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
属性:《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
《针经》曰∶五脏六腑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
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
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
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情,则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目者
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主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
眼发于阴,白眼赤脉发于阳,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
精神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病机
属性:《内经》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又云∶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
而能视。又云∶肝
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而明矣。又云∶心合脉,诸脉皆属于目也。
病机
属性:东垣曰∶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散于目而
为明,其气走于耳而为听。因心烦事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太盛则百脉
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天明则日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
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
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
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主焉。凡医者不理脾胃,乃养血
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病机
属性: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
八卦。凡所患者,或因过食五辛,多啖炙爆,热飧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极目远视,数
看日月,频挠心火,夜读细字,月下观书,抄写多能,雕镂细作,博奕不休,久被烟火,位泪
过多,刺头出血多,若此者,俱散明之本。复有驰骋田猎,冲冒尘沙,日夜不息者,亦伤目之由。
又于少壮之时,不自保惜,逮至四十,以渐昏蒙。故善卫养者,才至中年,无事常须瞑目,
勿使他视,非有要事,勿宜辄开,则虽老而视不衰。大抵荣卫顺,则斯疾无由而生,
荣卫衰则致病多矣。且伤风冷则泪出,虚烦则昏蒙,劳力则赤。白肿则肺家受毒,生疮则风热
侵肺,黄乃酒伤于脾,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热,羞明见红花为肝邪,黑花则肾虚,青花
胆有寒,五色花为肾虚有热,不可一概为治。若虚不补而实不泻,亦难收救。然上虚乃肝虚,
下虚乃肾虚,肝虚则头晕耳聋目眩,肾虚则虚壅生花,耳作蝉鸣,大宜补肝益肾。其有热泪交流,
两睑赤痛乃肝之极热,迎风有泪为肾虚客热,凉肝泻肾,
必得其宜。至于五脏各以类推,虚则生寒,实则生热,补泻之用,须在参详,亳厘之差,千
里之谬。余则无非有所触动,或大病之后,所患不一,至于暴赤一证,多因泛热冲上,或
眠食失时,饱食近火得之,加以劳役失于调摄,过食毒物变成恶证。医者不原本始,但知暴赤
属阳,或以散血之剂,或以凉心之药,纵使退散,遂至脾经受寒,饮食不进,头目虚烦,五脏
既虚,因成内障。亦有见其不进饮食,俾更服热药,遂致暴燥热气上攻,昏涩眵泪。或犯盛怒,
辛苦重劳,遂生肉,心气不宁,风热交并,变为攀睛,证状不一,是为外障。又若读书博奕
等劳过度,名曰肝劳,不可但投以治肝之剂及作他证治之,卒于罔效。惟须闭目珍护,不及远视,
庶乎疾瘳。若夫患风疹者,必多眼暗,先攻其风则暗自去。妇人胎前产后用药亦须避忌。小儿
所患切宜善治,惟略加淋洗,铍镰针灸,端不可施,尤戒其用手频揉,或因兹睛坏,至于莫救。
以上诸证,专是科者,宜留意焉。
病机
属性:眼者,五脏六腑之精华,如日月丽天,着明而不可掩者也。其首尾赤属心,其满眼白睛
属肺,其乌睛圆大属肝,其上下脸胞属脾,而中黑瞳一点如漆者肾实主之。是虽五脏各有证应,
然论其所主,则瞳子之关系重焉。何以言之?目者,肝之外候也。肝取木,肾取水,水能生木,
子肝母肾,焉有子母而能相离者哉?故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蒙晕眩。
乌轮赤晕,刺痛浮浆,此肝热也∶睑生清泪,枯黄绕睛,此肝虚也;瞳人开大,淡白偏斜,此肾
虚也;瞳人焦小,或带微黄,此肾热也。一虚一实,以此验之。然人知肝肾之气相根据而行,
孰知心者,神之舍,又所以为肝肾之副焉,所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何则?心主血,
肝藏血,血热冲发于目者,皆当清心凉肝,又不可固执水生木之说。夫眼者,轻膜裹水,
照彻四方,溯源反本,非天一生水,又果孰为之主宰乎?析而论之,则拘急牵飕,瞳青胞白,
痒而清泪,不赤不痛,是之谓风眼;乌
轮突起,胞硬肿红,眵泪湿浆,里热刺痛,是之谓热眼;眼浑而泪,胞肿而软,上壅朦胧,
酸涩微赤,是之谓气眼。其或风与热并,则痒而浮赤;风与气得,则痒涩昏沉。血热交聚,故
生淫肤粟肉、红缕偷针之类;气血不至,故有眇视胞垂,雀眼盲障之形。淡紫而隐红者为虚热,
鲜红而紫赤者为实热。两呈露生肉者,此心热血旺;白睛红膜如伞纸者,此气滞血凝热
证。瞳人内涌,白睛带赤,冷证;瞳人青绿,白睛枯槁,气沉而浊也。眼热经久,复为风冷所
乘则赤烂;眼中不赤,但为痰饮所注则作痛。肝气不顺而挟热,所以羞明;热气蓄聚而伤胞,
所以胞合。吁!此外证之大概,然尔五脏不可阙一,脾与肺独无预,何耶?曰∶白睛带赤,或
红筋者,其热在肺;上胞下胞,或目唇间如疥点者,其热在脾。脾主味也,五味之秀养诸中,
则精华发见于其外;肺主气也,水火升降,荣卫流转,非气孰能使之?前所谓五脏各有证应者,
于此又可推矣。虽然,眼之为患,多生于热,其间用药,大抵以清心凉肝调血顺气为先。有如
肾家恶燥,设遇虚证,亦不过以当归、地黄辈润养之,轻用温药不可也。况夫肺能发燥,肝亦好
润,古方率用杏仁、柿干、饴糖、砂蜜为佐,果非润益之意乎?至于退翳一节,尤关利害。凡
翳起于肺家受热,轻则朦胧,重则生翳。珍珠翳状如碎米者易散,梅花翳状如梅花瓣者难消。虽
翳自热生,然治法先退翳而后退热者,谓热极生翳,若先去赤热则血为之冰,而翳不能去。其
有赤眼,与之凉药过多,又且涤之以水,不反掌而冰凝。眼特一团水耳,水性清澄,尤不可
规规于点洗。喜怒失节,嗜欲无度,穷役目力,泣涕过伤,凌雾冲风,当暑冒日,不避烟火,
饮啖热多,此皆患生于脏腑者也,专事点洗,可乎哉?有能静坐澄神,爱护目力,放怀息虑,
心逸日休,调和饮食以养之,斟酌药饵以平之,明察秋毫断可必矣。
病机
属性:《内经》曰∶诸热瞀螈,冒昧气逆冲上,目昧不明,诸痛疮痒皆属于火。河间云∶目昧
不明,目赤肿痛,翳膜疡皆为热也。及目膜俗谓之眼黑,亦为热也。然平白目无所见者,
热气郁之甚也。或言目味为肝肾虚冷者,误也。是以谓肝主于目,肾主于瞳子,故妄言目昧为虚
冷也。然肾水冬阴也,虚则当热;肝木春阳也,虚则当凉。肾阴肝阳,岂能同虚而为冷者欤?
