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加入书架 A- A+

  若言果性是障缘者。如第一法亦因亦果。望种果性是障缘。被障不显。望茎因性非障缘边。既不被障则应显。是则一法亦显不显。故不应理。应立量云。汝宗果体亦应不显。即因体故。如自性因。然彼宗果体一向显故为此难。或汝自性体亦应显。果之因故。如后果因。犹彼执芽是因必显故成斯难。或应果性非障。体即因故。如因。因亦应障。即果体故如果。故言一法亦因果。为异不异者。谓因中有果性。法与遇缘显果为异不异。若不异者法应常显。以本法先常有故。先显今显不应道理。量云。汝宗果法先来应显。即本法比量翻此可知。若言异者。彼显为无因耶等者。问果显时有因无因。若言无因。汝言本有果性从缘而显。显则有因。而言此显无因。不应理也。量云。果法先来应显。显无因故。如后显时。或今应不显。无显因故。如未显时。若言有因果显既有因。此因亦可显。然果性可显因不可显。以不显因能显于果。不应道理。量云。今因应不能显。果自不显故。如果未显时。结牒彼言。性若是无不可显了等者。有相法中若无彼性不可显了。如角中乳水中酪等。若有彼性方可显了。如乳中酪矿中金。不遮有无性。但遮果住因。示正义有六。一处远离难取。二四障难取。如前第三卷说。一覆蔽障等。三微细难取。如极微等。四心乱难取。如神通境等。五根坏难取。如老昧病等。六无智难取。如无他心智故不取他心等。如此诸法虽有而不可取故。汝不应说有性法皆是有皆可显了。例破声论。如文可知。上来二计皆是增益邪见所收。去来实有中。先叙执。外宗量云。去来定有。世所摄故。犹如现在。在此法者依三种教计过未有。一依十二处经。二依过去业经。三依三世五蕴经。依理起执中。外道小乘一处总释。彼如是思乃至性相实有者。谓若未来先无现在方有者。是则未来先受色心等相后有色心。若尔亦应兔角先无后时亦有。若过去无应失自相。如是自相应不成熟。由此道理执过去未来有。次正破中分四。一申三难。二如是说已下他返诘。三我今问汝下还征破。四又不应说下示正义。初中有二。初申三难。后如是自相故下总结文。

  三难者。一一异自相难。二常等共相难。三来等七义难。若言相一立三世相不应道理者。量云。世应无三。相是一故。犹如现在。若相异者性相实有不应道理者。量云。去来性相应非实有。异现在故。犹如兔角。大乘真如非定异现在。故无不定过。常无常相者。三世共有故共相。若常相者。量云。汝宗五蕴应不堕三世。许常相故。如无为等。若无常相。量云。汝宗五蕴非于三世恒是实有。无常相故。如空花等。七义难中。初叙七征。后牒别破。此七征中。三藏云。征小乘诸部异计。不可定判是其部义。景师云。初一通征四萨婆多计。次二征定外宗未必有计。第四征业异萨婆多计。第五征转变萨婆多计。第六征相异萨婆多计。第七征待异萨婆多计。基师解云。初征难法救类异。第四征难世友业用。第六征难觉天相待。第七征难妙音相异。余三设遮非本部计。五十一卷亦为六难。意大同也。此第六七合是彼第六。故彼为六。有说。无此第六。彼第六者即此第七。来至现在者。法体不迁转向现在。于此生者。未来死灭现在方生。为缘生现者。法住未来为因缘故生现在法。今有业者。未来无用现在用生。今相圆者。本相不圆至现方满。今异相者。本体虽同合相不同。有现在分者。谓于未来有未来分及现在过去分。义显现在亦有现在分及未来过去分过去亦然。今此但举二世分。余类可知。四萨婆多计者。俱舍第二十卷颂曰。此中有四种。类相位待异。第三约作用。立世最为善。谓法救说。世由类不同。法行世时类别非体。如金作器形别类同。如乳成酪味舍色在。法从未来流至现在。现入过去。唯舍得类非舍得体。妙音说。世由相不同。法行世时过去正与过去相合。而不名为离现未相。未来与未来相合。而不名为离过现相。现在与现在相合。而不名为离过未相。

