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免费读到尾

  更有痰有热。及有宿食不化而胀者。宜服大黄丸白饼子紫霜丸下之。更详认大小便。如俱不通。先利小便。

  后利大便。虚则久病吐泻后。其脉微细。肺主目胞腮虚肿。手足冷。当先服塌气丸。后服异功散。

  及和中丸益黄散温其气。因于气肿者。橘皮煎丸。因于湿为肿。煎防己黄汤。调五苓散。因于热为肿者。服八正散。

  又一法。燥热于肺为肿者。乃绝水之源也。当清肺除燥。水自生矣。于豉栀汤中。加黄芩。如热在下焦。

  阴消使气不得化者。当益阴。则阳气自化也。黄柏黄连是也。

  五脉论五水灸法

  青水灸肝井。赤水灸心荥。黄水灸脾俞。白水灸肺经。黑水灸肾合。

  妇人蛊胀无脉。烧青丸。五皮散亦是。

  论诸蛊胀者有二。肿若从胃。则旦食而不能夜食。旦则不胀。夜则胀是也。若水肿证。濡泄者是也。内经

  曰。蛊胀之病。治以鸡屎醴。酒调服。水胀之病。当开鬼门。洁净府也。

  白茯苓汤名变水

  白茯苓泽泻(各二两)郁李仁(二钱)

  上咀。作一服。水一碗。煎至一半。常服无时。从少至多服。或煎得。澄入生姜自然汁在内和面。或作

  粥饭。作常食。五七日后。觉胀下。再以白术散。

  白术泽泻(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煎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

  末治之药。服黄芍药建中之类。以调养之。平复后。忌房室猪鱼盐面等物。

  治水气蛊胀。洁净府。楮实子丸。

  楮实子(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白丁香(一两半)茯苓(三两去皮)

  上二味为细末。用楮实膏为丸。如桐子大。不计丸数。从少至多。服至小便清利。及腹胀减为度。后服中

  治药末治药调养药。疏启其中。忌甘苦酸。补其下。五补七宣。

  取穴法

  治肿治其经。治金火也。井荥俞经。阴经金也。金水木火。阳经火也。

  治肿木香散

  木香大戟白牵牛(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三钱。猪腰子一对。批开掺药在内。烧熟空心服之。如左则塌左。右则塌右。如水肿不能

  全去。于腹上涂甘遂末。在绕脐满腹。少饮甘草水。其肿便去也。

  治水肿

  蝼蛄去头尾。与葡萄心同研。露七日。曝干为细末。淡酒调下。暑月湿用尤佳。

  又方

  枣一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

  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煮旋吃无时。尽枣决愈。神效。

  眼目论第二十五

  属性:论曰。眼之为病。在腑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则为里。宜养血安神。暴发者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里

  而难愈。除风散热者。泻青丸主之。养血安神者。定志丸。妇人熟干地黄丸是也。或有体肥气盛。风热上行。

  目昏涩者。槐子散主之。此由胸中气浊上行也。重则为痰厥。亦能损目。常使胸中气清。无此病也。又有因目

  疾服药多而损气者。久之眼渐昏弱。乍明乍暗。不欲视物。此目少血之验也。熟干地黄丸。消风散。定志丸。

  相须而养之。或有视物不明。见黑花者。此谓之肾气弱也。宜补肾水。驻景丸是也。或有暴失明者。谓眼居诸

  阳交之会也。而阴反闭之。此风邪内满。当有不测之疾也。翳膜者。风热重而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气盛而发

  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当发散而去之。反疏利则邪气内搐。为翳则深也。邪气未定。谓之热翳而浮。邪

  气已定。谓之冰翳而沉。邪气牢而深者。谓之陷翳。当以发之物。使其邪气再动。翳膜乃浮。辅之退翳之药。

  则能自去也。病久者。不能速效。当以岁月除之。

  治眼赤暴发肿。散热饮子。

  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各一两)

  上。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后温服。如大便秘涩。加大黄一两。如痛甚者。加当归地黄。如

  烦躁不能眠睡。加栀子一两。

  川芎散治风热上冲。头目眩热肿。及胸中不利。

  川芎槐子(各一两)

  上细末三钱。如胸中气滞不利。生姜汤调。目疾茶调。风热上攻。咀一两。水煎食后服。

  治眼久病昏涩。因发而久不愈。地黄汤。

  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地黄当归人参茯神(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七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点击下载App,搜索"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