或通言肝肾之中阴实阳虚而无由昧,俗妄谓肝肾之气衰少,而不能至于目也。不知经言热翳目冥
眼黑也,岂由寒尔?又如仲景言伤寒病热极则不识人,乃目盲也。《正理》曰∶由热甚怫郁于目
而致之然也。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气液之孔窍也,一名气门,谓泄气之门也;一名腠理,谓气液
出行之腠道文理也;一名鬼门者,谓幽冥之门也;一名玄府者,谓玄微之府也。然玄府者,无物
不有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
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人之眼耳口鼻,一身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
通利也。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也。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
齿腐毛堕,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者,悉由热气怫郁,玄府闭密,而致气液血脉荣卫精神不能
升降出入故也。各随郁结微甚而察病之轻重也,故知热郁于目无所见也。故目微昏者,至近则
转难辨物,由目之玄府闭小也,如隔缣视物之象也。或视如蝇翼者,玄府有所闭合者也。或
目昏而见黑花者,由热气甚而发之于目。亢则害,承乃制。而反出其泣,气液昧之,以其至近,
故虽视而亦见如黑花也。冲风泣出而目暗者,由热甚而水化制之也。故经言厥则目无所见。
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气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气并于下,则足独冷也。
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昧而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风之中于目也,阳气内守于睛,是火气
燔目,故见风泣下也。
病机
属性:一曰目白眼痛属阳,故痛昼甚而夜轻,点苦寒药,服辛苦发散之剂则效。经所谓白
眼赤脉法于阳故也。阳主散,阳虚则眼楞急,而为倒睫拳毛。
一曰目珠黑眼痛属阴,故痛夜甚而昼轻,点苦寒药,服发散剂则反剧。经所谓瞳子黑眼法
于阴故也,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子散大,而为目昏眼暗。
病机
属性:一曰风助火郁于上。经云少阴司天之政,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寒气时至,民病目瞑
目赤,气郁于上而热。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风胜乃摇,候乃大温,其病气干上目
赤是也。
二曰火盛。经曰火太过,曰赫曦之纪,其病目赤。又云火郁之发,民病目赤心热。又云少
阳司天之政,三之气炎暑至,民病热中,聋瞑目赤,又云少阳之胜,目赤是也。
三曰燥邪伤肝。经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民病目赤。又云阳明司天,火燥气下临,肝
气下从,胁痛目赤是也。
病机
属性:外障在睛外,有翳遮睛。如目痛赤脉从上而下者,太阳病之类。须是随证施治,如鼓应桴。
内障在睛里,无翳而昏暗,与不患之眼相似,惟瞳人里隐隐青白,无隐青白者,亦有
之也,此为内障。属
气血虚,宜从补法,详见治法条。《纲目》谓内障先患一目,次第相牵,两目俱损者,皆有翳
在黑睛,内遮瞳子而然。今详通黑睛之脉者。目系也。目系属足厥阴、足太阳、手少阴三经。
盖此三经脏腑中虚,则邪乘虚入中,郁结睫目系,入黑睛内为翳。《龙木论》所谓脑脂流下作
翳者,为足太阳之邪也。所谓肝风冲上成翳者,即足厥阴之邪也。故法以针言之,则当取三经
之俞,次如天柱、风府、太冲、通里等穴是也。其有妙手巧心审谛者,用针于黑眼里拨过其翳,
为效尤捷。以药言之,则当于补中疏通此三经之郁结,使邪不得入目系而愈。
病机
属性:不疼不痛渐昏朦,薄雾轻烟渐渐浓。
或见蝇飞花乱出,或如悬在虚空。
此般状样因何得,肝脏停留热与风。
大叫大啼惊与怒,脑脂流入黑睛中。
初时一眼先昏暗,次第相牵与一同。
苦口何须陈逆耳,只缘肝气不相通。
此时服药宜销定,将息多乖即废功。
日久既应全黑暗,时名内障障双瞳。
名字随形分十六,龙师圣者会难穷。
灵药这回难得效,金针一拨自当空。
强修将息依言说,莫遗仍前病复宗。
病机
属性:《灵枢经》曰∶目之上系属于脑,后出于项中。邪中于项,因逢身之虚,其入深则
随目系入于脑,入于脑则
转,转则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邪中其精,所中者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歧视,
故见一物为两也。东垣益气聪明汤加驱风之药是也。
乱视者乃精神惑乱,故卒然非常。经所谓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惑乱也。又曰∶夫精明者,
所以视万物,辨白黑,审长短。若视长为短,视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药与歧视大同。
