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所发部分名状不同
〔《灵》〕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脏之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寒热病篇王海藏云:脑须鬓颐四处亦为痈疽必死之处。)
〔涓〕不可患痈疽者七处:眼后虚处,颐接骨处,阴根根上毛间胯与尻骨接处,耳门前后车骨接处,诸因小腹风水所成痈疽,颔骨下近耳后虚处,鼻骨中,并能害人。但以诸法疗之,或有得瘥,唯眼后虚处最险。正脑上一处起,为脑痈及脑疽、脑铄,并在大椎骨上。入发际生脑痈,皮起易得破穴,急破急出脓,不害。脑疽皮浓难得破穴,须急发内毒,使破穴方可。
脑铄一处,初起如横木掘,上起顶门,下止大椎。发肿如火烧,其色青黑如靴皮,大硬不见脓,即损外皮,如犬咬去肉之迹,难愈。(铄,式约切。)
左右鬓两处痈疽疖,初起如虫咬,瘾疹痛肿,不赤红,难见脓汁,是为鬓发,此亦危笃之患,既损破多为漏疮。
......购买会员看全站小说,或者下载APP免费观看所有作品 点击立即下载,搜索"医学纲目",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