷五味子(捣炒)人参(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蜜汤调下。

  四顺散治肺痈吐脓,五心烦热,壅闷咳嗽。

  贝母紫菀茸桔梗(各钱半)甘草(六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服。咳嗽加杏仁。亦可为末,白汤调服。

  葶苈散治过食煎爆,过饮酒浆,致肺喘不卧,及肺痈,浊唾腥臭。

  甜葶苈桔梗栝蒌仁川椒薏苡仁桑白皮葛根(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钟乳粉散治肺虚久咳,皮毛枯槁,唾血腥臭,或喘不已。

  钟乳粉(炼熟,研极细)桑白皮(蜜炙)麦门冬紫苏(各五分)

  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六分,食后服。

  紫菀茸汤治食炙爆伤肺,咳嗽吐痰,唾血喘急,胸膈痛不得卧。

  紫菀茸犀角(镑)甘草(炙)人参(各五分)款冬花桑白皮百合(蒸焙)

  杏仁(炮去皮尖)阿胶(蛤粉炒成珠)贝母半夏(制)蒲黄(炒。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入犀角末调,食后服。

  人参五味子汤治劳复咳脓或咳血,寒热往来,盗汗羸瘦。一切虚损并治。

  人参五味子(微炒)前胡桔梗白术茯苓陈皮(去白)甘草(炙)熟地黄(酒洗浸)

  当归(酒洗。各一钱)地骨皮黄桑白皮(炒)枳壳柴胡(各七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宁肺汤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或喘急,咳嗽唾脓。

  人参当归白术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五味子(炒,捣)麦门冬桑白皮炙甘草

  白茯苓阿胶(蛤粉炒)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知母茯苓汤治肺痿,喘咳不已,往来寒热,自汗。

  茯苓黄芩(炒。各一钱)炙甘草知母(炒)人参五味子(炒,捣)桔梗薄荷

  半夏(制)柴胡白术麦门冬款冬花(各七分)川芎阿胶(炒。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后服。

  人参养肺汤治肺痿,咳嗽有痰,午后热并身飒者。

  人参五味子贝母柴胡(各四分)桔梗茯苓杏仁桑白皮(炒)枳实阿胶(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栀子仁汤治肺痿发热,潮热烦躁,面赤咽痛。

  栀子仁赤芍药大青叶知母(炒。各七分)黄芩石膏杏仁(去皮尖炒)升麻

  柴胡(各一钱)甘草(五分)豆豉(一百粒)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加味理中汤治肺胃俱寒,发热不已。

  炙甘草半夏(制)茯苓干姜白术(炒)橘红细辛人参五味子(炒捣。各五分)

  上水盏半煎七分,食远服。

  大黄汤治肠痈,小肠坚肿如掌而热,按之则痛,肉色如故,或赤微肿,小便频数,汗

  出憎寒,其脉迟紧,未成脓宜服。

  大黄朴硝牡丹皮栝蒌仁(研)桃仁(去皮尖。各一钱)

  水二盏煎八分,食煎或空心温服。

  牡丹皮散散治肠痈,腹濡而痛,时时下脓。

  牡丹皮白茯苓薏苡仁人参天麻黄桃仁白芷当归(酒洗)川芎(各一钱)

  官桂炙甘草(各五分)木香(二分半)

  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梅仁汤治肠风痈隐痛,大痛秘涩。

  梅仁(九个,去皮尖)牡丹皮大黄芒硝(各一钱)犀角(末,一钱,煎药熟加入)

  冬瓜仁(研,二钱)

  水二盏煎八分,入犀角,空心服。

  薏苡仁汤治肠痈,腹中痛,或腹胀满不食,小便涩。妇人产后多有此病,纵非脓,

  服之亦妙。

  薏苡仁栝蒌仁(各三钱)牡丹皮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服。

  排脓散治肠痈,小腹痛,脉滑数,或里急后重,时便下脓。

  黄当归金银花白芷穿山甲(蛤粉炒)防风连翘栝蒌仁(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服。或为末,服三钱,食后蜜汤调下。

  射干连翘汤治瘰,寒热往来。(方见本门。)

  薄荷汤治寒热瘰。此药久服,毒自小便出,未成者自消。

  薄荷皂角(去皮弦)三棱连翘何首乌(米泔浸)蔓荆子(各一钱)荆芥穗(一两)

  豆豉末(二两半)

  上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白汤下,日二服。

  益气养荣汤治抑郁,或劳伤气血,或四肢肿痛,或颈项肿硬,或赤或痛,或日晡发热,

  或溃而不敛。

  人参茯苓陈皮贝母香附当归(酒洗)川芎黄熟地黄(酒洗)芍药(

  炒。各一钱)炙甘草桔梗(五分)白术(炒二钱)

