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门别类药例
属性:【退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连翘玄参赤芍药玄明粉地骨皮
牛蒡子龙胆草柴胡大黄朱砂犀角甘草朴硝
【散风药】蜂房蝉蜕荆芥防风薄荷菊花白芷升麻细辛独活皂角天麻
羌活本蔓荆子紫苏夏枯草
【凉血药】当归生地黄郁金黄连地骨皮牡丹皮羚羊角犀角赤芍药黄芩
【行血散血药】川芎牛膝丹参紫草赤芍药当归尾红花苏木牡丹皮玄胡索
茺蔚子大黄桃仁香附子夏枯草朴硝青皮肉桂
【退翳药】白蒺藜木贼密蒙花蛇蜕青葙子石决明草决明蝉蜕夜明砂
【明目药】菊花青葙子菟丝子草决明谷精草玄明粉茺蔚子夜明砂石决明
枸杞子羚羊角
【消肿药】大黄玄明粉朴硝枳壳槟榔香附子赤芍药桑白皮
【止泪药】夏枯草五倍子青盐食盐苍术龙胆草香附子枯矾皮硝诃子
【止痛药】乳香没药上二味总为定痛之药,要兼审其痛之由源,而佐之以乳、没,
则其效速也。如有
风而痛者,用散风药中加乳香、没药,则痛可止。如血滞而痛者,当用行血药中加乳、没,而痛即止。如热郁
而痛者,当用清热药中加乳、没,而痛即止。今人不工于此,而惟恃乳、没定痛。服之而痛不止者,不知治痛之所由也,
乳香、没药其能奈之何哉?而徒嗟其药之不效,弗思甚欤!
眼科正品合用药味并制法
属性:【黄连】(味苦性寒,去毛酒拌。)能泻心火,清心明目,止目痛,去肠胃之湿热,为治
目之君药。内服外点,古方多用之。
【菊花】(味甘苦性凉,去梗净晒干。)清心明目,疏热散风。
【防风】(味辛苦性凉。)散风邪明目。
【荆芥】(味辛苦性平。)散风热,止太阳头痛,明目。
【薄荷】(味辛性温。)清六阳风火,解毒散邪。
【蔓荆子】(味苦性凉,炒去皮,研破用。)清头目,止痛,疏风除肝邪泪。
【川芎】(味幸甘性温。)行血生新血开郁,止太阳头目痛楚。
【川当归】(味辛甘性平,温酒浸过用。)养血生血,为血之君药。连、芩佐之则凉血,
姜、桂佐之则热血,桃仁、红花佐之则行血破血,藕节、茅花佐之即止血。
【芍药】(味酸苦性寒,酒炒或煨用。)
【生地黄】(味辛苦性寒,酒洗用。)
【熟地黄】(味甘性温,酒洗。)生血养血,治血虚目昏。
【本】(味辛性温。)散至高之风寒客热,止头目痛及顶颠痛。
【细辛】(味辛性温。)散太阳风寒客邪,止肝风目泪。
【羌活】(味辛性温。)发散三阳客邪,利头目,止太阳头痛。
【黄芩】(味苦性凉,酒炒。)清阳明经火,泻肺热,治头目热壅,白睛红痛。
【羚羊角】(味甘性寒,镑末入药。)清头目,镇心肝风热。
【犀角】(性味同上,镑末入药。)解心热,安神明目,除昏膜翳障。
【连翘】(味苦性温。)泻六经之邪火,凉目清血。
【玄参】(味苦性凉。)泻无根之邪火上熏头目,或肿疼者。
【大黄】(味苦性下行,沉而不浮,性寒上行,用酒拌过。)破诸经之积火,治头目肿
壅积热,痛楚如针刺,惟大黄有解围破阵救急之大勋。一服诸火下降,而痛立止,肿立消。
【龙胆草】(味苦性寒,酒洗。)泻肝火,除目痛,并黑睛白翳昏盲,止热泪。
【柴胡】(味辛苦性寒。)泻肝火,发散风热,为厥阴头目痛之使药。
【车前子】(味苦辛性凉平。)利太阳膀胱之热,能使头目清明。
【栀子】(味苦辛性凉平,炒研。)泻小肠热,佐黄连泻心火,去郁热清目。
【黄柏】(味苦性寒,去皮蜜炙或酒炒。)泻肾火,滋阴补水以镇阳光,使相火不起,
而目自明。
【夏枯草】(味苦辛性凉,酒洗用。)能散郁火,清六阳热结,退翳除风,止泪明目。
【地肤子】(味苦辛性凉,砂研用。)凉血利膀胱府热,则目自清,久服聪耳明目。
【蔓青子】(味苦甘性症气温,炒研用或蒸。)为末酒调服,下气利五脏,通中明目。
【青葙子】(味苦性凉,微炒。)明目退翳障。
【决明子】(味苦咸性凉,炒捣碎。)除热去翳明目,主肝热清盲,作枕无目疾。
【石决明】(味酸咸性温平,火研碎。)坠翳膜,明目除昏。
【密蒙花】(味甘性寒平,酒洗入药。)主治青盲翳障,赤涩多眵,消目中赤脉。治
小儿疳眼,痘毒入目。
【白蒺藜】(味甘辛性温寒,炒研去刺。)破瘀血结风壅,退翳明目。
【川木贼】(味甘苦性微寒,酒浸。)破积结益肝,退翳明目。
【旋复花】(味甘咸,性温平。)去五脏风热,清头目郁滞。
【茺蔚子】(味辛甘,气温平。)行血退热,明目除昏。
【谷精草】(味辛性温,酒洗。)除风热,治阳明热齿痛,除翳障明目。
【石膏】(味淡性寒,火。)泻胃火,除阳明头目热壅胀痛。
【磁石】(味酸咸性寒平,火。)醋淬为末入药,滋阴益肾水,降火明目。
【人参】(味甘,性温平。)补诸虚不足,气虚内障,陷翳不起,或服破气过多,两目
愈昏,宜多服久服,则目复明。
【黄】(味甘性温,蜜炙。)佐人参同功。
【枸杞子】(味甘性温。)滋肾水不足,益阴明目。
【五味子】(味辛酸性温。)益气强阴,除热滋肾水,上荣于目。
【柏子仁】(味甘性温,去油用。)同血药磨,能益心肾,安神明目,久服不老。
【楮实子】(味甘性寒,焙干。)能益气补肾,荣肌肤明目,久服轻身不老。
【楮白皮】(味辛甘性平。)为绳晒干,烧灰点目用。
【菟丝子】(味辛甘平,酒者作饼,烙干用。)补阴益精气,荣肌肤明目,久服轻身。
【覆盆子】(味甘性温,炒研用。)益精补肾,滋荣于目。
【肉苁蓉】(味咸性温,酒洗去甲焙用。)滋肾不足,补阴壮水,明目除昏。
【茯神】(味甘淡性平,去木研末水飞用。)安神明目镇心。
【沉香】(味辛甘性温。)能升能降,和气明目,为末入药,不见火。
【五倍子】(味酸咸,性微温,微炒研末。)泡汤洗眼,除风止泪,收烂弦退翳。
【川椒目】(味辛苦,性温平。)除湿热,治盗汗,利渗有功。所以湿热下行,目自明。
