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一个目标:突破”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梦断马奇诺",免费读到尾

  位于比利时境内的阿登山脉,峰峦陡峭、森林密布,它的南面是坚固的马其诺防线,一直延伸到莱茵河,直达瑞士,其北面则紧接宽阔的马斯河。法国人认为,阿登山脉是庞大的现代化军队无法通过的。在甘末林将军的“D”计划中,法国在这一地区主要采取守势。

  在这一地区抵挡德军的是柯拉将军的第9集团军,它缺乏正规编制,大部分是劣质的预备师或要塞师,只有两个师是常备正规军,其装备和训练都低于法国的标准水平。这样,从色当到瓦兹河上的伊尔松,在一条长达80公里的战线上,没有永久性的防御工事,而且只有两个师是职业军队。正是法国人倚为天险的阿登山口成为了德军入侵法国的主要突破口。

  5月10日凌晨,德国人的正面进攻也开始了。德军担任中路主攻的伦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群,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仅30万人口的小国卢森堡当天不战而降。给伦德施泰特上将打头阵的是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装甲兵团,该兵团下辖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霍特的15装甲军和莱因哈特的第41装甲军。第15和第41装甲军仅各辖2个装甲师。其中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战斗力最强,它作为克莱斯特装甲兵团的主力和先锋部队编有3个装甲师。古德里安本人虽然以德军第一坦克专家著称,但他火暴的脾气使他只能听命于较为谨慎的克莱斯特将军。

  担任克莱斯特装甲兵团北翼护卫的有第7装甲师,其指挥官是当时名气尚且不大显著的隆美尔少将。虽然是步兵出身,但隆美尔对德军装甲部队在波兰战争中的表现印象深刻,于是他向希特勒请求并获准领导一个刚刚升级的轻武装师,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隆美尔就掌握了领导装甲军队的复杂技巧。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他从一批原有的装甲将军中声誉鹊起,从而名声大振。

  德军的闪击战术首要的一点即是出其不意。克莱斯特将军对他的部队要求:“不得休息,不得松懈”,“利用首战出奇制胜,务使敌人乱作一团”,“心中只记住一个目标:突破”。

  5月10日,德军大批装甲部队蜿蜒通过阿登山区,德军装甲师多达2,000多辆坦克和数千其他车辆,这么多车辆一时难以行动,便发生了军事史上最大的交通阻塞。德国人担心盟军会察觉德军正在通过阿登山区,他们用坦克设置了强大的保护屏障。可是,盟军的注意力被比利时方向吸引住了。在阿登山区,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只遇到了法国骑兵和比利时轻骑兵的轻微抵挡。

  这样,德军装甲部队就像决堤之水,向马斯河汹涌而来。一群群德国坦克、装甲车、火炮、装甲运兵车,以及卡车,运载着步兵部队奔袭而至,他们所拥有的力量和速度是以往战争中闻所未闻的。

  到了11日,盟军已经发现了德军正通过阿登山区,但不知道德军的确切兵力和进攻意图,他们仍然以为这一路德军是在佯攻,以吸引盟军。其实德军的意图恰恰相反。盟军最高指挥部对这些情况反应迟钝,他们只是采取了“监视情况”的策略。

  5月11日傍晚,德军的装甲部队已全线突破了盟军防线。在北线,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在比利时马尔什地区击溃法国第4骑兵师的装甲旅,于当天下午即前出至马斯河。在南线,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全速前进。

  第19装甲军轻易突破盟军的松散抵抗,只用了两天时间便穿越了阿登山脉110公里长的峡谷深入法境。5月12日,古德里安在色莫河岸上的一个旅馆里筹划挺进色当的方案时,遭到法军炮袭。他后来回忆道:“一个工兵的供应纵队,携带着地雷和手榴弹等物资,引火焚烧,于是爆炸之声就络绎不绝,墙上所挂的一个野牛头,突然被震落下来,只差一点就把我的脑壳砸开了。玻璃窗也震碎了,我们赶紧离开了这个不愉快的地方。”

  5月12日下午,在从迪南到色当的130公里长的战线上,德军装甲部队均前出至马斯河沿线,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24小时。在狭窄的山地道路上,德军3天之内推进了近300公里,这是法国统帅部始料未及的。德军装甲部队的突然出现,使得法军在色当至那慕尔之间的马斯河防线,特别是法军第2集团军防守的色当地区面临严重威胁。

  当天下午,古德里安的3个装甲师到达马斯河北岸,并攻下了法国著名要塞城市——色当。12日夜里,他们便开始了紧张的渡河准备。克莱斯特将军给古德里安下命令,命令他13日下午4时强渡马斯河,然后,“克莱斯特装甲军群将渡过马斯河并建立桥头阵地”。

