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吏胥1
加入书架 A- A+

  前因時論九典吏

  吳鋌

  漢世士大夫多以吏出身。故其時風俗醇美。吏皆知自愛。而不敢為奸。後世胥吏不得出身。與漢異。然胥吏之權因以益重。非重胥吏也。法使然也。法之所在。雖大臣不敢自信。何況小臣。天子不敢自信。何況百官。如是則天子與百官皆無權。而權在於胥吏。胥吏者。據已往之成牘。為當今之要務。事合於格。雖舞文亂綱不為奸。事不應格。雖興利除害無所施。以虛文為應酬之端。以故事為飛詭之計。守令惟是俯仰惕息。奉行惟謹。而胥吏乃可以操予奪之柄。而無如何。夫法既不可不立。而胥吏又不知自愛。則必思所以正之。漢時吏得以出身。趙廣漢為京兆。請長安游徼獄吏秩百石。又有以周給之。故吏頗知自重。誠\能以此為法。則皆奮於功名。而不至為奸矣。然後世胥吏。不參官品。皆放蕩無恥之人。非若兩漢之吏。皆由郡縣推擇也。流品既雜。則自愛者鮮。儒生學士。皆恥為之。故利重於名。無復顯榮之望。風俗使然也。誠\欲復兩漢吏得出身之法。則必使郡縣推擇為吏。為吏之道。情見於物。才試於事。苟推擇為之。則儒士不恥為吏。而吏之流品清矣。流品清。然後察舉易。俾得上計補。名重於利。而儒與吏合。風俗所由醇美也。抑推其積獘之由。則又有故焉。唐宋以後。士大夫皆以科目進。故儒恥為吏。所學皆拘譾不通。於六部之事。皆漠然不以關其慮。故授其權於胥吏。而無如何。且六官長貳。遷轉無常。不得久於其任。故獘竇易生。誠\使士之以科目進者。皆通知六部之事。又復久於其任。得以知利病之所以然。則胥吏雖欲奸而無如何。為人君者。又復開誠\布公。與臣相接。但持大體。而不以苛法繩之。則天下庶可得而治矣。

  前因時論十胥役

  吳鋌

......

购买会员看全站小说,或者下载APP免费观看所有作品 点击立即下载,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1",免费读到尾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续编1",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