【川椒】(味辛性热,炒去汗研。)滋肾气,年高气弱,肾不上荣,目昏者可用。东
垣云∶用之于上,退两目之翳膜;用之于下,除六腑之沉寒。
【槐角子】(味苦性寒。)为太阴虚星之精,入猪胆汁内浸七日,吞服明目。
【槐枝】(味苦性平。)煎汤洗目,除风泪明目。
【秦皮】(味苦性微寒)煎汤洗目,去风毒,除翳膜,收烂弦冷泪。
【桑叶】(味苦甘性寒)浸水洗目,去风热止泪,除昏明目。
【艾叶】(味苦辛性温。)或煎汤或熏药,能去风邪,收烂弦,止冷泪。
【冻青叶】(味口性口。)浸汤洗目,去风热,收烂弦,止冷泪。
【羊肝】(味甘性温,炙燥为末入药。)或煮烂捣如泥,和众药,能补肝明目。
【羊胆】(味苦性寒,取汁熬膏。)明目除昏翳。
【猪胆】(味苦性寒。)或作膏或调药,治如上。
【猪胆皮】
【青鱼胆】(味苦性寒,取汁作膏点目。)有用制甘石装入,有用黄连末装入,候作散点,
去热明目。
【鸡胆汁】(味苦性寒。)取甘石末和汁晒干研点目,除风障。
【鼠胆汁】(无制)取汁滴目内,治雀目。
【熊胆】(用水化开,拌甘石,焙干研,人药再研。)明目去热退翳。
【石胆】(汁点石用。)其汁点目,立时复明。其石末,能退翳障,除老膜,治青盲,
但世所难得。
【蚺蛇胆】(味甘咸,有小毒。)用井水研,点目止痛,涂外皮消肿。
【蛇蜕】(瓦上焙干研末。)除风退翳膜。
【蝉蜕】(去头足土。)明目散风,除障膜。
【蚕蜕纸】(火炙燥研。)退翳除昏。
【夜明砂】(研水飞过。)治雀目,但至黄昏则目不见是也。
【白蜜】(炼如法。)明目止痛。
【青盐】(明者洗净晒干。)去风住痒止泪。
【食盐】(净者如雪研。)能散血住痒,止泪除风明目。
【胆矾】(研末入药,再和研。)除风去翳膜。
【明矾】(明者研末入药。)除风止泪,开翳膜,明目,收烂弦用枯过者。
【空青】(火醋淬研末。)去翳障,除青盲老膜,明目。
【金精石】(火研,水飞用。)治效同上。
【牛黄】(无制。)镇心明目。
【冰片】(味辛性热。)能散风热,除翳障,止风泪,不可多用。
【琥珀】(研细末入药,有以微火煨,非也。)明目去翳障。
【珍珠】(铁器中为末,研极细。今人有入豆腐内煮,此其凿也。珠本清明光洁,取以明目,
以火制煮良,不失其良性乎?)
【青礞石】(制法见备录详。)能降火去翳膜明目。
【古铜钱】(火醋淬为细末。)镇肝磨翳膜止泪。
【甘泉石】(过研末。)去翳膜明目。
【花蜘蛛】(醋浸新瓦焙干,去头足为末用。)除翳障,愈烂弦,去风止泪,明目镇肝。
【黄丹】(飞过入药。)明目除昏,去翳障。
【焰硝】(火雪白,放土地上一宿。)止风泪,住痒除翳。
【朴硝】(吹鼻洗目用之。)能散风止泪息痒。
【玄明粉】(味辛咸性寒,要好明净者,制法见制法备录。)点目能光明,去热散血;洗
眼能消风,息痒止泪;服则降火清心。为眼科之要药。
【炉甘石】(火红淬入三黄汤内,淬五七次尤佳。复用防风通圣散汤悬胎砂罐煮干,露一夜,
焙干研如尘。凡点眼药以此为君,其余因证加减。)主退翳膜明目。
【白硼砂】(明亮者研。)明目清热退火。
【朱砂】(性寒,要万山有神气者佳。细研水飞过,入药又研。)能镇瞳人,退火消翳障。
【砂】(拣明亮洁白刺舌者打碎,乳汁浸一夜,瓦器焙干,入药研极细。)去多年老膜,
肉攀睛,以其有烂肉之功,用之者戒勿多用。
【铜绿】(乳汁浸,焙干研末。)除翳障,愈烂弦,去风止泪,明目镇肝。
【蕤仁】(去衣绵纸裹入众药,再研极细。)除翳膜,开内障,治目为要。
【乳香】(明净滴珠者打碎,箸炙去油研末用。有加清水研如浆,澄下晒干入药研。)止痛和气,散风热。
【没药】(制法功效,并同乳香。)
【雄黄】(鲜明者研细末。)搐鼻以解风热,散翳开障,目暴病者用之。
【铅粉】(真者火黄色入药。)退翳除昏止泪。
【玛瑙】(犬肉内煮过火醋淬,焙干研细末,入药再研。)除翳膜明目。
【珊瑚】(无制,研极细末,入药再研。)除翳明目。
【麝香】(无制,极真者,自开当门子为佳。市肆卖者多搀大黄及五灵脂、蜜陀僧之类,亦有伪造复装入卖者,
须要辨真。如不真者,必须加倍入研极细,庶不损目。)能通关窍开翳膜,疏风热。
【贝齿粉】(火研极细无声,入药用。)除翳膜久障用之。
【蛤粉】(如灰研,水飞再研。)除翳膜,收风泪。
【龙骨末】(火研极细无声。)去老膜,止风泪。
【玄精石】(火研水飞,轻浮者再研。鲜有真者,只用水精为佳。)明目退翳,去障除昏。
【云母石】(研一日水飞,焙干再研,入众药同研极匀为末。)明目除障。
【轻粉】(一名腻粉,无制,惟要真正者,必须自制佳,如不自制,须亲看其扫盆者真。
不然,市卖者多搀雪母、石膏、蚌粉之类。和众研极匀。)明目除昏收泪,不宜多用。
【石蟹】(制法功用与石燕同。)
【石燕】(火红,入醋淬五七次,用焙干研水飞过,入药再研。)去翳膜,除昏止泪。
【海螵蛸】(惟研极细。)去翳膜收泪。
【血竭】(灯心同研成粉,入药再研极匀。)散血明目。
【白丁香】(即麻雀粪,白而成粒者佳,黑头不用。取白者用三黄煮过,净水飞过,取轻
浮者晒干。其性能烂肉,不宜用多。)去肉攀睛,多年翳膜。
【鹰条】(出山谷石崖穴,鹰哺雏时,即有粪条,取来,三黄汤煮过,再入清水飞
轻细者晒干用,尤毒于白丁香。大去翳膜。)
【鸦翅】(用微火燃焦,为末和药研。)翳膜久障用之。
【金锡】(即蜜陀僧金色者,研如尘,飞过复研,同众药又研匀。)同前。
【翠白】(即上料细瓷器碎如豆大,缸片盛之,入明炉火红如瓷胶,候冷即青翠,为末研极细。)能摩翳膜。
【巴豆霜】(味辛性热有毒,取肉用纸细包,捶去油,换纸无油为度,用净白纸包过一宿,以纸
不油为妙,方和众药研极匀。)有烂肉去老膜,除翳障之功。