病机
属性:睛目者,目睛邪侧不正也,俗谓邪视,小儿谓三通睛,此亦胎气得之者。药无治法,
惟《甲乙经》针灸水沟为主。直视者,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是也。若目睛转动者,非直视也。
伤寒直视者,邪气壅盛,冒其正气,使神气不慧,藏睛之气不上荣于目,则目为之直视。伤
寒证至于直视,为邪气极,证候逆,多难治。经曰∶衄家不可发汗,发汗则额上陷脉紧急,
直视不能,不能眠。以肝受血而能视,亡血家肝气虚,目气弱,又复亡阳,则阴阳俱虚所致也。
大抵病危直视,皆为脏气脱绝,邪盛而正气衰也。
病机
属性:《纲目》云∶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为下纲。热则筋纵,故目不开也。
病机
属性:血轮四属心经,气轮白肺黑风轮,
肉轮上下睑脾胃,水轮属肾主瞳人。
病机
属性:关泉小肠水谷金(肺),阴会属肾胞阳门(命门)。
传道大肠清净胆,津液膀胱养化林(肝)。
肺属白珠为气轮,肝属黑珠为风轮,脾胃属上下睑皮为肉轮,心属四为血轮,肾属瞳
人为水轮。
风轮病因喜怒不常,作劳用心,昼凝视远物,夜勤读细书,眼力既劳,风轮内损。其候
头尤涩,睛内偏疼,视物不明,胞弦紧急,宜去风之药。
血轮病因忧愁思虑,悲喜房劳,内动于心,外攻于目。其候赤筋缠,白瘴侵睛,胞肿
难开,昏暮多涩,日久下泪,失明愈深,洗心凉血之药。
肉轮病因多食热物,好吃五辛,远遂奔驰,注睛聚骑,食饱耽眠,积风痰壅。其候胞弦
赤肿,暴赤昏朦,眼眵常盈,倒睫涩痛,瘀血侵睛,宜疏肝醒脾之药。
气轮病因凌寒冒暑,爱饮寒浆,肌体虚疏,寒邪入内,或痛或昏,传在白睛,筋多肿赤,
视日如隔雾,观物似生烟。日久不治,变成白膜,黑暗难开。宜祛寒清热宣肺药。
水轮病因劳役不止,嗜欲无厌,大惊伤神,大怒伤志,加之多食酒面,好啖咸辛,因动肾
经,通于黑水,冷泪镇流于睑上,飞花相趁于眼前,积气风虚,或涩或痒,结成翳障,多暗多
昏,宜补肾之药。
病机
属性:天廓(传道)肺(大肠)风廓(养化)肝
地廓(水谷)脾胃雷廓(关泉)小肠
火廓(胞阳)心命门山廓(清净)胆
水廓(会阴)肾泽廓(津液)膀胱
病机
【天廓病】因云中射雁,月下看书,多食腥膻,侵冒寒暑,致天廓有
病内动,视物生烟,痛难开,不能辨认。
【地廓病】因湿渍头上,冷灌睛眸,眼弦紧急,瘀血生疮。
【火廓病】因心神恐怖,赤病侵,血灌瞳人,热泪如倾,其证睑红睛内偏痛,
热泪难开。
【水廓病】因努力争斗,开弓力强,致令生病昏暗泪。
【风廓病】因窗穴临头,有风吹脑,坐卧当之。脑中邪风,攻于风廓,以致黑暗多痒,
两睑常烂,或昏多泪。
【雷廓病】因失枕卧睡,酒后行房,血脉溢满,精宣闭滞,风虚内聚上攻,故令赤睑内生
疮。
【山廓病】因撞刺磕损,致肉生两睑,翳闭双睛。若不早治,永成昏暗,瘀血侵睛。
【泽廊病】因春不宣解,冬聚阳毒,多吃脂胞,过食热物,致令脑脂凝聚,血泪攻潮,有如
雾笼,复见飞蜂缭绕,黑花常满,难于胆视。
病机
属性:【血轮病】因心经火热,惊恐所生,宜泻心凉肝,所病大小赤烂,多生浮翳,血灌瞳人,大
先赤,小左眼先病,传右眼,皆属心。
【气轮病】因肺热,白睛红肿,多生瘀肉,有泪,白膜侵睛,名曰气障。而亦因侵冒寒暑,
忧思所生,宜宣肺补心。
【风轮病】因肝经积热,怒气太盛所生,病则昏暗黑花,头痛流浪,宜泻肝补肺。
【肉轮病】因脾胃劳倦,饮食不节,热毒浓味所生,病则上下睑涩,眼胞肿起,肉侵睛,
外生小块,在廓名曰轮针。倒睫拳毛,皆属于脾,宜泻肝清脾。
【水轮病】因肾经虚弱,酒色太过,相火所成,病则眼目青暗,头痛冷泪,观人物若烟,
视太阳若水。久而失治,青盲内障,宜补肾补肝。
病机
属性:【关泉廓】属小肠经,病主瘀肉侵睛。
【水谷廓】属脾经,病主额头常痛,眵泪多黑花。
【会阴廓】属肾经,病主昏暗,泪生睛痛。
【胞阳廓】属命门,病主睑肉赤肿,睛痛多瘀血。
【清净廓】属胆经,病主两痒痛泪出。
【传道廓】属大肠经,病主昏朦多泪。
【津液廓】属膀胱经,病主血系侵睛,肉生睑。
【养化廓】属肝经,主赤筋拳毛倒睫。
病机
属性:经云∶眼属五脏六腑,百脉之精而具明。故五轮之说有所本也,八廓之说无义可据,
《纲目》所以删之。甫考八廓乃后世龙木禅师论,五行八卦配合之意,于义不切。奈何传
误既久,俗习一辞,遽尔厘删,似为脱简。夫何世谓眼科,开口五轮八廓,若遗言者,即谓弗工。
姑存而辨之,以俟渐杜。
病机
属性:圆冰滑涩散浮沉,白翳黄心横翳新。
枣花黑偃兼风变,惊振雷头雀目生。
绿乌青黑黄风障,胎患伤寒热后昏。
肝经积热混睛膜,肉攀睛两眼粘。
黑翳如珠花翳陷,冰霞深翳入水轮。
钉翳根深浮玉翳,偶然遂顺忽然成。
鸡冠蚬肉睑生粟,胞内凝脂与漏睛。
蟹睛突起迎风泪,倒睫拳毛碧翳分。
鹃眼凝睛神祟痛,旋螺突起辘轳形。
打伤撞损风牵睑,血灌瞳人昧目尘。
天行赤眼暴赤翳,胎风赤弦客热侵。
睑硬睛冷痛如刺,瞳人干缺痒难任。
黄膜上冲赤膜下,睑中生赘与通睛。
疳眼斑疮青膜障,青盲起坐更生星。
血翳包睛女子逆,早晨午后有其因。
痛极憎寒与伤损,七十二候此分明。
病机
属性:圆翳内障(一)
圆翳初起如薄雾轻烟,不痛不痒,渐而失明,名曰内障。或先病一目,后则俱病,此是
脑脂流下,肝风充上,宜以金针拨之,服防风散。
冰翳内障(二)
冰翳初患,头额眉睑遍痛,眼中赤涩,此由肝脏积热,久成内障。其翳如冰,瞳人渐大,
宜服还睛丸。
滑翳内障(三)
滑翳初患,不痒不痛,先病一目,后乃相牵,渐渐失明,有翳如水银珠子。亦由脑脂流下,
肝风上冲,
宜决明散。
涩翳内障(四)
涩翳先病一目,后两目俱病,如云雾朦罩,不见三光。阴看则大,阳看则小,瞳人欲散,