  德军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色当附近离阿登山区出口最近,防御最薄弱,马斯河在此北折,然后又南转,形成一个袋形突出部,河的北岸树丛密布,便于隐蔽进攻的准备和观察敌情。“德国人强渡马斯河是法国之战的关键。在以后5个星期中还有其他同样大胆的行动,但是没有哪一次能对事态发展产生过这样惊人的影响。”为此,古德里安把他的3个装甲师全部投入进去了,并且为了争取时间,不等摩托化部队到来就强渡马斯河。

  5月13日上午11时,法军遭受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轰炸。德军出动近400架轰炸机,分批次对马斯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施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俯冲时拖长的警报声,炸弹呼啸着冲下来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德军第1装甲师的一位官员这样描述:“我们站着注视这一切,像被催眠了一样,一切都像进到了地狱一般。”

  “施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对法军心理上的作用来得更重要。实际上,这些飞机在多山多灌木的马斯河西岸造成的伤亡相对较少,但是对于遭受这种轰炸的惊惶失措的法军而言,似乎每一架飞机都是冲着自己来的。一位法军军官这样形容他的士兵:“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将头缩回以求活命。5个小时的噩梦足以让他们吓破胆,他们根本无力反击敌方步兵的进攻。”

  下午4时,法军的第一个噩梦终于结束了,可是,第二个噩梦又来了。此时德军飞机返回基地,可是法军炮兵已被打哑,法国士兵的士气已经让德国人的轰炸机轰光了。此时,德军步兵粉墨登场,他们乘着充气筏,一鼓作气地杀上河岸的斜坡,法军几乎是没做任何抵抗就从弹药库之类的防守阵地撤退了,他们害怕自己会被杀死或俘虏。

  法军防线开始崩溃。晚上8点之后,在离色当8公里的布尔森林,法国重炮兵连一片大乱,他们毁掉了大炮和弹药,逃往后方报警。而这时,只有几支德国步兵部队盘踞在马斯河西岸,所有的坦克和重武器还没有过河,但是对德军进攻的恐惧使法军乱成一团,他们提前就撤离阵地了。

  当天午夜时分,古德里安的第1装甲师已经穿透法军阵地,突入相当纵深,并占领了战略要地——马菲高地,工程兵在河上架起浮桥,让坦克和炮兵过河。德军第19集团军第2装甲师和第10装甲师也在晚间全部渡过了马斯河,到了5月14日早晨,第19集团军已经安全建成一座桥头堡,德军迅速集结军队,以准备新的战斗。

  古德里安的部队川流不息地经过桥上渡过马斯河,快到中午的时候,A集团军群总司令伦德施泰特上将也亲自到此处察看实际情况。古德里安就在桥上的中点位置把当时的情况报告给他听,当时空袭还正在进行之中,伦德施泰特问道:“这里的情形总是像这样吗?”古德里安回答他说:“是的。”伦德施泰特于是对他部队的英勇表示了赞赏。

  同一天,霍特的15装甲军属下的隆美尔第7装甲师,也在西面64公里远的南特附近渡过了马斯河。虽然他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得到坦克和炮兵的增援之后,他们也建起了浮桥,顺利地让坦克军团过河。而莱茵哈特率领的第41装甲军也在稍北处的蒙特梅附近强渡了马斯河。1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已全部渡过了马斯河。这样,截至14日,德国A集团军群的7个装甲师共1,800辆坦克均渡过了马斯河。

  马斯河防线一失,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道路敞开了,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部队面临被包抄的危险,陈兵马其诺防线的法国大军也将腹背受敌,英法这才感到形势严重。英国迅速增派10个战斗机中队与驻法英空军和法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

  14日下午,马斯河上空爆发了开战以来最激烈的空战。英军“布雷汉姆”轰炸机和法军最新式的“布雷盖”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直扑马斯河而来,德军约5个联队的战斗机升空拦截,双方投入战斗的飞机各有500余架。从中午到天黑,登陆场上枪炮声连绵不绝,双方战斗机上下翻飞,相互追逐,不时有飞机中弹起火,拖着黑烟下坠,英法飞机胡乱投下的炸弹在河面上炸起一道道冲天的水柱,德军高射炮也不甘示弱,不断以猛烈火力射杀低空潜入的英法飞机。

  德军密集的地空火力网令英法飞机成了扑火飞蛾,一批批闯来,又一批批被吞噬。大混战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损失惨重的英法飞机悻悻败走,德军渡河浮桥大都完好无损。此战德军击落英法飞机数百架,其中仅是德第2高炮团就包办了112架。英军派出的飞机损失了60%。《英国皇家空军史》称:“再没有比这种自杀性的战斗造成的损失更令人痛心的了。”这一天被德国人称为“战斗机日”。在这以后,英法空军只敢在夜间升空活动,战区制空权被德国人牢牢控制住了。

  盟军空军没能封闭住马斯河上的缺口,法国陆军也是一片混乱,他们进行了两次反突击,都因组织不力无功而返。

  5月15日,德军截获了一个法军的命令,德军推断那应该就是法军统帅甘末林亲自下的手令,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德军战车的狂潮最后必须加以制止!”这个命令使古德里安等人的战斗信心更加坚定,必须倾尽全力地进攻,以使法国人没有还手之力。对于深入敌军腹地的德军坦克部队来说,这不是犹疑不决的时候,当然更不能够停止前进的步伐。