【姜粉】(味辛性热,将生加细切,石臼捣绞汁,汁浓沉底者晒成粉。)能散结热,疏风散瘀血。
【斑鸠肉】(味甘平,无毒。)主明目,多食其肉,益气利阴阳。
病机
属性:丹溪曰∶眉棱骨痛厉风热与痰类,头风痛作风痰处。
或云∶眉骨痛有二,眼属肝,有肝虚而痛,才见光明则眉骨痛甚,宜服生地黄丸。有眉棱
痛目不能开,昼静夜剧,宜导痰丸汤之类入茅茶,二陈汤吞青州白丸子亦效。
甫见眉骨痛者,多是肝火上炎,怒气甚者多有此病。其谓风证,亦火之所致,热甚生风
是也。大抵抑肝火,有风痰则兼而治之。
药方
属性:洗肝散治眉棱眼眶骨痛不可忍。(方见目门。)
二陈汤(方见痰门。)
(东垣)选奇方治眉骨痛甚。
防风羌活黄芩甘草(各一钱)
上水盏半煎八分,食后温服。
防风羌活汤治眉棱痛,而风寒痰湿宜此。
防风羌活细辛黄芩南星半夏白术甘草
上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丹溪)黄芩白芷散治眉棱风热痛。
黄芩(酒洗,二钱)白芷(一钱)
上为细末,食后临卧,清茶调下。
二乌散治眉棱骨痛,兼有风病亦此。
川乌草乌(俱用童便浸,炒去毒。)细辛羌活黄芩甘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清调下。
病机
属性:经曰∶鼻者肺之外候。又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又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鼻
渊。又曰∶鼻热甚出浊涕。又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巢氏病源》曰∶肺开窍于鼻,热乘于血,则气亦热也,血气俱热,血随气发出于鼻为鼻衄,
甚则大衄而口耳皆出血也。又云∶肺脏调和,则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若邪乘于太阴之经,其气
蕴积于鼻者,则津液壅塞,鼻气不得宣调,故不知香臭而为也。至于生疮变成肉,或窒塞或
流涕,皆是肺经之邪壅滞也。
《原病式》曰∶肺热则出涕,热甚怫郁于足阳明胃经,血妄上行出于鼻,名曰衄,鼻出清涕
名曰鼽。夫五行之理,微则当其本化,甚则兼其鬼贼,故经曰∶亢则害,承乃制也。《易》曰∶
燥万物者莫乎火。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及身热极则反汗出也。水体柔顺,而极则反冰
如地也。土主湿阴,云雨安静。土湿过极,则反为骤注、烈风、雨淫溃也。木主温和,而生荣风,
极则反凉而毁折也。金主清凉,秋凉极而万物反燥也。皆所谓过极则反兼鬼贼之化,制其甚也。
由是肝热甚则出泣。心热甚则出汗,脾热甚则出涎,肺热甚则出涕,
肾热甚则出唾也。凡痰涎唾涕稠浊者,火热极甚消烁致之然也,或言鼽为肺寒,误也。彼但见
鼽嚏鼻窒,冒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塞,热气郁怫而病愈甚也。
病机
属性: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为嚏。夫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则痒而嚏也。有
故以物扰之而嚏,有视日而嚏者,盖太阳真火耀于目而扰于心,则火热冲上,鼻中痒而嚏也。有
风热上攻,头鼻壅塞,有因嚏而痛者,虽证候之不同,同为热也。凡为病不同,邪热所乘之经
有异故也。鼻窒与嚏痒者,热客阳明胃之经也。鼽涕者,热客太阴肺之经也。盖鼻者,足阳明
胃经所主,阳明脉左右相交,注于鼻孔。又鼻者肺之窍,故肺气通于鼻。其邪热干于二经,发于
鼻而为窒塞、鼽涕之证。故经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病机
属性:肺气通于鼻,清气出入之道。肺脏热邪壅滞,上焦郁结,伏留不散,而成痈之患矣。
病机
属性:丹溪曰∶酒鼻多是饮酒之人,酒气邪热熏蒸面鼻,血热壅滞而成鼻赤色者也。或有肺
经素有风热,虽不因酒,亦自红黑而生也。
脉候
属性:右寸脉浮洪而数,为鼻衄、鼻。
左寸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
治法
属性:心肺有热而鼻为之不利也,或外伤风寒,内热愈窒,筑塞不闻,或流清涕,或痒而涕者,
宜麻黄、桂枝、细辛、辛荑之辛味以散。不因外感而惟内热煮宜芩、连、栀子之苦味以泻之。
二法为治鼻之大纲也。
治法
属性:《杂着》云∶鼻多浊涕,平素郁热壅塞不闻香臭者,当作肺热治之,宜清金泻火清痰。或
丸药噙化,或末药轻调缓服久服,无不效矣。此余所亲见而屡验者。其平时原无鼻病,今忽一
时偶感风寒,而致窒塞声重,或流清涕者,作风寒治之。
鼻热生疮,色红,内无壅塞,此为血热,宜用生地黄、四物汤加酒制片芩,酒拌红花、生甘
草、麦门冬、天门冬之类。
治法
属性:鼻渊,经曰∶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刘河间用防风通圣散加薄荷、黄连各二钱水煎服。
治法
属性:鼻酸,乃痰火之所为也,宜凉膈散加荆芥穗、苦桔梗之类。
鼻痒,乃热则生风故也,故防风通圣散加白附子、僵蚕之类。
药方
属性:生地黄汤、麦门冬散、川芎三黄散、黄芩芍药汤犀角地黄汤(以上方并可治鼻
衄。见血证门。)
定命散治胆受胃热,循脉而止于脑,血溢妄行,衄血汗。
