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經篇章玄頌",免费读到尾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達識迷根共一途,

  《德經》注云:了悟則出生,執迷則入死也。

  若論清濁理還殊。積功累德沖青漢,

  溺俗貪名歎白鬚。能想蓬瀛分了悟,

  不嫌情欲認凡愚。維山略住雲頭處,

  應笑紅塵蔽九衢。

  王子晉得道維山,乘彼白雲,舉袂謝時人而去。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萬類皆因道始生,

  《德經》注云:道始生者,一也。一生陰與陽,陰陽生萬類,是知衆\類非道不生也。

  聖人弘德法圓清。

  《德經》注云:天之於萬物也,生則不有,為則不恃,長則不宰,任其自然,是謂天之德也。亦同人君治世矣。

  無為闡化寰區靜,

  《德經》云:道德本無為,豈有情於尊貴。但萬物自當尊貴之,是明自然之爵命。

  不宰推功日月明。

  《德經》云:長而不宰。

  雨露恩深蘇草木,絲綸言出福黎陀。

  《德經》注云:道之於萬物,非但生畜之而已。乃復長育成熟,養之覆之,全其性命。人君若能法此,治國治身,當符道尊德貴之位,亦同天然爵命,而自歸之。

  直綠被物皇風遠,四海傾心自太平。

  《德經》注云:道德之尊,非假爵命。但生成之功被物,而常自然貴爾。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密用修行挫六根,

  《德經》注云:不縱六根,自無禍患。

  竟無危殆保終身。

  《德經》注云:若開張六根,矜其視聽以濟其愛悅之事,則常有禍患,故終身不救。若挫其六根,則終身必無危殆之事。

  能嫌口爽熊繙美,須怯心迷鳳髻新。

  《德經》注云:江在人身,為患最大,是非生焉,滋味攻焉。又云:眼耳鼻之門,若不為嗜欲所牽,則終身無動勞之息。熊蹯,味之珍者,所宜戒之。

  鍊氣永應塵不染,

  《德經》注云:常守沖和妙氣,不令離散,則修治其身,長無危殆之事。

  守柔長與道相親。

  《德經》云:守柔日強。

  問他溫樹無言對,

  漢孔光處之崇貴,有人問溫室前樹,終無言答之。蓋慎密,不洩禁中事。

  方見韜光吉善人。

  《德經》注云:慎言節食,鍊氣韜光。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須信元為道甚夷,莫由邪徑失宏規。

  《德經》云:道甚夷,而人好徑。注云:夷,平也。徑,邪道也。言非無為之道不平,而自入有為之邪徑。夫小徑險而難,大道安而易也。

  閑思峻宇雕牆事,爭似卑宮菲食時。

  《德經》注云:崇其宮殿,飾其廊宇,則百工並作,田畝焉得不荒?田既蕪,倉庫焉得不虛也?

  文德若修搖木鐸,武功還偃外征旗。

  《德經》注云:文德不修尚武備,即失無為之化。

  如能治國常居大,似日高明照海涯。

  《德經》注云:聖人之道,其明如日,不在天則無以照六合。聖人不居大,則無以濟天下。

  善建者不拔草第五十四

  鴻基不拔伺天在,

  《德經》注云:善以道德立身立國,不可引而拔之。

  匪輾蒸嘗社稷延。

  《德經》云:子孫祭祀不輟。蓋社稷延洪不絕。

  君信臣忠豐至德,

  《德經》注云:修道於國,則君信臣忠,七義自生。

  重尊矜幼顯通賢。

  《德經》注云:修道於鄉,尊重長老,愛養幼少,教誨愚鄙,其德最長,為不可及也。

  水還滄海垂衣日,琴引薰風煦物年。

  《德經》注云:修道之國,觀不修道之國,故可以唐虞之德,鑒桀紂之罪,必能政理康時也。

  法道無為臨大寶,碧空長有壽星懸。

  若能法道清靜,以臨大寶,必有壽星之瑞。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全真同赤子,

  《德經》注云:至人含懷道德之厚者,其行比於赤子也。

  始教三毒潰淳和。

  《德經》云: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注云:含德淳厚之人,萬應不干於心神,可以比赤子者,淳和全於外,至德懷於內。以毒蟲喻咦,猛獸喻癡,攫烏喻食。絕此三毒,故不為其所傷。

  張良絕粒遺軒冕,許邁修身隱薜蘿。

  漢張良絕粒,從赤松子道。晉許邁修道,周遊山水之勝境,不遠萬里。

  了悟真常宗道少,縈貪爵祿益生多。

  《德經》注云:人能知和氣柔弱有益於人,則為深知道德真常之用。又云:衆\人以爭競爵祿,榮達日增,不知守常而求道,益生過分,動之死地。

  莫矜物壯強粱志,衰老相隨事若何。

  《德經》注云:物壯極則衰老,故戒之矜壯。恃強之人,是謂不合於道也。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綠了悟,碧鷄強辯豈能知。

  《德經》注云:道無形象,蓋非言說所及,唯證悟者知之。

  親疏匪得垂蕾買鶴,

  《德經》注云:玄同無私,故不可得而親。又注云:泛然和衆\,故不可得而疏。

  利害難侵曳尾龜。

  《德經》云: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也。

  箕岫堅辭神器處,桐江還應客星時。

  《德經》注云:體道自然,故不可得而貴。許由隱於箕山,堯讓天下於由,堅辭不受。嚴陵與漢光武有舊,素不樂客星之貴,卻還釣渚之時,蓋不可得而貴。

  銷除愛染清襟素,

  《德經》注云:既無愛染,則嗜欲之門閉矣。

  道德尊高出世姿。

  《德經》注云:既不可得親疏,又不可得利害。不可得貴,不可得賤,是為天下貴,道德自更尊高也。

  以政理國章第五十七

  垂衣治國固元事,

  《德經》云:以無事取天下。

  哲后忘情化自清。

  《德經》注云:聖人之道,嗜欲不干於心,則奢溢綺靡之物安所用之?以此化人,自朴淳矣。

  去盜不因刑網密,

  《德經》云:法令滋章,盜賊\多有也。

  安時須是賦輿輕。

  《德經》云: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注云:謂禁令多端,山澤所資有無,皆禁止之,悉加繁稅,而焉得不至彌貧也。

  淳如堯酒皇風遠,

  《德經》注云:政教无為寬大,則民應之淳朴也。

  靜似昊江素月明。

  《德經》云:我好靜而民自正。

  何必使民成缺缺,萬機寬大慰蒼生。

  《德經》云: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又注云:若政寬大,則人淳然朴素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經篇章玄頌",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