宜还睛丸。
散翳内障(五)
散翳初因风热上攻,久而生翳,渐而失明。其翳如云雾布散太空,满如帛朦物,遂成内障,
宜服蝉花无比丸。
浮翳内障(六)
浮翳初患一目,久则俱病。亦因肝风上冲,脑脂流下,翳如银色,宜服坠翳丸。
沉翳内障(七)
此因肝脏劳热,常见黑花,年久凝结成翳,色青白,瞳人中若沉如在水中,宜还睛丸。
白翳黄心(八)
此由劳伤太过,虚热上攻,有时昏朦不能辨物,久成内障,白翳中黄,宜服参茯还睛丸。
横翳内障(九)
此证瞳人有膜,青白色,其翳上下皆平,中有如横剑之状,宜服还睛丸。
枣花内障(十)
此证头旋脑热,痛痒不休,眼前常见黄黑花,眼中有翳,参差如枣花,宜服参茯还睛丸。
黑圆翳内障(十一)
此证头旋脑热,眼黑生花,肝胆积热,风上冲脑,凝结成翳。如烟色隐隐,深沉如水之中
不能视物,宜服泻肝散。
偃月翳内障(十二)
此证为肝肾俱劳,致生翳障如偃月白色,不能辨物,服坠翳丸。
五风变化内障(十三)
此证乃是虚劳内热,呕吐伤睛,脑热生风,今目失明。初觉宜服除风汤,后服补肾丸。
惊振内障(十四)
此因五脏虚劳,肝气内促,热上充脑,毒瓦斯流下眼中,而成白翳,故成内障,宜服镇肝丸。
雷头风内障(十五)
此因热毒上冲头及面目,颈项俱肿,故曰雷头风,久而毒瓦斯入目,致令失明,瞳人渐大,
宜服泻肝散。
高风雀目(十六)
此因脏腑热极,肾水不滋,金不制木,肝气损目,久则变为青昏不见,宜服泻肝散。
绿风内障(十七)
此证头旋额痛,眼内多赤,常见红黑不定,皆因肝风热盛,致令瞳人绿开,久则无见,宜
服还睛丸。
乌风内障(十八)
此证不痛不痒,渐渐昏暗,是由气涩使然,真如乌风,宜服补肝丸。
青盲内障(十九)
此证多因酒色太过,内伤肾气,不痛不痒,渐失其明,眼目俱不伤损,有似常人。只因一点
肾气不充,故无所见。有谓瞳人反背,有谓翳膜遮朦,皆非也。宜服还睛滋肾之药。
黑风内障(二十)
此证头旋脑痛,眼涩生花,往来黑晕,乃是肝脏虚劳,致使失明,瞳人渐小,宜补肝丸。
黄风内障(二十一)
此证多因胃火太盛,上冲头目。初病痛涩,久则昏花,如雾漫天,红焰黄黄,渐致失明,
宜泻胃散、决明散。
胎患内障(二十二)
此证因母怀孕之时,太过酸甘,酒色不禁,移毒于胎,致生目疾,或赤或烂,或膜或翳,
宜服清凉散。
伤寒热后昏内障(二十三)
此因热病愈后,脏气未痊,余热未尽,或多食毒味,致令眼前黑暗,瞳人开大,视物不明,
宜服熊胆丸。
肝经积热内障(二十四)
此因肝经热甚,毒瓦斯入脑,下注于目,赤涩生翳,或聚或散,初轻而渐重,宜服酒调散、泻
肝散。
混精内障(二十五)
此证初起不痛不痒,渐觉昏朦,亦因劳神太过,热炽生风,肝邪为翳,而成内障,久则失明,
宜养血泻肝散。
肉攀睛(二十六)
此因心肺二经火邪冲目,至有内肉息,渐起攀睛,久而不退,必定失明。宜服洗心泻肺汤,
外点老膜散,及用手法去之。
睑生风粟(二十七)
此因脾胃积热,肝木生风,致使两睑内生风粟,如粟子磨搽目珠,痛成翳障,久久渐昏,
流浪不止。宜先
以灯草去粟,去血后服清脾退热除风之药。
黑翳如珠(二十八)
此因肝经积热,劳作肾虚,致使冷痛出泪,乌睛上边黑翳凸起如珠,宜服除风汤,后服补
肾丸。
花翳白陷(二十九)
此证初患头痛肿涩,泪出难开,眼中白翳如碎米,或如鱼鳞陷凹。为肝风太盛,血气俱虚。
宜用疏风活血,外点熊胆膏。
冰霞深翳(三十)
此因肺热肝风,致令黑睛生白翳,如冰霞之象。不宜钩割,宜服茺蔚子散。
膜入水轮(三十一)
此证虚劳之过,肝脏风热,年久乌睛变为白翳,渐入水轮。若有血根血筋者难治。宜服活
血汤、镇心丸。
钉翳外障(三十二)
此因心火肝风上炎入目,致使赤肿有泪,怕日羞明,疼痛太甚,生翳如钉,高突如粟。宜
服除热泻心汤后服定志丸。
玉翳浮睛(三十三)
此因热郁不退,使生白膜,如玉凝睛。或痛或肿,久则满睛失明,宜服退翳汤。
逆顺生翳(三十四)
此因五脏虚劳,风热壅蔽,时常赤肿,致渐生翳。或从上生,或从下生,上下交贯,甚
则浓如驽肉,侵及瞳人,白睛红者,先服知母饮,后服补虚人参丸。
鸡冠蚬肉(三十五)
此因脾胃积热,毒瓦斯入脑而流于目,以致目生肉翳,如鸡冠蚬肉之状,钩割可去,宜服茺
蔚子丸、搜风汤。
两睑粘浓(三十六)
此因脾胃热毒壅于目,致使两睑涩赤,多眵如脓,或眼皮翻出,角不开。宜服凉血活
血汤,外用消风汤洗。
胞肉凝脂(三十七)
此因脾胃伏热,风邪上冲,久则眼胞内生肉翳如粟米,破烂如桃胶之象,虽内服药,必先去
余肉及瘀血,点退毒膏方可。
拳毛倒睫(三十八)
此因脾肺热壅,致令眼弦痒涩,日以手揩,以致倒睫。有因劳倦,思虑太过,致令脾气
下陷,而睫倒则拳毛,反内眼珠受害,渐生翳膜,久而不起,必致失明。宜以方法健起眼皮,
先服细辛汤,后服补脾药。
碧翳内障(三十九)
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翳,淡青色于黑睛上下,不痛不痒,久则失明,宜服退翳散。
体眼凝睛(四十)
此因五脏风热结积而然,所患眼目,忽然疼痛,眼珠胀硬,转回不随,血气凝滞,不能
荣转。宜针合谷诸穴,以引气血通流,后用摩风膏涂之,宜服搜风汤。
神祟痛(四十一)
此因心火积郁,血热为病,或日轻夜重,或好恶不常,久久延患,谓之邪祟,宜服安心
丸、养心补血汤。
旋螺尖起(四十二)
此因肾水不足,肝火有余,上注目中。初觉胀痛,渐生翳子,起至黑睛,高突如旋螺,
宜服泻肝散、补肾丸。
辘轳展睛(四十三)
此因脏腑壅毒致目之患,两睑上下,各开翻反,不相遮蔽,睛出状如辘轳,惟直视不能
转动。急服泻肝散、麦门冬汤。
打撞伤损(四十四)
若因打跌伤损,积血注目者,宜敷血药,内宜行血当归川芎汤。其或物伤,眼珠突出,
可从容以手轻轻托