朱砂水银麝香(各等分)
右为细末,每服五分,食远新汲水调下。
药方
属性:(《局方》)防风通圣散治肺经风热壅塞,鼻窒不通,不闻香臭,或感风寒,热来
浊涕皆可服。(方见风门。)
(《直指》)通圣散治肺气不清,鼻塞不利。
鼠粘子桔梗紫菀桑白皮荆芥穗(各二钱)甘草(六分)水盏半、姜五片
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辛荑汤治肺气不利,头目昏眩,鼻塞声重,咯吐稠粘。
辛荑川芎白芷甘菊花前胡石膏白术生地黄薄荷赤茯苓陈皮(去白。
各一两)甘草(炙,二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
(《济生》)辛荑散治肺虚为四气所干,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不通,不闻香
臭。
辛荑川芎木通细辛(净)防风羌活本升麻白芷甘草(炙。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河间)丽泽通气散治鼻不闻香臭。
黄(八分)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葛根(各六分)炙甘草(四
分)麻黄(冬月加)川椒白芷(各二分)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枣二枚、葱白三寸,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忌一切冷
物,勿于风寒之处坐卧。
(《良方》)防风汤治鼻塞不闻香臭。
防风栀子(七枚)升麻石膏(二两)麻黄(半两)官桂(去皮,半两)
木通(二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御药)菖蒲散治鼻内窒塞不通,不得喘息。
菖蒲皂角(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仰卧片时。
(《良方》)御寒汤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人鼻塞。
黄陈皮人参升麻(各五分)苍术(七分)款冬花黄连(各一分)
佛耳草白芷防风羌活甘草(炙。各二分)
黄柏(二分)水二盏煎八分,食远稍热服。
(《良方》)双芎散治伤风鼻塞声重。
川芍(一两)抚芎(两半)细辛(半两)薄荷叶(两半)川乌(一两)白芷甘草(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葱茶调下。
(《良方》)芎散治鼻塞为痈。
芎槟榔肉桂麻黄防己木通细辛石菖蒲白芷(各一分)木香川椒甘草(炙。各半分)
上咀,每服三钱,水二盏、姜三片、紫苏叶少许煎八分,食远服。
(《医林》)川芎散治伤寒鼻塞。
苍术(米泔浸,五两)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甘草(炙。各一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葱白三寸煎七分,温服。
南星饮治鼻窒塞不通,风邪入脑,宿冷不消,鼻内结硬。
南星(不拘多少汤泡二次,切片焙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枣七枚、甘草少许,食
后三四服,其硬物自出,脑气流转,
浊涕自收,仍用大蒜、荜茇杵作饼,纱衬炙热,贴囟门,熨斗熨透,瘥。
人参散治肺气不通,鼻塞上壅。
人参白茯苓陈皮黄芩麻黄羌活川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各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食后温服。
荜澄茄丸治鼻塞不通。
荜澄茄(半两)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二钱半)
上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临卧噙化津咽下。
南木香膏治鼻塞不利。
南木香川当归川芎通草细辛蕤仁(去壳)白芷(各等分)
上咀,和羊髓熬白芷,色黄去渣,为丸豆大,一粒塞鼻内,立通。
通关散治脑风鼻息不通,不闻香臭,或流清涕多嚏,肩项拘急,头目昏痛,风府怯寒。
原蚕蛾(瓦上焙黄)白附子(炮)益智仁白蒺藜薄荷苦参(各一两)
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和剂》)通顶散治鼻塞不闻香臭。
胡黄连(研)滑石(研。各一分)瓜蒂(七枚,研)麝香(一钱)蟾酥(半钱,研)
上研勾,每用少许吹入鼻内即瘥。
瓜蒂散治鼻塞不闻香臭。
瓜蒂藜芦(各等分)
为细末,每用一钱绵裹塞鼻中。
药方
属性:防风汤
黄芩人参甘草川芎麦门冬(去心)防风(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调服,食后日三次。
川椒散治鼻流浊涕。
川点椒(炒出汗)诃子(煨去核)白姜川芎官桂细辛白术(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酒调服。
(《三因》)苍耳散治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