  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胸膈痞满,加枳实、香附(各一钱),人参、熟地黄(各八分)

  饮食不甘,暂加浓朴、枳实。

  痰多,加橘红、半夏。

  往来寒热,加柴胡、黄芩。

  脓溃作渴,加参、、归、术。

  痰多或清,加当归、川芎。

  胁下痛或痞,加青皮、木香。

  肌肉生迟,加白敛、官桂。

  口干加麦门冬、五味子。

  渴不止,加知母炒赤小豆。

  脓不止,加参、、当归。

  针头散治一切顽疮。瘀肉不尽及根不化,疮口不合宜此腐之。

  赤石脂(半两)白丁香沉香(各二钱)黄丹(一钱)人言(一钱)轻粉麝香(各五分)

  蜈蚣(一条,炙)

  上末,搽瘀肉上,其肉自化。若疮口小或痔疮,用糊和作条,阴干之。凡疮久不合者,

  内有脓管,须用此药腐之,兼服托里之剂。

  如神散治瘰已溃,瘀肉不去,疮口不合。

  松香末(一两)白矾(三钱)

  上为细末和匀,以香油调搽,湿疮干搽亦可。

  芎归汤治便血过多,凡失血多眩运者。

  芎当归(酒洗。各半两)

  水盏半煎六分,食后服。

  当归龙荟丸治瘰肿痛,或胁痛,似有积块及下疳,便痈,小便涩大便秘,或瘀血凝滞,

  小腹作痛。

  当归(酒洗)栀子黄连青皮龙胆草(酒洗)黄芩(各一钱)大黄(酒炒)芦荟

  青黛柴胡(各半两)木香(二钱半)麝香(五分,另研)

  上为细末,神曲糊丸。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分心气饮治七情郁结,胸膈不利,或胁肋虚胀,噎塞不通,或噫气吞酸,恶心呕哕,或

  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痞。

  木通赤芍药官桂半夏(制)赤茯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去白)青皮炙甘草

  羌活(各五分)紫苏(二钱)

  生地黄丸许白云∶一师尼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或自汗。时疫气大行,医

  见寒热,作伤寒治以大小柴胡汤杂进,数日病剧。予诊三部,无寒邪,但肝脉弦长,上鱼际,宜

  用抑阴之药,遂用此。

  秦艽黄柴胡(各半两)赤芍药生地黄(一两,酒蒸,捣膏)

  为末,入地黄膏,加炼蜜少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汤下,日进二服。

  三品锭子

  上品去十八种痔。

  白矾(二两)乳香(三钱半)没药(三钱半)牛黄(三钱)白砒(一两零五分)

  中品去五痔、五漏,及翻花瘤、气饮。

  白矾(二两)白砒(一两三钱)乳香没药(各三钱)

  下品治瘰、气核、疔疮、发背、脑疽,谓之恶证。

  白矾(二两)白砒(一两半)乳香没药(各二钱半)牛黄(二分)

  先将砒末入紫泥罐内,次用矾末盖之,炭火,令烟尽,取出,研极细,糯米糊为锭子如

  线香,阴干。疮内,三四次,年深五次,其根自溃。如疮露在外,更用蜜水调搽,干上亦可。

  托里养荣汤治瘰、流注及一切不足之证。不作脓,或不溃,或溃后发热恶寒,肌肉消

  瘦,饮食少思,睡卧不宁,盗汗不止。

  人参黄当归(酒洗)川芎芍药白术(各一钱)五味子(炒研)麦门冬

  甘草(各五分)生地黄(酒洗,蒸半日)

  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方脉流气饮治瘰、流注及郁结肿块,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闷,咽塞不通,胁腹膨

  胀,呕吐不食,上气喘急咳嗽痰,或面目四肢俘肿,大小便秘。

  紫苏青皮当归(酒洗)芍药(炒)乌药茯苓枳实桔梗半夏川芎

  黄(炙)防风陈皮(去白。各一钱)炙甘草木香大腹皮槟榔枳壳(炒。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加减八味丸治诸疮愈后,口干渴,甚则舌黄,及未患先渴。此肾水枯竭,不能上润,以

  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既济,故心烦躁渴,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饮食不多,肌肤渐削,

  或腿肿膝瘦,服此以升肾水降心火,诸证顿止。

  五味子(二两)山茱萸肉牡丹皮山药(各一两)茯苓泽泻(切片蒸,焙)桂心(各半两)

  生地(二两,酒拌蒸,捣膏)