进,缓交揉定,不可洗面及目。若有污血在面上,可用热酒淋绢封贴面上,少时取下,血自去。
宜地黄酒、除风汤。
迎风冷泪(四十五)
此证肝风入目,阳气内伏,外面迎风则泪随出,内风以应外风,亦各从其类也,至夏月阳
气在外,则不出泪,则风亦在外故也。若久而肝虚,夏月亦有泪也。宜服细辛茺蔚子散。
白膜侵睛(四十六)
此证肝虚肺盛,故有白膜侵上黑睛,白珠多赤,亦肺有火邪。先服泻肺散,后服蒙花散。
青膜内障(四十七)
此为肝风太过,入目生青膜蔽睛,如雾如烟,此因热久生风,致有此障。久而不退,必致
失明。宜点八宝散,服泻肝养金之药。
羞明怕日(四十八)
此盖因脾经湿热郁目中,睑不能开,疼痛流泪,怕日羞明,此则内火所恶外火而然也,
宜服泻脾散,及去水谷、地廓、三焦湿热。
小儿痘疮(四十九)
此因痘毒末尽,余热在目,故目害。只宜清凉解毒,不须点药。
漏睛脓血(五十)
初因五脏积热,毒郁不散,以致目内生疮,脓血泛流,久则清浆,因而成漏,甚则破
陷失明,宜服黄汤。
蟹睛突起(五十一)
此因五脏热毒所攻,至令乌睛上有黑翳突起,如蟹睛之状。初起急服桔梗饮,后服补睛丸。
有用小针刺蟹睛上,流出清水,以药点之而愈。
风牵出睑(五十二)
此因脾胃积热,肝经风盛,致患赤睑相牵,甚则眼胞掉出。治宜刺去瘀血,烙以灯燧,宜
服黄汤。
血灌瞳人(五十三)
此因触伤外物,不曾散行败血,以致血灌瞳人,或肿或胀,疼痛难开,不治则失明。宜服
止痛没药散,复用活血散。点以七宝膏。
目飞尘(五十四)
此因飞尘入目,粘贴睑皮,睛上疼痛,掺涩难开,不能睹物。治须翻出眼皮,用绵拭净
方点药,宜服宁心丸。
天行赤眼暴翳(五十五)
此因运气所患,风火淫郁,大概患眼赤肿,泪出而痛,或致头额俱疼,渐生翳障,遮蔽
瞳人,红紫不散,
必有瘀血,宜去之,可服泻肝散、镇心丸。
天行赤眼(五十六)
亦因运气流行,忽然疼痛,泪出鼻塞不利,初患一目,后复相仍,或二七后亦愈,不宜去
血,宜服泻肝兼散邪,外用洗药。
烂弦风睑(五十七)
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小儿皆因胎气风热之毒。宜用碧云膏涂之,后服
黄汤。
暴风客热(五十八)
此因三焦积热,久则攻目,忽然白睛红肿,壅护乌睛,痛痒不一,泪出难开,先用洗肝散,
后服补肝丸。
睑硬睛疼(五十九)
此因风热凝滞,郁结不散,久则生翳,不能视物,宜以煨盐煎洗,点以紫金膏,服活血清
热疏风之剂。
痛如针刺(六十)
此证先惟头痛泪出,渐至痛如针刺。此是心经伏火,郁蒸太过,久则翳膜蔽睛,急宜洗心
凉膈。
瞳人干缺(六十一)
此因肾虚肝热,致令瞳人干缺,上下常长,斜偏不正,久而损目失明,宜洗肝后补肾。
风痒难任(六十二)
皆因风热太盛,所以痒涩难任,或有迎风便痒,久则雨睑赤烂,宜去瘀血,洗以盐煎,
服补肝汤。
黄膜上冲(六十三)
此证初患赤涩泪出,渐而白睛下边黄膜冲上乌睛,遮蔽瞳人,皆因肝风胃热所致,则宜
点文推云,服泻脾散。
赤膜下垂(六十四)
此证赤痛发歇年久,渐至黑睛上边生有赤膜垂下,如红霞之状,俗云倒垂莲翳,则宜点武
推云,服清凉散。
睑中生赘(六十五)
此证脾胃积久而发出,以致睑生肉赘,如粟如黍,或有血块,俱以手法去瘀血,服活
血清热而愈。
血翳包睛(六十六)
此证多因心经热壅,肝脏虚劳,致有赤脉侵睛,赤肉拥簇黑睛,如橡斗包裹之状,有因
上下睑有粟而致,有瘀血者,先去脸内瘀血,服活血汤及退云散。
小儿疳眼(六十七)
此证多是饮食炙爆,甘辛积热,以致脾胃成疳,上攻眼目赤涩,乌珠有翳,久渐变白,
宜速治疗。若不是
除,多成痼疾。初服清热饮,次服五疳丸。
早晨疼痛(六十八)
此因虚阳上攻,头风注目,早晨血气皆从上行,故虚阳及风火而势益盛,故疼痛也。
宜服芎散及白蒺藜散。
午后昏朦(六十九)
此因阴血不足,滞而不行血,致午后则敛而气不充其血故也。此皆阴虚肾弱,先服回
阳养血汤,后服滋肾丸。
女人血气逆流(七十)
此证因经血不通,气血逆行,而上攻于目,故目每害之,满眼红筋,或如血翳包睛之状,
甚者血灌瞳人。治此者,但只通经而目随愈,宜服破血通经之药。
痛极憎寒(七十一)
此证目痛憎寒,乃为阳虚而生外寒,宜固卫气,兼治目痛。若或发热而憎寒者,必有外
感,宜用羌活汤发散之,不须治目而目痛自愈。今专是科者,但见憎寒,辄用附子,此之谓不知本。
起坐生花(七十二)
此证眼前黑花簇飞,而不疼不痛,无眵无泪,盖是肾肝虚惫,气不充周,以致视有如无,睹无若有。
气血不足,水木不荣。此皆不宜点药,可服补汤及羊肝丸、益肾丸之属。
甫按七十二证,古者有之,兹绿之以成全书。至于论治,则又不可执于是,而昧法之大
纲也。夫大纲者,标本也,气血也,风火也,知此三者,目病其庶几乎。治法详悉于下。
原机启微论
属性:膏粱之变,滋味过也;气血之盛,禀受浓也;元阳上炎,阴不济也;邪入经络,内无御也;
因生而化,因化而热。热为火,火性上炎。足厥阴肝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以淫胜,火发
反克。而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紧涩,赤脉贯睛。脏腑秘结者
为重,重者芍药清肝散主之,通气利中丸主之。眵多臊紧涩,赤脉贯睛,脏腑不秘结者为轻,
轻者减去硝黄,芍药清肝散主之,黄连天花粉丸主之,火盛,服通气利中丸。目眶烂者,内服上
药,外以黄连炉甘石散收其烂处,兼以点眼春雪膏、龙脑黄连膏、鼻
碧云散攻其淫热,此治淫热反克之法也。非膏粱之变,非气血之盛,非亢阳上炎,非邪入经络,
毋用此也。用此则寒凉伤胃,生意不上升,反为所害,病岂不治而已也?噫!审诸。
原机启微论