  如染一妻于余姬媵不名离染。世友说。世由位不同。法行世时体同位别。如运一筹置一名一。置百名百。置千名千。觉天说。世由待不同。法行世时后前相待世名有异。如一女人名母名女。世亲说言。此四说中。第一执法有转变故。应置数论外道朋中。第二所立世相杂乱。三世皆有三世相故。人于妻爱贪现行时。于余境贪唯有成就。现无贪起。何义为同。第四所立前后相待一世法中应有三世。谓过去世前后刹那应名去来中为现在。未来现在类亦应然。故此四中第三最善。以约作用位有差别。彼谓诸法作用未有名为未来。有作用时名为现在。作用已灭名为过去。非体有殊。别破分二。初约未来向现在以破七义。后别破往过去。前中虽破七义而合为五段。以后三合例业用破故。初难有三。一有方所。量云。未来应有方所。有来至故。犹如现在。二与现在无别。量云。未来与现无别。有来至故有方所故。犹如现在。三应是常。量云。未来应是常。本自有故。如虚空等。第二难有二。一未来不生。于今现在本无今生。量云。未来世法应非实有。无为不摄本不生故。如兔角等。二未来未生而言死没。量云。未来诸法应无死没。本未生故。如虚空等。第三难亦二。一破应是常。量云。住未来世与现在为缘之法应是常住。不迁流故。如无为法。二应本无今生非未来法生。谓若彼为缘而得生者。便异法生非未来生。此于未来便为未有。量云。现在应非未来法生。未来中无故。犹如过去。第四难有三。一本无业用今有业用。是则本有今有等者。谓本有其体今方有用。便有同前缘生之中第二过失。现在业用非未来生。此于未来便为未有。为量同前。二云。业用与法有异相。设有异者未来现在同实有相。唯说现在独有业用。理不可得。量云。汝宗未来应有业用。无为不摄体实有故。犹如现在。三云。业与本法无异相。难云。业用则体体本有。本无业用今方有者。不应正理。量云。业应本有。即体故。如体。体应本无。即业故。如业。余三例破中。复有自性杂乱过失者。此显第七有现在分杂乱之过。兼通余二有此过失。未来既有现在之分。应即现在。有现分故。犹如现在。故成杂乱。其相圆满应立量云。未来相应满。有余一分相故。如现在。或现在相应不圆满。有余一分相故。犹如未来。异相之难为量同此。言异相者。

  因异分相也。总结前文中有九故字。自相者结前三世自相一异。共相者结前三世常无常。余七即前七难。第二他返诘中。如说一切有。谓十二处者言。意显十二处通三世。意识所缘法境。三世俱是有。若去来无便违此教。第三还征破中分二。初以理征破。二又虽说一切有者谓十二处下释通三经。初中彼宗缘无不生心。缘兔角等时。曾别见其兔。曾别见其角。合之一处。非今缘无。若尔便与佛教相违。说无知无故。不尔唯应有知其有。下难缘无觉者是设遮计。释三经中。初释十二处经。言于无法密意说有无相者。意显无法能自持无相。亦曾当有故。密意说之为有说之为法。其有法者体亦非实。彼说为持故亦名密意。以有有义有无义故俱名为法。俱名为有。言应非无间知者。谓知有之者不即知无故云也。第二释过去业经。意谓业现行为缘今习气行胜异相续与起。由此习气故爱不爱果生。依今习气假说为有过去业。第三释三世五蕴经。因相者。谓今有可生未来法之因。故依此因假说有未来。自相者。今似有自体也。果相者先业之果。今有故也。第四示正义中。三世各有十二相。未来中可生法者。缘未差故。不可生法者。缘差不生也。应可求者示果。不应求者苦果也。正行应观察。邪行不应观察也。计我论中分之为二。初叙执。二我今问汝下随执别。前中初略叙。二问答辨起执所由。有我萨埵等者此唯有六。八十三卷有八名。般若十三名等。萨埵翻名有情。辨所由中。先问后答。有教及理。理中初总叙二因。后别显二因。先不思觉等者。先不思量我有情觉。卒尔而起有情之觉。明知有我先已思等者。由先已思我当作等而有作业明知有我。别显中。先不思觉起萨埵觉。彼如是思。若无我者见于五事不应起于五有我觉。而于五蕴起有我觉。不起色觉等。明知有我。胜劣者。谓受乐者胜。受苦人劣。若先思觉得有作中。彼如是思。若无我者不应于诸行中先起思觉得有所作。谓我以眼当见诸色。正见已见等乃至造作止息善恶诸业。而此等事皆由思觉为先方得作用。非如佛法中唯诸行用无我之义。故知有我。破中分三。一征破外执。二又我今当说第一义我相下示正义。三是故下结非。前中有二。初别申十难。二如是不觉为先而起彼觉故下总结之。十难者。准下结句中十故字故云也。一不觉为先难。二世间所作为以觉为因下思觉为先难。三为即于蕴施设有我下于蕴假设难。四为即见者等相下于彼立有难。五为与染净相应下建立染净难。六为与流转相相应下流转止息难。七为由境界所生若苦乐下作受解脱难。