苍耳子(二钱半,炒)辛荑仁(五钱)薄荷叶(五钱)白芷(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葱汤或茶清食后调下。
(《瑞竹》)千金辛荑膏治鼻塞脑冷,清涕常出。
黑附子(炮去皮)川椒(去目炒)川芎细辛吴茱萸干姜(各钱半)桂心(三钱)皂角屑(钱半)
上用猪脂二两煎油,先一宿以米醋浸煎八味药,取入猪油内同煎,以附子色黄为度,用绵蘸药塞鼻中瘥。
神愈散治肺热鼻流浊涕,窒塞不通。
细辛白芷与防风,羌活当归半夏芎。
桔梗陈皮茯苓辈,十般等分锉和同。
三钱薄荷姜煎服,气息调匀鼻贯通。
细辛散治肺伤风冷鼻流清涕,头目疼痛,胸膈不利。
细辛(一两)附子(炮去皮尖)白术诃子(六枚)蔓荆子芎桂心(各
二分)枳壳(麸炒)甘草(炙。各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六分,食后温服。
鼻柱膏治鼻常有清涕。
桂心细辛干姜(炮)川椒(去目,净者炒出汗)皂荚(一分)
上各五钱为细末,羊脂和成膏,枣核大,绵裹塞鼻孔。
药方
属性:(《易简》)白黄散治鼻、肉、鼻痔等症。
白矾雄黄细辛瓜蒂(各一钱)
上为细末,以雄犬胆汁为剂,如枣核,塞鼻中。
(《御药》)辛荑膏治鼻生肉,窒塞不通,有时疼痛。
辛荑叶(二两)细辛木通木香杏仁(泡去皮尖,研如泥)白芷(各五钱)
上用羊髓猪脂二两和药于石器内,慢火熬成膏,取赤黄色放冷,入片脑、麝香一钱为
丸,绵裹塞鼻中,数日肉脱即愈。
(《三因》)羊肺散治肺虚上壅,鼻生肉,不闻香臭。
羊肺(一具,洗)白术(四两)木通肉苁蓉川芎(各一两)干姜(炮八钱)
上为末,以水调稀稠得所,灌入肺中煮熟,细切,焙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米饮送。
(《直指》)通顶散治鼻痈。
瓜蒂藜芦(各一分)皂角(半分)麝香(少许)
上为末,吹此入鼻。
雄黄丸治同前。亦治肉。
雄黄(五分)瓜蒂(二个)绿矾(一钱)麝香(少许)
上为末,吹入鼻中。
千金肉方(一名瓜丁散)
瓜蒂华阴细辛(等分)
为末绵包少许塞鼻。
丹溪方治鼻肉,胃中有食积,热痰流注。治本当消食积。
蝴蝶矾(二钱)细辛(一钱)白芷(半钱)
为末内鼻中。
(《良方》)山茱萸丸治鼻痈。
山茱萸大黄(酒炒)菊花(各一两一分)朴硝(一两)附子(炮去皮脐)
独活(各二分)秦艽(一两半)蔓荆子(去白皮)栀子仁(炒)防风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下。老人亦宜服之。妊妇去附子加细辛半分。
二丁散治鼻中肉。
苦丁香丁香粟米赤小豆(各七粒)石膏(少许)
上为细末,吹入鼻中,如不闻香臭及偏头风皆效。
地龙散治息内。
地龙(去土炒,一分)猪牙皂角(一枚)
存性研为末。先洗鼻内,净,以蜜涂之,敷药少许于内,流出清水,尽则肉自除。
通草膏治鼻痈有肉,不闻香臭。
通草附子(炒)细辛(各等分)
上为细末,蜜丸,如枣核大,绵裹塞鼻内。
药方
属性:(《局方》)人参顺气散(方见风门)藿香正气散(方见呕吐门)皆可治鼻痛。
(《直指》)杏仁细辛膏治鼻痛。
杏仁(去皮尖)细辛白芷(各一钱)全竭(两枚,焙)
上为末,油调敷。
(《局方》)甘露饮(方见积热门)黄连阿胶丸(方见嗽门)并治鼻疮。
(《直指》)革丹散治一切酒并鼻上赘肉,面生粉刺雀。
黄革丹(二钱半)砂(五分)巴豆肉(十个,去油)酒饼药(一钱半)
上件同入罐子中,以慢火熬三四沸取下,续入研细锻石三钱、鸡子清和匀毕。凡酒
鼻以鹅毛蘸扫红处,日一次。粉刺雀,小竹杖挑药点,才见微肿便洗去。鼻上肉赘敷
之,半月取出,脓血自成痂落矣。
(《和剂》)白龙丸治酒鼻、面上肺风疮。
白龙丸末逐日洗面如澡豆法,更腌少时方以汤洗去,食后常服龙虎丹一帖,(亦见
和剂),半月莹洁。
(《良方》)蓖麻子膏治酒鼻、肺风面赤生疮。
蓖麻子(去壳研)轻粉(研)沥青(研)硫黄(研)黄蜡(各二钱)麻油
(一两)
上熬成膏,以瓷盒盛,每用少许擦于患处。
荆芥散治肺风。
荆芥穗(四两)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炒)甘草(炙。
各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椿根汤治疳食口鼻。
椿根(去皮切,一升)葱白(细切,半升)豆豉(半升)盐(半合)川椒(去
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一合)
上合和,以醋及清泔各三升煎十数沸,约一升,分作三服,有恶物下即效。小儿量大
小加减。
地黄煎治鼻生疮,痒痛不止。
生地黄汁生姜汁(各一合)苦参(一两,锉)酥(三合)盐花(二钱,后入)
上将地黄汁、生姜汁浸苦参一宿,以酥和于铜石器中煎至半,却入盐花,候汁入酥尽去
渣,倾入盒中。每用少许滴于疮上。诸风热疮亦皆治之。
栀子仁丸治肺热鼻发赤瘰,名曰酒鼻。
栀子仁(不拘多少微炒)
上为末,溶黄蜡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茶酒任下。
天柏茶治肺火鼻红年久,服诸药不效。
天门冬(去心)侧柏叶细茶(各一两)
上三味和捣一处,每日用一撮于罐中,以滚水冲入,闭气勿泄,少时用汤当茶吃,
日五七次,一月全愈。
白矾散治肺风酒鼻等疾。
白矾硫黄乳香(各等分)
为末,绵裹塞鼻中。
硫黄散治酒鼻生黑粉刺。
硫黄轻粉(各一钱)杏仁(十四个,去皮尖)