  上为末,入地黄膏,加炼蜜少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语前或空心

  淡盐汤下。

  香砂六君子汤治脾胃不健,食少作呕,或过服凉药致伤脾胃。

  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

  水盏半,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不换金正气散治疮疡,脾气虚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发寒热,服此,正脾气则

  痰自消,寒热不作。

  苍术(制)浓朴(炒)陈皮(各一钱)甘草(炙五分)藿香半夏(制。各七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食后服。

  消咽利膈汤治积热,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胸膈不利,烦躁饮冷,大便秘结。

  金银花防风荆芥薄荷桔梗黄芩黄连(炒。各钱半)连翘(各一钱)玄参

  大黄朴硝牛蒡子(炒)甘草(各七钱)

  水二盏煎七分,食后服。

  刺少商穴法

  少商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刺入三分许,以手自臂勒至刺处,血出则消。

  若重者及成脓者,须灸刺患处。)

  承气汤治肠胃积热,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

  大黄朴硝甘草(各一钱)

  水盏半煎七分,食前服。

  人参固本丸治肺气燥热作渴,或小便短赤如淋。此治虚而有火之圣药也。

  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煮烂)天门冬(去心,酒浸烂)麦门冬(去心。各一两)

  人参(半两)

  上除人参、生地黄为末,其余捣烂成膏,入炼蜜少许,丸如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

  或温酒送下。

  消毒犀角饮子治斑或瘾疹瘙痒作痛,及风热疮毒。

  犀角(磨水)防风荆芥(各钱半)牛蒡子(二钱)甘草(五分)

  水盏半煎七分,入犀角水,徐徐服。

  砭法

  治小儿丹毒,色赤游走不定。用细瓷器击碎,取有锋芒者一块,以竹箸一根劈开头寸许,

  夹住锋针,以腺扎定,以两指轻撮箸梢,将锋对患处悬寸许,再用筋一根击之,芒刺其毒,

  血出自愈。甚者必如是而得痊,不

  然,毒入腹者,多不能救。

  萆汤治杨梅疮不拘新旧,溃烂,筋骨作痛并效。

  萆(俗名土茯苓,即土萆。产于川者,名川萆,鲜者佳)

  每用木石捶碎白者二两,煎水三盏至二盏,去渣,不拘时徐徐温服。或久服败毒寒凉攻击

  之药,以致脾胃气血虚者,只以此一味为主,而加兼证之药无妨,日常以此汤作茶服之尤妙。

  双解散治便痈,内蕴热毒,外挟寒邪,或交感强忍,以致精气郁结疼痛,大小便涩,

  宜用通解,更随证调治之。

  杏仁芍药甘草车前子(微炒)泽泻大黄干姜(炮)滑石(二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服。

  八正散治积热,小便不通,淋证,脉实。

  大黄(酒炒)山栀(炒)甘草桂皮瞿麦蓄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服。

  导水丸治便痈初起肿痛,及下疳,大小便秘。又治梅疮初起,湿胜之时,宜先用此数

  服,以导其邪气。

  大黄(炒)黄芩(各二钱)黑丑(炒)滑石(虾。各四钱)

  上为细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卧时温水下。

  托里当归汤治溃疡气血俱虚,发热,及瘰,诸痈。不问肿渍,皆宜服之。久服能收疮

  口。

  当归黄人参熟地黄(酒洗)川芎芍药(各一钱)柴胡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加减龙胆泻肝汤治肝经湿热,玉茎患疮,或便毒悬痈,小便赤涩,或阴囊肿痛,或溃烂作

  痛,睾丸悬挂,痔漏胀痛,并治。

  龙胆草(酒洗,炒)泽泻(各一钱)车前子(微炒)木通黄芩生地黄(酒洗)

  归尾(酒洗)山栀(炒)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前服。湿盛加黄连,大便秘加大黄。

  当归郁李仁汤治痔漏,大便结硬,肛门下坠,苦痛难忍。

  归尾(酒洗)郁李仁泽泻生地黄大黄(酒炒)枳实苍术秦艽(各二钱)

  大麻仁(钱半)皂角(一钱,研末)

  上水二盏煎八分,入皂角末,空心服。

  秦艽防风汤治痔漏结燥,大便作痛。

  秦艽防风当归(酒洗)白茯苓白术(各钱半)黄柏陈皮柴胡大黄(煨)

  泽泻(各一钱)红花桃仁(去皮尖,研)升麻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服。

  加味四君子汤治痔漏下血,面色痿黄,脾胃虚弱,四肢乏力,饮食无味,中气下陷不

  能摄血,致便血不禁。

  人参白术茯苓黄白扁豆(炒)甘草(炙。各五分)

  为末,每服三钱,滚白汤调下。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统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