  八又汝今应说自所欲为唯于我说为作者下施设作者难。九又汝应说自意所欲为准于我建立于我下施设言说难。十计我之见为善不善下施设众见难。此十难中。前之二难如次破前叙计中二因。后八番难乘义广破。初难文中即分为四。初征云为即于所见事起萨埵觉等者。此师本计离蕴有我。故计所见色等为我觉。是颠倒觉。遮即蕴计此违教失。无别比量。若彼异蕴计有我者。我有形量等。不应道理。彼离蕴我或如指量或如芥子故有形量。此难我有色不成。有胜劣者受用。刹帝利等者想用。愚智者行用。能取境界识用。故离蕴外无别此能。总立量云。离蕴之我应无形量等五。许离蕴故。如兔角等。第二征云为唯由此法自体起此觉耶等者。此意问。于所觉境自体起我觉为于余处。若于所觉法自体起我觉者。汝如何说即蕴计我名为颠倒。量云。汝执色我心应非颠倒。许顺所缘故。如他心智等。若由余体起此觉者。即由于心等亦起形量觉。非唯缘色。亦缘色得有我胜劣等觉。非唯缘受等起于彼觉。境心二种便成杂乱。一色等境亦是受想行等觉因。量云。汝宗色等应是受等。起胜等觉故。如受等。第三征难。若起者是即无情应是有等。量云。见色等起我觉应非如实见。此起余觉故。如见杌为人觉等。言若不起者则非拨现量等者。现量现见远杌为人。便于无情起有情觉故。为不起者名非现量。此中亦有世间相违。略故不说。第四征难云。若取现义者。唯色等蕴是现量义。我非现量义故不应理者。义者境也。彼宗计我非现量境。今言现境是设遮破。唯五蕴是现量义。彼此共成。我非现义汝宗自述。今言现境乃是违宗。唯广百论数论计。我非现量境。若胜论师执我是现量境也。此觉若取比量境者。此我之觉童稚亦起。彼未能思不能比度。不应卒尔我觉得生。量云。婴孩我觉应不得生。无思度故。如石女儿。第二思觉为先难中有五。又字即五为段。数论我体唯受者。胜论执我通作受者。下破作用。随义应悉。初征破中。若以我为因者。汝我应不自在。要待思觉方能造作故。第二征破无常者。此所作因体是变异执我有作不应理等者。所作者生义。所作之因体是变异无常之法。我是作者仍言有常而有所作不应道理。量云。我应非常。

......

购买会员看全站小说,或者下载APP免费观看所有作品 点击立即下载,搜索"瑜伽论",免费读到尾
点击下载App,搜索"瑜伽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