上为细末,唾津调,临卧时涂鼻上,早晨洗去。
(《医林》)大风油治酒鼻。
草乌尖(七个)麝香(少许)
为细末研匀,入大风油以瓦盒盛,火上调匀。先以姜擦,日三次。专治肺风
鼻面赤。
二神散治赤鼻久不瘥。
大黄朴硝(各等分)
为末,津调涂鼻上。
药方
属性:葫芦酒∶治鼻塞、眼昏疼痛、脑闷。用葫芦子打碎,醇酒半升浸之,春三、夏
一、秋五、冬七日,少少内鼻中。有以童便浸亦效。
脂膏方∶治卒食物从鼻中缩入脑中,介介痛不出。用牛脂或羊脂如指大内鼻中,以鼻
吸取脂入,须臾脂消,则物逐脂俱出也。雁鸭脂亦可用。
鼻塞不通∶用小蓟一把,水二升煮一升,去滓分服。
又方∶用荜澄茄五钱、薄荷叶三钱、荆芥穗一钱为末,炼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
噙化津咽。
又方∶治鼻痈脑塞,用青甜瓜茎为末,吹鼻中,亦治肉。
又方∶用皂角炙为末,如小豆大,以竹管吹入鼻中。
又方∶用干姜末蜜和塞鼻中。
治鼻中肉∶用枯白矾为末,面脂和,绵裹塞鼻中,数日肉随落。
治久患鼻疮,脓血臭者∶用百草霜研细,冷水调服三钱。
治鼻中外瘤,脓血出∶用蜂房炙为末,酒调方寸匕,日七服。
治鼻面酒∶用鹧屎一合研,以腊月猪脂和,每夜敷之。
治鼻疳及鼻中生疮∶用黑牛耳内垢敷之。
又方∶用橘核微炒为末,每服一钱,研胡桃肉一个,同酒调服。
一方∶治鼻窒塞不通,用槐叶五两、水五盏,煎取二盏,量下葱三茎、豉一撮再
煎一二沸,分二服。
《圣惠方》∶治鼻塞多年,不闻香臭,水出不止。以蒺藜二握,当道车研过,以水一
大盏煎取半盏。仰卧先满口饮食,以汁一合灌鼻中,不过再灌之,嚏出一两个肉似赤
蛹虫,即瘥。
《肘后方》∶治鼻病酒,以马蔺子并花杵烂敷之佳。
又方∶治鼻塞,烧麻鞋灰吹鼻中,立通。
《经验方》∶治酒鼻,以新银杏嚼烂敷于鼻上,不过五七次如故。
一方∶治鼻渊脑泻,用生附子为末,煨葱,涎和如泥,夜间涂涌泉穴,自愈。
药方
属性: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坐,治鼻中患,通脚痈
疮,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久行彻闻十方。
一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疮。
一法∶端坐伸腰、徐徐以鼻内气,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泪苦出。徐徐闭目吐
气,去鼻中肉、耳聋,除伤寒头痛诜诜,皆以汗出为度。
药方
属性:囟会(一穴,在上星后一寸五分是穴,灸七壮,治鼻痈鼻痔。)上星(一穴,
在发际上二寸。灸三七壮,治鼻流清涕、浊涕。)通天(二穴,在承光后一寸,
灸七壮后鼻中必出臭积一块,方愈。)人中风府百会风池大椎(以上
穴皆可治前证。)曲差合谷(上二穴并治鼻流臭秽。)迎香(治鼻窒塞
不通,多涕鼽衄。)
病机
属性:《内经》曰∶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外候。又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又云∶
脱精者则耳聋。
又曰∶心通窍于耳,阳气上甚而跃,故耳鸣也。
巢氏曰∶肾为足少阴之经,而藏精气通于耳。耳,宗脉之所聚也。若精气调和,肾脉强
盛,耳闻五音。若劳伤血气,兼受风邪,损于肾脏则精脱,精脱者耳聋。然五脏六腑十二经
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肾脏气逆,名之为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
则令耳聋。其肾病脱精耳聋者,其候颊颧色黑。手少阳
之脉动而气厥逆而耳聋者,其候耳内也。手太阳厥而聋者,其候聋而耳内
气满。
(《保命集》)云∶耳者,以窍言之水也,以声言之金也,以经言之手足少阳俱会
其中也。有从内不能听者主也,有从外不能入者经也。有若蝉鸣者,有若钟鸣者,有若
火状者,各随经见之,其间虚实不可不察也。假令耳聋者,何谓治肺?肺主声,鼻
塞者肺也。何谓治心?心主臭。如推是法,皆从受气之始。肾受气于巳,心受
气于亥,肝受气于申,肺受气于寅,脾受气于四季。此治法皆长生之道也。
病机
属性:诸书论聋证有六候,有气聋、热聋、风聋、厥聋、劳聋、阴聋,又有耵耳、脓耳。
大抵耳属足少阴之肾经,肾寄窍于耳也。肾通乎耳,所主者精。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
闻而聪。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主耳聋。且十二经脉上络于耳,其阴阳诸经适有交并,
则脏气入于耳而为厥,是为厥聋,必有眩运相兼。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风邪乘之,经
气痞而不宣,谓之风聋,必有头痛之证。劳役伤于气血,淫欲耗其精元,瘦瘁力疲,
昏昏聩聩而哄哄然者,是谓劳聋,必兼虚怯等证,此好色肾虚者有之。有痰火上升,郁于
耳中而鸣。有热乘虚随脉入耳,结为脓汁,谓之脓耳。或耳间有津液风热搏之,结硬成核塞
耳,亦令暴聋,此为耵耳。前是数者皆当推其肾脉,风则浮盛,热则洪大,虚则涩而微。
风者散之,热者清之,肾虚者补益之,痰火者凉而降之,各随其宜而治之,岂有不聪听者
也?
