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加入书架 A- A+

  答汪方伯書

  曾鏞

  呂叔簡曰。變民風易。變士風難。變士風易。變仕風難。仕風變而天下治。所以然者。民風者從乎俗。非必有干譽干祿之見。固結而不可變也。士風者從乎學。非遽有患得患失之心。戰悸而不能變也。仕風者。富貴之權誘於外。利害之念迫於中。有欲變而不能自主者矣。有變此而無以自容者矣。董子曰。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為政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之。今下而州縣。仕也。任變民風士風之責者也。上而督撫。亦仕也。又操變仕風之權者也。督撫之賢者。誠\不乏人。竊以為失於粉飾太平之意多也。州縣之不肖。誠\非一端。竊以為壞於詘支彌補之故亦不少也。財賦者。國之大政。天下之大命也。盛衰興廢。靡不由之。今州縣虧空之弊極矣。前此為上司者。既不能慎之於始。姑息調護。釀成巨弊。至於今日。新故相乘。各存一切徼倖苟免之心。其謹弱者。日夜勾稽以免咎。而窮年有所不支。強幹者。苟且補苴以干進。而外此舉所不知。又何暇加意於汎汎然之士風民風。為從容摩厲於農桑學校間哉。是故言兵刑。向曰辦案。今且有所謂做案者矣。言錢穀。向曰交盤。今且有交賬者矣。此仕風一大弊。州縣之不肖。亦上司粉飾之過也。大臣身膺民生國計之寄。即無慮久久發露。罪且及身。一旦橫有方千里之災。一省突有數州郡之盜。倉皇待濟。問何以給。雖然欲彌補。必設法矣。洵思之設何法。財賦者。不雨於天。不湧於地。欲舉一二十年之積弊。驟取償於歲月。非朘民何由得此。夫徵歛之際。

  貪墨之府也。其所以不敢肆為谿壑者。僅僅恃國家理財。持宏綱大體以隄防之耳。更迫以勢之無可奈何。予以事之得所藉口。明目張膽。何所不為。竊恐在虧空之日則相習為盜臣。在彌補之時且相習為聚歛臣。傷邦本以補國計。其患有不可勝言者也。愚謂病無良醫。與其病民。無甯病國。與其愛不能割。使寅挪卯糧。在府庫已缺一年之實。而催科訖無甯晷。無甯渙其大號。破格施恩。俾天下一空從前之累。而征輸得循舊章。除見在州縣。本任虧數。立限追補外。其確為前任之所虧者。一并?去。不復窮究。於是肅清本源。更遵成法。按屆輸將。庶幾積弊一袪。可圖再造。料天下賦稅之所入。與州縣倉庫之所虧。多不過損國家半歲費耳。未為大病也。而府庫無空名之承受。歲時無先期之催科。民免浮額之誅求。吏少借端之剝削。不補而財轉實。不彌而法已行。豈不直截。何計出于童?之所知。而事苦於國家之所難也。古今國勢之強弱治亂。不患畜積之不多。患度支之無實。不在災凶寇盜之有無。在吏治人心之動靜。昔孔子與子貢論政。至於必不得已曰去食。去之乃所以足之也。藉不能為此。則且取州縣之大貪縱者誅之究之。奪且追之。以懲一時。其在中材。則且視歷任所虧。量其多寡。假之歲時。或三四年。或七八年。或十年。分年賠補。一切急遽苟且之法。概行罷去。庶幾州縣之職。得從容從事。守牧以上。亦得以風化相董率。而不至以財賦偏注于一途。國家之財猶可得而理。師帥之風。亦不至遽壞。而不然者。急則敗矣。上以此蹙之官。官必以此剝之民。幸而無故。取怨讟耳。設不幸而小小加以災凶寇盜。

  一夫偏袒。千百景從。此時即欲傾一邑虧補之數。為一邑捍禦之需。其可得相當也邪。是故國可貧。民必不可使窮。夫豈獨民不可使窮。即州縣亦不可太窮也。民窮則亂。官窮則貪。貪固亂之由也。此當今一變仕風之至急務也。至欲正其本原。則無非崇節儉。節儉之道壞。其大者。固莫如上司苞苴之公行。歲時舟車之繹絡。然上能絕之。使不上行。下不能抑之。使不自縱。則使能節之於公。不能節之於私。終無益也。

......

购买会员看全站小说,或者下载APP免费观看所有作品 点击立即下载,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
点击下载App,搜索"皇朝经世文编1",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