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經篇章玄頌",免费读到尾

  勇於敢章第七十三

  勇於敢殺逆神明,

  《德經》注云:勇於果敢,有所作為者,豈同自殺其身。何也?夫不仁之人,不懼神理應報之禍,始能賈勇果敢,以殺於物。既殺必報,故知當同自殺其身,明矣。

  常抑剛強是保身。

  《德經》云:勇於不敢則活。

  畏害若能心去惑,

  《德經》注云:敢與不敢,自活其身為利,自害其身為害。

  不言還有善來親。

  《德經》云:不言而善應。

  世情尚惜持謙士,天網寧矜用壯人。

  《德經》注云:天之網羅雖恢恢疏遠,刑淫福善,毫分不失。

  看取烏江臨岸處,拔山威力謝埃塵。

  項籍有技山之勢,盡刎頸於烏江。

  人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恩深祝網獨殷湯,好殺終難定紀綱。

  《德經》云:人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注云:縱於情欲,動之死地,習以為常,嘗無畏者。人君當以清靜化之。奈何更立刑法,以誅殺常恐懼也。

  文帝惡刑循五聽,

  漢文帝之時,以黃老治國,幾至刑措,可謂循於五聽。

  高皇寬法約三章。

  漢高祖先入關,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史民皆安堵。

  順天治物人從化,

  《德經》注云:若人君導以寡欲,靜以無為,則人懷其生,咸皆畏死。

  代匠掄材手自傷。

  《德經》注云:人君代天理物,若行刑罪不中,亦猶拙夫代匠新木,豈唯方圓不得其法,希有不傷其手矣,可不慎之?

  鑄鼎成功分道德,攀龍髯去白雲鄉。

  軒皇治世,弘濟活之心,非惟四方清靜從化,抑以鼎成功就,天垂龍髯,乘彼白雲,至于帝鄉。

  民之饑章第七十五

  人君奢侈即民饑,

  《德經》注云:天下之人所以饑乏不足,以其君上食用,賦之太多。

  難治還綠政有為。

  《德經》云:人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也。

  居位厚生求富盛,窮途輕死轉疲羸。

  《德經》注云:居位者不能抑損有為,因之損下益上,百姓窮竭,無以供輸,既不重生,使成輕死。

  逼身爵祿無心後,

  《德經》注云:夫獨無以生為務者,爵祿不在意,財利不入心,任運\虛懷。

  滿院蓬蒿養性時。

  《德經》注云:雖貧賤,不可以利害生。張仲蔚所居,蓬蒿滿院。

  直到垂衣分至化,自然難拔太平基。

  若人君垂衣闡化,需民自足,鈴固太平之基矣。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草木敷榮展厚陰,

  《德經》云: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和氣存。

  因知枯槁雪霜侵。

  《德經》云:其死也枯槁,和氣去。

  直如合抱藏幽澗,卻被纖枝出衆\林。

  《德經》注云:根本強盛,故處於下;枝條柔弱,故生於上。蓋取其柔弱在上,強梁在下。

  柔弱全生堪用意,強梁失性可驚心。

  《德經》注云:生之柔弱和氣全,死之堅強和氣散。欲明守柔弱者全生保年,為強梁者亡身失性也。

  符堅輕敵亡師旅,氾水不流冤氣深。

  符堅恃富盛之勢,恣強梁之性,敗於淝水,瀝水為之不流,終喪其身。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須知天道諭張弓,

  《德經》云: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舉下抑高分至公。

  《德經》云:高者抑之,下者舉之也。

  自損有餘嫌屋潤,常嗟不足見途窮。

  《德經》云:損有餘而補不足。

  雖恢皇業猶藏德,

  《德經》注云:聖人不欲天下知己之賢,是匿其功德之名,畏天之道,以損有餘。

  廣福蒼生匪恃功。

  《德經》云:功成而不處。

  涿鹿罷兵真氣在,便迴鑾轄訪崆峒。

  黃帝罷戰泳鹿,訪道崆峒,見廣成子也。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方圓似水分柔弱,

  《德經》云:柔弱莫過於水也。

  能勝剛強理甚明。

  《德經》云:柔勝剛。

  受垢推恩同渤懈,責躬成化服寰瀛。

  《德經》注云:人君若能象水之德,納污受垢,無所忌諱,置誹謗之木、敢練之鼓,是謂社稷明主,得道賢君也。

  縱知深旨誰宗信,各蔽常情孰肯行。

  《德經》注云:柔弱之道勝於剛強,天下之人莫不知者,知有此道而不能行。

  干木德風難繼踵,杜門高臥息秦兵。

  段干木居魏高外,秦不敢加兵於魏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天道無親福善人,

  《德經》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也。

  若持左契即全真。

  《德經》云: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既無公正徒施惠,不慮仇偉欲害身。

  《德經》注云:居位者不能持執契信,致令過有所生,且奢侈在己,常檢於人,邪枉在內,求正於外,患禍生我,要福於天,過不責躬,施刑於物。是與人子居而殺其父,與人兄居而戮其弟,方欲厚與玉帛,廣酬爵位,擬求解釋,其可得乎?

  忍見陳君忘大寶,信知江總匪忠臣。

  後庭基跡分明在,玉樹翻生野草春。

  陳後主不能執信臨人,唯恣奢侈,植後庭玉樹,為天下勝遊。江總乃最奉恩榮,不能匡救,復於三閣以預狎客。飛棧走筆,搜物象於八絃,鐵翁金甌,恃堅牢於一水。殊不知隋君演德,陳主迷心,俄至敗亡,為千古悲欺。豈非江總負於平昔恩寵?悲夫。

  小國寡民章第八十

  舟車雖有未嘗乘,

  《德經》云:雖有舟車,無所乘之。

  顏子簞瓢道德弘。

  《德經》注云:道在身,雖顏子草瓢,適足為甘也。

  喜見生民歸壽域,

  《德經》注云:寰宇廓清之朝,致蒼生於仁壽之域也。

  笑將兵甲護金陵。

  《德經》云: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江南六朝皆都金陵,但將兵甲以固江濱,且非蕩蕩巍巍之德。

  無心固是安殊俗,

  《德經》注云:道在身,雖子欲居九夷,亦足為樂也。

  返朴終還用結繩。

  《德經》注云:國政還淳,人皆返朴,結繩而用之,固合元為。

  知有永嘉懷愍禍,不詢良策向何曾。

  西晉武帝初以勤檢之德,平定寰區。滅蜀之後,唯餘吳國。允羊祐、張華、杜預之策,尋滅於吳。六合既清,萬邦傾向,固可弘清靜之化,復淳朴之風。而乃惑孫皓之美人,愛惠帝之弱質,迷於目前,不思遠大。何曾謂其子曰:吾荷國重恩,常思獻替,每見帝不詢經久遠圖,但說平生常語。指其孫曰:汝後必罹其禍。及永嘉之際,劉聰、劉曜為逆,併陷懷愍二帝。悲夫。

  信一實不美章第八十一

  莫愛美言終不信,信言不美益人多。

  《德經》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心匿耀真修習,辯口矜能詐唯阿。

  《德經》云:善者不辮,辮者不善。唯阿者,諂徇之辭。

  朴質忘機齊抱瓷,縱橫違性薄懸河。

  抱翁無機勝懸河有辮。

  聖人利濟民歸德,

  《德經》云: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玉燭須調物象和。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經篇章玄頌",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