病机
属性:《原病式》曰∶聋之为病,俗医卒以悍燥烈之药制之,往往谓水虚冷故也。夫岂知
水火之阴阳,心肾之寒热,荣卫之盛衰,犹权衡也。一上则必一下,是故高者抑之,下者
举之,此平治之道也。夫心火本热,虚则寒矣;
肾水本寒,衰则热矣。肾水既少,岂能反为寒耶?世俗又云∶老人多是虚冷而无热,此世
之误也。凡老人之气衰,多病头目昏眩,耳鸣或聋,上气喘咳,涎唾稠粘,口苦舌干,筋
痿脉促,二便秘结,此皆阴虚阳实之证。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惟是孤阳独盛,见证
皆火,又以热药与之,是以益火也。大寒之药故不可服,而惟以温平调理,计出万全。
耳鸣有声,非妄闻也。耳为肾窍,交会于手太阳、少阳,足厥阴、少阴、少阳之经。若
水虚火实而热上甚客其经络,冲于耳中,则鼓其听户,随其脉气微甚而作诸声音也。
丹溪云∶耳聋属热,少阳、厥阴热多,有气秘者亦是为热。气秘者耳不鸣。
病机
属性:王节斋云∶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秘塞。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
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遇此证当审平昔饮酒浓味,上焦素有痰
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证多因先有痰火在上,又兼恼怒得者最多。怒则气上,少阳
之火客于耳。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人必多怒,当见劳怯证。
病机
属性:凡人大病之后而耳聋者,多是气虚。若老人耳听渐重,亦是气虚。重而兼鸣者亦有痰,不
宜峻补。
脉候
属性:两寸脉洪大,痰火耳鸣。肾脉洪盛为肾火。心脉微涩为耳癫痰。肾脉濡涩为虚,短而
微者阴虚。左心洪数
心火上炎,两尺洪数相火上炎,其人必梦遗耳鸣或聋。耳聋脉缓大而涩者死。
治法
属性: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凡用清痰降火之药,须兼味辛行气通
窍之药,方得治法之要。古方用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针砂,将酒含口中,用紧磁石一
块绵裹塞耳,左聋塞左,右聋塞右,此欲导其气而通其闭也。有峻用痰火药则反伤脾胃,
亦不能开其塞。有急补气虚则火愈上,而亦不能开。惟以前法,痰火药中佐以辛温之味,
细细平治,自然痊愈。予见攻之太过反伤正气,变生他疾者有之,此又不可不察也。
治法
属性:忧愁思虑则伤心,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房劳过度则伤肾,肾虚精竭亦必致耳聋、
耳鸣。药宜泻南方补北方,滋阴降火为主。心虚当宁心顺气,宜辰砂妙香散、平补镇心丹
选用之。肾虚者宜益精补肾,肉苁蓉丸。
治法
属性:大病后耳聋及阴虚火动而聋者,宜补阴降火,四物汤加黄柏主之。又云∶耳鸣、耳聋皆
是阴虚火动,补肾丸、虎潜丸、滋阴大补丸之类皆好。
耳聋属少阳厥阴热多,当用开痰散风热,防风通圣散主之,滚痰丸之类,四物汤吞
当归龙荟丸降火,间用复元通气散调其气。以大补丸治耳欲聋,用黄柏一味不拘多少细
切盐酒拌,新瓦上炒褐色,为细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气虚以四君子汤煎汤
送下,血虚以四物汤下。
耳鸣甚,当归龙荟丸,多饮酒人宜木香槟榔丸。
一法∶治耳聋,以茱萸、草乌尖、大黄三味为末,津调贴涌泉穴,以引火下行。
一法∶治耳聋用蓖麻子四十九粒、枣肉十枚,人人乳捣膏,石上晒干,丸如梧桐
子大,绵缚塞耳中。
又方∶用雄鼠胆汁滴入耳中妙,仍开痰散风热。
一方∶治耳脓出,桑螵蛸一个,炙麝二分,为末掺之,或胭脂。不尔,矾枯
吹之。
一方∶治耳痛,以白矾枯吹入耳中,及青矾烧灰吹之皆效。
一方∶治诸虫入耳,用香油滴入耳中,其虫即出或死耳内。或用驴、牛乳或鸡冠血
滴入皆好。
又方∶治诸虫入耳,用桃叶卷作筒,角子切齐,其头内入耳中,其虫从角中走出。
药方
属性:(《局方》)凉膈散(方见积热门)防风通圣散(方见风门)流金膏(方见
火咳嗽门)滚痰丸(方见痰门)神芎丸(方见积热门)木香槟榔丸(
方见气门)
龙荟丸(方见胁痛门)
(《济生》)犀角饮子治风热上壅,两耳聋闭,内外肿痛,脓水流出。
犀角(锉)菖蒲木通玄参赤芍药赤小豆(各一两,炒)甘菊花(去梗,
一两)甘草(炙,半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钟半、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温服。
(东垣)蔓荆子散治上焦火热耳鸣耳聋,及出脓汁。
蔓荆子(一钱)升麻(六分)木通赤茯苓桑白皮(蜜炙)麦门冬生地黄
前胡甘菊花赤芍药(各八分)炙甘草(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钟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去渣食后服。
(《选要》)茯神散治上焦风热耳鸣及聋,四肢满急,昏闷不利。
茯神(去木,一钱)羌活防风蔓荆子黄石菖蒲薏苡仁(各五分)甘
草(炙,三分)麦门冬(去心,一钱)柴胡薄荷荆芥(各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溪)鼠粘子汤治耳痛生疮。
鼠粘子苏木生甘草昆布龙胆草连翘蒲黄黄芩当归梢(各五分)红花(
少许)桔梗(钱半)生地黄柴胡黄(各四分)黄连(三分)桃仁(三粒,
去皮尖另研)
上水二钟煎一钟,食后稍热服。忌寒药、利大便。
解仓饮子治气热壅闭,失音,冒暑,耳聋或痛流脓血。
白芍药当归甘草(炙)大黄木鳖子(去壳,各二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钟半煎八分,食远服。
(《直指》)清神散治风热上壅,头目不清,耳常重听。
僵蚕(炒去丝嘴)甘菊花(各一两)荆芥穗羌活木通川芎防风(各五钱)
木香(一钱)石菖蒲甘草(各三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食后临卧茶清送下。
透水丹治人耳痒,一日一作可畏,直挑剔出血稍愈。此乃肾虚,浮毒上攻,宜服
此药。
大黄益智仁茯苓茯神山栀子蔓荆子天麻威灵仙白芷香墨(烧醋淬研)
麝(另研。各一钱)仙灵脾叶(五钱)川乌(河水浸半月,三日一换水。切片晒干。
盐一两、乌一两同炒,去盐用乌)
上为末,炼蜜和麦饭相似,以酥涂杵臼,捣万杵和成剂。每服旋丸梧桐子大三丸,会后
茶汤下。忌面、葱、蒜、韭、酒、鸡、鹅、猪、鱼一月。
芍药散治热壅生风,耳内痛与头相连,脓血流出。