属性:风动物而生于热,譬如烈火焰而必吹,此物类感召而不能违间者也。因热而召,是为外来;
久热不散,感而自生,是为内发。内外为邪,惟病则一。淫热之祸,条已如前,益以风邪,为害
岂纤乎?风加头痛,风加鼻塞,风加肿胀,风加涕泪,风加脑巅沉重,风加眉骨酸疼,有一
于此,羌活胜风汤主之。风加痒,则以杏仁、
龙胆草泡散洗之。病者有此数证,或不服药,或误服药,翳必随之而生。翳如云雾,翳如丝缕,
翳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点,或三四点,而至数十点。翳如螺盖者,为病久不去,治不
如法,至极而至也。为服寒凉药过多,脾胃受伤,生意不能上升,渐而至也。然必要明经络,
庶能应手。翳凡自内而出,为手太阳、足太阳受邪,治在小肠膀胱经,加蔓荆子、苍术,羌
活胜风汤主之。自锐客主人而入者,为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受邪,治在胆与三焦小肠经,
加龙胆草、本,少加人参,羌活胜风汤主之。自目系而下者,为足厥阴手少阴受邪,治在肝
经心经,加黄连,倍加柴胡,羌活胜风汤主之。自抵过而上者,为手太阳受邪,治在小肠经,
加木通、五味子,羌活胜风汤主之。热甚者,兼用治淫热之药,鼻碧云散俱治已上之证,大抵
如开锅盖法,之随效,然力少而锐,宜不时用之以聚其力。虽然,早者易而久者难,渐而复渐,
复而又复可也。急于复者即不治。今世医用磨翳药者有之,用手法揭翳者有之。噫!翳犹疮也,
奚斯愈乎?庸者用此,非徒无益,增害尤甚。愚者受此,欣然而不悟,可叹也哉!故置风热不
制之病治法。
原机启微论
属性: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四时,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寒暑燥湿风之发耶,发而皆
宜时,则万物俱生;寒暑燥湿风之发耶,发而皆不宜时,则万物俱死。故曰∶生于四时,死于
四时。又曰∶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
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故曰生于五脏,死于五脏。目,窍之一
也,光明视见,纳山川之大,及亳芒之细,悉云霄之高,尽泉沙之深,至于鉴无穷而有穷,而
有穷又不能为穷。反而聚之,则乍张乍敛,乍动乍静,为一泓一点之微者,岂力为强致而能
此乎?是皆生生自然之道也。或因七情内伤,五贼外攘,饥饱不节,劳役异常。足阳明胃之脉,
足太阴脾之脉,为戊己二土,生生之原也。七情五贼,总伤二脉,饥饱伤胃,劳役伤脾。戊己
既病,则生生自
然之体,不能为生生自然之用,故致其病,曰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其病红赤睛珠痛,痛
如刺,应太阳。眼睫无力,常欲垂闭,不敢久视,久视则酸疼生翳,皆成陷下,所陷者,或圆
或方,或长或短,或如点,或如缕,或如锥,或如凿。证有印此者,柴胡复生汤主之,黄连
羊肝丸主之。痛睛甚者,当归养荣汤主之,助阳活血汤主之,加减地黄丸主之,决明益阴丸主
之,加当归、黄连羊肝丸主之,龙脑黄连膏主之。以上数方,皆群队升发阳气之药,其中有用
黄连、黄芩之类者,去五贼也。鼻碧云散,亦可兼用。最忌大黄、芒硝、牵牛、石膏、
栀子之剂,犯所忌,则病愈振。
原机启微论
属性:血阴物,类地之水泉,性本静。行,其势也。行为阳,是阴中之阳,乃坎中有火之象。
阴外阳内,故行也;纯阴,故不行也。不行则凝,凝则经络不通。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
气多血。又曰∶足阳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手太阳小肠之脉斜络于目,足太阳膀胱之脉起
于目内,二经皆多血少气,血病不行,血多易凝。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五味淫则伤胃,胃伤血病,是为五味之邪,从本生也。又曰∶小肠者,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遇寒则阻其化。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遇风则散其藏。一阻一
散,血亦病焉。是为风寒之邪,从末生也。凡是邪胜,血病不行,不行渐滞,滞则易凝,
凝则病始外见,以其斜络目耶,以其起于目内耶,故病环目青,如被物伤状。重者白睛
亦,轻者或成斑点,然不痛不痒,无泪眵羞涩之证,是曰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此
病初起之时,大抵与伤寒证相似,一二日则显此病也,川芎行经散主之,消凝大丸主之。
睛痛者,更以当归养荣汤主之。如此则凝复不滞,滞复能行,不行复行,邪消病除,血复如故,
志此,无所不愈也;不志于此,无所愈也。
原机启微论
属性:气阳物,类天之云雾,性本动。聚,其体也。聚为阴,是阳中之阴,乃离中有水之象。阳
外阴内,故聚也;
纯阳,故不聚也。不聚则散,散则经络不收。经曰∶足阳明胃之脉,常多气多血。又曰∶足阳
明胃之脉,常生气生血。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怒,七情之一也,胃病脾病,气亦病焉。阴阳
应象大论曰∶足厥阴肝主目,在志为怒,怒甚伤肝。伤脾胃则气不聚,伤肝则神水散。何则?
