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經篇章玄頌",免费读到尾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

  蓬瀛難去海濤深,徐福狂疏妄擬尋,四大須知恢世法,

  《道經》云: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蓋法地則天。

  三天非遠繫人心。

  《道經》注云: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

  秦皇用壯空尋藥,漢武勞神枉鍊金。

  要識真源安靜理,拂衣高謝入煙岑。

  《道經》注云:人當法地,安靜和柔。要窮安靜之理非絕俗遁跡之人莫能參預。

  蠶為輕根章第二十六

  道同輜重莫離身,持躁明知靜是君。

  《道經》注云:輜,車也。重者,兩載之物也。輕躁者貴重靜,亦由行者之守輜重。故失輜重則遭凍餒,好輕躁者則生禍亂。《道經》云靜為躁君。

  多欲衆\人愁似織,少私高士跡如雲。

  漢文儉素延宗社,殷紂荒淫污典墳。

  《道經》注云:宮闕,妃后所居,超然遠避而不處。漢文帝儉素,慎夫人衣不曳地。殷紂惑姐己之容,恣於淫蕩。

  須到無心齊萬物,不驚江上白鷗群。

  無心於物,物自歸之。古有人入島,無機,鷗不驚去。及有心取鷗,鷗飛不下。

  善間行章第二十七

  了悟玄機不下堂,須知心是白雲鄉。

  《道經》注云:善行道者,不下堂,不出門,於諸法中體了真性。

  燒金鍊藥世皆惑,涉水登山人自忙。

  不下堂,可了玄機。堪嗟昧理之人,烹鍊五石,周流四海,何契於道。

  五善若能韜密用,三天必得見虛皇。

  《道經》云:善行者無轍跡,善言者無瑕譴,善計者不用籌算,善閉者無關鍵,善結者無繩約。是謂五善也。

  枉教漢武勞宸宸,風入茂陵搖夕陽。

  漢武帝雖有慕仙之志,且無出俗之心,費寶玉以妄求,想蓬瀛而不到。豈知心若了悟,不假外尋,竟為李少翁、樂大所惑,終成虛妄。茂陵則武帝所葬之陵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雄雖易守雌難,

  《道經》云:知其雄,守其雌。

  得似嬰兒浩氣安。

  《道經》云:復歸於嬰兒。

  若悟昭明勞萬慮,爭如暗昧靜三丹。

  《道經》注云:人自知昭明,當復守之以暗昧,而無所見。

  不辭污濁潛丁鶴,須怯光榮陸漢壇。

  《道經》注云:知己之有榮貴,當復守之以污濁。

  治國治身弘大制,積功成日自膠鸞。

  《道經》注云:聖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傷割。治身則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神器來歸去有為,

  《道經》注云:欲以有為治民也。

  聖人因築太平基。始能無執終難失,

  《道經》云:執者失之。

  若惡恃強還不贏。

  《道經》注云:有所強大,必有贏弱。

  漢帝宮闈嫌綺繡,

  漢文帝儉素,慎夫人衣不曳地。

  堯君堦砌惜茅茨。登臨大寶何兢畏,

  言出如綸萬國隨。

  《道經》注云:上所行,下必隨之。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二

  八賢臣輔相時,不窮兵勢惡危機。

  《道經》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也。

  田疇先廢宜關慮,

  《道經》云:師之所處,荊棘生焉。農事廢,田不修也。

  勝負未知須慎微。

  《道經》注云:勝負之數,未可量也。

  去伐無驕三令肅,安民和衆\四方歸。

  《道經》注云:善輔相者,果於止敵。蓋在安民和衆\,必不敢求勝取強。雖果於止敵,不為寇,慎勿矜功伐取,以自驕盈,驕則敗亡,故為深誡。

  謀\深止敵裨元首,何必推功耀鐵衣。

  夫佳兵者章第三十一

  用武爭如靜勝謨,

  《道經》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陶唐明德握靈無。義高隱逸淳風遠,

  儉惜茅茨瑞氣敷。

  堯讓天下於許由。

  銷劍戟時恢帝道,垂衣裳處闡皇圖。

  望夷宮禍秦無祀,空築長城匝海隅。

  唐堯闡化,弘清靜之風。不佳兵以定四方,唯垂衣而臨萬彙,蒼生受福,鴻業益昌。諧不萬於茅茨,器盡銷於劍戟,萬古為則,豈不休哉?秦始皇背道任智,平一寰區,志不滿而禍胎萌生,識忽聞而長城遂築。殊不知嗣傳胡亥,政委趙高,劉項起於山東,章酆敗於河北。趙高懼罪,遂弒胡亥於望夷官。悲夫。

  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

  朴小雖知孰敢臣?

  《道經》云:朴雖小,天下不敢臣也。

  侯王守一撫需民。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守一精道,無為而化,則萬物將自賓伏。

  德彰有道川歸海,

  《道經》注云:譬道之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之與江海相流通。

  政演無為物自賓。

  《道經》云: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澹蕩薰風分煦嫗,涵濡甘露顯平均。

  《道經》注云:侯王若能抱守精一,則天成地平,交泰致和,故乃致甘露之降,蕭蘭俱澤,不煩教令而自均平。取譬侯王稱物平施,薰風之化。

  如何認得羲軒化,日月貞明萬國春。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能分善惡方為智,

  《道經》注云:能知人好惡為智。

  自別賢愚始是明。

  《道經》注云:人能自知賢不肖,是為返聽無聲,內視無形為明。

  街己勝人因勢盛,除情去欲見心清。

  《道經》注云: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又注云:人能自勝,除去情欲,則天下無有與己爭者,故為強。

  袁安知足貧勝富,鍊廣忘機退愈榮。

  《道經》注云:知足者富。又注云:人能強力行善,則有志於道,道亦有志於人也。

  密用成功應不識,休天長在福群生。

  《道經》注云: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天之積氣,則可以長久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德經篇章玄頌",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