赤芍药白芍药川芎木鳖子当归大黄甘草(各钱半)
上水二钟煎一钟,食后服。
犀角散治风热上壅,胸中痰滞,两耳虚聋,头重耳眩。
犀角屑前胡甘菊花石菖蒲枳壳生地黄泽泻木通羌活(各半两)麦门
冬(去心,一两)甘草(炙,一钱)
上咀,每服三钱,水钟半煎五分去滓,食后温服。
磁石散治暴热耳聋,心膈壅闷。
磁石木通桑白皮生地黄防风(各一两)枳壳(三钱,麸炒)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钟煎五分,空心温服。
药方
属性:(《良方》)芎芷散治风邪入耳,壅塞虚鸣。
川芎白芷苍术石菖蒲细辛浓朴半夏(制)紫苏茎叶辣桂木通甘草(
炙)陈皮(各一钱)
上水二钟、姜五片、葱白一根,煎一钟,食后服。
桂星散治风虚耳聋。
辣桂川芎当归石菖蒲细辛木通木香白蒺藜(炒去刺)麻黄(去节)
甘草白芷梢天南星(煨制。各钱半)
上水二钟、葱白二根、姜五片、苏五叶煎一钟,食后服。
(《和剂》)流气饮治气闭耳聋,皆当调气。本方加石菖蒲、生姜煎服。
(《良方》)追风散治耳聋闭塞不通。
藜芦雄黄川芎石菖蒲全竭白芷藿香鹅不食草薄荷苦丁香麝香(少许)
上为细末,每用些少吹入鼻中。如无鹅不食草,加冰片少许。
(《医林》)塞耳丹治耳聋。
石菖蒲肥巴豆(一粒,去壳)全蜴(一个,去毒)
上为细末,葱涎为丸如枣核,绵裹塞耳中即通。或用生川乌为末,绵裹入耳内亦效。
(《千金》)通耳法治耳聋久不闻者。
紧磁石(如大豆一块)穿山甲(烧存性为末,一字)
上二味用新绵裹塞耳内,口中衔少生铁,觉耳内如风声即愈。
(《千金》)通耳筒治耳聋,耳鸣如风声,或如钟声、钲声。
椒目巴豆(去油)菖蒲松香(各五分)
上为末,以腊溶化和调,乘热摊薄纸上,候冷卷作筒子塞耳内,一日一易,有效。
(《良方》)通气散治耳聋气闭不通。
茴香木香全竭玄胡索陈皮石菖蒲(各一钱)羌活僵蚕川芎蝉蜕(各
五分)穿山甲(二钱)甘草(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不拘时温酒调服。
菖蒲散治耳聋。
石菖蒲(十两)苍术(五两)
上锉成块置于瓶内,以米泔浸七日,取出去苍术。只将菖蒲于甑上蒸三时,取出焙干为
细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服,日进三服。或将蒸熟者作指顶大块,食后置口中,时时嚼
动,津咽亦可。
磁石浸酒方治风邪之气干于脑或入于耳,久而不散,经络痞塞,不能宣利,使人
耳中然或作旋运。
磁石(五两,捣水淘去赤汁)山茱萸天雄(泡去皮尖。各二两)防风木通
山药菖蒲远志(去心)芎细辛蔓荆
子白茯苓干姜(炮)肉桂甘菊花(各一两)熟地黄
是细锉,以生绢袋和匀盛贮,以酒二斗浸七日后,每日任饮之,以瘥为度。
药方
属性:(《三因》)补肾丸治肾虚耳聋耳鸣。
山茱萸芍药干姜(炮)巴戟(去心)泽泻桂心菟丝子(酒浸)远志(
酒浸)黄细辛石斛干地黄附子(炮)蛇床子(酒浸)当归牡丹皮
肉苁蓉(酒浸)人参(各二两)菖蒲(一两)羊肾(二枚)防风(半两)茯苓(
一两)甘草(半两)
上为末,以羊肾研细,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酒下。
(《集成》)益肾丸治肾虚耳聋。
磁石()巴戟(去心)川椒(炒。各一两)沉香石菖蒲(各半两)
上为末,每用二钱,以猪肾一枚细切,和以葱白,少盐并药湿纸包煨熟,空心细嚼酒
送下。
地黄丸治劳损耳聋。
川归川芎芍药地黄辣桂菟丝子川椒(炒)破故纸(炒)白蒺藜(炒去
刺)杜仲(姜炒断丝)胡芦巴白芷石菖蒲(各三钱)磁石(火醋淬七次,三
钱)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酒下五十丸。
(《圣惠》)鹿肾糜治肾气虚损耳聋。
鹿肾(一对,去脂膜)切细入豉汁中,以粳米二合和煮粥,入椒料如法调和,空腹
食之,作羹及下酒并可。
(《济生》)苁蓉丸治肾虚耳聋,风邪入于经络耳内虚鸣。
肉苁蓉(酒浸焙干)山茱萸肉石龙芮石菖蒲菟丝子(酒蒸)羌活鹿茸(
酒浸蒸)石斛磁石(,酒淬七次)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全蝎(十个,
去毒)麝(一字,另研旋入)
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送下。
(《本事》)黄丸治肾虚耳鸣,夜夜睡着如打战鼓。
黄(一两)羌活白蒺藜(炒去刺。各五钱)黑附子(一个,炮)羯羊肾(
一对,切片焙干)
右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后煨葱煎汤送下。
(《澹寮》)蜡弹丸治两耳虚聋。
白茯苓(二两)山药(炒,三两)杏仁(炒去皮尖,两半)黄蜡(一两,另溶)
上为末,溶蜡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细嚼,盐汤送下。
(《三因》)菖蒲丸治肾虚耳聋重听,过于思虑则其病尤甚。此药主之。
石菖蒲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三分)葱子(炒,五钱)皂荚(一锭,
火炙去皮弦子)羊肾(一对,以酒一升煮干取出,切作片子晒干)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日三服。凡欲服此药,临
睡时先安铁物所患耳边,口中以牙齿咬定,却以磁石一小块安耳内,觉气微动,此能听声,
然后服药。
(《千金》)煨肾丸治肾虚耳聋。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一钱)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各五钱)
磁石(酷淬七次,细研水飞过)
上为细末。每服用猪肾一枚,去筋膜细切,葱白、薤白各分切入药一钱、盐花一字,和
搅令勾。以十重湿纸裹,于溏灰火内煨熟。空心细嚼,用酒解薄粥送下,十日大效。
平胃镇心丹治男妇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精神恍惚,夜多异梦,惊悸烦郁,及肾
气伤败,血少气多,四肢倦怠,足膝酸疼,睡卧不安,梦寐遗精,时有白浊,渐至羸,以
致耳聋。
熟地黄生地黄干山药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茯神(各四两)
辰砂(另研为末)苦梗(炒。各一两)石菖蒲(一斤)远志(甘草水煮去心,七两)
当归(六两)龙骨(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饮汤下,温酒亦可,渐加至五
十丸。
辰砂妙香丸(方见虚损门)用石菖蒲煎汤送下,专治气厥虚损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