神水亦气聚也。其病无眵泪痛痒羞明紧涩之证,初但昏如雾露中行,渐空中有黑花,又渐睹物
成二体,久则光不收,遂为废疾。盖其神水渐散而又散,终而尽散故也。初渐之次,宜以千金磁
朱丸主之,镇坠药也;石斛夜光丸主之,羡补药也,益阴肾气丸主之,壮水药也。有热者,滋
阴地黄丸主之。此病最难治,饵服上药,必要积以岁月,必要无饥饱劳役,必要驱七情五贼,
必要德性纯粹,庶几易效。不然必废,废则终不复治。久病光不收者,亦不复治。一证因为暴
怒,神水随散,光遂不收,都无初渐之次,此一得永不复治之证也。又一证为物所击,神水散,
如暴怒之证,亦不复治,俗名为青盲者是也。世病者多不为审,概曰目昏无伤,始不经意,及成,
世医亦不识,直曰热致,竟以凉药投。殊不知凉药又伤胃,况不知凉为秋为金,肝为春为木,
凉药又伤肝,往往致废而然后已。病者犹不以药非,而委之曰命也;医者犹不自悟其药,而赘
之曰病拙。吁,二者俱此,谁其罪乎?予累见也,故兼陈凉药之误。
原机启微论
属性:轻清圆健者为天,故首象天;重浊方浓者为地,故足象地。飘腾往来者为云,故气象云;
过流循环者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腾水流,各宜其性,故万物生而无穷;阳平阴秘,
气行血随,各得其调,故百骸理而有余。反此,则天地不降升,云水不腾流,各不宜其性矣;
反此,则阴阳不平秘,气血不行随,各不得其调矣。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难经》曰∶
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气行脉外。此血气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故如云腾水流之
不相杂也。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肤
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
混结而
成也。初起时,但如豆许,血气衰者,遂止不复长,亦有久止而复长者,盛者则渐长,
长而不已,如杯如盏,如碗如斗,皆自豆许致也。凡治在初,须择人神不犯之日,大要令
病者食饱不饥,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勿使气血得行。然后以左手持铜筋,按眼睫上,右手
翻眼皮令转,转则疣肉已突,换以左手大指按之,弗令得动移。复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
处,更以两手大指甲捻之令出,则所出者如豆许小黄脂也。恐出而根不能断,宜更以眉刀
尖断之,以井水再洗,洗后则无恙。要在手疾为巧。事毕须投以防风散结汤,数服即愈。此
病非手法则不能去。何则?为血气初混时,药自可及,病者则不知其为血气混也。比结,则
药不能及矣。故必用手法去,去毕,必又以升发之药散之。药手皆至,庶几了事。
原机启微论
属性:积者,重叠不解之貌。热为阳,阳平为常,阳淫为邪。常邪则行,行则病易见,易见
则易治,此则前篇淫热之病也。深邪则不行,不行积伏,因伏而又伏,日渐月聚,势不得不为
积也。积已久,久则必溃,溃始病见,病见则难治。难治者,非不治也,为邪积久,比溃已深。
何则?溃犹败也。知败者,庶可以救。其病隐涩不自在,稍觉,视物微昏,内穴开窍
如针目,按之则沁沁脓出。有两目俱病者,有一目独病者,目属肝,内胱属膀胱。此盖二经积
邪之所致也,故曰热积必溃之病,又曰漏睛眼者是也。竹叶泻经汤主之。大便不硬者,
灭大黄,为用蜜剂解毒丸主之。不然,药误病久,终为枯害。
原机启微论
属性:或问曰∶人有昼视通明,夜视罔见,虽有火光月色,终为不能睹物者,何也?答曰∶此阳
衰不能抗阴之病。谚所谓雀盲者也,问曰∶何以知之?答曰∶黄帝生气通天论曰∶自古通天者,
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
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又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
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又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故
知也。问曰∶阳果何物耶?答曰∶凡人之气,应之四时者,春夏为阳也。应之一日者,平旦
至昏为阳也。应之五脏六腑者,六腑为阳也。间曰∶阳何为而不能抗阴也?答曰∶人之有生,
以脾胃中州为主也。灵兰秘典曰∶脾胃者,仓廪之官,在五行为土,土生万物,故为阳气之原。
其性好生恶杀,遇春夏乃生长,遇秋冬则收藏。或有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类,过而不节,皆
能伤动脾胃;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阳气下陷,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阳气皆衰;
阳气既衰,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阴气独盛;阴气既盛,故阳不能抗也。问曰∶何故夜
视罔见?答曰∶目为肝,肝为足厥阴也;神水为肾,肾为足少阴也;肝为木,肾为水,水生木,
盖亦相生而成也。况怒伤肝,恐伤肾,肝肾所伤,亦不能生也。昼为阳,天之阳也。昼为阳,
人亦应之也。虽受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之阳盛阴衰之时,我之阳气虽
衰,不得不应之而升也,故犹能昼视通明。夜为阴,天之阴也。夜为阴,人亦应之也。既受
忧思恐怒、劳役饥饱之伤,而阳气下陷,遇天阴盛阳衰之时,我之阳气既衰,不得不应之而伏
也,故夜视罔所见也。问曰∶何以为治?答曰∶镇阴升阳之药,决明夜灵散主之。问曰∶病见
富贵乎?贫贱者乎?答曰∶忧思恐怒,劳役饥饱,富贵者甚乎?惟其贫贱者,不能免甚也。
问者称善。
原机启微论
属性:五脏无偏胜,虚阳无补法,六腑有调候,弱阴有强理。心肝脾肺肾,各有所滋生。一脏或
有余,四脏俱不足。此五脏无偏胜也。或浮或为散,是曰阳无根。益之欲令实,翻致不能禁,此
虚阳无补法也。膀胱大小肠,三焦胆包络,俾之各有主,平秘永不危,此六腑有调候也。衰弱
不能济,遂使阳无御,反而欲匹之,要以方术盛,此弱阴有强理也。精微论曰∶心者五脏之
专精,目者为其窍也,又为肝之窍。肾生骨,骨之精为神水。故
肝木不平,内挟心火,为势妄行,火炎不制,神水受伤,上为内障,此五脏病也。劳役过多,心
不行事,相火代之。五脏生成论曰∶诸脉皆属于目。相火者,心包络也,主百脉,上荣于目。
火盛则百脉沸腾,上为内障,此虚阳病也。膀胱小肠三焦胆,脉俱循于目,其精气亦皆上注而
为目之精,精之窠为眼。四府一衰,则精气尽败,邪火乘之,上为内障,此六腑病也。神水
黑眼,皆法于阴;白眼赤脉,皆法于阳。阴齐阳侔,故能为视。阴微不立,阳盛即淫。阴阳应
象大论曰∶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上为内障,此弱阴病也。其病初起时,视觉微昏,常见空中
有黑花,神水淡绿色。次则视歧,睹一成两,视神水淡白色。可为冲和养胃汤主之,益气聪明汤
