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次解",免费读到尾

  述:夫事有萬端,義歸一揆。鼎分三教,理出百家。皆體古而存今,盡遣邪而歸正。莫不明標輪貫,互說端倪,欲使是者是而非者非,白者白而黑者黑。其那淳風雖散,天道猶同。眾聖肩隨,羣賢角立。孔子有言不順之誚,丘明有事不輒之稱。轉治轉繁,益整益亂。所以《禮》尚大順,《易》貴隨時。天既無言,人從何欲。洎乎造化之內,品物之中,雖任自然,各循本性。匹夫所能,聖人其有不識,匹夫所為,聖人其有不解,況復玄元妙旨,大道精微?豈可輕言,妄稱得理。先者經過遂州,見龍興觀石碑上鐫道德二經,細而覽之,與今本又別。字多差錯,全無注解,亦無篇題。事既異同,義皆向背。舊云為而不恃,此云為而恃。舊云不尚賢,此云不上賢。舊云不敢為,此云不敢不為。舊云跂者不立,此云喘者不久。舊云田甚蕪,此云田甚苗。舊云多言,此云多聞。舊云無私,此云無尸。舊云不釋,此云不汋。舊云不克,此云不充。舊云小鮮,此云小腥。略叙一十條,不可徧舉。其於義類,自有區分。後學前賢,各懷所見。睹斯遺闕,寧無補云。不度荒虛,隨文解釋,分為二卷,名曰次解。不繼他人之作,自成一家之文。孰是孰非,世多鑒裁。聊示同好,希毋忽焉。謹序。

  道德真經次解

  經名:道德真經次解。唐無名氏著。上、下兩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原經無章次,整理者補。

  道德真經次解卷上

  道經

  此本與舊本雖不同,自有義理。細而議論,別有旨趣。將來君子,勿妄移改商較也。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一字分為三等,上道字屬無為無名之大道,中道字是有形可名之道,下道字謂常行應用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

  亦分為三等,上名字是未有名之名,中名字是可呼之名,下名字謂常行應用之名。

  無名,天地始;初也有名,萬物母。

  當天地未分時,為無名之始。及其清濁既分,清為天,濁為地,天覆地載,萬物盡在其間,如母之養子。母猶大道也。

  常無欲,觀其妙;常有欲,觀其徼。

  萬物之在世也,聖人觀其要妙,本從道生,復從道滅。繳猶盡也,妙猶生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有欲無欲,同出於道。

  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既有同,可謂玄矣。其中皆有妙用,為之又玄。世間萬物,並屬於此妙門而出也。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萬物從妙門出後,故有五色眩目,五音聆耳,五味爽口,為美矣。殊不知五色盲目,五音聾耳,五味爛腸,斯為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世人善解施設,上至軍國,下及黔黎,皆能巧立機權,日生萬變,成功立事,應用無窮矣。殊不知機權先起於心,應變全勞於己,功未成而身已殂,事未立而名已喪,為不善矣。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去聲先後相隨。

  無中生有,有中生無,有難必有易,有長必有短,有高必有下,有音必有聲,有先必有後。相生相成,形勢傾奪,唱和隨逐,世之六者,苟不相捨。下文云聖人以無為為治,故免於斯。

  是以聖人治,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興也而不為始,先也為而侍,侍憑於道。成功不處。夫唯不處,是以不去。

  聖人以無為而治天下,不煩言教,萬物自然。萬物興而不與爭先,所行倚恃於道,成功立事,不處其中。若夫不處,其功不去。

  三章

  不上賢,使人不争;

  不居賢能之上,故人不與争位。

  不貴難得之貨,使人不盜;

  不積聚難得之寶貨,故人無可盜竊。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情欲不起,心神不亂。

  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虛心適道,實腹修德,弱志順物,強骨安身。

  常使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不為也。

  常使世人盡知,無為無欲,知後不敢不為,聖人之治世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若以無為治世,天下無不治也。

  四章

  道冲而用之,又不盈,淵似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似常存。

  道性冲虛,用之又不盈滿,根本深邃,與萬物同宗。聖人稟之,天下莫及也。所以挫銳如愚,解忿守純,和光共位,同塵渾俗,故得湛然常存於世。

  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聖人與大道差肩,故不為人子。大道在天地前生,聖人亦在天地前生,故稱象帝之先。象帝,天地也。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蒭狗;

  蒭草狗畜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蒭狗。

  聖人奉天地,合道德之生成,不以仁蒞物,謂百姓與萬物各有自然之性也。

  天地間,其猶橐籥,

  橐,囊也,籥,管也。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忠。

  橐籥空虛如天地,受氣愈出,謂行道也。多聞惑正見,不如守忠誠\。

  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門,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谷,養也。玄屬鼻,主生,為天也。牝屬口,主死,為地也。鼻納清氣,口吐濁氣,使聯綿不絕,恬淡養神,外不入,內不出,即終身無勤勞之事。唯聖賢能修,世人罕有能行之者。

  七章

  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體道而生,任萬物自生,故能長久。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尸,土也故能成其尸。

  聖人後身先人,外身守道,不為萬物主,故萬物賴其為主也。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争,處眾人之惡,故幾近也於道。

  水性體道,形質柔弱,臨高就下,隨方順圓,眾惡皆歸,含容一切,不與物争,為萬物利,故近道。

  居善地,

  隨地形,勢高下。

  心善淵,

  水心空虛,如道不實。

  與善仁,

  水性有仁行,善利濟萬物。

  言善信,

  應物如響。

  政善治,

  洗濯一切不净。

  事善能,

  青黃赤白,並從所須。

  動善時。

  順時而動,不失其宜。

  夫唯不争,故無尤。

  如此不與物争,故無過尤。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真经次解",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