  德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其威力与速度是战争史上前所未见的。5月15日下午,古德里安在完成色当突破和强渡马斯河之后,马上决定执行后续任务,即向英吉利海峡推进。古德里安孤军冒进,暴露翼侧,这对于执行反突击任务的法国第24军第3装甲师和第3摩托化师而言,是个绝好的机会,如果法军能够抓住这一时机,从翼侧实施迅速而大胆的穿插,分割包围冒进之敌,有可能改变整个战争的进程。然而,法军指挥官没有捕捉这稍纵即逝的时机,在德军装甲部队挥师西进后,第21军军长弗拉维尼报请集团军司令亨齐格将军同意,下令取消反突击,而把第3装甲师分散部署在一条19公里长的战线上,企图封锁德军向西推进的每一条道路。这样反而分散了兵力,让德军得以各个击破。

  古德里安为了加快进攻速度,向先行过河的两个师下达命令:只准集中,不准分散。第1和第2坦克师接到命令后,全体改变方向向西推进,越过安德内斯运河,以突破法国防线为目的。

  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的推进速度不但令联军措手不及,而且也令德军统帅部不安,克莱斯特考虑到:装甲部队过河后不能急于向法国纵深推进,要巩固桥头阵地,站稳脚跟,等后面的摩托化师跟上后再考虑推进,否则装甲部队和步兵前后脱节,刚刚到手的胜利会轻易丧失。何况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孤军冒进,缺少翼侧掩护,有被法军围歼之虞。因此,克莱斯特命令第1和第2坦克师应停止向西前进,他电告古德里安:“严禁超越桥头阵地!”

  倔犟的古德里安对其上司的命令感到恼火,他不能阻止其坦克纵队向西挺进,他在电话里直截了当拒绝服从命令,他说:“这道命令,我既不愿接受,也不能甘心接受,因为这无疑是放弃奇袭,丧失一切初步战绩。”

  古德里安向上司述说法军此时不会立即组织强有力的反击,德军坦克只有奋勇向前,才是真正没有危险的。在古德里安的坚持下,克莱斯特最后只好同意“准许再继续进军24小时,以扩大桥头堡”,同时叮嘱古德里安不要冲得“太猛”。

  可是,古德里安却完全不理会这一套。他指挥3个装甲师开足马力。到了5月16日晚间,这个部队已向英吉利海峡方向推进了80多公里,将步兵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古德里安与他的装甲师师长商定:各部队继续加速前进,直到用完最后一滴汽油。

  盟军方面,当德军于5月10日发动总攻的时候,英法联军也按照他们针对德军而设定的“D”计划展开了防守。他们以为德军会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通过比利时中部来发动总攻,于是,第1集团军群主力便火速开赴荷兰的布雷达地区和比利时境内。

  其实在当时,法军的侦察机也注意到德军坦克在阿登一带移动的情况,第9集团军的一个师长奥热罗也注意到了德军在马斯、色当的机械化部队的调动,可是,法军司令部对德国军队的意图还是捉摸不清,仍然认为:这是“德军另一攻势的次要方面,主要的攻势继续在比利时展开”。由于联军判断失误和部署失当,战争一开始,联军就陷入了十分不利的境地。

  根据“D”计划,由比约特将军指挥的盟国第1集团军群,在德军侵犯国境的时刻,应当向东推进,进入比利时。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拦阻敌军并据守马斯河—卢万—安特卫普一线。在这道战线前面,沿马斯河和艾伯特运河,部署着比利时的主力部队。如果他们能顶住德军的第一次突击,第1集团军群就去接应他们。不过,看来更可能的是,比利时军队会马上被压回来,退到盟军的防线上。事实上,后来的情况正是这样。

  联军首领认为,比利时的抵抗可以为英国和法国军队提供短暂的喘息机会,使他们能够布置新的阵地。除法国第9集团军的危急的阵线以外,这一点是做到了的。在战线极左翼即靠海的那一边,法国第7集团军应当占领那些控制着斯凯尔特河河口的海岛,而且,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向布雷达推进,去援助荷兰人。

  法国人以为在他们的南面,阿登山脉是不可逾越的壁垒,在阿登山区之南又有巩固的马其诺防线一直伸展到莱茵河,再沿莱茵河伸展到瑞士。因此,似乎一切都取决于盟军北方各集团军,取决于他们由左侧比利时方面反击的速度和力度。一切事情都是这样非常详细地安排好了的,只要一声令下,远远超过100万人的盟军便可向前猛进。5月10日晨5点30分,英国远征军的总司令戈特勋爵接到乔治将军的电报,命令他:“戒备一、二和三”,这就是说,立即准备进入比利时。当天早晨6点45分,甘末林将军下令执行“D”计划,法国最高统帅部准备已久的计划立即付之实行。

点击下载App,搜索"梦断马奇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