主之,千金磁朱丸主之,石斛夜明丸主之。有热者,以泻热黄连汤主之。久则不睹,神水绝
白色,永为废疾也。然废疾亦有治法,先令病者以冷水洗眼如冰,气血不得流行为度,用左手
大指次指按定眼珠,不令转动;次用右手持鸭舌针,去黑睛如米许,针之令入。白睛甚浓,
欲入甚难,必要手准力完。重针则破,然后斜回针首,以针刀刮之,障落则明有落而复起者,起
则重刮,刮之有至再三者,皆为洗不甚冷,气血不凝故也。障落之后,以棉裹黑豆数枚,令如
杏核样,使病目垂闭,覆眼皮上,用软帛缠之,睛珠不得动移为度。如是五七日,
才许开视,视勿劳也,亦须服上药,庶几无失。此法治者五六,不治者亦四五。五脏之病,虚阳
之病,六腑之病弱阴之病,此四者皆为阴弱不能配阳也。噫!学人慎之。
原机启微论
属性:天有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也;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七情内召,六邪外从,从而
不休,随召见病。此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世病目赤为热,人所共知者也,然不审其赤分
数等,各治不同。有白睛纯赤如火,热气炙人者,乃淫热反克之病也,治如淫热反克之病。有白
睛赤而肿胀,外睫虚浮者,乃风热不制之病也,治如风热不制之病。有白睛淡赤而细脉深红,
纵横错贯者,乃七情五贼劳役饥饱之病。有白睛不肿不胀,忽如
血贯者,乃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也,治如血为邪胜凝而不行之病有白睛微变青色,黑
睛稍带白色,白黑之间,赤环如带,谓之抱轮红者,此邪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也。此病或因
目病时内多房劳,皆能内伤元气,元气一虚,心火亢盛,故火能克金。金乃手太阴肺,白睛
属肺;水乃足少阴肾,黑睛属肾,水本克火,水衰不能克,反受火制。故视物不明,昏如
雾露中,或睛珠高低不平,其色如死,甚不光泽,赤带抱轮而红也。口干、舌苦,眵多羞涩,
稍有热者,还阴救苦汤主之,黄连羊肝丸主之,川芎决明散主之。无口干舌苦,眵多羞涩者,
助阳活血汤主之,神验锦鸠丸主之,万应蝉花散主之。有热无热,俱服千金磁朱丸,镇坠心火,
滋益肾水,荣养元气,自然获愈也。噫!天之六邪,未必能害人也,惟人以七情召之而致也。
七情匿召,六邪安从。反此者岂止能避而已哉?犹当役之而后已也。
原机启微论
属性:阴阳以和为本,过与不及,病皆生焉。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紧缩属阳,
宽纵属阴,不解不收,皆为病也。手太阴肺为辛为金也,主一身皮毛,而目之上下睫之外者,
亦其属也。手少阴心为丁,手太阳小肠为丙,丙丁为火,故为表里,故分上下,而目之上
下睫之内者,亦其属也。足厥阴肝为乙,乙为木,其脉循上睫之内,火其子也,故与心合。
心肝小肠三经受邪,则阳火内盛,故上下睫之内,紧缩而不解也。肺金为火克,受克者必衰,衰
则阴气外行,故目之上下睫之外者,宽纵而不收也。上下睫既内急外弛,故睫毛皆
倒而刺里,睛既受刺,则深赤生翳者,睛受损也。故目所病者皆具,如羞明沙涩,畏风怕日,
沁烂,或痛或痒,生眵流浪之证俱见。有用药夹于上睫之外者,欲弛者急,急者弛,而睫毛无
倒刺之患者,非其治也。此徒能解厄于目前,而终复其病也。何则?为不审过与不及也,为不
能除其原病也。治法当攀出内睑向外,速以三棱针乱刺出血,以左手大指甲迎其针锋。后以
黄防风饮子主之,无比蔓荆子汤主之,决明益阴丸主之,菊花
决明散主之,鼻碧云散亦宜兼用。如是则紧缩自弛,宽纵渐急,或过不及,皆复为和。药
夹之治,忍勿施也,徒为苦耳,智者宜审此。
原机启微论
属性:人之有五脏者,犹天地之有五岳也;六腑者,犹天地之有四渎也;奇经者,犹四渎之外,
别有江河也。奇经客邪,非十二经之治也,十二经之外,别有治奇经之法也。缪刺论曰∶邪客
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始。启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脉起于足,上行至头而属目内,
故病令人目痛从内始也《针经》曰∶阴跷脉入鼽,属目内,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故阳跷
受邪者,内即赤,生脉如缕,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黑睛,渐蚀神水,此阳跷为病
之次第也。或兼锐而病者,以其合于太阳故也。锐者,手太阳小肠之脉也。锐之病,必轻
于内者,盖枝蔓所传者少,而正受者必多也,俗呼为攀睛,则其病也。还阴救苦汤主之,拨云
退翳丸主之,栀子胜奇散主之,万应蝉花散主之,磨障灵光膏主之,消翳复明膏主之,朴硝黄连
炉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药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先用冷水洗,如针内障眼法,以左手按定,
勿令得动移,略施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复以冷水洗净,仍作前药饵之。此治奇经客邪之法也,
故并置其经络病始。
原机启微论
属性:志于固者,则八风无以窥其隙;本于密者,则五脏何以受其邪?故生之者天也,召之者人也。
虽生弗召,莫能害也,为害不已,召之甚也。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清净则肉腠闭拒,
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阴阳应象大论曰∶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夫肉腠固,
皮毛密,所以为害者,安从其来也?今为物之所伤,则皮毛肉腠之间,为隙必甚。所伤之际,
岂无七情内移,而为卫气衰惫之原?二者俱召,风安不从?故伤于目之上下左右者,则目之上
下左右俱病,当总作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眉骨者,病自目系而下,
以其手少阴有隙也,加黄连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额者,病自抵过而上。伤于耳中者,病自
锐而入,以其手太阳有隙也,加柴胡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额交巅耳上角及脑者,病自内
而出,以其足太阳有隙也,加苍术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耳后耳角耳前者,病自客主人斜下,
伤于颊者,病自锐而入,以其手少阳有隙也,加枳壳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头角耳前后及目锐
后者,病自锐而入,以其足少阳有隙也,加龙胆草除风益损汤主之。伤于额角及巅者,病自
目系而下,以其足厥阴有隙也,加五味子除风益损汤主之。诸有热者,更当加黄芩,兼服加减地
黄丸。伤甚者,须从权倍大黄,泻其败血。六节藏象论曰∶肝受血而能视。此盖滋血复血之药也,
此治其本也。又有为物暴震,神水遂散,更不复治,故并识之于此。