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孝
唐甄
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人之為道也。本乎祖而非本乎外。本之重如天焉。若以言乎其所生。母不異于父。母所從出可知矣。是故重于祖。而亦不得輕于外也。禮外論情。服外論義。若之何其可輕也。吾向也知其義而未言。以無文可徵也。及讀春秋。書杞伯姬來朝其子。其斯義也夫。婦人歸甯。細事也。孺子無知。手挈之而來。尤細事也。于來可勿書。況其子乎。惟諸侯來曰朝。朝大禮也。以加諸孺子。重其義也。仲尼欲教天下之人愛其母之所從出如祖父母。愛其女之所出如其孫。故特起朝子之文以見義也。人之于父母一也。女子在室于父母。出嫁于父母。豈有異乎。重服于舅姑夫。輕服于父母。非厚其所薄。而薄其所厚也。昔為人子。今為人母。于是乃有父子焉。乃有君臣焉。固不得以其身為父母之身也。亦猶為人後之義也。以言乎所生。男女一也。恩不以服薄。服不以恩薄也。此義吾未言之。以無文可徵也。及讀春秋書紀季姜歸于京師。其斯義也夫。夫諸侯且不稱字矣。王后之尊。同于天子。乃稱字乎。稱。所以申父母之尊也。父母之尊。不降于天子。豈降于舅姑。仲尼恐為人婦者。習焉而忘其情。尊舅姑降父母。近舅姑遠父母。親舅姑?父母。故特起王后稱字之文以見義也。
明悌
唐甄
人之大倫有五。今存四焉。其一亡矣。昔者孔子之語其徒也。孝悌惟亟。而言忠或寡焉。江漢源而海委。孝悌源而忠委。有先委而後源者耶。有源盛而委竭者耶。異哉人之好名甚也。忠之為名大而顯。史記之。國褒之。昔者明之初亡也。人皆自以為伯夷。鄉學之士。負薪之賤。夫何與于祿食之貴厚。有殺身以徇國者。當是之時。天下之言忠者十人而九。孝之名不若忠之顯大也。故當世之言孝者千百人而一二。若夫悌。人莫為之亦莫言之。悌道之絕也?已久于斯焉矣。吾觀賢士大夫。亦有忠似比干者也。養似曾參者也。交似叔牙者也。其處昆弟則何如。予之尺縠則有矜色。乞其斗粟則有泚顏。善己則友資之。惡己則讎視之。侵己則盜禦之。姊妹既嫁。蔑焉忘之。若不知為誰室之妾者然也。內不自知。責亦弗及。彼自矜為完行。吾見其不遠于禽獸也。今有居父母之喪坐作不忘。既免喪而哀不已也。斯不亦孝矣乎。其于兄弟亦且有然。昔者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子曰。奚為弗除也曰。吾鮮兄弟而弗忍除也。夫子亦嘗有姊之喪矣。與弟子立而拱尚右也。弟子不知其故。子曰。我尚右者。以我有姊之喪也。由斯觀之。可知悌矣。殺之而不怨。事君之道也。殺之而不怨。事父之道也。其于兄弟亦且有然。
昔者象欲殺舜。舜則富貴之。富貴奚足云乎。象憂舜亦憂。象喜舜亦喜。是道也。舜事瞽瞍之道也。人所難能也。舜則施之於弟。且施之殺己之弟。孟子稱舜之孝曰。美色富貴。不足解憂。惟順于父母。可以解憂。我且以此稱舜之悌矣。曰。美色富貴不足解憂。惟順於兄弟可以解憂。由斯觀之。可知悌矣。人之愛莫私于其妻。詩曰。手如柔夷。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則愛其色。居同室。寢同棲。則愛其暱。執蠶績。功鍼縷。治酒醴。調燔炙。則愛其助。及其老也。長子孫。訓婦女。則愛其成。此性情之常。聖賢之所同也。然愛之之道則甚下于其兄弟。若子路有妻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曰。吾思吾妻而弗忍除也。若堯之二女。日以殺舜為事。舜幸免于死。及立為天子。尊之為妃。寵之為夫人。妻憂我亦憂也。妻喜我亦喜也。則是子路者溺情好內。君子之所薄也。則是舜者。狂疾人也。且不及桀紂之嬖妹喜妲己也。昔者高子常問於我矣。曰。君父之重人。皆知矣。若兄弟若妻若子。平居奉之。及難免之。其後先輕重若何也。曰昔也吾嘗慎思之矣。差之為五等。一曰君父母。次二曰兄弟。次三曰妻。次四曰子兄弟之子。次五曰朋友。子其權之焉。
同母兄弟日知錄
顧炎武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公羊傳其稱弟何。母弟稱弟。母兄稱兄。左氏宣公十七年傳亦曰凡稱弟者皆母弟也何休以為春秋變周之文。從殷之質。質家親親。明當親厚異於?公子也。夫一父之子而以同母不同母為親疏。此時人至陋之見。春秋以下骨肉衰薄。禍亂萌生。鮮不由此。詩人美鳲鳩均愛七子。豈有於父母則望之以均平。於兄弟則教之以疏外。以此為質。是所謂直情而徑行。戎狄之道也。郭氏曰。若如公羊之說。則異母兄弟。不謂之兄弟乎。程子曰。禮文有立嫡子同母弟之說。其曰同母弟。謂嫡耳。非以同母弟為加親也。若以同母弟為加親。則知有母。不知有父。是禽獸也。
內倫
唐甄
詩曰。鴛鴦在梁。戢其左翼。鄭氏曰。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知之。右掩左雄。左掩右雌。陰陽相下之義也。夫婦亦相下以成家也。孔氏曰。易之咸。為夫婦之道。其彖曰。止而說。男下女。以證夫婦相下之道恒道也。泰之天下于地。其義亦然。夫天高地下。夫尊妻卑。若反高下。易尊卑。豈非大亂之道。而詩之為義。易之為象。何以云然乎。地之下于天。妻之下于夫者。位也。天之下于地。夫之下于妻者。德也。古者君拜臣。臣拜君答拜。師保之前。自稱小子。德位之不相掩也。天子之尊。冕而親迎。敬之也。亦德位之不相掩也。若天不下于地。是謂天亢。天亢則風雨不時。五穀不熟。君不下于臣。是謂君亢。君亢則臣不竭忠。民不愛上。夫不下于妻。是謂夫亢。夫亢則門內不和。家道不成。施于國則國必亡。施於家則家必喪。可不慎與。今人多暴其妻。屈于外而威于內。忍于僕而逞于內。以妻為遷怒之地。不祥如是。何以為家。強則易犯。瀆則易釁。弱則易暴。孤則易施。遂至大不祥焉。今學之不講。人倫不明。人倫不明。莫甚于夫妻矣。人若無妻。子孫何以出。家何以成。帑則孰寄。居則孰輔。出則孰守。不必賢智之妻。平庸之妻亦有之。是則如天之有地。如君之有臣。以言乎位則不可褻。以言乎德則顧可上而暴之乎。詩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高山出雲。雨?天下。天賴以成其施。是以仰止焉。言不可以不敬也。四牡既良。致遠不勞。如琴瑟之調焉。言不可以不和也。敬且和夫婦之倫。乃盡請誦是詩。以為為夫者教焉。詩云。有洸有潰。既詒我肄。德不能服人。威不能加人。入室而逞于妻。洸乎怒之充也。潰乎忿之不可收也。此何為者也。人之無良。至此其極。始為夫婦。終為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